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域的县级单元河流水权确权分配 被引量:3
1
作者 商放泽 韩京成 +2 位作者 黄跃飞 魏加华 辜晓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43,共11页
河流水权确权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基于Hydro30全球高精度河网,以青海省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确权单元,提出了确权单元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生态环境需水量、未来需水量预测、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划定等计算和分配方法。首次将... 河流水权确权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基于Hydro30全球高精度河网,以青海省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确权单元,提出了确权单元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生态环境需水量、未来需水量预测、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划定等计算和分配方法。首次将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分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河流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利用分解比例法和需水量调节法划定了确权单元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基于用水总量控制红线、未来需水量、河流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取水量确定了确权单元的取水权;确权单元内各条河流的取水权根据尊重历史用水与现状用水原则、生态公平原则、公平与效率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优化配置原则等综合确定。对于河流自产水量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的确权单元,在取水量上限为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的前提下,确权单元可以利用流域内上游过境水。获得了青海省46个确权单元2020年和2030年河流最大取水权和适宜取水权(以西宁市河流水权确权为例)。首次在县级单元对河流取水权进行了确权,可为其他地区河流水权确权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权确权 分配 河流 水资源 生态环境需水量 流域
下载PDF
喀斯特地貌土壤重金属污染负荷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长虹 武晓峰 +1 位作者 韩京成 郭瀛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93,102,共4页
为了解决喀斯特地貌土壤重金属污染负荷评价中的难点,在半机理模型——潜在污染指数模型(PPI)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首先,将土地利用指数替换为重金属指数;其次,重金属的选择引入了健康风险理念;第三,考虑到喀斯特地貌土壤重金属的产生... 为了解决喀斯特地貌土壤重金属污染负荷评价中的难点,在半机理模型——潜在污染指数模型(PPI)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首先,将土地利用指数替换为重金属指数;其次,重金属的选择引入了健康风险理念;第三,考虑到喀斯特地貌土壤重金属的产生、迁移和衰减特性,对重金属指数、径流指数和距离指数的权重系数进行了优化;最后,引入潜在污染指数总量和潜在污染指数强度来进一步评价喀斯特地貌土壤重金属污染负荷。将改进的PPI应用于国内典型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地区(某喀斯特地貌地区小流域),发现6个典型重金属废渣堆的潜在污染指数总量差别较大,而潜在污染指数强度差异不大。两个指数的信息可以互为补充,在实际应用中,决策者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结合这两个指数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该模型可为现阶段喀斯特地貌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土壤 重金属 潜在污染指数
下载PDF
外源砷输入对沉积物磷释放及形态转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蓉 刘云根 +3 位作者 王妍 赵立君 任伟 徐鸣洲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39,共6页
选取云南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外源砷浓度为0.00、0.01、0.05、0.10、0.25、0.50、1.00mg/L,实验时间设置为短期(1~72h)和长期(7~15d),探究外源砷输入对沉积物磷释放及形态转化的影响规律特征。结果表明:外源砷浓度为0~0.25m... 选取云南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外源砷浓度为0.00、0.01、0.05、0.10、0.25、0.50、1.00mg/L,实验时间设置为短期(1~72h)和长期(7~15d),探究外源砷输入对沉积物磷释放及形态转化的影响规律特征。结果表明:外源砷浓度为0~0.25mg/L时,沉积物对砷的吸附速率较快,以物理吸附为主;在0.25~1mg/L时,沉积物对砷的吸附速率减缓,以化学吸附为主。随外源砷的浓度升高沉积物磷的释放量先升后降,外源砷浓度为0.25mg/L时,沉积物磷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为0.092mg/L,超过了地表水质量环境标准Ⅲ类水标准值。外源砷浓度的增加使沉积物中磷形态由惰性态向活性态转化,Al-P和Fe-P含量的增加与外源砷浓度呈显著相关性。外源砷进入会导致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量增加及磷形态由非活性态向活性态转化,增加砷和磷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砷 沉积物 磷释放 形态转化
下载PDF
基于“五链环”野外综合实训平台的“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康绍忠 杜太生 +7 位作者 李思恩 佟玲 丁日升 牛俊 毛晓敏 郝新梅 黄兴法 王凤新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共6页
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应用学科研究生的做法,使研究生既能在野外艰苦条件下进行学习和研究,成果面向国际学科前沿,同时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团队扎根西北旱区二十余年,将野外实验站–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科技农户... 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应用学科研究生的做法,使研究生既能在野外艰苦条件下进行学习和研究,成果面向国际学科前沿,同时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团队扎根西北旱区二十余年,将野外实验站–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科技农户–德育基地进行综合集成和链环式布局,以创建8项规则、实施8项举措、设计5个环节、开展8项活动为抓手,系统设计严谨治学态度养成、敏锐洞察力培养、综合视野拓展和高尚精神品德锤炼等素质培养工作,实现了研究生科技创新与自我管理能力、瞄准国际学术前沿与服务中国大地能力、掌握多学科知识与系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精湛专业技能与家国情怀“四融合”,显著提升了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大学 野外综合实训平台 研究生国际化视野 综合素质培养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