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7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教育特色学校的优质进路 以恒合民族中心小学为例
1
作者 黄再兴 《今日教育》 2024年第3期43-45,共3页
恒合民族中心小学坐落于重庆市万州区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乡——恒合土家族乡场上,是一所土家族聚居地区的寄宿制中心小学,在校学生642人,其中土家族学生占比86.3%;教职员工70人,土家族占比60%。学校充分利用乡村振兴帮扶契机,以学校党... 恒合民族中心小学坐落于重庆市万州区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乡——恒合土家族乡场上,是一所土家族聚居地区的寄宿制中心小学,在校学生642人,其中土家族学生占比86.3%;教职员工70人,土家族占比60%。学校充分利用乡村振兴帮扶契机,以学校党建品牌“党徽耀亮振兴路,民族团结一家亲”创建为宗旨,全面启动土家族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创建民族团结示范,走出了一条民族教育特色学校优质发展之路。学校于2024年1月获评重庆市民族教育特色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小学 特色学校 恒合土家族乡 校园特色文化 重庆市万州区 乡村振兴 一所 寄宿制
下载PDF
鹤峰县走马镇民族中心学校附属幼儿园 银杏树下听英雄故事
2
作者 张双 林茂容 《湖北教育》 2021年第22期60-63,共4页
鹤峰县走马镇民族中心学校附属幼儿园建于2009年,现有幼儿380余人,教职工34人,开设大、中、小共11个班。以幼儿发展、幼师发展、幼儿园发展为根本,以“立足时代特色,传承红色文化,奠基健康人生”为理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鹤峰县走马镇民族中心学校附属幼儿园建于2009年,现有幼儿380余人,教职工34人,开设大、中、小共11个班。以幼儿发展、幼师发展、幼儿园发展为根本,以“立足时代特色,传承红色文化,奠基健康人生”为理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园所立足本园实际,扎根农村幼教,大力发展红色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活动课堂,培养“红孩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附属幼儿园 幼儿发展 活动课堂 英雄故事 鹤峰县 幼儿园发展 教育融入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与知识生产能力提升——以人类学/民族学为中心的讨论
3
作者 何明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5-15,141,共12页
学科分化与细化提升了知识生产的专业化和效率,但也出现学科边界固化和僵化、师生的视野窄化和知识结构碎片化、学术资源的高效配置受限和知识生产的创新性突破不够等问题。新文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 学科分化与细化提升了知识生产的专业化和效率,但也出现学科边界固化和僵化、师生的视野窄化和知识结构碎片化、学术资源的高效配置受限和知识生产的创新性突破不够等问题。新文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信度、效度,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生产主要有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和经验研究三种模式。作为以经验研究为基本知识生产模式的学科,人类学新文科建设必须围绕提升信息收集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理论概化能力进行设计。当务之急是在社会科学中推广“从实求知”的知识生产模式和推动以知识建构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学科 知识生产 “从实求知” 知识建构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首次建构炎黄共同体理论研究
4
作者 武沐 姚金燕 王盼盼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北魏主导的炎黄共同体理论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主导建构的共同体理论。它将鲜卑、羌、氐等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全部纳入到炎黄后代的范畴,提出了以鲜卑为主的“华夷共祖”理论,认为共祖于炎黄的“夷”也有权利追求和实践大一统,... 北魏主导的炎黄共同体理论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主导建构的共同体理论。它将鲜卑、羌、氐等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全部纳入到炎黄后代的范畴,提出了以鲜卑为主的“华夷共祖”理论,认为共祖于炎黄的“夷”也有权利追求和实践大一统,并建立了多民族的中国观和王朝观。这展现了少数民族加入中华大家庭的主观愿望,打通了少数民族追求和实践大一统的通道,为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 魏晋南北朝 “华夷共祖” 炎黄共同体理论 大一统
下载PDF
中国正史中的古代海外民族记述浅论
5
作者 王文光 李书豪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在中国古代正史的记述中,中国疆域内的民族为海内民族,而在中国疆域之外的民族为海外民族。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在中国正史中就有了对海外民族进行记述的传统。中国正史对海外民族的记述表现了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认知,在时间上具有阶... 在中国古代正史的记述中,中国疆域内的民族为海内民族,而在中国疆域之外的民族为海外民族。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在中国正史中就有了对海外民族进行记述的传统。中国正史对海外民族的记述表现了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认知,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特征,在空间上具有方向性特征。系统研究中国正史中的海外民族,对于丰富中外交流史和世界史的研究意义重大,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加强对海外民族的研究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正史 海外民族 “一带一路”倡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民族思想史研究述论
6
作者 王文光 《学术探索》 2024年第4期49-54,共6页
