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肾功能指标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游林霜 段顺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40-43,共4页
探究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以及肾功能指标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开始研究,至2021.5月结束,择取8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守随机分组原则,在计算机系统帮助下将所有患者分为管理组(腹膜透析疗法)和预设组(... 探究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以及肾功能指标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开始研究,至2021.5月结束,择取8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守随机分组原则,在计算机系统帮助下将所有患者分为管理组(腹膜透析疗法)和预设组(血液透析料疗法),对比临床疗效指标。结果:与预设组相比,管理组在治疗总有效更高,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改善方面更好,透析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应用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对于其病情改善效果较好,患者肾脏功能也得到较好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效果 肾功能指标
下载PDF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病理分型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蒋艳君 李永 唐彬 《当代医学》 2022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病理分型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2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病理分型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2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MPA18...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病理分型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2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病理分型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2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MPA18例,GPA 3例和EGPA 1例。其中病理类型中以新月体形成占比最高,共20例,占比90.91%。22例患者均随访6~69个月,其中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10例,死亡6例。根据随访结局的不同,对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等指标和项目进行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蛋白酶3阳性、血管炎活动评分超标、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单纯激素是否联合环磷酰胺、24 h尿蛋白量超标等均属于影响因素。其中年龄、血管炎活动评分、间质性肺疾病和24 h尿蛋白量是决定患者进入终末期或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病理分型以新月体形成占比最高,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针对患者开展密切的检测以确保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病理分型 特点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液透析管路和颈内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新固定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玲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10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管路和颈内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新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本院采用常规导管固定方法的9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12本院采用血液透析管路和颈内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新固定方法的122例患者作为观...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管路和颈内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新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本院采用常规导管固定方法的9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12本院采用血液透析管路和颈内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新固定方法的12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颈内静脉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采用改良后的颈静脉临时双腔导管固定方法后,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3.28%)明显低于对照组(19.78%)(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73%)(P<0.05);观察组的活动度、舒适度以及包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管路和颈内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新固定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固定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和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管路 颈内深静脉导管 双腔留置导管 固定方法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改进的长期血透导管置入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关键操作 被引量:1
4
作者 唐荣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5期62-63,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在长期血透导管置入术中运用超声引导方式的操作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收治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传统置管术组应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经颈内静脉穿刺结合撕脱鞘进行置管。改进置管... 目的:分析、研究在长期血透导管置入术中运用超声引导方式的操作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收治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传统置管术组应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经颈内静脉穿刺结合撕脱鞘进行置管。改进置管组采用B超引导下选择性经颈内静脉穿刺结合导引钢丝引导进行导管置入。结果:传统置管术患者穿刺失败8例,甚至出现误穿最终造成穿入颈内动脉,导致血肿问题的发生。出现10 m L以上出血情况5例,在手术后12 h内出现非常明显的穿刺点以及渗血12例。实施改进置管术的患者,无误穿情形的发生,出现10 m L以上的出血仅2例,手术24 h内出现出口出血的情况1例。实施改进置管术,患者在治疗中不会有明显的痛感,而且还能明显缩短手术的时间。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进的长期血透导管置入术在手术的操作过程中将更加方便和顺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手术过程中出血的概率也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长期导管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腹膜透析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唐荣 张帆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7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观察腹膜透析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3组均用药物并低蛋白饮食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用腹膜透析液保留灌肠,对照组1用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2... 目的 观察腹膜透析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3组均用药物并低蛋白饮食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用腹膜透析液保留灌肠,对照组1用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2用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共观察4周,分别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血磷、血钾,来观察腹膜透析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结果 腹膜透析液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肾功能改善、血磷、血钾水平维持优于中药保留灌肠及尿毒清保留灌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对照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透析液保留灌肠较中药保留灌肠、尿毒清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简便易操作,是慢性肾衰竭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肾功能衰竭 慢性 灌肠
原文传递
氯沙坦钾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对减少腹透液蛋白质丢失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唐荣 张帆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3年第1期147-149,共3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对减少腹透液蛋白质丢失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92例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行CAPD治疗...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对减少腹透液蛋白质丢失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92例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行CAPD治疗及ESRD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氯沙坦钾药物以及贝前列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24 h腹透液蛋白总量、血清白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24 h腹透液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量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的24 h腹透液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量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24 h腹透液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较对照组下降,血清白蛋白量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氯沙坦钾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能减少腹透液蛋白质的丢失,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腹膜功能,减少腹透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氯沙坦 贝前列素钠 透析液 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致病菌谱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唐荣 刘艳君 《慢性病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1703-1705,共3页
目的分析永州地区33例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致病菌谱及预后,为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明确的难治性腹透相关腹膜炎33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致病菌谱... 目的分析永州地区33例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致病菌谱及预后,为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明确的难治性腹透相关腹膜炎33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致病菌谱、药物敏感性、治疗及预后。结果致病菌培养阳性25例(75.76%),其中G^(+)菌感染12例(36.67%),G^(-)菌感染8例(24.24%),真菌感染3例(9.09%),多重感染2例(6.06%),培养阴性8例(24.24%),G^(+)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药敏试验证实,G^(+)菌对头孢唑林有较强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敏感,G^(-)菌对头孢他啶有一定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敏感。治愈患者24例,患者改血液透析8例,死亡1例。结论G^(+)菌依旧是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可经验性使用万古霉素及阿米卡星治疗,真菌及多重细菌感染仍然是患者死亡和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 致病菌谱 耐药性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联合万古霉素治疗难治性腹透相关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唐荣 张帆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1年第3期528-531,共4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万古霉素治疗难治性腹透相关腹膜炎(PDA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永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明确诊断为难治性腹透相关腹膜炎,且腹透液细菌培养为G*菌或无细菌生长的患者18例,予以血液透析联合万古...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万古霉素治疗难治性腹透相关腹膜炎(PDA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永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明确诊断为难治性腹透相关腹膜炎,且腹透液细菌培养为G*菌或无细菌生长的患者18例,予以血液透析联合万古霉素治疗14d(设为观察组),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天数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腹透液白细胞总数及万古霉素血清浓度,计算PDAP的治愈率。另选取8例未行血液透析患者设为对照组,抗生素治疗与观察组一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DAP治愈率为77.78%(14/18),对照组的PDAP治愈率为37.50%(3/8)。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腹透液白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CRP、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腹透液白细胞数下降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10及14 d,观察组患者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别为(18.66±2.28)、(18.73±1.94)、(18.12±1.67)mg/L,对照组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别为(17.73±2.32)、(18.59±2.03)、(18.94±2.57)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对PDAP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减少了腹膜透析退出率,提高了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是难治性PDAP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简便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肾透析 万古霉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