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筛查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冬云 朱海峰 +2 位作者 张菊 谢静波 王丽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80-483,496,共5页
目的 探讨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筛查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于民航总医院接受脑CTA检查的160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病史、入... 目的 探讨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筛查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于民航总医院接受脑CTA检查的160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病史、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发病信息等。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脑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其对罪犯血管的评估价值。结果 住院期间经进一步临床综合检查发现,160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最终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127例,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例。脑CTA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灵敏度为97.6%(124/127),特异度为93.9%(31/33),漏诊率为2.4%(3/127),误诊率为6.1%(2/33),约登指数为0.916,阳性预测值为0.984,阴性预测值为0.912,Kappa指数为0.906(P﹤0.01)。结论 脑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提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动脉阻塞信息,还具有检查方便、安全、用时较短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筛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个性化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冬云 邓五一 +3 位作者 张菊 谢静波 王丽君 韩健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1250-1255,共6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民航总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08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采取常规干预)和观察组(采取个性化干... 目的探讨个性化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民航总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08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采取常规干预)和观察组(采取个性化干预),每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介入治疗时间、卧床时间、介入治疗后住院时间,以及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静脉血流指标(静脉血流峰速、静脉血流平均速度)。比较出院前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时间、卧床时间、介入治疗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100)中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生活状态、独立能力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6%(3/54),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2.22%(1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个性化干预能够调整介入治疗后下肢DVT患者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加快患者静脉血流速度,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个性化干预 血流速度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