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子疒间前期产妇标准化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陈莺佩 《护理学报》 2014年第8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子疒间前期产妇标准化护理路径效果,为重度子疒间前期患者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按住院号将84例重度子疒间前期产妇分为观察组(单号)与对照组(双号)各42例,对照组沿用传统子疒间护理模式,根据护理程序实施护理,观察组应用... 目的探讨重度子疒间前期产妇标准化护理路径效果,为重度子疒间前期患者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按住院号将84例重度子疒间前期产妇分为观察组(单号)与对照组(双号)各42例,对照组沿用传统子疒间护理模式,根据护理程序实施护理,观察组应用标准化护理路径进行监护,比较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血压控制情况及围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且住院费用减少;观察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提高;观察组无1例发生子疒间,发生胎盘早剥1例,肾功能衰竭7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疒间前期产妇标准化护理路径的实施提高了医护工作效率,协调了医护患合作,在产科开展危重病种的临床护理路径工作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重度子癎前期 产妇 护理
下载PDF
疼痛教育对产妇疼痛控制认知及满意度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莺佩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疼痛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疼痛控制的认知及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31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疼痛教育。调查两组产妇健康教育前后疼痛控制认... 目的探讨疼痛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疼痛控制的认知及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31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疼痛教育。调查两组产妇健康教育前后疼痛控制认知情况及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对照组疼痛控制认知问卷得分为(19.68±1.8)分,干预组为(20.12±2.13),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健康教育和疼痛教育后,干预组疼痛控制认知问卷得分为(27.62±1.9)分,高于对照组(20.05±2.3)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对照组健康教育前、后的疼痛控制认知问卷得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干预组疼痛教育前、后的疼痛控制认知问卷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干预组对疼痛控制教育的满意度、对疼痛控制方法的满意度、所有家属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疼痛教育是提高产妇对疼痛控制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产妇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得到提升,术后的镇痛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疼痛控制 疼痛教育 护理
下载PDF
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决策模式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香玲 申屠飞兰 +2 位作者 朱品俐 颜华英 陈莺佩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34期4220-4223,共4页
目的:探讨产科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护理级别临床实践及效果。方法将在产科病区住院的129例产妇采用电脑产生随机数的方法分为常规组(62名)和合作组(67名),常规组采用传统方法根据医生医嘱实施护理分级,合作组应用医护合作型分级护... 目的:探讨产科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护理级别临床实践及效果。方法将在产科病区住院的129例产妇采用电脑产生随机数的方法分为常规组(62名)和合作组(67名),常规组采用传统方法根据医生医嘱实施护理分级,合作组应用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决策方式进行护理分级,即责任护士通过Barthel指数量表对产科住院患者进行评分,医生依据此评分,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护理级别。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的护理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c =3.54,P<0.05)。合作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77.5±83.9) ml,感染的并发率为2.99%;常规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456.9±78.3)ml,感染并发率为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分别为6.93,4.18;P<0.05)。合作组患者满意度为97.01%,常规组为90.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 P<0.05)。结论分级护理的制定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决策模式可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提高护理分级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医护合作 分级护理 分娩结局
原文传递
系统急救技能培训对提高基层医院整体抢救水平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舒信显 孙香玲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3年第4期611-613,共3页
目的 通过急救基本理论、急救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急救水平;通过急救模拟演练,培养医护、临床与医技之间的协作精神,提高医院整体应急能力.方法 先派遣儿科及妇产科优秀骨干医师分别参加“2010版新生儿窒息复苏、儿... 目的 通过急救基本理论、急救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急救水平;通过急救模拟演练,培养医护、临床与医技之间的协作精神,提高医院整体应急能力.方法 先派遣儿科及妇产科优秀骨干医师分别参加“2010版新生儿窒息复苏、儿科高级生命支持、2010版心肺复苏及高级产科生命支持教程”四个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培训班作为师资储备,由上述师资负责在院内进行相关内容的再培训.开展符合儿科、妇产科特点的急救模拟演练.分别对医务人员在培训及演练前后进行考核.并且通过比较培训前(2010年)及培训后(2012年)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全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来评价培训达到的实际效果.结果 培训后参培人员的急救基本理论、急救基本操作技能及急救模拟演练成绩均明显好于培训前(P<0.01),对比培训后(2012年)与培训前(2010年)新生儿窒息(包括重度窒息)的实际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全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 急救基本理论、急救基本操作技能培训配合急救模拟演练的培训模式是提高个人和医院整体急救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进行系统急救培训的一个可行参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培训 模拟演练 急救综合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