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房砚文 王维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作者医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268例...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作者医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268例AIS患者。根据静脉溶栓后24 h内是否出现END将患者分为END组(90例)与无END组(178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无END组患者比较,END组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收缩压、基线舒张压、溶栓后出血转化比例、内囊区新发梗死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TOAST分型)比例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高〔OR(95%CI)=1.075(1.015~1.139),P=0.013〕及内囊区新发梗死〔OR(95%CI)=1.831(1.048~3.199),P=0.033〕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线NIHSS评分高、内囊区新发梗死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病灶部位 穿支动脉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房砚文 王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916-921,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严重程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0月于我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26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溶栓后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和无... 目的探讨分析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严重程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0月于我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26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溶栓后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和无出血转化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和吸烟史;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史);发病后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到溶栓时间(OTT)、基线收缩压、基线舒张压、基线血糖、发病24 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LDL-C、尿酸水平、血小板、PT、INR、纤维蛋白原、CRP)、梗死部位(前循环和后循环)、TOAST分型、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严重程度(轻、中、重)等指标。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和CSVD评分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严重程度与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结果268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23~97岁,平均65.5岁,其中男性189例(70.5%),基线NIHSS 7.5(0,27)分,OTT 151.2(20,270)min。其中,其中,合并中重度WMHs 138例(51.4%),合并腔隙性脑梗死193例(72.0%),合并微出血56例(20.8%),合并血管周围间隙106例(39.5%)。轻度CSVD组115例(42.9%),中度CSVD组65例(24.2%),重度CSVD组88例(32.8%)。共发生出血转化者29例(10.3%)。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心房颤动(P=0.002,OR=5.628,95%CI 1.862~17.009)、脑微出血(P=0.008,OR=4.062,95%CI 1.437~11.485)、基线NIHSS(P<0.001,OR=1.182,95%CI 1.082~1.292);以轻度CSVD为参照,重度CSVD(P=0.006,OR=3.694,95%CI 1.458~9.360)与出血转化独立相关。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严重程度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密切相关,重度CSVD是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下载PDF
中枢性孤立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3
作者 王维 宫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39,共7页
目的加深对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民航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由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25例)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25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影... 目的加深对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民航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由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25例)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25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结果病例组中男性比例以及55岁以上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vs 44%,80%vs 52%(P<0.05)]。病例组中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vs 56%,52%vs 40%),合并高脂血症的比例少于对照组(84%vs 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听力下降和眼球震颤的比例多于对照组(分别为68%vs 56%,52%vs 40%,16%vs 4%,24%vs 16%),而表现为耳鸣的比例少于对照组(8%vs 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小脑梗死18例(72%),脑干梗死5例(20%),枕叶梗死1例(4%),海马梗死1例(4%)。结论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性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显著高于女性,55岁以上患者风险显著高于55岁以下成年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梗死部位多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区病变:主要位于小脑及脑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 急性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系统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淑杰 朱雨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3期40-41,共2页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选用Wistar种系大白鼠30只,体质量230~250g,随机分3组,通过左侧中脑黑质立体定向注射法,组1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简称对照组...