民族思想是人类对历史和现实中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中国民族思想史就是在多民族中国国家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并且不断发展的民族思想及其实践过程,中国民族思想史最显著的特征是鲜明的时代性,是在解决民族问题实践过程中的智慧表... 民族思想是人类对历史和现实中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中国民族思想史就是在多民族中国国家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并且不断发展的民族思想及其实践过程,中国民族思想史最显著的特征是鲜明的时代性,是在解决民族问题实践过程中的智慧表达。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研究中国民族思想史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思想 问题与方法中国民族思想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梯次推进: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一体化建设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静 马雪莲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教育作为继往开来、培基铸魂的基础工程,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挥着夯实基础、筑牢根基的重要作用。学校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格局,既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和成长规律,形成不同学... 教育作为继往开来、培基铸魂的基础工程,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挥着夯实基础、筑牢根基的重要作用。学校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格局,既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和成长规律,形成不同学段纵向螺旋上升、不同学科横向融合贯通和不同部门协同发力的“一体化”教育网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的一体化育人体系,使教学、育人、管理体系有序衔接。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并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梯次性,使教育内容循序渐进推进;以不同区域“试点引领、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形式,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深入推进各学科融通、各学段贯穿的课程体系,实现教材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通过梯次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作用,深化“大思政”育人格局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基于“四个维度”的梯次推进,助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一步一级逐渐提升,按照梯次推进的理念不断积累以达千里之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教育 梯次推进 一体化建设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8
作者 林继富 汤尔雅 《文化遗产》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蕴含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旅游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拓宽道路,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蕴含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旅游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拓宽道路,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促进经济互动、增进多民族沟通和巩固“多元一体”格局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实践行动表现出丰富的主体交互性和时空交叠性的在场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和地区性巧妙转化为游客的差异化体验,基于集体记忆和共享互动构筑多民族文化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从多维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城市民族学何为
9
作者 丁宏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城市民族学的定位是“应用性”+“交叉学科”,服务社会及国家需要是该学科发展的目标,其建设内容既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更需要有符合学科发展目标的实证研究,特别是要围绕当前城市中的多民族现状、民族关系、流动人口、各民族宗教信... 城市民族学的定位是“应用性”+“交叉学科”,服务社会及国家需要是该学科发展的目标,其建设内容既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更需要有符合学科发展目标的实证研究,特别是要围绕当前城市中的多民族现状、民族关系、流动人口、各民族宗教信仰、城市民族工作与民族事务治理、文化多样性与城市和谐社会建设、国际移民与跨文化交流、城市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等问题进行基础与应用研究。所谓“有为才能有位”,城市民族学只有把研究方向嵌合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中,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民族学 学科建设 人口流动 和谐共生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上半期西部学术实践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探索——以中华文明论为中心
10
作者 王卫东 王建新 《新疆社会科学》 2023年第1期73-81,145,共10页
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在共御外侮的行动中从自发逐渐走向自觉,历史大潮激发了学界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密切关注和高涨热忱。我国西部地区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学界先驱们直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中的中华文明复兴问题,结... 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在共御外侮的行动中从自发逐渐走向自觉,历史大潮激发了学界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密切关注和高涨热忱。我国西部地区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学界先驱们直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中的中华文明复兴问题,结合西部多元文化汇聚成中华文明整体的历史传统与现实经验,对中华文明深远内涵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作用进行了交叉学科论证。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提出吸收优秀文化以创造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诸多重要思考。他们的主要观点和经典论述构成当今学界相关讨论的学术史基础,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术实践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边疆 中国文化 中华文明 文化制度 文明实践
下载PDF
意旨、方法与本体认识:民族史书写中的中华民族意识——以20世纪前半叶中国民族通史撰述为中心
11
作者 关楠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2,共11页
