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2017年湖南永州市中心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艳君 唐艳君 +1 位作者 陈远远 刘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了解2016-2017年湖南永州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 2016年标准判断结果。结果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分离菌共6354... 目的了解2016-2017年湖南永州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 2016年标准判断结果。结果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分离菌共63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876株,占76.7%,革兰阳性菌1478株,占23.3%。排在前5位的分离菌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3.0%)、克雷伯菌属(17.0%)、金黄色葡萄球菌(9.6%)、不动杆菌属(8.6%)、铜绿假单胞菌(7.4%)。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33.8%,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76.2%。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对绝大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肠球菌。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儿童分离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20.8%)略高于成人分离株(13.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出率为48.0%、35.7%,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耐药率低于4%。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为18.8%,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CRECL)检出率为14.5%,均有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6.4%和78.6%。结论细菌耐药仍然严峻,要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院感控制和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
下载PDF
探讨某医院2019年-2020年PDA系统终端在儿童重症监护室运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晓兰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4期104-105,10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某医院2019年至2020年PDA系统终端在儿童重症监护室运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段分为两组,即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8月30日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2019... 目的探讨分析某医院2019年至2020年PDA系统终端在儿童重症监护室运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段分为两组,即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8月30日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3月30日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使用PDA系统终端的移动护理系统,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工作效率以及患儿住院期间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住院期间,对照组护士发生执行医嘱错误、输液错误、给药错误以及标本采集错误等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高于实验组(18.00%vs.4.00%,P<0.05);对照组护理评估时间、临床体征数据采集时间、护理操作前后核对信息时间以及护理记录书写时间均长于实验组(P<0.001);对照组患儿住院期间对各项检查的依从性、临床护理治疗的依从性以及对医护人员态度均低于实验组(P<0.001)。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使用PDA系统终端的移动护理系统,不仅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患儿对护理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A系统终端 儿童重症监护室 运用效果
下载PDF
髋臼中心化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新发 肖东民 +1 位作者 叶明 黄军铭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9期1179-1180,共2页
目的综合评价髋臼中心化的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8例(245髋)接受THA手术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时间进行分组,对照组103例(115髋)按Harris常规手术方法予以治疗,观察组105例... 目的综合评价髋臼中心化的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8例(245髋)接受THA手术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时间进行分组,对照组103例(115髋)按Harris常规手术方法予以治疗,观察组105例(130髋)应用髋臼中心化手术技术进行处理。术前、术后随访时测量泪滴与髋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利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关节功能,观察髋臼位置及发育情况,统计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前下肢短缩、Harris评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短缩和Harris评分、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X线片上髋臼旋转中心更接近于真实的髋臼旋转中心,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应用髋臼中心化的THA术在纠正旋转中心位置、髋臼假体固定及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发挥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发育不良 骨关节炎 髋臼中心化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疗效
4
作者 黄民 唐鑫 +1 位作者 艾先兰 唐彪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729-734,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永州市中心医院北院收治的14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永州市中心医院北院收治的14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LTCBDE组,n=70),对照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组,n=73)。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79.43±9.26)min vs(94.56±8.41)min]、术后下床时间[(24.74±3.00)h vs(37.85±2.95)h]、肛门排气时间[(26.31±3.04)h vs(34.44±2.35)h]、术后住院时间[(5.91±0.78)d vs(8.55±0.9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T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与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类似,并且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预判胆囊管直径,术中可灵活选择胆囊管切口形式,进一步提升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胆道镜手术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
下载PDF
超声科带教实习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5
作者 李思妮 蒋倩 唐珏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5期201-203,210,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科实习生带教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的86名带教实习生为研究对象。2022年1—12月运用传统带教方式为对照组(n=40),2023年1—12月运用多元化教学法为观察组(n=46)。... 目的分析超声科实习生带教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的86名带教实习生为研究对象。2022年1—12月运用传统带教方式为对照组(n=40),2023年1—12月运用多元化教学法为观察组(n=46)。比较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理论成绩、实践成绩、阅片成绩)、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阅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为97.83%(45/46),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6,P<0.05)。结论多元化教学法用于超声科带教实习中,能够充分促进实习生提升专业知识掌握及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质量有显著优势性,且实习生对教学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教实习 多元化教学法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基于数字技术的病案统计方法创新与应用探析
