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W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癌辅助化疗获益价值
1
作者 何吉云 杨季春 杨民正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期142-147,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RN)预测肝内胆管癌(ICC)肝部分切除术(HPx)后辅助化疗(AC)获益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行HPx的85例ICC患者的MRI和临床病理资料,分为训练集60例和验证... 目的 探讨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RN)预测肝内胆管癌(ICC)肝部分切除术(HPx)后辅助化疗(AC)获益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行HPx的85例ICC患者的MRI和临床病理资料,分为训练集60例和验证集25例。用随机森林算法行基于DWI的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并建立预测早期复发(ER)的影像组学模型(RS),并计算的影像组学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临床、病理、常规影像中与ER相关变量建立临床-病理-影像(CPR)模型。筛选出的变量与影像组学评分构建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RN),评估并验证上述模型的辨别度和校准度。用Kaplan 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组预后差异。结果 验证集中,基于DWI的RS与CPR模型在预测ER有相似的区分性能(AUC:0.762 vs 0.624,P=0.271),而RN模型(AUC:0.833)预测效能显著优于RS(P=0.012)。RN模型预测的ER高危组患者中,行手术+AC患者的OS与DFS较仅行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显著延长(DFS,P=0.035;OS,P=0.020)。结论 基于DWI的RN模型不仅可有效预测ICC患者术后发生ER,还可有效筛选术后AC获益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肝部分切除术 肝内胆管癌 辅助化疗
下载PDF
加强实训阅片和传统理论教学方式在医学影像技术与诊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唐海丽 周玲 全玲梦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7期172-174,182,共4页
目的研究加强实训阅片和传统理论教学方式在医学影像技术与诊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影像技术专业6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颜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 目的研究加强实训阅片和传统理论教学方式在医学影像技术与诊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影像技术专业6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颜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理论教学,观察组实施传统理论教学配合加强实训阅片的教学方式。对比两组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学习积极性、自我效能感。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学习积极性、自我效能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传统理论教学配合加强实训阅片的教学方式可提升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调动实习生学习积极性,且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 传统理论教学 实训阅片
下载PDF
探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唐海丽 周玲 全玲梦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6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诊断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72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参照组(36名,传统PPT式教学)和观察组(36名,以信息为基础的“交互式”...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诊断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72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参照组(36名,传统PPT式教学)和观察组(36名,以信息为基础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考核成绩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教学满意度(97.22%)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P<0.05)。结论医学影像诊断教学过程中,引入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凸显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还能够提高实习生的考核成绩与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诊断 信息技术 交互式教学模式
下载PDF
原发性肠脂垂炎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4
作者 邱海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4期178-181,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9年5月—2023年5月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由CT首次提示并随访诊断为PEA患者47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增强及邻近结构情况。结果:降结肠... 目的: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9年5月—2023年5月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由CT首次提示并随访诊断为PEA患者47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增强及邻近结构情况。结果:降结肠分布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回盲部,所有病灶均表现为邻近肠壁的圆形、卵圆形或梭形的含脂性肿块,边缘均见环形高密度影;20例中央见点、索样高密度影;8例呈环形轻-中度强化;42例周围渗出明显;8例邻近壁腹膜及肠壁轻度增厚;47例随访病变缩小或消失。结论:肠脂垂炎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正确的诊断可避免该病的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肠脂垂炎 急腹症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计算弥散加权成像在胆囊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5
