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曾伟伟 王庆 +1 位作者 石存斌 吴淑勤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7,共7页
目前,各种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在水产养殖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对水产养殖病害的有效防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论文回顾了主要免疫学技术(单克隆抗体、酶免疫、凝集反应、荧光抗体、胶体金)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目前,各种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在水产养殖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对水产养殖病害的有效防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论文回顾了主要免疫学技术(单克隆抗体、酶免疫、凝集反应、荧光抗体、胶体金)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核酸杂交、基于PCR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分析、16 S rRNA、基因芯片)的特点以及其在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中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并分析了今后水产动物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水产动物 疾病诊断
下载PDF
鱼类血细胞及其免疫防御功能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美燕 朱伟娟 +4 位作者 刘志刚 曹建萌 王章 卢迈新 可小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6期144-153,共10页
鱼类血细胞是机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参与吞噬、分泌,还参与机体损伤修复、免疫防御等生理过程,其对自身生理状态变化和外界环境因子刺激均十分敏感,因此在指示和维持鱼体生理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 鱼类血细胞是机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参与吞噬、分泌,还参与机体损伤修复、免疫防御等生理过程,其对自身生理状态变化和外界环境因子刺激均十分敏感,因此在指示和维持鱼体生理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鱼类血液和血细胞及其免疫防御功能的研究进展,包括鱼类血液组成、血细胞发生、分化及相关免疫防御机制等。本综述旨在提高对鱼类血液免疫防御系统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的理解,为进一步挖掘鱼类血液免疫防御相关分子标记、筛选鱼类抗病抗逆分子表型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鱼类血液 血细胞 免疫细胞 细胞分化 免疫防御 生理稳态 分子作用机制
下载PDF
水产动物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世旭 王庆 +3 位作者 方珍珍 常藕琴 曾伟伟 黄志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37,共8页
疫苗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水产动物对水产常见疾病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与传染,减少化学类药物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减少治理环境的经济损失。其中注射疫苗费时费力,易损伤鱼体;浸泡疫苗需要量大,易产生强应激反应;而口服疫... 疫苗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水产动物对水产常见疾病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与传染,减少化学类药物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减少治理环境的经济损失。其中注射疫苗费时费力,易损伤鱼体;浸泡疫苗需要量大,易产生强应激反应;而口服疫苗能够适用于各种体型的鱼类,避免了注射和浸泡两种接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较为理想的免疫方式。目前水产口服疫苗中,聚合微球体和生物被膜制备的佐剂疫苗可使抗原成分免受各种消化酶类影响而被广泛应用,但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成本较高。通过非致病性的微生物如细菌等来表达疫苗中的抗原成分,制备而成的生物载体疫苗,使用成本低,免疫效果好,但安全性评价周期长,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有难度。综述了几种主要的水产口服疫苗的现状和关键技术,在未来的工作中应重点解决疫苗安全性、临床适用性等问题,研制出生产成本低、免疫效果好的口服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 免疫 口服 疫苗 形式
下载PDF
水产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在病害防控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佳明 王庆 +3 位作者 王英英 曾伟伟 尹纪元 李莹莹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126,共8页
