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沉淀结合Fenton处理焦化废水中氰化物的实验优化
1
作者 赵立臣 孙燕 +1 位作者 左涛 冯威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第2期43-44,共2页
采用化学沉淀结合Fenton法处理焦化废水中的氰化物,分别讨论了Fe SO4的投加量、H2O2的投加量以及溶液初始p H对总氰和易释放氰去除率影响,优化了总氰和易释放氰去除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Fe SO4投加量、溶液初始p H对总氰和易释放氰... 采用化学沉淀结合Fenton法处理焦化废水中的氰化物,分别讨论了Fe SO4的投加量、H2O2的投加量以及溶液初始p H对总氰和易释放氰去除率影响,优化了总氰和易释放氰去除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Fe SO4投加量、溶液初始p H对总氰和易释放氰的去除率影响极为显著;在H2O2投加量为180μL/L、Fe SO4投加量为260mg/L、p H为5.00,总氰和易释放氰去除率分别为95.61%和64.06%,此时溶液中残留的总氰和易释放氰浓度分别为0.450 mg/L和0.235 mg/L,可以实现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物 化学沉淀结合Fenton法 实验优化
下载PDF
络合萃取法处理高浓度苯酚废水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文生 孙燕 冯威 《山东化工》 CAS 2015年第17期183-186,189,共5页
以三辛胺为络合剂,正辛醇为稀释剂,通过络合萃取-反萃取的方式,回收高浓度苯酚废水中的苯酚。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络合剂浓度、油水比、废水的p H值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体积浓度为33.8%的三辛胺为络合剂,正辛醇为稀释剂,油... 以三辛胺为络合剂,正辛醇为稀释剂,通过络合萃取-反萃取的方式,回收高浓度苯酚废水中的苯酚。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络合剂浓度、油水比、废水的p H值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体积浓度为33.8%的三辛胺为络合剂,正辛醇为稀释剂,油水比为0.28,p H值为4.69,苯酚络合萃取率可以达到99.82%,此时萃余水相中苯酚的浓度为36 mg/L,完全可以实现苯酚的回收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络合萃取 响应曲面法 回收利用
下载PDF
臭氧催化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中氰化物 被引量:9
3
作者 赵立臣 孙燕 +1 位作者 左涛 冯威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5年第2期37-40,共4页
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中的氰化物,采用合理的试验设计方案,应用响应曲面法讨论了O3的投加量、催化剂加入量以及溶液初始p H值对总氰去除率影响,从而优化了总氰去除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O3投加量、催化剂用量和溶液初始p H... 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中的氰化物,采用合理的试验设计方案,应用响应曲面法讨论了O3的投加量、催化剂加入量以及溶液初始p H值对总氰去除率影响,从而优化了总氰去除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O3投加量、催化剂用量和溶液初始p H值对总氰的去除率影响极为显著;回归分析和验证试验表明,应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试验合理可行;O3投加量为84.35 mg/L、催化剂用量为120 mg/L、p H值为9.26、总氰去除率为91.38%,此时溶液中残留的总氰浓度为0.884 mg/L,可以实现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物 臭氧催化氧化法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化学沉淀结合Fenton法处理焦化废水中氰化物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立臣 孙燕 +1 位作者 左涛 冯威 《山东化工》 CAS 2015年第6期141-144,共4页
采用化学沉淀结合Fenton法处理焦化废水中的氰化物,采用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在应用响应曲面法讨论Fe SO4的投加量、H2O2的投加量以及溶液初始p H值对总氰去除率影响的基础上,优化了总氰去除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Fe SO4投加量、溶液初... 采用化学沉淀结合Fenton法处理焦化废水中的氰化物,采用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在应用响应曲面法讨论Fe SO4的投加量、H2O2的投加量以及溶液初始p H值对总氰去除率影响的基础上,优化了总氰去除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Fe SO4投加量、溶液初始p H值对总氰去除率影响极为显著;回归分析和验证实验表明应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实验是合理可行;在H2O2投加量为175μL/L、Fe SO4投加量为265mg/L、p H值为5.10,总氰去除率为97.35%,此时溶液中残留的总氰浓度为0.272mg/L,可以实现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物 化学沉淀结合Fenton法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异波折板厌氧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实验研究
5
作者 黄雨婷 孙燕 +2 位作者 姜超 李佳明 黄继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5-98,102,共5页