作者 蒋衡梓 杨季春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1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弥散加权成像(compute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cDWI)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经病理确诊的54例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恶性肿瘤患者27例(恶性组)、胆囊良性病... 目的:探讨计算弥散加权成像(compute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cDWI)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经病理确诊的54例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恶性肿瘤患者27例(恶性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27例(良性组)。使用MR设备对2组患者进行检查并生成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将生成的ADC图像传输到Ziostation,根据标准的单指数拟合生成b值分别为1500、2000、3000、4000 s/mm^(2)的cDWI图像。对比2组患者的ADC值并采用ROC曲线分析ADC的诊断效能;对比不同高b值下cDWI及cDWI联合ADC对胆囊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以及在b=1000 s/mm^(2)和b=1500 s/mm^(2)下单独的常规弥散加权成像(comm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DWI)、cDWI及mDWI联合ADC、cDWI联合ADC对胆囊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组的平均ADC值为1.697×10^(-3)mm^(2)/s,显著低于良性组(2.203×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ADC值为1.796×10^(-3)mm^(2)/s时AUC最大,为0.85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90.9%;b=1500 s/mm^(2)时cDWI联合ADC显示了最佳的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59%、85.19%和88.89%,准确率和特异度均高于b=1000 s/mm^(2)时mDWI、b=1000 s/mm^(2)时mDWI联合ADC和b=1500 s/mm^(2)时c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1500 s/mm^(2)时cDWI联合ADC对胆囊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相较于mDWI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弥散加权成像 常规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胆囊良恶性病变 磁共振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迭代图像重建算法在骨骼系统MRI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胡佳袁 杨湘雄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1846-184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机器学习的迭代图像重建算法在骨骼系统磁共振(MRI)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1.5 T MRI扫描的87例骨骼系统疾病患者,先进行常规序列扫描,再对其常规扫描的T 1WI和T 2WI等序列协议进行体... 【目的】探讨基于机器学习的迭代图像重建算法在骨骼系统磁共振(MRI)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1.5 T MRI扫描的87例骨骼系统疾病患者,先进行常规序列扫描,再对其常规扫描的T 1WI和T 2WI等序列协议进行体素大小、激励次数等参数修改,将其扫描时间减少后再进行扫描,扫描后所获图像导入基于机器学习的迭代图像重建算法软件IQMR进行处理,将所获得的图像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扫描时间缩短30%的序列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迭代图像重建算法处理后,骨骼系统图像质量与常规成像序列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的迭代图像重建算法不仅可实现骨骼系统快速成像,并在快速成像的同时可得到与常规成像序列相似的图像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骨骼/影像学诊断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标准化碘浓度与肺癌TNM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19
7
作者 彭丹丹 邓东 +2 位作者 胡小丽 李凯 张小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标准化碘浓度(NIC)评价肺癌TNM分期的价值。方法:55例肺癌患者(55个病灶)采用双源CT常规平扫及双能增强扫描,获得肿块静脉期NIC。按病理结果将55例肺癌病例分为:肺腺癌组和肺鳞癌组;≤3cm肺癌组和>3cm...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标准化碘浓度(NIC)评价肺癌TNM分期的价值。方法:55例肺癌患者(55个病灶)采用双源CT常规平扫及双能增强扫描,获得肿块静脉期NIC。按病理结果将55例肺癌病例分为:肺腺癌组和肺鳞癌组;≤3cm肺癌组和>3cm肺癌组;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根据TNM分期分为Ⅰ~Ⅱ期和Ⅲ~Ⅳ期两组。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观察指标的差异;将NIC分别与原发灶大小及TNM分期做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IC对肺癌TNM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肺腺癌组和肺鳞癌组的原发灶大小和N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cm肺癌组和>3cm肺癌组的N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有转移组NIC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NIC与原发灶大小无明显相关性(r=0.106,P>0.05),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81,P<0.05)。以原发灶NIC为0.296作为判断肺癌Ⅰ~Ⅱ期和Ⅲ~Ⅳ期的诊断阈值(≤0.296为Ⅰ~Ⅱ期,>0.296为Ⅲ~Ⅳ期),诊断敏感度为96.0%,特异度为73.3%,符合率为83.6%。结论: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对预测肺癌转移和评估TNM分期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成像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标准化碘浓度 转移 分期
下载PDF