近年来,水产动物模型在鱼病防控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备遗传背景清晰、条件可控性强等优点,是鱼病防控基础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本文论述了水产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在鱼类疾病病原分析、疫苗开发和水质监测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水产动物模型在鱼病防控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备遗传背景清晰、条件可控性强等优点,是鱼病防控基础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本文论述了水产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在鱼类疾病病原分析、疫苗开发和水质监测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并对水产动物替代模型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病原分析 疫苗开发 水质监测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口服PELA-OmpK微球疫苗的示踪及免疫效果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小江 任燕 +3 位作者 常藕琴 石存斌 李宁求 吴淑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7-844,共8页
采用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DL-polylactide–co–polyethylene glycol,PELA),包裹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K后,制备成PELA-OmpK微球。微球粒径小于10μm,且94%粒径小于5μm,平均粒径为... 采用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DL-polylactide–co–polyethylene glycol,PELA),包裹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K后,制备成PELA-OmpK微球。微球粒径小于10μm,且94%粒径小于5μm,平均粒径为2.8μm。蛋白包裹率达79.4%。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口灌四甲基异硫氰酸罗达明(TRITC)荧光素标记的OmpK-PELA微球后,第1天在其后肠观察到大量红色荧光微球,第3天荧光微球数量明显减少,第7天荧光微球基本消失。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口服PELA-OmpK组在斜带石斑鱼后肠组织黏膜层可见较强的棕黄色阳性着色。口服PELA-OmpK组血清抗体效价(峰值210)显著高于口服OmpK蛋白溶液组(峰值24)与对照组(P<0.05),低于注射组(峰值212)(P<0.05);口服PELA-OmpK组的黏液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口服OmpK蛋白组(P<0.05)。初次免疫30d后用活菌攻击,口服PELA-OmpK组的相对保护率(62.5%)显著高于口服OmpK蛋白组(12.5%)(P<0.05);低于注射组(87.5%)(P<0.05)。结论为采用可生物降解材料PELA作为鱼类口服疫苗的投递载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A 口服疫苗 微球 示踪 免疫效果
下载PDF
以丝瓜络为碳源的固相反硝化系统性能
6
作者 高书伟 张凯 +7 位作者 李志斐 谢骏 王广军 郁二蒙 李红燕 夏耘 田晶晶 龚望宝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7,共14页
构建以丝瓜络为碳源的固相反硝化系统,探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硝酸盐浓度(INC)下该系统的反硝化性能,为丝瓜络作为水产养殖尾水反硝化碳源的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丝瓜络(LS)为一维反硝化反应器(denitrification reactor,DR... 构建以丝瓜络为碳源的固相反硝化系统,探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硝酸盐浓度(INC)下该系统的反硝化性能,为丝瓜络作为水产养殖尾水反硝化碳源的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丝瓜络(LS)为一维反硝化反应器(denitrification reactor,DR)外加碳源,在流场环境下,测定不同HRT(16、20、24和28 h)和INC(50、75、100和125 mg/L)下反硝化系统对硝酸盐氮(NO_(3)^(-)-N)、亚硝酸盐氮(NO_(2)^(-)-N)、氨氮(NH_(4)^(+)-N)、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cr)的去除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丝瓜络反硝化反应器(LS-DR)在运行初期和末期时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当INC为50 mg/L,HRT为24h时,LS-DR对NO_(3)^(-)-N和T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8.97%±0.52%和97.84%±0.94%,此时出水NO_(2)^(-)-N浓度也达到较低水平(小于0.5 mg/L);在HRT为24 h的基础上,当INC增加至75、100和125 mg/L时,其NO_(3)^(-)-N去除率和NO_(3)^(-)-N去除速率(NRR)均随INC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出水COD则随INC的增加而降低,但均未实现完全反硝化,然而,LS-DR在整个实验期间均能完全去除NH_(4)^(+)-N;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丝瓜络表面结构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LS-DR的优势菌门包括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弯曲杆菌门、厚壁菌门和疣微菌门;被鉴定的优势菌属中热单胞菌属(1.46%)、陶厄氏菌属(0.55%)、固氮螺菌属(3.32%)、Simplicispira(1.01%)、假黄色单胞菌属(0.39%)、草螺菌属(3.02%)和Uliginosibacterium(0.9%)主要参与反硝化的进行,Cytophaga xylanolytica(1.61%)和Cloacibacterium(2.69%)主要参与了丝瓜络的降解,黄杆菌属(1.17%)和Diaphorobacter(0.64%)既能进行反硝化,也能降解丝瓜络。LS-DR的最佳HRT为24 h,最适宜的INC为50 mg/L。本研究为丝瓜络固相反硝化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开发新型缓释碳源在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尾水 固相反硝化 水力停留时间 进水硝酸盐浓度 丝瓜络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前后血浆蛋白组学的差异表达分析
