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汪静莎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6期3544-3545,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复方氟米松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例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涂药后不擦掉,观察组患者涂药2 h后擦掉... 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复方氟米松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例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涂药后不擦掉,观察组患者涂药2 h后擦掉,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73.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0.0%,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1例局部出现脱屑及烧灼感,另2例出现皮肤干燥脱屑;观察组1例局部出现烧灼感,治疗结束时上述不良反应均消退。结论:涂药2 h后擦掉药物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油腻不适感,同时降低患者炎性反应程度、瘙痒程度以及靶皮损面积等不良反应,而且不影响药物发挥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氟米松软膏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
下载PDF
第一掌背动脉参与的皮瓣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龙航 黄银浩 +5 位作者 徐佳丽 朱珠 王玉波 陈飞艳 梁文杰 张小林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790-793,共4页
第一掌背动脉皮瓣是修复拇指创面最常用的方法。随着解剖学的发展,第一掌背动脉各分支血管参与的皮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其未见全面且详细的解剖阐述。本文就第一掌背动脉分型、各分支血管参与的皮瓣的解剖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 第一掌背动脉皮瓣是修复拇指创面最常用的方法。随着解剖学的发展,第一掌背动脉各分支血管参与的皮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其未见全面且详细的解剖阐述。本文就第一掌背动脉分型、各分支血管参与的皮瓣的解剖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第一掌背动脉 解剖学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转移1例
3
作者 颜廷凯 方杰 +2 位作者 赵庆平 汪静莎 赵蕾 《皮肤病与性病》 2018年第2期276-277,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发现左小腿包块4年,左大腿包块3月余就诊。4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小腿胫骨前一肿大包块,约花生米大小,无疼痛、破溃;无麻木、肢体活动障碍;无发热、盗汗等,未予重视,未作特殊处理,后感包块逐渐增大至乒乓球大小,... 1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发现左小腿包块4年,左大腿包块3月余就诊。4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小腿胫骨前一肿大包块,约花生米大小,无疼痛、破溃;无麻木、肢体活动障碍;无发热、盗汗等,未予重视,未作特殊处理,后感包块逐渐增大至乒乓球大小,并出现破溃及持续性隐痛不适,曾就诊当地医院,组织送检确诊为皮肤癌(具体不详,未见病理报告单),未进一步诊治;自行予中草药外敷及口服止痛药物(具体不详)止痛治疗,疼痛有所缓解,包块未见明显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癌 鳞状细胞 癌转移 肢体活动障碍 病理报告单 中草药外敷 临床资料 止痛治疗
下载PDF
毕节地区过敏性紫癜497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颜廷凯 方杰 王元秋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第5期723-725,共3页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皮肤科住院收治的49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入选49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男247例(49.70%),女250例(50.30%),男...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皮肤科住院收治的49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入选49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男247例(49.70%),女250例(50.30%),男女之比为0.988∶1;未成年组404例,成年组93例,两组比例4.34∶1;冬春季组331例,夏秋季组166例,未成年组的上呼吸道感染者、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均较成年组明显。结论就本研究结果而言,过敏性紫癜多发于未成年人,与上呼吸道感染、过敏等情况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诱因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纳晶微针联合5%米诺地尔酊治疗成人斑秃疗效观察
5
作者 张艾丽 方杰 +3 位作者 王元秋 颜廷凯 黄银浩 王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85-87,共3页
目的:评估纳晶微针联合5%米诺地尔酊治疗成人斑秃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68例成人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纯外用5%米诺地尔酊治疗,治疗组采用外用5%米诺地尔酊联合纳晶微针促渗导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 目的:评估纳晶微针联合5%米诺地尔酊治疗成人斑秃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68例成人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纯外用5%米诺地尔酊治疗,治疗组采用外用5%米诺地尔酊联合纳晶微针促渗导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7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63.89%,对照组治愈率5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晶微针联合5%米诺地尔酊治疗成人斑秃安全、有效,较单用5%米诺地尔酊起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晶微针 5%米诺地尔酊 斑秃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皮损内药物注射治疗病理性瘢痕研究进展
6