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鉴别≤2 cm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小丽 顾潜彪 +3 位作者 张堃 李磊 李平 沈宏荣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直径≤2 cm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2 cm甲状腺结节患者,按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组(n=67)及验证组(n=30)。提取训练组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预处理,... 目的观察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直径≤2 cm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2 cm甲状腺结节患者,按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组(n=67)及验证组(n=30)。提取训练组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预处理,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方法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以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影像组学模型,计算训练组中良恶性结节的影像组学评分,于验证组中进行验证。以ROC曲线法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及验证组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训练组25例良性病变和42例恶性病变;验证组10例良性、20例恶性病变。共于训练组病灶中提取848个影像组学特征,经预处理及筛选获得8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建立鉴别直径≤2 cm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影像组学模型。2组良性结节影像组学评分[-0.08(-1.96,0.78)、0.11(-0.96,0.65)]均低于恶性结节[1.20(0.80,2.56)、1.03(0.80,2.47),t=-3.29、-3.12,P均<0.01]。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训练组及验证组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0.77、0.74,特异度分别为0.79、0.91,AUC分别为0.84、0.88(D=0.35,P=0.73)。结论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鉴别直径≤2 cm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下载PDF
螺旋CT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季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9期74-75,共2页
目的分析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胃癌淋巴结的螺旋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CT共检出淋巴结326个,其中阳性淋巴结有224个(阳性率68.7%)。长径≥8 m... 目的分析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胃癌淋巴结的螺旋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CT共检出淋巴结326个,其中阳性淋巴结有224个(阳性率68.7%)。长径≥8 mm淋巴结阳性率达76.1%。结论螺旋CT影像学特征对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根据淋巴结长径≥8 mm,结合淋巴结平扫CT值≥25 Hu为诊断阳性淋巴结标准,将大大提高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螺旋CT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MRI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民正 胡玮 +1 位作者 杨琨 梁萍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例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MRI资料,并进行随访追踪。13例病例均行T1WI、T2WI、FLAIR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其中7例行增强MR... 目的探讨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例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MRI资料,并进行随访追踪。13例病例均行T1WI、T2WI、FLAIR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其中7例行增强MRI,5例行MR静脉成像(MRV)。结果全部病例均急性起病,均有血压骤然升高病史。MRI表现为双侧对称性以大脑后部皮质下白质为主的病变,包括颞叶、额叶、基底节、小脑、脑干等亦可受累,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8例,稍高信号4例,ADC图呈稍高信号,有1例DWI呈高信号,ADC图呈略低信号。治疗后随访MRI显示DWI呈等或稍高信号、ADC图呈稍高信号者预后良好,DWI呈高信号、ADC图呈略低信号者预后欠佳。结论围产期PRES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病变为血管源性水肿,治疗及时可逆转。MRI应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DWI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先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6期407-409,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小肠淋巴瘤(SIL)与小肠腺癌(SBA)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近年在我院经多层螺旋CT检查并最终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SIL患者17例和SBA患者13例,分别总结二者影像特征,及鉴别征象。结果 SIL与SBA的CT影像表现有交叉... 目的分析总结小肠淋巴瘤(SIL)与小肠腺癌(SBA)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近年在我院经多层螺旋CT检查并最终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SIL患者17例和SBA患者13例,分别总结二者影像特征,及鉴别征象。结果 SIL与SBA的CT影像表现有交叉现象,但分别经方差分析、χ2检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发病部位、病变范围、形态、密度、增强扫描强化后最高CT值、局部肠管扩张或狭窄情况、全身器官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方面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在SIL与SB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相对特征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淋巴瘤 小肠腺癌 CT表现
下载PDF
创伤性湿肺CT检查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先杰 《中外医疗》 2012年第5期3-4,共2页