7
作者 张美燕 朱伟娟 +4 位作者 刘志刚 王章 曹建萌 卢迈新 可小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9-567,共9页
为了探究罗非鱼(Oreochromis spp.)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前后血浆蛋白的差异表达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选取体质健康、规格统一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GIFT,体质量为150 g±10 g)86尾,随机分成两组... 为了探究罗非鱼(Oreochromis spp.)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前后血浆蛋白的差异表达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选取体质健康、规格统一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GIFT,体质量为150 g±10 g)86尾,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鱼体腹腔注射浓度为5×10^(7)CFU/mL的无乳链球菌WC1535菌液100μL,对照组鱼体腹腔注射无菌PBS溶液100μL,攻毒6 h后,采集两组罗非鱼的血浆,利用蛋白组学技术分析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前后的血浆差异表达蛋白,并分别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前后共鉴定出751个蛋白,其中显著差异蛋白34个,包括9个显著上调,25个显著下调;GO功能注释显示,这些差异蛋白主要与结合、运动、催化等功能有关;KEGG富集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蛋白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MAPK信号通路、癌症中心碳代谢和癌症相关蛋白聚糖等通路显著富集。研究表明,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前后,其血浆差异蛋白主要富集于鱼体能量代谢、细胞运动和免疫调节等相关的信号通路,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的相关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蛋白组学 血浆 差异蛋白
下载PDF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稻田水产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丽莎 谢文平 +5 位作者 尹怡 单奇 刘书贵 李丽春 赵成 郑光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08-314,共7页
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检测稻田水产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残留的方法。样品通过体积分数为0.10%甲酸-乙腈溶液及陶瓷均质子旋涡振荡法提取,由0.15 g乙二胺-N-丙... 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检测稻田水产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残留的方法。样品通过体积分数为0.10%甲酸-乙腈溶液及陶瓷均质子旋涡振荡法提取,由0.15 g乙二胺-N-丙基硅烷分散萃取净化后采用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2.1 mm×100.0 mm,1.8μm)进行分离,电喷雾负离子模式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后运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稻田水产品中氟虫腈、氟甲腈、氟虫腈砜和氟虫腈亚砜的平均回收率在85.2%~112.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2%~12.4%之间,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质量浓度0.5~100.0 ng/mL之间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1.0~1.5μg/kg、定量限为3.0~5.0μg/kg,二者均低于GB 2763—2019《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对禽肉中氟虫腈最大残留限量10μg/kg的规定,实验方法简单、快速、灵敏,能够满足稻田水产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稻田 水产品 氟虫腈及其代谢物
下载PDF
鱼用哈维氏弧菌亚单位缓释微球口服疫苗的免疫效果初探 被引量:4
9
作者 任燕 石存斌 +3 位作者 李宁求 潘厚军 陶家发 吴淑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48-52,共5页
通过复乳化-溶剂挥发技术,采用生物可降解性高分子材料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包裹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K,制成缓释微球颗粒疫苗,口服免疫鲫鱼,测定其血清的凝集效价和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制备... 通过复乳化-溶剂挥发技术,采用生物可降解性高分子材料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包裹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K,制成缓释微球颗粒疫苗,口服免疫鲫鱼,测定其血清的凝集效价和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制备的缓释微球疫苗直径<10μm,且以粒径<5μm的微球居多;微球中重组外膜蛋白OmpK包裹率达78.3%.鲫鱼口服微球疫苗2周后,血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第5周血清凝集抗体效价可达到与佐剂注射组相当的水平(28),抗体高峰期比注射组长1~2周,且降低较慢;免疫4周后用活菌攻击,口服组具有69.4%的相对免疫保护率,而对照组死亡率高达98%.结论为采用可生物降解的缓释微球作为鱼类亚单位口服疫苗的载体系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重组外膜蛋白 口服疫苗 缓释微球 免疫应答