20世纪前半叶民族史书写的几类主要范式虽然在时代背景、指导思想、民族史观、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显示出从传统史学话语体系经新史学话语体系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转变的学科史特征,但在撰述意旨、结撰方法和民族史本体认识... 20世纪前半叶民族史书写的几类主要范式虽然在时代背景、指导思想、民族史观、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显示出从传统史学话语体系经新史学话语体系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转变的学科史特征,但在撰述意旨、结撰方法和民族史本体认识等方面却都体现出自觉的中华民族意识。本文以20世纪前半叶中国民族通史撰述为中心,探讨知识分子在民族史书写过程中表现出的中华民族意识,挖掘其对当今中国民族史书写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通史 民族史书写 中华民族意识
下载PDF
非纪实民族志影像的学术渊源、发展历程与实践类型
12
作者 刘杰 王海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在以文化书写为目标的民族志影像发展过程中,关于非纪实民族志影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未止步。为实现完整的文化表达或文化批评等方面的目标,创作主体在深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存在运用动画、戏剧、剧情等多样化方式突破限制,诉诸文化深... 在以文化书写为目标的民族志影像发展过程中,关于非纪实民族志影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未止步。为实现完整的文化表达或文化批评等方面的目标,创作主体在深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存在运用动画、戏剧、剧情等多样化方式突破限制,诉诸文化深层表达的非纪实倾向。从学术渊源、发展历程与实践类型三个方面对非纪实民族志影像相关理论与实践活动进行梳理,有助于厘清民族志影像的边界与范畴,以宽容的理论框架,兼容民族志影像在表达形式层面的实践探索,发挥影像的传播优势,进一步实现民族志影像的社会价值,推进新时代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纪实民族志影像 学术渊源 民族志影像史 影视人类学
下载PDF
人化自然与家园建构:云南一个多民族移民村生态振兴之路
13
作者 倪慧 马翀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反映了自然环境与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通过人化自然创造“绿水青山”进而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既是人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反映了自然环境与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通过人化自然创造“绿水青山”进而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既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塑造过程,诠释了生态文明的完整内涵。原本不适宜人居住的云南省元阳县南沙镇呼山村,在政府和多民族移民久久为功的共同努力下,攻克重重困难,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绿水青山”,实现乡村自然生态振兴,又在生活实践和治理实践中建设和美家园,促成乡村人文生态振兴。这一家园建构目标的达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绿水青山” 多民族移民村 人文生态 家园建构
下载PDF
《宋书》《南齐书》《梁书》民族列传中的南北方民族关系研究述论
14
作者 马宜果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
南朝共有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分别记载宋齐梁陈的历史。通过对《宋书》《南齐书》《梁书》民族列传的研究,可以看到在南北朝时期虽然大一统中国出现了多个政权分立的状况,但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南朝共有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分别记载宋齐梁陈的历史。通过对《宋书》《南齐书》《梁书》民族列传的研究,可以看到在南北朝时期虽然大一统中国出现了多个政权分立的状况,但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仍然在延续,中华民族共同体仍然在发展,而且为下一个历史时期更大规模的大一统格局进行着质和量的积累,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故研究《宋书》《南齐书》《梁书》民族列传中的南北方民族关系便具有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书》《南齐书》《梁书》 民族列传 民族关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共同富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
15
作者 杨明洪 袁子媚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52,共14页
共同富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相连、理论同源、建设同步,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共同富裕提供了目标指引、过程增进以及结果导向。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其内涵的共同体意蕴和人民富强目标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指明方向并提供行... 共同富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相连、理论同源、建设同步,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共同富裕提供了目标指引、过程增进以及结果导向。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其内涵的共同体意蕴和人民富强目标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指明方向并提供行动准则;同时,共同富裕作为一种过程,分别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实践不断增进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和认同度;此外,共同富裕作为结果状态,强化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族际纽带、自然淡化了族际界限和塑造了中华民族外在形象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共同富裕 共同性
下载PDF
《北史》民族列传与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历史研究述论
16
作者 李书豪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3-102,共10页
《北史》作为记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历史活动的重要史著,其成书过程、删削增补已在学界得到充分探讨,但对该书民族列传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尚未见到。对《北史》民族列传所记载的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发展情况以及各民族与北朝政权的关... 《北史》作为记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历史活动的重要史著,其成书过程、删削增补已在学界得到充分探讨,但对该书民族列传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尚未见到。对《北史》民族列传所记载的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发展情况以及各民族与北朝政权的关系进行研究,不仅可明确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涵,而且可从《北史》通代的民族史叙述中凸显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史》 民族列传 南北朝时期