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选用Wistar种系大白鼠30只,体质量230~250g,随机分3组,通过左侧中脑黑质立体定向注射法,组1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简称对照组)10只,注射相应量(5μL)的生理盐水;组2为注射6-OHDA制作帕金森病模型组(简称6-OHDA组)10只,注射6-OHDA,5μL(2μg/μL);组3为(6-OHDA+BDNF)组,在制成帕金森病模型后再向同侧中脑黑质注射BDNF 5μL(3μg/5μL),连续6d,1次/d。分别观察动物的旋转行为,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高效液相法测定纹状体部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的变化。结果 单侧黑质内注入6-OHDA制成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后,6-OHDA组与对照组比较,产生旋转行为,(6-OHDA+BDNF)组在观察旋转行为时,症状明显改善;镜下见TH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对照组的黑质致密部,数量为(42.3±7.56)个/μm2,模型组黑质致密部TH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减少为(2.41±1.07)个/μm2,(6-OHDA+BDNF)组黑质致密部TH阳性神经元数为(15.36+3.04)个/μm2;纹状体部多巴胺含量:生理盐水组为(11.4±1.2)μg/g,6-OHDA组(3.6±0.5)μg/g,(6-OHDA+BDNF)组(5.5±0.6)μg/g。结论 BDNF能改善6-OHDA所致的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的减少;明显抑制6-OHDA引起的纹状体部多巴胺含量降低;并可抑制6-OHDA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酪氨酸羟化酶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介导海马体积萎缩引起AD谱系认知功能下降的探索性研究
5
作者 李红艳 闫少珍 +2 位作者 卢洁 盛灿 李瑜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685-690,共6页
目的: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D)连续疾病谱系的肠道微生物变化特征,以及肠道菌群与结构磁共振成像(sMRI)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34名淀粉样蛋白(Aβ)阴性的认知功能正常对照(NC-)和32名Aβ阳性的NC(NC+)受试者以及12名认知障碍(CI)患... 目的: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D)连续疾病谱系的肠道微生物变化特征,以及肠道菌群与结构磁共振成像(sMRI)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34名淀粉样蛋白(Aβ)阴性的认知功能正常对照(NC-)和32名Aβ阳性的NC(NC+)受试者以及12名认知障碍(CI)患者,每位受试者均完成临床评估、神经心理学测评、粪便标本采集和sMRI扫描。首先,进行粪便标本16S rRNA扩增子分析,比较三组间肠道菌群的差异。其次,对每位受试者的sMRI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所有受试者特定脑区的灰质指标,包括海马体积和内嗅皮层厚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组间差异肠道菌群与认知量表以及sMRI标记物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采用中介效应分析,评估肠道菌群、影像指标、大脑Aβ沉积程度以及认知功能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厚壁菌门及其所属的菌群表现出从NC-组到NC+组再到CI组的渐进性下降趋势。厚壁菌门、δ-变形菌纲、脱硫弧菌目、脱硫弧菌科的相对丰度与双侧海马体积呈正相关。基于中介效应发现,厚壁菌门对长延迟回忆、STT-A的作用,以及毛螺旋菌科对STTB的作用受到右侧海马体积的调节,存在显著的间接效应。梭菌纲、梭菌目对右侧海马体积的作用受到Aβ全脑平均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介导,δ-变形菌纲、脱硫弧菌目、脱硫弧菌科可通过Aβ全脑SUVR介导,调节左侧海马体积。结论:肠道菌群通过改变海马体积从而影响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胃肠道微生物组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层脑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干预效果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红艳 李瑜霞 +1 位作者 贾晓莹 王辰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4486-4488,共3页
目的考察基层医院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即开始卒中单元下的康复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2例急性脑卒中伴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1∶1分成康复组和常规组。患者均经临床内科规范化的用药治... 目的考察基层医院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即开始卒中单元下的康复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2例急性脑卒中伴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1∶1分成康复组和常规组。患者均经临床内科规范化的用药治疗和急救措施干预及护理后,病情稳定。对观察组施行早期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具体包括卧床期间的偏瘫侧肢体的被动活动训练和适度的主动助力的活动训练;逐步进行体位转移练习(坐位、立位平衡练习)、行走练习、协调性练习,躯干肌控制练习,球类灵活性练习,生活能力练习等。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及第3个月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肢体功能(Brunnstrom分级)、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在治疗后第4周及第3个月不同时点,两组患者NIHSS评分、Brunnstrom分级、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30、9.45、5.69,均P<0.05)。结论基层医院对收诊的急性脑卒中合并肢体偏瘫患者于发病早期即给予卒中单元模式下的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地改善患者近期的肢体功能,有望最终达到纠正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偏瘫)、恢复其基本的自理能力的终极治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单元 脑卒中 康复训练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伴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维 王辰龙 +1 位作者 呼群 刘岳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伴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7月~2013年12月连续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根据有无CMB将患者分为有CMB组(51例)和无CMB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伴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7月~2013年12月连续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根据有无CMB将患者分为有CMB组(51例)和无CMB组(70例),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点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无CMB组比较,CMB组患者总胆固醇明显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CMB的发生与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微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鲁明 董荃 樊东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2-276,共5页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约有60%-75%的患者血压增高(〉140/90 mm Hg)。即使既往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在卒中急性期血压也可能增高。