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像元坡度新算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卜兆宏 唐万龙 李士鸿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1993年第1期1-7,共7页
介绍了像元坡度新算法的原理、应用程序和应用结果,并对各算法的应用结果作了分析讨论。新算法比现有算法更具合理性、可靠性和适应性,最宜于在土壤侵蚀量遥感监测中应用。其它算法则不宜选用,也许它们较适宜于其它应用目的,如加权平均... 介绍了像元坡度新算法的原理、应用程序和应用结果,并对各算法的应用结果作了分析讨论。新算法比现有算法更具合理性、可靠性和适应性,最宜于在土壤侵蚀量遥感监测中应用。其它算法则不宜选用,也许它们较适宜于其它应用目的,如加权平均的9点法宜用于土地资源平整度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元坡度 算法
下载PDF
深部含水系统水文过程线谱特征及其传递函数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葆仁 金培康 +1 位作者 刘淑芸 董守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8-177,共10页
深部含水系统水文过程线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记录了岩石圈的流脉动及一些地质过程的定向变化。大量实践已经证明,地下水是地壳十分重要的信息载体。本文利用频谱分析和系统理论方法,剖析了两深部含水系统水位动态的形成,揭示了深部不同... 深部含水系统水文过程线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记录了岩石圈的流脉动及一些地质过程的定向变化。大量实践已经证明,地下水是地壳十分重要的信息载体。本文利用频谱分析和系统理论方法,剖析了两深部含水系统水位动态的形成,揭示了深部不同含水系统水位(或流)过程线与当地降水序列、气压及固体潮序列有密切关系的谱结构与特征。在水文地质领域引入传递函数,并提出了两类谱的结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系统 水文过程线 地下水
下载PDF
红外透射法测香烟重量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伶俐 潘之棣 朱小松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50-53,共4页
介绍了用测量红外光的透过率测出香烟重量的实验,其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替代传统中子法测量香烟重量.
关键词 红外发光二极管 香烟 测量 红外透射法 重量控制
下载PDF
干旱定义及其指标评述 被引量:92
4
作者 孙荣强 《灾害学》 CSCD 1994年第1期17-21,共5页
本文对气象、水文、农业、经济四种干旱类型的概念进行了论述,并对这四种干旱类型之间的并、交和包含关系及其指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水文干旱 干旱指标 干旱
下载PDF
水土流失量遥感监测的研究设想与初步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卜兆宏 席承藩 李士鸿 《遥感技术动态》 CSCD 1990年第4期31-37,共7页
监测与防治水土流失,事关土壤、土地资源生产力的保护和发展,涉及人类生存大计,日益为各国政府和科技人员所重视。我国也是如此,水利部早在1982年确定并拨款资助了全国八大重点流失治理区,1984年制定了《应用遥感技术编制全国土壤侵蚀... 监测与防治水土流失,事关土壤、土地资源生产力的保护和发展,涉及人类生存大计,日益为各国政府和科技人员所重视。我国也是如此,水利部早在1982年确定并拨款资助了全国八大重点流失治理区,1984年制定了《应用遥感技术编制全国土壤侵蚀图技术工作细则》。 1987年出版了《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开展了全国1:50万卫片判读调查工作,现已缩编成1:200万全国土壤侵蚀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根据我们的初步试验结果和申请书,也批准了“用卫星磁带数据制水土流失图的研究”申请项目,现已完成并出版了《水土流失调查的遥感数据处理》专著。为进一步提高水土流失调查水平,使调查与治理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量 遥感监测
原文传递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华士乾 《资源科学》 1979年第2期32-38,共7页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毛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近年来,随着农业、工矿及城市用水的不断增长,加上部分地区水资源的污染日趋严重,海...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毛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近年来,随着农业、工矿及城市用水的不断增长,加上部分地区水资源的污染日趋严重,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水资源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已很明显,必须加快调查研究,摸清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分析农业、工矿、城市用水的增长速度,控制和改善水质污染发展趋势,制定全面可靠的近期和远景的用水供需平衡规划,对于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水资源 地面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 分布特点 淮河 城市用水 总库容 地面径流 开发利用 调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