下载PDF
公园景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研究——以桂林象山景区为例
17
作者 杨军 王俊喆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1,共11页
公园景区是我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桂林象山景区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绘就了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一是加强景区文化环境建设,营造浓厚民族团结氛围;二是挖掘地域特色... 公园景区是我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桂林象山景区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绘就了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一是加强景区文化环境建设,营造浓厚民族团结氛围;二是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厚植景区文化内涵底蕴;三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各族群众互融互嵌;四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和声;五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象山景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经验,对中国加强公园景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动各族群众在旅游场域互动互融互嵌,形成全民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局面,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公园景区 民族团结进步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南民族地区边境口岸集群效应优化研究
18
作者 拓俊杰 李景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9,共13页
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发布十年来为民族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新时代,中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西南民族地区边境口岸在开放、管理等方面的分散化短板不利于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亟须以边境口岸集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发布十年来为民族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新时代,中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西南民族地区边境口岸在开放、管理等方面的分散化短板不利于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亟须以边境口岸集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通过建立口岸集群效应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口岸集群效应测度模型,可基于广西、云南两地口岸经济发展现实,从集群化发展对口岸布局的影响、口岸集群对区域经济的作用程度和口岸所连接的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度三个方面测度口岸集群效应。针对西南民族地区口岸集群在模式、结构和动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从国家、省际和口岸集群层面提出建议,通过建立稳定联系载体、岸地产业联动和打造多元动力集等,更好释放口岸集群在西南民族地区口岸经济发展中的乘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岸集群 沿边开放开放 区域经济协调
下载PDF
古壮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硕果——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系列之三
19
作者 覃彩銮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6-81,共6页
古壮字是壮族及其先民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便于记事和交流,以汉字为基础,仿照汉字结构和造字法创造的一种民族文字,广泛用于民间记录宗教经文、山歌唱本、长诗、神话故事等。古壮字的发展历史,萌芽于汉、成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成... 古壮字是壮族及其先民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便于记事和交流,以汉字为基础,仿照汉字结构和造字法创造的一种民族文字,广泛用于民间记录宗教经文、山歌唱本、长诗、神话故事等。古壮字的发展历史,萌芽于汉、成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成为壮族民间的书面文学用字并传承至今,对壮族文学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古壮字是壮汉文化交流交融的产物和典范,是壮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体现,也是壮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硕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壮字 壮汉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与启示
20
作者 王玉桃 《民族艺林》 2024年第1期6-12,共7页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费孝通先生在多年调研经验和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论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形成、基本内涵、表现特征等,被认为是研究中华民族结构的核心理论,在当前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费孝通先生在多年调研经验和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论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形成、基本内涵、表现特征等,被认为是研究中华民族结构的核心理论,在当前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提出过程和内容,从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和内部的多样性两个方面分析了该理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用 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