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通过动员内皮祖细胞造成微血管病变的机制。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检测,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非病变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24 h监测血糖,记录空腹血糖(FBG...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通过动员内皮祖细胞造成微血管病变的机制。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检测,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非病变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24 h监测血糖,记录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计算每日平均血糖值(MBG)、平均血糖标准差(SDMG)及平均年龄血糖波动幅度(MAGE)等,表征患者血糖波动和离散程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样本血样中CD34和激酶插入结构阈受体(KDR)阳性的循环内皮祖细胞含量;记录患者肝肾功能、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表征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结果病变组患者的2 h PG较非病变组患者高〔(11.98±1.42)vs(9.41±0.56)mmol/L〕(P=0.016)。病变组SDMG和MAGE(2.34±0.73;6.34±1.35)较非病变组(1.72±0.14;3.13±1.10)大(P=0.021,0.001)。病变组表征循环内皮祖细胞含量的CD34+KDR+细胞比例较低(P=0.007);患者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MAGE呈负相关关系,(r=-0.49,P=0.006);病变组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Cr)及TG水平较非病变组显著升高(P=0.009;0.013;0.006)。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的病程、TG、SDMG、MAGE以及CD34+KDR+细胞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糖的波动程度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手段监测血糖波动情况,早期防治微血管病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通过动员内皮祖细胞造成微血管病变的机制。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检测,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非病变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24 h监测血糖,记录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计算每日平均血糖值(MBG)、平均血糖标准差(SDMG)及平均年龄血糖波动幅度(MAGE)等,表征患者血糖波动和离散程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样本血样中CD34和激酶插入结构阈受体(KDR)阳性的循环内皮祖细胞含量;记录患者肝肾功能、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表征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结果病变组患者的2 h PG较非病变组患者高〔(11.98±1.42)vs(9.41±0.56)mmol/L〕(P=0.016)。病变组SDMG和MAGE(2.34±0.73;6.34±1.35)较非病变组(1.72±0.14;3.13±1.10)大(P=0.021,0.001)。病变组表征循环内皮祖细胞含量的CD34+KDR+细胞比例较低(P=0.007);患者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MAGE呈负相关关系,(r=-0.49,P=0.006);病变组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Cr)及TG水平较非病变组显著升高(P=0.009;0.013;0.006)。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的病程、TG、SDMG、MAGE以及CD34+KDR+细胞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糖的波动程度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手段监测血糖波动情况,早期防治微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