下载PDF
3种免疫途径下迟缓爱德华菌菌蜕疫苗对欧洲鳗的免疫保护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宁求 余露军 +5 位作者 付小哲 刘礼辉 林强 张德锋 石存斌 吴淑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10-1916,共7页
为了探讨迟缓爱德华菌菌蜕疫苗预防鳗鲡爱德华菌病的可行性,实验采用腹腔注射、口服、浸泡3种途径探讨了迟缓爱德华菌菌蜕疫苗对欧洲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免疫后欧洲鳗血清抗体效价均明显升高,但菌蜕疫苗(ETG)组与福尔马林灭活疫... 为了探讨迟缓爱德华菌菌蜕疫苗预防鳗鲡爱德华菌病的可行性,实验采用腹腔注射、口服、浸泡3种途径探讨了迟缓爱德华菌菌蜕疫苗对欧洲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免疫后欧洲鳗血清抗体效价均明显升高,但菌蜕疫苗(ETG)组与福尔马林灭活疫苗(FKC)组间血清抗体效价无显著性差异。欧洲鳗注射、口服、浸泡ETG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5.0%、52.5%、37.5%,分别高于FKC组的55.0%、40.0%、32.5%,且ETG组欧洲鳗死亡时间明显推后,表明菌蜕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优于福尔马林灭活疫苗。易操作、对鱼体应激少的ETG疫苗口服免疫欧洲鳗获得了52.5%的免疫保护率,在预防鳗鲡爱德华菌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鳗 迟缓爱德华菌 菌蜕疫苗 免疫效果
下载PDF
珠江河网密刺苦草种群衰退的表观性状特征指示
11
作者 李毅 杨婉玲 +6 位作者 王超 赖子尼 李海燕 刘乾甫 高原 麦永湛 曾艳艺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4,共10页
探讨珠江河网密刺苦草现存种群衰退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为珠江河网水草床种群复建,珠江河网水生态功能和渔业资源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基础依据。于2017-2019年对珠江河网水草床及其中外海(S3)、小塘(S5)和榄核(S8)的密刺苦草开展调查... 探讨珠江河网密刺苦草现存种群衰退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为珠江河网水草床种群复建,珠江河网水生态功能和渔业资源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基础依据。于2017-2019年对珠江河网水草床及其中外海(S3)、小塘(S5)和榄核(S8)的密刺苦草开展调查,利用冗余分析(RDA)和主成分分析(PCA)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密刺苦草的株高、株重、叶片指标等参数与环境因子关系,并结合2019年该区域密刺苦草种群急剧衰退情况探讨其衰退前的表观性状特征指示意义。结果显示,珠江河网密刺苦草衰退前一年度种群表观性状时空分布特征差异明显,S3和S8站位密刺苦草株高、株重等在2月、8月至12月期间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而S5站位密刺苦草上述指标持续增加;12月,不同站位密刺苦草种群出现生长特征分化,S5站位密刺苦草进入花果期,而S3和S8站位密刺苦草则开始衰退。RDA结果显示,密刺苦草株高主要受水深、沉积物中粒径组分及沉积物总磷含量等影响,株重主要受沉积物总磷含量影响,不同站位群丛受到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制约。PCA结果显示,密刺苦草的9种表观性状可表征其克隆生长力、有性繁殖力和多年生长力,并决定其种群维持策略:一种以S5站位为代表,种群越冬期保持持续生长力,并进行有性繁殖资源分配,能适应环境变化,种群在次年得以维持和延续;另一种以S3和S8为代表,种群在越冬期生长力减弱,无有性繁殖资源分配,未能有效应对不利环境条件,最终导致两站位种群在次年急剧退化甚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刺苦草 表观性状 有性繁殖 种群恢复 珠江河网
下载PDF
影响草鱼出血病疫苗免疫效果因素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宁求 米彦飞 +4 位作者 付小哲 林强 石存斌 邓国成 吴淑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6-792,共7页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荟萃分析和德尔菲法,构建了由评估指标体系、风险因素权重、评分标准、综合评价函数等组成的草鱼出血病免疫预防风险评估模型,其中,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疫苗品质(B1)、免疫程序(B2)、鱼体(B3)、池...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荟萃分析和德尔菲法,构建了由评估指标体系、风险因素权重、评分标准、综合评价函数等组成的草鱼出血病免疫预防风险评估模型,其中,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疫苗品质(B1)、免疫程序(B2)、鱼体(B3)、池塘环境(B4)和饲养管理(B5)共5个准则层风险因素和疫苗品种(C1)、保存温度与有效期(C2)、运输存储条件(C3)、免疫时疫苗的存放(C4)、免疫时鱼体健康状态(C5)、免疫技术(C6)、免疫剂量(C7)、漏免的鱼数(C8)、鱼种来源(C9)、健康状态(C10)、鱼体规格(C11)、水温(C12)、溶氧(C13)、氨氮(C14)、亚硝酸盐(C15)、pH值(C16)、透明度(C17)、水色(C18)、底泥厚度(C19)、载鱼量(C20)、搭配模式(C21)、药物的使用(C22)、饲料(C23)、青草投喂(C24)等24个指标层风险因素;5个准则层风险因素权重值集合为W={0.267;0.102;0.131;0.263;0.237},24个指标层风险因素绝对权重集合为W={0.138;0.059;0.046;0.024;0.035;0.018;0.027;0.022;0.040;0.054;0.037;0.076;0.037;0.032;0.030;0.027;0.018;0.019;0.024;0.104;0.024;0.027;0.062;0.020};分别建立了定性和定量评估指标的评分标准,并以综合评价函数1i疫池塘发病风险,结果显示,3个发病池塘风险值分别为0.572、0.638、0.617,处于高度风险级别,与未发病塘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评估结果较准确,表明该模型可应用于草鱼出血病免疫预防管理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出血病 疫苗 免疫效果 风险评估模型 模糊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水产源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承文 巩华 +4 位作者 赖迎迢 江小燕 陈总会 陶家发 林明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30-35,共6页