目的分析CT检查在创伤性湿肺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患者实施CT检查,并与常规X线片检查患者比较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CT检查的相符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结论对于胸部严重创伤患者直接行CT检查,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很好的指... 目的分析CT检查在创伤性湿肺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患者实施CT检查,并与常规X线片检查患者比较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CT检查的相符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结论对于胸部严重创伤患者直接行CT检查,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有效节省患者检查时间以及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湿肺 CT检查 X线片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磊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年第5期517-519,共3页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探讨其CT征象.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12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8例行增强扫描,对病灶的部位、形态、瘤周界面、密度及强化特征等进行观察分析...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探讨其CT征象.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12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8例行增强扫描,对病灶的部位、形态、瘤周界面、密度及强化特征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2例病变中,1例为多发,11例为单发,直径约0.2~7.3cm,平均为2.7cm,呈圆形或类圆形11例,略呈浅分叶状1例,CT平扫密度均匀11例,3例见沙粒状钙化,8例增强扫描,6例见“贴边血管征”,1例见明显不均匀的“花斑样”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结论:PSH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CT增强检查能够为其诊断提供较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瘤 硬化性
下载PDF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磊 胡小丽 +2 位作者 杨民正 唐晓明 邓雪 《罕少疾病杂志》 2017年第5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HA)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PHA的MS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各例均行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对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强化特征等进行观...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HA)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PHA的MS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各例均行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对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强化特征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6例PHA中,单发巨块型4例,混合型2例。6例CT平扫均呈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4例巨块型动脉期病灶边缘呈中度或明显不均匀环状或结节状强化,中心区见不规则条索状或斑片状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强化,呈向心状和(或)离心状扩展,中心区均未完全填充。2例混合型为1枚较大主灶伴数目不等子灶,边界清晰,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巨块主灶强化特点与单发巨块型相似,子灶增强后可无强化,也可呈向心性强化、均匀强化或中心强化。结论 PHA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及体征,应考虑到PHA的可能性,最终确诊还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血管肉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核磁共振诊断价值
15
作者 江小舟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6期222-223,共2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检查技术在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1年2月~2014年3月住院诊断为脑静脉窦血栓患者25例,全部行MRI检查,12例行MRV检查,18例行CT检查,8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其中急性期(<1w)脑静脉窦血栓形成5例,血栓T1W... 目的分析磁共振检查技术在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1年2月~2014年3月住院诊断为脑静脉窦血栓患者25例,全部行MRI检查,12例行MRV检查,18例行CT检查,8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其中急性期(<1w)脑静脉窦血栓形成5例,血栓T1WI呈等信号,T2WI静脉窦内呈极低信号;亚急性期(1~2w)16例,血栓在T1WI,T2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慢性期(跃2w)4例,血栓信号减低;25例脑静脉窦血栓中,MRI序列扫描确诊23例,2例急性期早期MRI平扫漏诊,后经MRV确定,表现为静脉窦闭塞或静脉窦内充盈缺损;CT扫描发现脑静脉窦血栓2例;DSA确诊8例。结论常规MRI联合MRV对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高度敏感性,优于CT检查,且无创伤,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 血栓 核磁共振
下载PDF
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的MRI表现及分析
16
作者 陈世林 杨季春 +3 位作者 李磊 罗青 李亮 谢稳稳 《罕少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AHCD)的脑部MR表现,总结其特征性。资料与方法对23例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患者的脑部病灶信号特征及发病部位进行分析。结果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患者的脑部异常主要表现为双侧苍白球(20/23)、大脑脚(17/23)、... 目的分析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AHCD)的脑部MR表现,总结其特征性。资料与方法对23例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患者的脑部病灶信号特征及发病部位进行分析。结果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患者的脑部异常主要表现为双侧苍白球(20/23)、大脑脚(17/23)、中脑红核周围(17/23)、垂体前叶(3/23)等部位TIWI呈对称的高信号,T2WI未见异常信号。结论 T1WI上苍白球、大脑脚、中脑红核周围等部位出现的对称性高信号是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的较为特征性的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研究
17
