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CO_2状态下冷榨大豆胚芽油氢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殿宇 刘丹怡 +4 位作者 葛洪如 杜华楠 宋杰媛 张昭炜 刘天一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0,共7页
采用营养价值较高的冷榨大豆胚芽油为原料,Pd/C作催化剂,在超临界CO2状态下对其进行氢化。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温度80℃,CO2压力为6.0 MPa,H2压力为4.0 MPa,时间60 min,搅拌速度为200 r·min-1,催化剂用量0.08... 采用营养价值较高的冷榨大豆胚芽油为原料,Pd/C作催化剂,在超临界CO2状态下对其进行氢化。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温度80℃,CO2压力为6.0 MPa,H2压力为4.0 MPa,时间60 min,搅拌速度为200 r·min-1,催化剂用量0.08%。最终得到氢化大豆胚芽油的碘值为72.99 g I2·100 g-1,VE含量为288.31 mg·100 g-1,反式脂肪酸含量为9.56%,与常规氢化相比,不仅可有效控制大量反式脂肪酸形成,而且VE含量变化较小,可最大程度避免营养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大豆胚芽油 超临界CO2 氢化 VE 反式脂肪酸
下载PDF
脱镁叶绿酸钙结构的络合滴定-质谱分析
2
作者 刘淑萍 李玲美 +1 位作者 刘岩 王燕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92,共4页
叶绿素衍生物作为食品添加剂具有绿色、安全等特点,以糊状叶绿素为原料,经过皂化、酸化、成盐过程制备了脱镁叶绿酸钙。络合滴定法确定了叶绿酸二钠与钙离子的结合比例为1∶1,ESI质谱分析确定脱镁叶绿酸钙相对分子质量为1259.4,并对m/z... 叶绿素衍生物作为食品添加剂具有绿色、安全等特点,以糊状叶绿素为原料,经过皂化、酸化、成盐过程制备了脱镁叶绿酸钙。络合滴定法确定了叶绿酸二钠与钙离子的结合比例为1∶1,ESI质谱分析确定脱镁叶绿酸钙相对分子质量为1259.4,并对m/z分别为1067.5、889.2、727.2、767.2、657.3、581.3、551.3的碎片离子进行了谱图解析。利用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结果,理论推测并计算,获得脱镁叶绿酸钙结构为二聚体型,其分子式为脱镁叶绿酸a钙:(C34H32O5N4)2Ca2;脱镁叶绿酸b钙:(C34H30O6N4)2Ca2。理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63.51g/mo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镁叶绿酸钙 质谱 络合滴定 结构分析
下载PDF
氧化稳定性高的植物营养调和油的配制
3
作者 葛洪如 孙丽雪 +3 位作者 杜华楠 张昭炜 于殿宇 朱秀清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6-70,共5页
以稻米油、花生油、大豆油、亚麻籽油和菜籽油为原料,按照营养需求制得调和油。以调和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作为指标,考察了稻米油、花生油、大豆油、亚麻籽油和菜籽油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佳氧化稳定性调和油中各... 以稻米油、花生油、大豆油、亚麻籽油和菜籽油为原料,按照营养需求制得调和油。以调和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作为指标,考察了稻米油、花生油、大豆油、亚麻籽油和菜籽油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佳氧化稳定性调和油中各植物油的最佳配比(稻米油15.4 g,花生油为1.0 g,大豆油为35.6 g,亚麻籽油为5.6 g和菜籽油为39.3 g),按最佳配比制得的调和油,其氧化诱导时间为4.5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和油 最佳配比 氧化稳定性 氧化诱导时间
原文传递
金属离子对油脂中磷脂凝聚态的影响
4
作者 张昭炜 李俊 +3 位作者 杜华楠 李中宾 王文华 于殿宇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9-182,共4页
先以大豆磷脂脂质体为对象,分别研究了Ca^(2+)、Mg^(2+)、Fe^(3+)及Mn^(2+)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再将离子水加到大豆毛油中进行水化脱磷,以油中含磷量为指标,进一步研究金属离子对大豆磷脂凝聚态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当分别用质... 先以大豆磷脂脂质体为对象,分别研究了Ca^(2+)、Mg^(2+)、Fe^(3+)及Mn^(2+)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再将离子水加到大豆毛油中进行水化脱磷,以油中含磷量为指标,进一步研究金属离子对大豆磷脂凝聚态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当分别用质量浓度为250 mg/L,250 mg/L,0.4 mg/L及0.25 mg/L的Ca^(2+)、Mg^(2+)、Fe^(3+)及Mn^(2+)的离子水进行水化脱磷后,油中含磷量最低,表明Ca^(2+)、Mg^(2+)、Fe^(3+)及Mn^(2+)对大豆油水化脱磷在一定范围内有促进作用,从而得到一定浓度的金属离子有破坏大豆磷脂脂质体稳定性的作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水化脱胶 磷脂 脂质体
原文传递
叶绿酸-Fe^(2+)的稳定性及在功能性糖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淑萍 李玲美 +2 位作者 赵晓玲 刘岩 陈丽洁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1-234,共4页
叶绿酸-Fe^(2+)是一种卟啉配合物,类似血红素铁。利用摩尔比法和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了甲醇介质中该配合物的配位摩尔比及稳定常数,即:n_(pheo):n_(Fe)为1:1、K_稳为3.8763×10~6,是较稳定的黑绿色化合物。制备了叶绿酸-Fe^(2+)功... 叶绿酸-Fe^(2+)是一种卟啉配合物,类似血红素铁。利用摩尔比法和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了甲醇介质中该配合物的配位摩尔比及稳定常数,即:n_(pheo):n_(Fe)为1:1、K_稳为3.8763×10~6,是较稳定的黑绿色化合物。制备了叶绿酸-Fe^(2+)功能性糖果,每颗5 g质量的糖果中叶绿酸-Fe^(2+)为0.0050 g,含Fe^(2+)4.4 mg。测定了叶绿酸-Fe^(2+)在糖果中稳定性以及模拟人体的吸收,结果表明:叶绿酸-Fe^(2+)在糖果中一个月后仍无颜色变化,稳定存在。胃中仅能溶解出1.33%铁,叶绿酸-Fe^(2+)可以到达近端小肠而被人体吸收,是一种绿色健康的补铁产品,应用于食品添加剂以及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酸-Fe^(2+) 稳定常数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