筛选具有较好生物学功能的芽胞杆菌(Bacillus),用以改善池塘养殖过程饲料等有机物降解、抑制水体中的病原菌,对从健康养殖鱼虾塘水体中分离的菌株,进行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子鉴定;通过产酶、耐酸、耐高温试验,抑菌试验以及安全性... 筛选具有较好生物学功能的芽胞杆菌(Bacillus),用以改善池塘养殖过程饲料等有机物降解、抑制水体中的病原菌,对从健康养殖鱼虾塘水体中分离的菌株,进行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子鉴定;通过产酶、耐酸、耐高温试验,抑菌试验以及安全性试验研究分离菌株的生物学功能。试验共筛选出8株细菌,经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确定菌株ZHX17、ZHX18、ZHX31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ZHX14、ZHX15为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NSX4、NSX7、NSX9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试验结果表明,8株芽胞杆菌均具有较强的耐酸、耐高温特性,其中3株贝莱斯芽胞杆菌具有较强的分泌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的能力,抑菌效果好于其他5株芽胞杆菌。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8株芽胞杆菌对草鱼、罗非鱼相对安全。8株芽胞杆菌同时具备分泌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3种胞外酶的能力,其中贝莱斯芽胞杆菌具有较强的病原菌抑菌能力,可以作为病原拮抗益生菌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芽胞杆菌 水产养殖 产酶能力 抑菌能力 安全性
下载PDF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在水产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方翔 曾伟伟 +2 位作者 王庆 石存斌 吴淑勤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8-112,共5页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分别研究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基因差异表达、蛋白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结构特征,在当代生命科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为水产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论文阐述了...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分别研究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基因差异表达、蛋白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结构特征,在当代生命科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为水产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论文阐述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在水产科学中的最新进展,并为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结构生物学 水产科学
下载PDF
中国七种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的分子特征及其对斑马鱼的致病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德锋 可小丽 +4 位作者 刘志刚 王世锋 袁伟 石存斌 卢迈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88-1797,共10页
为了解中国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的分子流行特征,揭示其传播和流行规律,本实验对分离得到并鉴定的10株7种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通过分子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毒力基因型和前噬菌体分型等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其次,通过斑马... 为了解中国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的分子流行特征,揭示其传播和流行规律,本实验对分离得到并鉴定的10株7种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通过分子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毒力基因型和前噬菌体分型等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其次,通过斑马鱼评价7种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性。分子血清型分析结果表明,10株无乳链球菌可分为3种血清型,即Ⅰa、Ⅰb和Ⅲ型;MLST分型结果表明,Ⅰa型无乳链球菌均为ST7型,Ⅰb无乳链球菌均是ST261型,只有Ⅲ型无乳链球菌是ST739型。进一步分型结果表明,10株无乳链球菌可分为3种毒力基因型和4种前噬菌体基因型。