6
作者 李林恒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4年第7期78-80,共3页
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数字化转型,传统的病案统计工作面临着数据量庞大、信息处理效率低下的挑战。数字技术包括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工具。通过这些技术,病案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和共享实现了自... 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数字化转型,传统的病案统计工作面临着数据量庞大、信息处理效率低下的挑战。数字技术包括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工具。通过这些技术,病案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和共享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然而,新技术的应用也伴随着数据隐私保护、专业人员技能升级和跨部门协作等挑战。本文探讨了数字技术在现代医疗领域中对病案统计方法的革新与应用,深入分析了数字技术在病案统计领域的应用基础和创新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克服实施过程中的障碍,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理解并掌握如何利用数字技术重塑病案统计实践,最终推动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 云计算 病案统计 医疗卫生体系 数据隐私保护 数字化转型 患者体验
下载PDF
永州市某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7
作者 唐艳君 刘艳君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009-1010,1003,共3页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其对常用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永州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200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CLSI表型确证试验纸片增强法检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改良Hodge实验检测肺炎克雷伯菌...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其对常用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永州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200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CLSI表型确证试验纸片增强法检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改良Hodge实验检测肺炎克雷伯菌株的碳青霉烯酶,K-B纸片扩散法测定产ESBLs和非产ESBLs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0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发生率为51%(102/200),产碳青霉烯酶菌株2例。200株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显著,分别为96.0%、55.5%、50.0%、43.0%、40.0%、34.0%;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低于22%;对厄他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0.5%。产ESBLs菌株对氨曲南、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发生率较高,对12种常规抗菌药物耐药率部分增加,应加强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发生率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碳青霉烯酶 耐药性分析
原文传递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曹斌 盘兰萍 +2 位作者 蒋柏枫 邹桂和 管铮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11期978-982,共5页
目的探讨拘禁球囊技术(JB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通过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使用JBT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相关研究文献。应用meta分析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 目的探讨拘禁球囊技术(JB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通过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使用JBT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相关研究文献。应用meta分析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以使用JBT作为JBT组,并取传统边支保护技术(拘禁导丝或边支球囊对吻)的作为对照组,运用REVMAN5.3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累计病例JBT组380例,对照组3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JBT组缩短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术时间(WMD=-20.41,95%CI=-24.00~-16.82,P <0.05);JBT组减少了边支闭塞、夹层或慢血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RR=0.40,95%CI=0.24~0.66,P <0.05),未能降低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严重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RR=0.58,95%CI=0.31~1.07,P=0.08)。结论与传统边支保护技术比较,JBT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边支闭塞、夹层或慢血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未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拘禁球囊 META分析
下载PDF
内窥镜下微创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相关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郭泉 庄永青 +3 位作者 魏瑞鸿 熊洪涛 姜浩力 张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为内窥镜下进行肘管尺神经减压并前移术提供临床应用解剖基础。方法 10例新鲜尸体标本、20例临床病例传统手术中尺神经在臂部、前臂游离长度,尺神经第1肌支距离肱骨内上髁的距离、尺神经前移距离。在4例新鲜尸体标本上模拟手术。结... 目的为内窥镜下进行肘管尺神经减压并前移术提供临床应用解剖基础。方法 10例新鲜尸体标本、20例临床病例传统手术中尺神经在臂部、前臂游离长度,尺神经第1肌支距离肱骨内上髁的距离、尺神经前移距离。在4例新鲜尸体标本上模拟手术。结果此术式尺神经前臂、臂部游离距离为(3.90±0.145)cm(3.64~4.23 cm)、(4.21±0.18)cm(3.80~4.53 cm),前移距离(1.49±0.05)cm(1.39~1.57cm),尺神经第1肌支距离肱骨内上髁距离(2.18±0.38)cm(1.13~2.72cm)。此术式入路点、轴线、层面: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间长约2 cm纵行切口;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中点与豌豆骨连线上约7cm长的轴线,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中点与肱二头肌内侧肌间隔中点连线上长8cm的轴线;奥本斯韧带、前臂尺侧腕屈肌之间纤维弓形组织表面,臂部深筋膜表面。模拟手术成功。结论研究证实此术式可行,达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前移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狼疮肾炎终末期肾病危险因素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帆 王建文 +4 位作者 张宝国 蒋海萍 唐荣 嵇志敏 贾晓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与狼疮肾炎发展至终末期肾病需透析有关的临床和免疫学高危因素,及其与狼疮肾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确诊狼疮肾炎患者,其中21例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治疗。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方法分析狼疮肾炎发展至终末期... 目的研究与狼疮肾炎发展至终末期肾病需透析有关的临床和免疫学高危因素,及其与狼疮肾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确诊狼疮肾炎患者,其中21例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治疗。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方法分析狼疮肾炎发展至终末期肾病需透析与狼疮肾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相关性,以及与狼疮肾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GFR降低和抗ds-DNA抗体等暴露因素在两组间存在差异,多因素分析高血压病史、GFR降低在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肾活检病理分型Ⅳ型和Ⅴ型狼疮肾炎与狼疮肾炎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有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病史、GFR降低为狼疮肾炎的主要危险因子。Ⅳ型和Ⅴ型狼疮肾炎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终末期肾病 危险因素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照护传染病患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赖小荣 郑雯 杨海燕 《现代临床护理》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对传染病患者照护行为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表、传染病患者照护行为量表对20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传染病患者照护行为量表总分为(3.13±0.54)分,医院等级、急诊科工作年限及传...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对传染病患者照护行为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表、传染病患者照护行为量表对20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传染病患者照护行为量表总分为(3.13±0.54)分,医院等级、急诊科工作年限及传染病专科继续教育是影响护士对传染病患者照护行为的因素(均P<0.01)。结论护士对传染病患者照护行为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为传染科护士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加强传染病知识教育,采取激励机制,提高护士对传染病患者照护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士 传染病患者 照护 行为意向