长期以来,不主张在卒中急性期积极降压,机制在于卒中急性期血压增高是机体维持脑灌注压的代偿反应,此时降低...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约有60%-75%的患者血压增高(〉140/90 mm Hg)。即使既往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在卒中急性期血压也可能增高。长期以来,不主张在卒中急性期积极降压,机制在于卒中急性期血压增高是机体维持脑灌注压的代偿反应,此时降低血压有可能导致脑灌注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期 高血压 控制性降压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内因子抗体和(或)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8例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瑞云 武力勇 +4 位作者 冯雪岩 陈硕琦 于跃怡 郭冬梅 贾建平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内因子抗体和,或抗胃壁细胞抗体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spinal cord,SC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例内因子抗体和(或)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内因子抗体和,或抗胃壁细胞抗体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spinal cord,SC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例内因子抗体和(或)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维生素B_(12)、血红蛋白和血同型半胱氨酸、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结果 8例患者均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仅有3例出现了典型的脊髓后索、侧索和周围神经均受累的体征;血清维生素B_(12)低于正常者5例;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者2例;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正常者4例。4例患者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均提示肢体周围神经损害;脑脊髓MRI异常者4例。内因子抗体及抗胃壁细胞抗体均阳性者3例,仅内因子抗体阳性者3例,仅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者2例。8例患者均给予维生素B_(12)1000μg/d肌肉注射,1个月后对其进行随访,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有不完全脊髓后索、侧索、周围神经受累表现的患者,应该考虑到SCD可能,即便是脊髓影像学和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正常,也应该进行血内因子抗体和抗胃壁细胞抗体检查。内因子抗体和(或)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SCD患者需要长期肌肉注射维生素B_(12)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因子抗体 抗胃壁细胞抗体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远锦 董荃 +2 位作者 方可 樊东升 李小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67例,其中脑桥梗死组36例,腔隙性脑梗死组31例。根据神经功能恶化时间又分为早期神经功能...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67例,其中脑桥梗死组36例,腔隙性脑梗死组31例。根据神经功能恶化时间又分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组17例,非END组50例。比较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结果。结果脑桥梗死组男性、入院收缩压、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脑微出血比例明显低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组TC明显高于非END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非END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糖和高TC血症是END的预测因素(OR=0.719,95%CI:0.553~0.933,P=0.013;OR=0.611,95%CI:0.391~0.954,P=0.030)。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患者男性居多,腔隙性脑梗死脑微出血比例较高,END与低血糖、高TC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脂蛋白(A) 低血糖症 脑白质疏松症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红艳 王辰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90-91,共2页
脑卒中指脑血管疾病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据统计,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占据世界首位。而据国民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已成为中国国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致残率... 脑卒中指脑血管疾病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据统计,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占据世界首位。而据国民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已成为中国国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患者往往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不仅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治疗 生活质量 复发率
下载PDF
PCEA联合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镇痛对分娩产妇T淋巴细胞亚群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晶 薛宁 +3 位作者 李胜男 王秀芳 陈江红 杨珊珊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815-819,824,共6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给药途径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epidural analgesia,PCEA)联合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IEB)镇痛对分娩产妇T淋巴细胞亚群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高龄产妇140例,根据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给药途径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epidural analgesia,PCEA)联合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IEB)镇痛对分娩产妇T淋巴细胞亚群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高龄产妇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 =70例)和对照组( n =70例)。