根据4种分型结果可知,10株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可分为4种类型,其中虎纹蛙源无乳链球菌具有独立的分子血清型、MLST型、毒力基因型和前噬菌体基因型,即Ⅲ-ST739-V1-P3;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基因型有3种,即Ⅰa-ST7-V2-P1、Ⅰa-ST7-V2-P2和Ⅰa-ST7-V3-P4;红尾皇冠鱼、鳙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基因型相同:Ⅰa-ST7-V2-P2;卵形鲳鲹、宝石鲈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具有相同的基因型:Ⅰa-ST7-V2-P1;鲮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基因型相同,即Ⅰb-ST261-V3-P4。致病性研究表明,7种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对斑马鱼均有强致病性。研究表明,两栖类虎纹蛙源无乳链球菌和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基因型明显不同,它们之间遗传变异较大,因此,无乳链球菌在两栖类和鱼类之间相互传播的可能性较小。鱼源无乳链球菌有3种基因型,且这3种基因型均在罗非鱼中流行,这表明无乳链球菌在鱼类中相互传播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在罗非鱼与其他鱼类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无乳链球菌 流行病学 分子血清型 MLST 毒力基因
下载PDF
基于“天河二号”的水产病原生物信息分析平台构建及其在水产病原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方翔 李宁求 +5 位作者 付小哲 李凯彬 林强 刘礼辉 石存斌 吴淑勤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2-710,共9页
作为生命科学的关键组成,生物信息学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中。然而,生物信息分析平台的构建需要高性能计算机而非普通的个人电脑,从而极大地限制了生物信息学在水产科学中的应用。本研究基于"天河二号&q... 作为生命科学的关键组成,生物信息学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中。然而,生物信息分析平台的构建需要高性能计算机而非普通的个人电脑,从而极大地限制了生物信息学在水产科学中的应用。本研究基于"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构建了水产病原生物信息分析平台。该平台由基因组与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分子动力学模拟3个功能模块组成。为了验证该平台的实用性,以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为例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Blast检索、GO和Inter Pro注释,鉴定了约氏黄杆菌(Flavobacterium johnsoniae)M168株的功能基因并对其进行了注释。通过同源模建,构建了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HZ-08的5个小节段的蛋白结构模型。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外膜蛋白A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并观察了平衡过程中系统温度、总能量、均方根偏差和环区构象的变化。以上结果均显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水产病原生物信息分析平台。此项研究将为其他学科生物信息分析平台的构建提供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天河二号 水产病原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维氏气单胞菌灭活疫苗菌液发酵工艺优化及免疫效力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承文 赖迎迢 +5 位作者 巩华 任燕 江小燕 陈总会 黄志斌 陶家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6-553,共8页
为优化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灭活疫苗菌液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温度、培养基初始pH、转速、接种量对菌液活菌数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进行优化,对不同发酵条件下发酵菌液制备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进... 为优化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灭活疫苗菌液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温度、培养基初始pH、转速、接种量对菌液活菌数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进行优化,对不同发酵条件下发酵菌液制备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28℃、培养基初始pH 7.5、摇床转速230 r/min、接种量5%时,维氏气单胞菌CA07株发酵获得最大的活菌数为11.13×10^(9) CFU/mL,较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高活菌数值提高20.59%,与预测值基本相符;优化发酵条件能提升发酵菌液活菌数,从而显著提高制备的灭活疫苗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即使制备的灭活疫苗稀释3倍,免疫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相对保护率仍可达到70%以上,以维氏气单胞菌LY02株攻毒,相对免疫保护率达40%以上。研究表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维氏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发酵工艺,在显著增加菌液产量的同时可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发酵工艺条件 优化 响应面分析 免疫效力
下载PDF