作者 邱海燕 陈琳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1期26-28,32,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CE-TIC)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永州市中心医院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109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进行DWI及DCE-MRI扫描,对比分析良...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CE-TIC)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永州市中心医院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109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进行DWI及DCE-MRI扫描,对比分析良恶性肿块在影像学、TIC分布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等方面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DWI、DCE-TIC单一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DWI联合DCE-TIC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高于单一检查。且良恶性肿块在形态学、TIC分布及ADC值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联合DCE-TIC在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磁共振动态增强
下载PDF
正常肝脏扩散峰度成像的可行性及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谢丽芬 陈世林 +1 位作者 刘再毅 梁长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7-802,共6页
目的研究正常肝脏扩散峰度成像(DKI)的可行性及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方法使用飞利浦1.5 T MR扫描仪和相同的序列及参数,对35名年轻志愿者进行2次肝脏DKI扫描,生成平均扩散系数(MD)图和平均峰度系数(MK)图。在左、右肝内分别选取... 目的研究正常肝脏扩散峰度成像(DKI)的可行性及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方法使用飞利浦1.5 T MR扫描仪和相同的序列及参数,对35名年轻志愿者进行2次肝脏DKI扫描,生成平均扩散系数(MD)图和平均峰度系数(MK)图。在左、右肝内分别选取上、中、下3个代表性层面的左、中、右9个测量位置,每个位置放置大小相同的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并比较各ROI的MD值和MK值及左、右肝各9个ROI的平均参数值,并评估各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结果前后2次DKI扫描b=800 s/mm2图像上肝脏的信噪比(SNR)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次扫描左、右肝内不同测量部位的MD、MK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右肝中层及左肝下层的MD、MK值可重复性较好。左肝的平均MD值、MK值较右肝高(t=-5.665~8.095,P〈0.001),但左肝的平均MD、MK值可重复性均较右肝差;MD值、MK值的可重复性相近。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肝脏DKI是可行的,右肝中层和左肝下层的MD、MK值的可重复性较好;左肝的平均MD、MK值较右肝高,但可重复性较右肝差,MD、MK值的可重复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可行性 可重复性
原文传递
MRI动态增强时间强度曲线与乳腺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长高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202-1204,共3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在乳腺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80例乳腺癌疑似患者进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和病理标本组织学检测,绘制出ROI的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测量、计算病灶动态强化参数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8...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在乳腺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80例乳腺癌疑似患者进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和病理标本组织学检测,绘制出ROI的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测量、计算病灶动态强化参数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80例乳腺癌疑似患者经MRI扫描,发现80例患者(81处病灶)TIC曲线呈廓清型。(2)80例患者的DCE—MRI扫描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呈正相关(r=0.935,P〈0.05);(3)乳腺癌癌组织部分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为34.74±12.05,明显高于正常组织18.36±3.16(t=6.47,P〈0.05);(4)80例乳腺癌DCE-MRI扫描最大增强线形斜率ss值为2.38±0.40,增强峰值PH为(619.22±123.53)HU,与MVD呈正相关(r=0.72,P〈0.05;r=0.66,P〈0.05);信号强度峰值时间Tpeak为(56.10±10.13)t/s,与MVD呈负相关(r=-0.53,P〈0.05)。结论DCE—MRI参数能间接反映乳腺癌血管生成状况.有望成为非创伤性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的萤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肿瘤/诊断 乳腺肿瘤/血液供给 乳腺肿瘤/病理学
原文传递
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MSCT和MRI诊断 被引量:5
20
作者 江小舟 刘献翼 唐小明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4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和MRI对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MT的临床、CT、MRI等影像学资料,其中良性9例、恶性7例,交界性1例。对良性、恶性(包含交界性)IPM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 目的:探讨MSCT和MRI对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MT的临床、CT、MRI等影像学资料,其中良性9例、恶性7例,交界性1例。对良性、恶性(包含交界性)IPM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比较,包括主胰管的扩张程度、胰腺实质囊性病变的直径、有无附壁结节及其直径。结果:IPMT主要表现为胰腺囊性肿块或胰管扩张。9例良性IPMT中主胰管型6例、分支胰管型2例,混合型1例,扩张胰管直径4~7 mm,附壁结节直径2~4 mm;8例恶性IPMT中主胰管型5例,分支胰管型1例,混合型2例,扩张胰管直径10~22 mm,附壁结节直径8~14 mm。结论:良恶性IPMT具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MSCT及MRI对鉴别良恶性IPMT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黏液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