下载PDF
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对肺损伤并低蛋白血症患者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勇德 赵双平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1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强化营养对合并中-重度蛋白营养不良的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蛋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63例合并中-重度蛋白营养不良的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给以标准的等氮量、等热卡的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强化营养对合并中-重度蛋白营养不良的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蛋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63例合并中-重度蛋白营养不良的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给以标准的等氮量、等热卡的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实验组予以静脉补充等量谷氨酰胺联合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G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TNF-α的变化;同时记录外源性白蛋白输注总量、高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及临床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升高,外源性人血白蛋白输注总量明显减少;肺泡灌洗液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两组高血糖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实验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增加。结论谷氨酰胺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强化的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合并中-重度蛋白营养不良的急性肺损伤患者的蛋白合成,减轻肺部炎症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营养支持 蛋白营养不良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黄蜂蜇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2
13
作者 伍思源 杨晨 +4 位作者 陶希 唐文静 何娟 黄春林 谷文萍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5期27-31,共5页
黄蜂蜇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非常罕见。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20余例公开病例报道。与一般脑梗死相比,与蜂蜇伤相关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的信息还非常有限。病例该文报道了1例25岁男性患者,在黄蜂蜇伤后以癫痫样发作为首发表现。经... 黄蜂蜇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非常罕见。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20余例公开病例报道。与一般脑梗死相比,与蜂蜇伤相关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的信息还非常有限。病例该文报道了1例25岁男性患者,在黄蜂蜇伤后以癫痫样发作为首发表现。经头部CT及MRI检查,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DSA检查未见右侧颈总动脉及其远端血管显影,血管内介入治疗抽吸出少许红色血栓,复查血管再通。然而,其后发生了“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并脑疝形成”。虽经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及系统康复治疗,但预后不理想,日常生活活动仍严重依赖他人照料。这是国内蜂蜇伤继发缺血性脑损伤并出血转化的首例报道。蜂蜇后脑血管损伤是一个持续性进展过程,首诊医师需高度警惕蜂毒的迟发性血管损伤效应,需动态监测D-二聚体、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等血液指标。早期抗组胺或类固醇药物抑制炎症反应有助于延缓病情发展。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不稳定可能是蜂蜇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主要机制。与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比,介入治疗的出血性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癫痫 黄蜂蜇伤 炎症反应 凝血功能障碍 出血转化
下载PDF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与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Kummell病的对比 被引量:15
14
作者 蒋杰 张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81-3487,共7页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均是治疗Ⅰ或Ⅱ型Kummell病的有效微创治疗方式,但究竟哪种治疗效果更具优势目前仍不清楚。目的:对比单侧穿刺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Ⅰ或Ⅱ型Kummell病的临床...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均是治疗Ⅰ或Ⅱ型Kummell病的有效微创治疗方式,但究竟哪种治疗效果更具优势目前仍不清楚。目的:对比单侧穿刺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Ⅰ或Ⅱ型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永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51例单椎体Kummell病患者,其中男14例,女37例,年龄60-89岁,责任椎体T10-L3,其中27例进行单侧穿刺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椎体成形组),24例进行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椎体后凸成形组),记录术后及术后骨水泥渗漏、一过性发热及再骨折情况。治疗前、治疗后1d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评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椎体后凸Cobb’s角;治疗前及治疗后1d、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进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试验方案已获得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伦理审批。结果与结论:①两组骨水泥渗漏、一过性发热及再骨折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后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椎体后凸Cobb’s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椎体后凸成形组改善程度优于椎体成形组(P<0.05);③两组治疗后的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的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均可显著缓解Kummell病患者的疼痛,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度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骨水泥 椎体成形 椎体后凸成形 骨科植入物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目测类比评分 椎体后凸Cobb’s角
下载PDF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桂双元 《胃肠病学》 2012年第9期564-566,共3页