作者 黄银浩 龙航 +5 位作者 张艾丽 揭丽云 李德彧 颜廷凯 方杰 林伟清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1期66-70,共5页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不仅可影响患者的外部美观,而且还可造成局部功能障碍。如何选择简单、有效、创伤小的方法预防及治疗病理性瘢痕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瘢痕内药物注射因较传统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好、损伤...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不仅可影响患者的外部美观,而且还可造成局部功能障碍。如何选择简单、有效、创伤小的方法预防及治疗病理性瘢痕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瘢痕内药物注射因较传统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好、损伤小而被广泛应用于病理性瘢痕的治疗,但被应用于瘢痕内注射的药物种类较多,且临床疗效报道不一。为更好地指导皮损内药物注射在病理性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本文对常用药物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瘢痕 皮损内药物注射 皮质类固醇 抗肿瘤药物 A型肉毒毒素
下载PDF
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并发结节性黄瘤病1例
7
作者 赵庆平 彭阳 +3 位作者 方杰 林伟清 汪静莎 王娟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3期374-376,共3页
患儿男,5岁,全身多部位皮肤黄色结节2年。其母亲、舅舅均患高胆固醇血症,父亲血脂正常。辅助检查: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升高。组织病理:真皮及筋膜内大量泡沫状细胞呈群或结节状排列在胶原束间,可见Touton多核巨细胞... 患儿男,5岁,全身多部位皮肤黄色结节2年。其母亲、舅舅均患高胆固醇血症,父亲血脂正常。辅助检查: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升高。组织病理:真皮及筋膜内大量泡沫状细胞呈群或结节状排列在胶原束间,可见Touton多核巨细胞。诊断:Ⅱa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性结节性黄瘤病杂合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黄瘤病 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 杂合子型
下载PDF
贵州地区麻风病与HLA-Ⅱ类基因小样本的关联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艾丽 袁伟 +7 位作者 王宝仁 方杰 赵庆平 汪静莎 颜廷凯 林伟清 王元秋 熊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HLA-Ⅱ类基因HLA-DRB1,HLA—DQ等位基因与贵州地区麻风病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SSP)对43例麻风患者及2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RB1,HLA-DQ等位基因的检测、分型,采用z。检验比较分析两组... 目的研究分析HLA-Ⅱ类基因HLA-DRB1,HLA—DQ等位基因与贵州地区麻风病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SSP)对43例麻风患者及2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RB1,HLA-DQ等位基因的检测、分型,采用z。检验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麻风组HLA—DRB1*15等住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型麻风组HLA.DRB1*16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瘤型麻风组HLA-DRB1*15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DRB1*16可能是瘤型麻风的保护基因;HLA—DRB1*15可能是麻风病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病 HLA-DRB1 HLA-DQ
下载PDF
增殖性红斑1例
9
作者 庞洪菊 方杰 袁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56,共2页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3岁。因龟头、包皮红斑6个月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阴茎腹侧近系带处出现一红斑,微隆起,逐渐增大并蔓延至龟头。发病以来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治疗。既往体健,无其他慢性病病史,否认有外伤史及非婚性接触史...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3岁。因龟头、包皮红斑6个月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阴茎腹侧近系带处出现一红斑,微隆起,逐渐增大并蔓延至龟头。发病以来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治疗。既往体健,无其他慢性病病史,否认有外伤史及非婚性接触史,无类似疾病家族史。体格检查: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红斑
下载PDF
获得性对称性肢端角化病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元秋 方杰 王宝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7-408,共2页
患者女,14岁。双手足对称性角化性红斑7年。皮肤科情况:双手足对称分布的红色角化性斑片、斑块,以手腕、手背及足背为主。皮损遇水发白。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伴乳头瘤样增生,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 患者女,14岁。双手足对称性角化性红斑7年。皮肤科情况:双手足对称分布的红色角化性斑片、斑块,以手腕、手背及足背为主。皮损遇水发白。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伴乳头瘤样增生,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对称性肢端角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角化病 对称性
下载PDF
尖锐湿疣亚临床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银浩 陈永艳 王宝仁 《皮肤病与性病》 2018年第6期810-811,共2页
亚临床感染(SPI)是HPV感染的主要表现形式,系CA复发的主要原因,因不存在肉眼可辨认的皮损,故常常被漏诊及忽视,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诊断和治疗标准。本文就尖锐湿疣亚临床感染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亚临床感染 HPV
下载PDF
