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和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经验及对策
1
作者 白建永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0年第3期36-37,共2页
永和县总土地面积1212km2,水土流失面积占到88.6%。土壤侵蚀形式主要为水蚀,年土壤侵蚀量1172.27万t,土壤侵蚀模数高达10900t/km2·a,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至2008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5.6km2,治理度为35%。文章介绍了多年积累... 永和县总土地面积1212km2,水土流失面积占到88.6%。土壤侵蚀形式主要为水蚀,年土壤侵蚀量1172.27万t,土壤侵蚀模数高达10900t/km2·a,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至2008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5.6km2,治理度为35%。文章介绍了多年积累的治理经验与做法,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搞好科学规划、调动社会力量投入水土保持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永和县
下载PDF
芝河川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2
作者 李晓霞 刘海霞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8年第2期28-29,36,共3页
芝河是永和县的母亲河,沿川耕地面积大,人口分布多,水资源较为充足,发展灌溉条件优越。目前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上存在工程规划、设计不合理和施工质量低等问题,造成了工程水毁不能发挥预期效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灌溉时间科学... 芝河是永和县的母亲河,沿川耕地面积大,人口分布多,水资源较为充足,发展灌溉条件优越。目前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上存在工程规划、设计不合理和施工质量低等问题,造成了工程水毁不能发挥预期效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灌溉时间科学用水,扩大自流渠道过水断面利用洪水进行灌溉,大搞水土保持,狠抓挖潜配套,加强经营管理等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水利工程 灌溉 水资源 芝河流域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夏光辉 郭青霞 +2 位作者 卢庆民 杜轶 康庆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0-147,153,共9页
[目的]探究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前后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为该区农业生产以及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永和县岔口小流域因生态工程的实施而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坡改梯地(梯田)、退耕还林地(林... [目的]探究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前后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为该区农业生产以及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永和县岔口小流域因生态工程的实施而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坡改梯地(梯田)、退耕还林地(林地)、地埂核桃园地(园地)3种样地为研究对象,以现有坡耕地为对照,利用时空互代法,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前后0-20 cm,20-40 cm土壤C,N,P,K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差异。[结果]①流域各种生态恢复措施实施后,土壤C,N元素含量明显增加,梯田、林地、园地0-40 cm土壤有机C含量分别是坡耕地的1.38,2.44和1.09倍,全N含量分别是坡耕地的1.76,2.66,1.68倍。P,K元素增加量不明显,林地相比其他2种土地利用方式对C,N元素的固持更加明显;②通过分析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的关系,发现流域土壤的限制性元素为C,N元素;③流域土壤养分及计量比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耦合关系,C-N之间的耦合关系最为显著且在各元素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流域3种土地利用方式有效地改变了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和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比,有利于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植被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生态恢复措施
下载PDF
应用洪水过程线实现坝系调洪演算
4
作者 徐胜才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9年第1期20-23,共4页
淤地坝前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规模与投资效果,关系着坝系后期运行、管护及受益问题。本文探讨了利用入库洪水过程线,结合列表试算法进行调洪的方法,可以更准确、更科学地确定坝高与溢洪道尺寸,更好地解决兴利与除... 淤地坝前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规模与投资效果,关系着坝系后期运行、管护及受益问题。本文探讨了利用入库洪水过程线,结合列表试算法进行调洪的方法,可以更准确、更科学地确定坝高与溢洪道尺寸,更好地解决兴利与除害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系工程 调洪演算 洪水过程线 赵家沟小流域 永和县
下载PDF
依靠生态自我修复 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
5
作者 马福梅 徐胜才 李晓霞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7年第2期40-41,共2页
尊重自然规律,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一次重大的战略性调整。永和县水土流失面积1072km2,占总土地面积的87.87%,水土流失严重。经过多年治理,至2005年底,全县水土流失治理度仅26.4%,速度缓慢。总结... 尊重自然规律,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一次重大的战略性调整。永和县水土流失面积1072km2,占总土地面积的87.87%,水土流失严重。经过多年治理,至2005年底,全县水土流失治理度仅26.4%,速度缓慢。总结多年来的水土保持工作,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严重,造林成活率低。针对实际,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需大力实施生态自然修复,加快水土保持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自我修复 生态环境 永和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