对照组采用PCEA联合持续背景输注(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CEI)麻醉,观察组采用PCEA联合IEB麻醉,比较2组的镇痛效果、产妇术中及术后手术情况指标、运动阻滞情况及麻醉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PCEA追加例数、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剖宫产例数少于或小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观察组运动阻滞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 P < 0.05),2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镇痛时间、子宫收缩间隔时间、子宫收缩持续时间、胎心率、使用催产素例数、产妇不良反应例数、新生儿出生1min和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2组CD3^+、CD4^+、CD4^+/CD8^+均呈降低趋势,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均呈升高趋势,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IL-6、TNF-α低于对照组,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2组CD8 +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PCEA联合IEB对高龄分娩产妇镇痛效果显著,且麻醉药物用量少,患者满意度高,有助于减少剖宫产率和运动阻滞的发生,同时可改善免疫抑制及炎症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T淋巴细胞亚群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病变分布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房砚文 龚涛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脑动脉病变分布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69例IS/TIA患者行颈部及颅内脑血管检查,记录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长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脑动脉病变分布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69例IS/TIA患者行颈部及颅内脑血管检查,记录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长期饮酒等病史,同时记录实验室、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胸X片等检查结果。确定单变量与不同狭窄模式的相关性采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不同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模式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和多变量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龄、长期吸烟及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是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风险分别增加了1.83、6.918、1.656倍;脑卒中史(OR=4.816)、长期吸烟(OR=121.608)、高LDL-C(OR=3.067)是单纯颅内大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OR=2.486)、长期吸烟(OR=25.072)、高LDL-C(OR=5.160)是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并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纤维蛋白原(OR=4.790)是单纯颅外大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类型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腰麻联合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对分娩产妇镇痛及脐带血GSH、β-Car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晶 薛宁 +3 位作者 李胜男 王秀芳 陈江红 杨珊珊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456-1461,共6页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IEB)镇痛对分娩产妇镇痛及脐带血还原型谷胱甘肽(GSH)、β-胡罗卜素(β-Ca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北省保定市妇幼保健院西院收治的160例足月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IEB)镇痛对分娩产妇镇痛及脐带血还原型谷胱甘肽(GSH)、β-胡罗卜素(β-Ca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北省保定市妇幼保健院西院收治的160例足月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后IEB,观察组采用腰麻联合IEB。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相关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等级低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均P<0.05)。镇痛后30min、60min,观察组子宫收缩持续时间、子宫收缩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麻醉后5min(T2)、麻醉后15min(T3)时,观察组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血压(MAP)、心脏指数(CI)、心率(HR)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麻醉前(T1)及T2时,两组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和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脐带血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β-胡罗卜素(β-Car)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T1时,两组IL-6和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手术结束(T5)时,两组IL-6和TNF-α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异常情况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腰麻联合IEB的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后IEB,并能升高脐带血GSH和β-Car水平,降低IL-6和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 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 子宫收缩 分娩镇痛
下载PDF
前庭中枢性及周围性眩晕患者视频眼震图参数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小英 赵性泉 鞠奕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5期346-350,共5页
目的 探讨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的参数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3~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9例后循环缺血所致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和眩晕会诊中心就诊的108... 目的 探讨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的参数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3~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9例后循环缺血所致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和眩晕会诊中心就诊的108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梅尼埃病1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其VNG参数特点和临床特征。结果 69例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和108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相比,临床特点:男性多见(P<0.001),年龄更大(P=0.009),病程更短(P<0.001),更多出现视物成双(P<0.001)、偏身麻木无力(P<0.001)、言语不利(P<0.001)等症状,较少出现耳蜗症状(P=0.021),眩晕持续时间更长(P<0.001),发病多与体位改变无关(P<0.001);VNG参数特点:视跟踪异常(40.6% vs 0.9%,P<0.001)、定标试验异常(13.0% vs 0.0%,P<0.001)、视动试验异常(10.1% vs 0.0%,P=0.003)、凝视试验异常(10.1% vs 0.0%,P=0.003)、自发性眼震(8.7% vs 0.0%,P=0.007)或位置性眼震(8.7% vs 0.0%,P=0.007)发生比例前庭中枢性眩晕组高于前庭周围性眩晕组;而变位试验阳性(14.5% vs 74.1%,P<0.001)前庭中枢性眩晕组低于前庭周围性眩晕组。结论 VNG参数特点能客观地反映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眼震情况,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前庭系统性眩晕的定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眼震图 眩晕 前庭疾病