多发性离心性边缘型角化棘皮瘤1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方杰 颜廷凯 +2 位作者 林伟清 王娟 王宝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36-937,939,共3页
患者女,65岁。右手背陆续出现丘疹和斑块2年。皮肤科情况:患者右手背散在数十个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肤色火山口状丘疹及斑块;丘疹中央呈脐凹状并有褐色角质状物;斑块边缘堤状隆起,内侧覆较厚褐色痂样角质物,中央部分消退。皮损组织病理... 患者女,65岁。右手背陆续出现丘疹和斑块2年。皮肤科情况:患者右手背散在数十个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肤色火山口状丘疹及斑块;丘疹中央呈脐凹状并有褐色角质状物;斑块边缘堤状隆起,内侧覆较厚褐色痂样角质物,中央部分消退。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可见火山口样病变,中央充满角栓,两侧为表皮护翼,由舌状鳞状细胞向真皮深层推进,可见鳞状涡和角囊肿样结构,肿瘤细胞毛玻璃样,真皮浅层混合炎细胞浸润。结合临床与病理诊断为多发性离心性边缘型角化棘皮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棘皮瘤 边缘 离心性
下载PDF
尖锐湿疣皮损中Foxp3、IL-10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银浩 陈永艳 王宝仁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4-66,70,共4页
目的检测Foxp3、IL-10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尖锐湿疣局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方法检测Tregs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在30例尖锐湿疣皮损和15例正常包皮中的表达。结果尖... 目的检测Foxp3、IL-10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尖锐湿疣局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方法检测Tregs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在30例尖锐湿疣皮损和15例正常包皮中的表达。结果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Foxp3和IL-10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01),Foxp3与IL-10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Foxp3、IL-10可能在尖锐湿疣局部细胞免疫抑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局部免疫 FOXP3 IL-10
下载PDF
贵州地区麻风与人白细胞抗原A及人白细胞抗原B等位基因的小样本关联性研究
14
作者 方杰 张艾丽 +10 位作者 王宝仁 袁伟 赵庆平 汪静莎 颜廷凯 林伟清 王元秋 王娟 桑明 安静 熊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20-423,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人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基因HLA-A、HLA-B等位基因与贵州地区麻风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SSP)对43例麻风患者及2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HLA-A、HLA-B等位基因的检测、分型,采用χ~2检验比较分析两... 目的:研究分析人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基因HLA-A、HLA-B等位基因与贵州地区麻风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SSP)对43例麻风患者及2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HLA-A、HLA-B等位基因的检测、分型,采用χ~2检验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麻风组HLA-A~*02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型麻风组HLA-A~*02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型麻风组HLA-B~*46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B~*46可能是瘤型麻风的保护基因;HLA-A~*02可能是麻风的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HLA—A HLA—B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5-氟尿嘧啶在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银浩 龙航 +6 位作者 张艾丽 李德彧 林伟清 桑明 颜廷凯 方杰 王芳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2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复方倍他米松联合5-氟尿嘧啶与单纯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小面积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小面积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 目的对比分析复方倍他米松联合5-氟尿嘧啶与单纯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小面积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小面积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VSS评分为(2.00±0.7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VSS评分(6.22±1.93)分(t=8.616,P<0.001);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中治愈8例、显效10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3例、显效11例、无效4例(Z=-2.340,P=0.019)。结论与单纯应用复方倍他米松相比,应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小面积增生性瘢痕可有效促进瘢痕组织消退,改善瘢痕症状,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倍他米松 5-氟尿嘧啶 增生性瘢痕 小面积 温哥华瘢痕量表
下载PDF
硬斑病样型基底细胞癌一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伟清 李雪蕊 +2 位作者 方杰 赵庆平 王宝仁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51-252,254,共3页
