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樟柳碱联合葛根素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视力、视野、眼底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晓敏 胡晓玲 +1 位作者 余丽华 沈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7期1688-1690,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葛根素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视力、视野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门诊收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共83例(83眼),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樟柳...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葛根素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视力、视野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门诊收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共83例(83眼),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樟柳碱+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妥拉苏林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视力、视野以及眼底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视力比较上,治疗前两组患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视力(P<0.05);在临床疗效比较上,观察组患者显效26例(57.8%)、有效16例(35.6%)、无效3例(6.7%),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患者显效14例(36.8%)、有效15例(39.5%)、无效9例(23.7%),总有效率76.3%,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复方樟柳碱联合葛根素能够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力、视野以及眼底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樟柳碱 葛根素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循环内皮祖细胞及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应志娟 张克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457-445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通过动员内皮祖细胞造成微血管病变的机制。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检测,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非病变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24 h监测血糖,记录空腹血糖(FBG...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通过动员内皮祖细胞造成微血管病变的机制。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检测,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非病变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24 h监测血糖,记录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计算每日平均血糖值(MBG)、平均血糖标准差(SDMG)及平均年龄血糖波动幅度(MAGE)等,表征患者血糖波动和离散程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样本血样中CD34和激酶插入结构阈受体(KDR)阳性的循环内皮祖细胞含量;记录患者肝肾功能、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表征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结果病变组患者的2 h PG较非病变组患者高〔(11.98±1.42)vs(9.41±0.56)mmol/L〕(P=0.016)。病变组SDMG和MAGE(2.34±0.73;6.34±1.35)较非病变组(1.72±0.14;3.13±1.10)大(P=0.021,0.001)。病变组表征循环内皮祖细胞含量的CD34+KDR+细胞比例较低(P=0.007);患者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MAGE呈负相关关系,(r=-0.49,P=0.006);病变组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Cr)及TG水平较非病变组显著升高(P=0.009;0.013;0.006)。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的病程、TG、SDMG、MAGE以及CD34+KDR+细胞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糖的波动程度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手段监测血糖波动情况,早期防治微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内皮祖细胞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X线与CT在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方村艳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6期1234-1235,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X线和CT用于胸部创伤的影像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同时采用X线和CT进行检查的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和CT对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95.0%和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对比分析X线和CT用于胸部创伤的影像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同时采用X线和CT进行检查的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和CT对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95.0%和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和CT对胸膜伤的检出率分别为67.4%和100%,对肺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46.8%和100%,对皮下气肿的检出率分别为64.3%和100%,对纵隔伤的检出率分别为50.0%和100%,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对胸部骨折的检出和定位方面优于CT扫描,是胸外伤常规检查的最主要影像技术,而CT检查在X线难以明确诊断的肺损伤、胸膜伤、皮下气肿和纵隔伤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创伤 X线检查 CT扫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益气清肝活血汤治疗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应海航 徐高 《浙江中医杂志》 2015年第3期192-192,共1页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RP)是高血压病的常见并发症[1]。对此,笔者在现代医学诊断的基础上,对40例(78眼)HRP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获效良好,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为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永康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RP)是高血压病的常见并发症[1]。对此,笔者在现代医学诊断的基础上,对40例(78眼)HRP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获效良好,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为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永康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患者,共81例153眼。按随机原则由电脑程序随机分配到治疗组40例(78眼)和对照组41例(75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益气清肝活血汤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下载PDF
茵栀黄汤沐浴对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6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周高良 吕军 《浙江中医杂志》 2015年第3期201-201,共1页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病理性,临床数据表明,我国足月儿50%和早产儿80%可以发生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治疗,而病理性黄疸如不及时治疗易导致胆红素脑病。对此,笔者采用茵栀黄汤沐浴治疗新生儿黄疸6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病理性,临床数据表明,我国足月儿50%和早产儿80%可以发生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治疗,而病理性黄疸如不及时治疗易导致胆红素脑病。对此,笔者采用茵栀黄汤沐浴治疗新生儿黄疸6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126例新生儿(除危重转院外),其中男56例,女7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汤 沐浴 新生儿黄疸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坏死60例X线与CT诊断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方村艳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7期949-950,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X线与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0例ANFH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行X线平片检查,对照组行CT检查,分析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与检出率。结果两组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X线与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0例ANFH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行X线平片检查,对照组行CT检查,分析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与检出率。结果两组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Ⅰ期、Ⅱ期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采用CT检查ANFH检出率高,诊断早期ANFH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诊断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尿微量蛋白和Ⅳ型胶原检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应志娟 王代代 朱小英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第8期928-929,963,共3页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63例(观察组)和健康自然人63例(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Ⅳ型胶原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排泄率;比...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63例(观察组)和健康自然人63例(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Ⅳ型胶原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排泄率;比较两组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均高于对照组(均<0.05)。两组铜蓝蛋白、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Ⅳ型胶原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Ⅳ型胶原蛋白、尿微量蛋白能够很好地反映糖尿病对肾脏造成的损害的大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蛋白 Ⅳ型胶原蛋白
下载PDF
自拟通络润目汤治疗干眼症5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徐高 《浙江中医杂志》 2015年第2期119-119,共1页
干眼症是眼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对此,笔者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液功能试验为疗效判定依据,使用自拟通络润目汤合爱丽滴眼液治疗本病56例,并与单纯使用爱丽滴眼液治疗53例进行对照,取效满意。
