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莫三嗪添加联合大脑半球环岛叶离断术治疗丙戊酸无效型癫痫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筹忠 魏玲 +1 位作者 苑宝文 胡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2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联合大脑半球环岛叶离断术在丙戊酸无效型癫痫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确诊并治疗的丙戊酸无效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6例。将接受添加拉莫三嗪方式治疗的43例丙戊酸无效型...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联合大脑半球环岛叶离断术在丙戊酸无效型癫痫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确诊并治疗的丙戊酸无效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6例。将接受添加拉莫三嗪方式治疗的43例丙戊酸无效型癫痫患者纳入药物添加组,将接受拉莫三嗪添加联合大脑半球环岛叶离断术治疗的43例丙戊酸无效型癫痫患者纳入拉莫离断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韦氏儿童认知功能评测量表(WISC)评分、海马氢离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参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拉莫离断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药物添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ISC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拉莫离断组高于药物添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NAA/[胆碱(Cho)+肌酸(Cr)]高于治疗前,而Cho、Cr低于治疗前,且拉莫离断组NAA、NAA/(Cho+Cr)高于药物添加组,Cho、Cr低于药物添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莫离断组不良反应率低于药物添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添加联合大脑半球环岛叶离断术治疗丙戊酸无效型癫痫患者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且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代谢功能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拉莫三嗪 大脑半球环岛叶离断术 癫痫 添加 疗效
下载PDF
血清UA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苑宝文 李筹忠 +1 位作者 陈瑜峰 魏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5期61-64,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尿酸(UA)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E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贵州省骨科医院随诊的脑梗死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ICAS/EAS分为狭窄组(150例)和对照组(66例),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血清尿酸(UA)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E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贵州省骨科医院随诊的脑梗死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ICAS/EAS分为狭窄组(150例)和对照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UA水平和一般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的ICAS/EAS患者血清UA水平的表达情况,分析UA水平与ICAS/EA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患者ICAS/EAS的影响因素。结果狭窄组患者血清UA水平、年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血压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中度、轻度组UA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中度组UA水平高于轻度组,重度组UA水平高于中度组(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UA水平与ICAS/EAS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s=0.63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UA水平(OR=3.748)、年龄(OR=2.895)、高血压病(OR=3.024)、TC水平(OR=2.668)、LDL水平(OR=2.349)均是脑梗死患者ICAS/EAS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血清UA水平可较好地反映脑梗死患者ICAS/EAS的严重程度,且其是ICAS/EAS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尿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针刀微创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自噬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苑宝文 魏玲 李筹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6082-6087,共6页
目的探究针刀微创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大鼠脊髓背角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NGF肌肉注射(肌肉注射)组、mNGF夹脊穴位注射(穴位注射)组、针刀微创联合m... 目的探究针刀微创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大鼠脊髓背角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NGF肌肉注射(肌肉注射)组、mNGF夹脊穴位注射(穴位注射)组、针刀微创联合mNGF夹脊穴位注射(针刀联合)组。采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慢性感染法构建模型组、肌肉注射组、穴位注射组、针刀联合组PHN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肌肉注射组给予肌肉注射mNGF,穴位注射组给予夹脊穴位注射mNGF,针刀联合组在穴位注射组基础上进行针刀治疗,对照组、模型组不做处理。采用行为学实验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脊髓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TUNEL染色检测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组织酵母自噬相关基因6的哺乳动物同源体(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LC3)-Ⅱ、自噬调控多功能蛋白(p62)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组织自噬泡形成;Western印迹检测脊髓组织Beclin1、LC3-Ⅱ、p62、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p-S6K)、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WT值明显降低,IL-1β、IL-6、TNF-α、p62、p-mTOR、p-S6K、Caspase-3水平明显增加,Beclin1、LC3-Ⅱ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肌肉注射组、穴位注射组、针刀联合组大鼠PWT值明显升高,IL-1β、IL-6、TNF-α、p62、p-mTOR、p-S6K、Caspase-3水平明显降低,Beclin1、LC3-Ⅱ水平明显增加(均P<0.05),针刀联合组效果最佳。结论VZV诱导的神经损伤通过自噬、凋亡、炎症等多种分子机制导致神经性疼痛,针刀微创联合mNGF夹脊穴治疗,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增强PHN大鼠脊髓背角自噬水平,并抑制其凋亡和炎症水平减轻PHN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针刀微创 鼠神经生长因子 夹脊穴位注射 脊髓背角 自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