64岁女性患者,左下眼睑肿物2年。左下眼睑处可见2 cm×1.5 cm大小淡黄色隆起性、外生性斑块,边界较清,质地坚硬。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见大量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瘤团,瘤细胞核大、胞质少、染色呈嗜碱性,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并见... 64岁女性患者,左下眼睑肿物2年。左下眼睑处可见2 cm×1.5 cm大小淡黄色隆起性、外生性斑块,边界较清,质地坚硬。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见大量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瘤团,瘤细胞核大、胞质少、染色呈嗜碱性,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并见收缩间隙,团块周围间质胶原纤维增生。诊断:基底细胞癌(硬斑病样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 硬斑病样
下载PDF
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第1掌背动脉尺侧支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7
作者 龙航 黄银浩 +5 位作者 徐佳丽 朱珠 王玉波 陈飞艳 梁文杰 张小林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508-513,共6页
目的探讨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第1掌背动脉尺侧支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手外科共收治拇指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创面7例,创面面积1.5cm×2.0cm~2.5cm×3.... 目的探讨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第1掌背动脉尺侧支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手外科共收治拇指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创面7例,创面面积1.5cm×2.0cm~2.5cm×3.0cm,根据拇指创面设计第1掌背动脉尺侧支皮瓣修复,皮瓣面积2.0cm×2.5cm~2.5cm×3.5cm,根据第1掌背动脉尺侧支皮瓣供区创面设计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面积2.0cm×2.5cm~3.0cm×4.0cm,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访,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评定标准评估皮瓣感觉,采用关节总活动度(TAM)评估拇指及示指功能。结果本组7例第1掌背动脉尺侧支皮瓣,5例顺利成活,2例部分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7例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5个月,平均9.0个月,第1掌背动脉尺侧支皮瓣外形、色泽、质地与拇指皮肤接近,皮瓣感觉1例S4(存在异位感觉定位现象),3例S 3+(2例存在异位感觉定位现象),2例S3,1例S2。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外形、色泽、质地与示指皮肤接近,皮瓣感觉1例S3,3例S2,3例S1。拇指TAM评定,优4例,良3例,优良率100%。示指TAM评定,优6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第1掌背动脉尺侧支皮瓣修复拇指创面,拇、示指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但该术式对手背创伤较大,不建议临床上作为拇指创面修复的常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第1掌背动脉 第2掌背动脉 软组织缺损 接力皮瓣 穿支皮瓣
下载PDF
CO_(2)点阵激光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庆平 林伟清 +6 位作者 揭丽云 王娟 汪静莎 方杰 颜廷凯 王元秋 王宝仁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第6期753-755,共3页
目的观察CO_(2)点阵激光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34例,试验组采用CO_(2)点阵激光治疗后外用rhEGF均匀涂抹... 目的观察CO_(2)点阵激光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34例,试验组采用CO_(2)点阵激光治疗后外用rhEGF均匀涂抹于创面,术后严格防晒。对照组外用生理盐水涂抹,其余治疗、护理等均与实验组相同。治疗3次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1.2%)略高于对照组(8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EC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痂持续时间、红斑持续时间、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_(2)点阵激光联合rhEGF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性痤疮瘢痕 CO_(2)点阵激光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下载PDF
头皮小汗腺痣合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揭丽云 王娟 +2 位作者 林伟清 赵庆平 方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1期37-39,共3页
报告1例罕见头皮小汗腺痣合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患者男,78岁,出生时即发现头皮黄豆大小肿物。皮肤科检查:头皮顶部可见一肤色及玫瑰红色斑块。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部分表皮呈疣状增生,真皮深层可见大量结构正常的小汗腺腺体及导管;另... 报告1例罕见头皮小汗腺痣合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患者男,78岁,出生时即发现头皮黄豆大小肿物。皮肤科检查:头皮顶部可见一肤色及玫瑰红色斑块。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部分表皮呈疣状增生,真皮深层可见大量结构正常的小汗腺腺体及导管;另一部分表皮向真皮凹陷形成囊状腔,囊状腔下部可见乳头状突起,乳头状突起由两排细胞组成,乳头状突起基质内可见较多浆细胞。诊断:头皮小汗腺痣合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予手术切除皮损及皮瓣修复术。术后18个月电话随访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 小汗腺痣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下载PDF
368例扁平疣治疗回顾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元秋 赵庆平 薛朝先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8期460-461,共2页
扁平疣是由人的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一种皮肤疣之一。患者易自体接种造成泛发,治疗棘手,易复发。统计我院近5年的扁平疣治疗病例368例回顾性调查。
关键词 扁平疣 治疗 回顾性调查 病毒感染 乳头瘤 皮肤疣 自体 统计 接种 患者 复发 病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