下载PDF
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不同脑区MAP-2的经时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维 吴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79-881,共3页
目的研究微管结合蛋白-2(MAP-2)在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额、颞叶皮质和海马区的经时变化。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致VD大鼠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痴呆鼠不同脑区MAP-2的经时变化情况;采... 目的研究微管结合蛋白-2(MAP-2)在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额、颞叶皮质和海马区的经时变化。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致VD大鼠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痴呆鼠不同脑区MAP-2的经时变化情况;采用同济大学研制的HPIAS-1000高清晰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不同脑区MAP-2阳性信号的面积密度进行分析。结果实验发现痴呆大鼠不同脑区MAP-2的表达随时间变化。缺血1个月、2个月、4个月后MAP-2的表达阳性面积逐渐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从形态学变化角度来说,1个月时MAP-2轻度变化,提示为可逆性损伤。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MAP-2免疫组化染色越来越淡。至4个月时,MAP-2免疫组化染色基本消失,提示为不可逆损伤。结论慢性持续性脑血流量下降致MAP-2的改变在V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缺血 血管性痴呆 大鼠 微管结合蛋白-2(MAP-2)
下载PDF
北京城区中老年人群吸烟与卒中发病关系的两次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升平 乔曼丽 +2 位作者 王文志 杜晓立 鲍秋菊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10期730-734,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城区中老年人群吸烟与卒中发病率及卒中类型的关系,以及吸烟对于群体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城区2万自然社区人群,随机整群抽样调查5441例(年龄≥35岁),限于人群随访困难,仅进行间隔10年的两次横断面调查。应用COX比... 目的探讨北京城区中老年人群吸烟与卒中发病率及卒中类型的关系,以及吸烟对于群体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城区2万自然社区人群,随机整群抽样调查5441例(年龄≥35岁),限于人群随访困难,仅进行间隔10年的两次横断面调查。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吸烟与卒中的发病及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随访人群卒中发病率高达668.15/10万人年。总卒中发病率排序为:吸烟组(798.56/10万人年)>戒烟组(754.71/10万人年)>非吸烟组(591.38/10万人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烟与缺血性卒中和总卒中发生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吸烟组生存时间明显降低。结论吸烟已构成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吸烟人群卒中的发病率高于非吸烟人群,群体生存曲线降低,影响到群体的生存寿命;此外,中老年人群既是卒中的高危人群,也可能是戒烟的最大受益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年人 老年人 卒中 发病率 危险因素 吸烟
下载PDF
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不同脑区NF200的经时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维 吴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丝蛋白200(NF200)在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额、颞叶皮质和皮质下白质的经时变化。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痴呆鼠不同脑区NF200的经时变化情况;采用同... 目的研究神经丝蛋白200(NF200)在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额、颞叶皮质和皮质下白质的经时变化。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痴呆鼠不同脑区NF200的经时变化情况;采用同济大学研制的HPIAS-1000高清晰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不同脑区NF200阳性信号的面积密度进行分析。结果实验发现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后不同脑区NF200的表达随时间变化。缺血1 m,2 m,4 m后NF200的表达阳性面积逐渐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在形态学变化方面,1 m时NF200轻度变化,提示为可逆性损伤。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NF200免疫组化染色越来越淡。至4 m时,NF200免疫组化染色基本消失,提示为不可逆损伤。结论慢性持续性脑血流量下降致NF200的改变在血管性痴呆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缺血 血管性痴呆 大鼠 神经丝蛋白200
下载PDF
谷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18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淑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11期893-893,共1页
关键词 谷红注射液 脑梗死 认知障碍
下载PDF
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21天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呼群 王辰龙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6期592-594,共3页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国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比例较欧美人群(10%~15%)高。脑出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生存患者中超过半数会因严重残障而生活无法自理,给家庭和...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国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比例较欧美人群(10%~15%)高。脑出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生存患者中超过半数会因严重残障而生活无法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脑出血预后受多因素控制,如基线血肿大小,基线神经功能评分,血肿周围水肿等。但目前对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系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21d死亡的相关因素,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脑出血患者 急性 神经功能评分 血肿周围水肿 发病人数 脑卒中 慢性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