关键词 干眼症 通络润目汤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室颤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潘玲娅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8期296-296,共1页
探讨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室颤动(以下简称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循环内科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探讨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室颤动(以下简称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循环内科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8例患者。我们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6%,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的疗效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EV71手足口病脑炎临床效果观察
10
作者 章旭灿 施俊仁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5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小儿EV71手足口病脑炎的临床效果,探讨临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收治EV71手足口病脑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小儿EV71手足口病脑炎的临床效果,探讨临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收治EV71手足口病脑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小儿EV71手足口病脑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应考虑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71手足口病 脑炎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某基层医院病原学标本送检情况调查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妙灵 黄金莲 周梦佳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住院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情况,以提高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永康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医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住院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情况,以提高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永康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医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在用药前病原学标本送检率由专项整治前的35.47%提高到63.78%;接受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用药前病原学标本送检率由专项整治前的48.08%提高到66.93%;接受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用药前病原学标本送检率由专项整治前的49.63%提高到73.33%。结论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该医院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得到全面提高,仍需建立长效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采集送检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病原学标本 送检率
原文传递
肠杆菌科细菌致恶性肿瘤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俞丽红 缪汉强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96-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肠杆菌科细菌致恶性肿瘤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构成和耐药特征,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本院住院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应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种,药敏试验采... 目的探讨肠杆菌科细菌致恶性肿瘤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构成和耐药特征,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本院住院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应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种,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K-B)进行,并进行ESBLs检测,按CLSI标准判定药敏结果,用WHONET 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从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共分离肠杆科细菌256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9.5%和33.2%;药敏试验表明常见肠杆菌科细菌除对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抗菌素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余抗菌药物均为中高度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检出率最高为60.4%。结论从本院恶性肿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产酶率高,治疗该类细菌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抗菌素,临床应加强ESBLs检测和耐药性监测,防止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恶性肿瘤 肺部感染 临床特点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应海航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眼科就诊的HSK患者共70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35例)与对照组(n=35例)。研究组患者予以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1滴/次,5次/d;对照组患者予以0.1%阿昔洛韦滴眼...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眼科就诊的HSK患者共70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35例)与对照组(n=35例)。研究组患者予以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1滴/次,5次/d;对照组患者予以0.1%阿昔洛韦滴眼液,2滴/次,1次/2 h,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14 d后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后随访1年其复发率。结果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4.29%vs 77.14%)(χ2=4.20,P<0.05)。研究组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出现4例,症状均较轻微,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对治疗有效者(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随访1年,分别复发5例(15.15%)和11例(40.74%),研究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χ2=4.97,P<0.05)。结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HSK的疗效明显优于阿昔洛韦滴眼液,安全性较佳,且其中远期疗效亦较好,能减少其复发率,具有预防病情复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更昔洛韦 阿昔洛韦 复发
原文传递
副流感嗜血杆菌致老年患者获得性肺炎的分离状况与耐药性分析
14
作者 俞丽红 缪汉强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分析本院老年人获得性肺炎患者副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率与耐药特征,以便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哥伦比亚巧克力平板培养基分离副流感嗜血杆菌,嗜血杆菌鉴定卡(NH卡)确认鉴定菌株,纸片琼脂扩散法(K-B)做药敏试验,并采用头孢硝... 目的分析本院老年人获得性肺炎患者副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率与耐药特征,以便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哥伦比亚巧克力平板培养基分离副流感嗜血杆菌,嗜血杆菌鉴定卡(NH卡)确认鉴定菌株,纸片琼脂扩散法(K-B)做药敏试验,并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共分离出副流感嗜血杆菌87株,分离率为15.2%(87/572);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36.8%(32/87);药敏试验表明β-内酰胺酶阳性株与阴性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四环素、利福平、克拉霉素、复方新诺明、氨曲南、氯霉素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抗菌药物对该菌仍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本院老年人获得性肺炎患者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率比较高,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高,大多数抗菌药物对该菌仍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临床应重视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流感嗜血杆菌 老年患者 获得性肺炎 分离状况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控制理论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施笑娅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年第5期47-48,共2页
控制理论是为了目标的实现,对工作人员实际工作进行测量和评价的一种指导理论,能够及时纠正各种偏差,防止差错发生。文章对控制理论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讨。针对控制理论中的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控制理论是为了目标的实现,对工作人员实际工作进行测量和评价的一种指导理论,能够及时纠正各种偏差,防止差错发生。文章对控制理论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讨。针对控制理论中的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这三种类型和检验科各时期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为检验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理论 检验科 质量管理
原文传递
微生物群存活情况在体内导致的病变
16
作者 施笑娅 《医学与社会》 2015年第B05期165-165,共1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微生物群存活在在体内导致的病变。方法:选取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炎患者58例,作来研究和分析对象,随机分为采用激素灭活菌群组和不采用激素灭活对照组,两组胃炎患者均采用常规消炎药、输液、抗菌等治... 目的:研究和分析微生物群存活在在体内导致的病变。方法:选取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炎患者58例,作来研究和分析对象,随机分为采用激素灭活菌群组和不采用激素灭活对照组,两组胃炎患者均采用常规消炎药、输液、抗菌等治疗,采用激素灭活菌群组的胃炎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采用激素灭活菌群,不采用激素灭活菌群组的胃炎患者则不采用激素灭活菌群,比较两组胃炎患者治疗3用、4周、5周后的消炎情况、胃炎康复情况、其它病变等身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和灭活菌群5周后的总疗效,综合以上指标判断微生物群存活情况在体内导致的病变。结果:两组胃炎患者治疗3周、4周、5周后,胃内pH值和胃炎均有改善,但采用激素灭活菌群组在治疗和灭活菌群5周后的肠胃各功能明显高于未采用激素灭活菌群组,P值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5周后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激素灭活菌群组明显高于不采用激素灭活菌群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物存活情况在体内导致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 微生物导致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