采用异波折板厌氧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效率、各运行参数的变化特征以及反应器中污泥的特性。结果表明,启动初始COD负荷为0.58 kg/(m^3·d),历时51 d启动完成,COD去除率稳定在70%以上;反应器稳定运行处理... 采用异波折板厌氧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效率、各运行参数的变化特征以及反应器中污泥的特性。结果表明,启动初始COD负荷为0.58 kg/(m^3·d),历时51 d启动完成,COD去除率稳定在70%以上;反应器稳定运行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中,1#、2#隔室对COD的降解起主要作用,相对去除率分别为41%和43%,同时系统形成了良好的厌氧分级群落,1#、2#隔室以产酸菌为优势菌,3#-6#隔室以产甲烷菌为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异波折板厌氧反应器 污泥特性
下载PDF
条子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录峰 刘爽 +5 位作者 谢垚晶 郭志勇 花修艺 董德明 梁大鹏 温亚梅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735-1740,共6页
为了解辽河吉林省段典型支流条子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集1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Pb、Cu、Ni、Mn、Cd和Zn 6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沉积物质量基准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方法对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生态风险... 为了解辽河吉林省段典型支流条子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集1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Pb、Cu、Ni、Mn、Cd和Zn 6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沉积物质量基准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方法对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生态风险及来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条子河表层沉积物中Cd存在1级轻度污染,Ni具有较高的生物毒性发生率;Cu、Zn、Mn和Pb主要来自自然,Cd和Ni主要来自工业;空间分布上,位于四平市城区出境断面处的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质量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特征 污染源解析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风险评价 条子河
下载PDF
SnO_2/石英柱粒子电极的制备及降解四环素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倪佳珩 苏芸 +3 位作者 耿博 雷苏媛 李亚楠 王显胜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1-644,共4页
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出SnO_2/石英柱粒子电极,用SEM,XRD,XP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以四环素为目标污染物,构建了三维粒子电极体系进行电催化降解,研究粒子电极的电催化活性,优化粒子电极制备条件和电催化反应条件,煅烧温度550℃,煅烧时... 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出SnO_2/石英柱粒子电极,用SEM,XRD,XP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以四环素为目标污染物,构建了三维粒子电极体系进行电催化降解,研究粒子电极的电催化活性,优化粒子电极制备条件和电催化反应条件,煅烧温度550℃,煅烧时间5 h为粒子电极的最佳制备条件。在外加电压为15V,极板间距为6cm,粒子电极投加量为32g的条件下,反应120 min,四环素降解率可达到88.6%,比传统二维电极高25.3%,表明粒子电极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锡 石英柱 粒子电极 电催化 四环素
原文传递
微/纳米颗粒表面能测定方法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士雄 王智 +3 位作者 王显胜 刘周 王新法 王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9-266,共8页
采用静态液滴法、柱毛细法、板毛细法3种方法,分别测定了水、正己烷、甲酰胺、二碘甲烷4种液体与TiO_2(40 nm)、TiO_2(100 nm)、Al_2O_3(200 nm)、高岭土(200~400nm)、Fe_2O_3(400~600 nm)、SiO_2(20μm)6种粒径微/纳米颗粒之间的接触角... 采用静态液滴法、柱毛细法、板毛细法3种方法,分别测定了水、正己烷、甲酰胺、二碘甲烷4种液体与TiO_2(40 nm)、TiO_2(100 nm)、Al_2O_3(200 nm)、高岭土(200~400nm)、Fe_2O_3(400~600 nm)、SiO_2(20μm)6种粒径微/纳米颗粒之间的接触角,确定了适用于不同颗粒粒径的接触角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利用Young-Dupré方程计算了各微/纳米颗粒的表面能及各分项.结果表明:粒径较小的颗粒(如<200 nm)接触角的测定适合使用静态液滴法,而粒径较大的颗粒(如>600 nm)接触角的测定适合使用柱毛细法.粒径大小适中时(如200~600 nm),静态液滴法和柱毛细法都适用,测定结果差别普遍较小(≤11°),但二碘甲烷与Fe_2O_3(400~600 nm)之间的接触角利用不同方法测定结果相差可达14°.静态液滴法操作方便,但由于粗糙度的影响需要对接触角测定值进行修正.板毛细法测定接触角时,液体容易挥发,不易得到准确测量结果,不推荐使用.对全部6种测定的微/纳米颗粒,表面能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表面能的3个分项中,范德华分量(γLW)与路易斯碱分量(γ-)的贡献最大,路易斯酸分量(γ+)的贡献很小,主要是因为在微/纳米颗粒-液体界面中,电子受体的反应活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颗粒 接触角 表面能 适用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