一株维氏气单胞菌发酵培养基优化及其制备疫苗免疫效力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承文 江小燕 +6 位作者 赖迎迢 赵长臣 刘春花 任燕 巩华 陈总会 陶家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8-54,共7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法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无机盐和磷酸盐成分及用量进行优化组合,确定优化培养基组成:胰蛋白胨10.8 g/L,葡萄糖5.0 g/L,牛肉膏3.0 g/L,磷酸二氢钾2.0 g/L,硫酸镁0.4 g/L... 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法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无机盐和磷酸盐成分及用量进行优化组合,确定优化培养基组成:胰蛋白胨10.8 g/L,葡萄糖5.0 g/L,牛肉膏3.0 g/L,磷酸二氢钾2.0 g/L,硫酸镁0.4 g/L,NaCl 5.0 g/L。并与基础培养基的发酵活菌数、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进行比较,经过验证试验绘制维氏气单胞菌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的7 L发酵罐生长曲线。在优化发酵培养基条件下,维氏气单胞菌活菌数为5.94×10^(9) cfu/mL,比基础培养基增幅43.13%;制备的灭活疫苗相对保护率为77.78%,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4.81%。7 L发酵罐发酵培养10 h,活菌数达到最大8.85×10^(9) cfu/mL。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可以获得低成本、优质高效的维氏气单胞菌发酵菌液,为今后维氏气单胞菌灭活疫苗规模化发酵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灭活疫苗 鲫鱼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分析 免疫效力
下载PDF
水生动物源嗜芳香环弧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姝 姜兰 +2 位作者 周俊芳 王元 房文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69-1377,共9页
本研究从患病的半滑舌鳎分离得到5株弧菌,对其进行种属鉴定,并研究其耐药性及分子水平耐药机制。采用生化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基因16S rRNA、HSP60和mreB)进行鉴定,结果显示,5株弧菌均为嗜芳香环弧菌。通过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 本研究从患病的半滑舌鳎分离得到5株弧菌,对其进行种属鉴定,并研究其耐药性及分子水平耐药机制。采用生化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基因16S rRNA、HSP60和mreB)进行鉴定,结果显示,5株弧菌均为嗜芳香环弧菌。通过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检测菌株中耐药基因和4类整合子并对其携带基因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株嗜芳香环弧菌均对环丙沙星、链霉素、红霉素、氟苯尼考、氨苄西林、磺胺甲恶唑、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耐药,且均携带qnr VC、bla CARB-17、strA、strB和sul耐药基因。此外,菌株JS291和JS295携带Ⅰ类整合子、qacEΔ1和sul1耐药基因;可变区携带基因盒分别为dfr16-aad A2和arr-3-dfr A27。5株嗜芳香环弧菌为多重耐药菌株,且多重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嗜芳香环弧菌 耐药性 整合子
下载PDF
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水产品中扑草净残留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丽莎 尹怡 +9 位作者 田斐 谢文平 单奇 郑光明 李丽春 刘书贵 戴晓欣 赵城 魏琳婷 林嘉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0-176,共7页
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手段,建立测定水产品中扑草净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样品以乙腈-二氯甲烷(V∶V=8∶2)混合溶液提取,提取液经吸附剂中性氧化铝、N-丙基乙二胺(PSA)、纳米二氧化锆结合石墨化炭黑(GCB)净化后上机检测,... 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手段,建立测定水产品中扑草净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样品以乙腈-二氯甲烷(V∶V=8∶2)混合溶液提取,提取液经吸附剂中性氧化铝、N-丙基乙二胺(PSA)、纳米二氧化锆结合石墨化炭黑(GCB)净化后上机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扑草净质量浓度介于5~200μg·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9。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鳜(Siniperca chuatsi)、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海参(Holothuria sp.)和文蛤(Meretrix meretrix)进行4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10、20、40和200μg·kg^(−1)),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5.8%~111.8%,相对标准偏差为1.2%~8.8%,满足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中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扑草净的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5和10μg·kg^(−1)。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净化效果好,能满足水产品中扑草净残留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扑草净 水产品 QUECHERS 稳定同位素内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