背景: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NEC)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极易误诊。目的:分析胃肠道NE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纳入2001年1月~2010年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北院收治的胃肠道NEC患者,对入组患者的... 背景: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NEC)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极易误诊。目的:分析胃肠道NE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纳入2001年1月~2010年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北院收治的胃肠道NEC患者,对入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表现、诊治方法、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15例患者纳入研究,无一例患者有类癌综合征表现,组织病理学示溃疡型6例,结节型9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粒蛋白A(CGA)、突触蛋白(SYN)阳性率分别为86.7%、53.3%、80.0%。患者术前误诊率达86.7%。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3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小肠部分切除术4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经腹直肠癌切除术2例,姑息性切除术2例。本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2.8%,中位生存期为53.7个月。肿瘤浸润深度超过肌层者的生存期显著低于浸润深度未超过肌层者(P<0.01);淋巴结转移者的生存期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胃肠道NEC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是治疗胃肠道NEC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癌 胃肠道 诊断 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20
16
作者 唐珏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2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应用彩超对比良恶性结节的大小、位置、形态及回声特点.然后采用CDFI观察结节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应用彩超对比良恶性结节的大小、位置、形态及回声特点.然后采用CDFI观察结节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Adler分级.结果 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中甲状腺癌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甲状腺腺瘤32例.良性结节组的形态规则比率、边界清晰比率、有晕环比率、囊实性比率分别明显高于恶性结节组(P<0.05).且良性结节组微小钙化比率明显低于恶性结节组(P<0.05).而恶性结节组的血流信号丰富比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良性结节组RI明显低于恶性结节组(P<0.05).但两组的低回声比率、Vmax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良性结节组的血流分级以0~Ⅰ级为主,而恶性结节组的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良恶性结节 彩色多普勒超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早期肠内外营养对全胃切除术的营养免疫及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艺 何云 欧阳正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14-516,520,共4页
目的:比较早期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营养、免疫及肝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全胃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早期肠外营养组)和B组(早期肠内营养组),每组... 目的:比较早期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营养、免疫及肝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全胃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早期肠外营养组)和B组(早期肠内营养组),每组各4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3、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B组干预后3、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且B组上述指标干预后10d优于干预后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的营养、免疫及肝功能状态的改善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全胃切除术 营养状态 免疫状态 肝功能 影响
下载PDF
全切与近全切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邓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全切与近全切手术对比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全切组与近全切组。全切组42例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近全切组42例行甲状腺近全切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全切与近全切手术对比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全切组与近全切组。全切组42例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近全切组42例行甲状腺近全切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全切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近全切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5%(P>0.05)。全切组复发率为2.38%,近全切组复发率为4.76%(P>0.05),且两组术后无转移。近全切组术后并发症率为7.1%,明显低于全切组的52.4%(P<0.05)。结论在治疗甲状腺癌中,近全切除手术与全切手术的临床疗效相似,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故此,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切手术 近全切手术 甲状腺癌 甲状腺切除术 手术方式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玉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1期75-76,79,共3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诊或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诊或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盐酸替罗非班组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欣维宁(国产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对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分级(TIMI 0~3级)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血小板减少、其他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盐酸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盐酸替罗非班组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介入治疗中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疗效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盐酸替罗非班
下载PDF
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2
20
作者 管铮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3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以及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诊治的1240例早发冠心病患者,依据其年龄及性别分为早发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指标、一般资料的差...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以及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诊治的1240例早发冠心病患者,依据其年龄及性别分为早发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指标、一般资料的差异,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所选患者进行24个月的随访观察,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对两组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差异进行比较,早发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高总胆固醇、高血压、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等。早发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以及高血压是对早发冠心病预后产生影响的五个因素,而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以及总胆固醇四个因素是对晚期冠心病产生影响的预后因素。结论通过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早发冠心病患者出现几率,合理进行饮食指导及提升控烟宣传,多关注有阳性冠心病家族史人群,有效降低早发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临床危险因素 预后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