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L-26、IL-27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兰俊 路舒婷 杨健睿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6、IL-27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结直肠癌患者63例(结直肠癌组)、直肠息肉患者63例(直肠息肉组)、体检健康者63名(正常对照组),检测IL-26、IL-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6、IL-27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结直肠癌患者63例(结直肠癌组)、直肠息肉患者63例(直肠息肉组)、体检健康者63名(正常对照组),检测IL-26、IL-27、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辅助诊断结直肠癌的效能。对所有结直肠癌患者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组、直肠息肉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IL-26、IL-27水平依次升高(P<0.001)。有无淋巴转移、不同TNM分期、不同分化程度的结直肠癌患者之间血清IL-26、IL-27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有无远隔转移、不同病理类型、不同肿瘤大小的结直肠癌患者之间血清IL-26、IL-27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26、IL-27、CEA和CA19-9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86、0.81、0.82、0.92。根据ROC曲线得出的最佳临界值将结直肠癌患者分别分为IL-26高水平组(41例)、IL-26低水平组(22例)和IL-27高水平组(43例)、IL-27低水平组(20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26高水平组和IL-27高水平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短于IL-26低水平组和IL-27低水平组(P<0.01)。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L-26、IL-27水平异常升高,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用于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6 白细胞介素27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结直肠癌 预后
下载PDF
联合B7-H3和HPT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2
作者 李刚 王成立 +1 位作者 马丽 何明森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B7-H3、触珠蛋白(HPT)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关系,并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2018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325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休克分为脓毒症休克组(105例)和... 目的 分析血清B7-H3、触珠蛋白(HPT)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关系,并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2018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325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休克分为脓毒症休克组(105例)和脓毒症非休克组(220例),观察脓毒症患者住院治疗28 d的生存情况,并分为生存组(200例)和死亡组(125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检测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监测患者血清B7-H3和HPT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患者预后不良模型。使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ROC曲线对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 入院1、2、7、14 d动态监测患者血清B7-H3、HPT发现,休克组高于非休克组,死亡组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肌酐(SCr)、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及B7-H3、HPT是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入院第1天B7-H3、HPT水平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AUC明显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预测模型(M2),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中B7-H3、HPT异常高表达,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提高预测脓毒性患者预后不良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B7-H3 触珠蛋白 病情 预后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林勇 赵占学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 分析叉头框蛋白M1(FOX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间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在术中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24例;FOXM1和PD-L1 mRNA表... 目的 分析叉头框蛋白M1(FOX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间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在术中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24例;FOXM1和PD-L1 mRNA表达采用qRT-PCR检测;FOXM1和PD-L1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FOXM1和PD-L1与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中FOXM1和PD-L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FOXM1和PD-L1表达与TNM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Kaplan-Meier法分析表明,胃癌组织FOXM1和PD-L1阳性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39.47%)均低于阴性表达(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FOXM1阳性表达和PD-L1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FOXM1和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蛋白M1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脑出血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护理策略的研究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薇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7期744-745,共2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我院脑出血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后,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策略后,2015年再抽取20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对比护理策... 目的:分析脑出血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我院脑出血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后,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策略后,2015年再抽取20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对比护理策略实施前后医院感染率。结果:2014年医院感染45例,感染率占22.5%;2015年医院感染8例,感染率占4%,2014年与2015年对比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率,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手术 医院感染 护理策略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NKp46^(+)ILC3细胞和Th17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浩宇 周娟燕 +2 位作者 刘茹 徐菁 马少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NKp46^(+)ILC3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比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AIH患者43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NKp46^(+)3型天然淋巴样细胞(ILC3)和Th17细胞百分比,应用受试者...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NKp46^(+)ILC3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比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AIH患者43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NKp46^(+)3型天然淋巴样细胞(ILC3)和Th17细胞百分比,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应用NKp46^(+)ILC3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比判断AIH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的效能.结果10例临床重度AIH患者NKp46^(+)ILC3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比分别为(0.2±0.2)%和(1.3±0.4)%,显著低于或高于33例轻中度AIH患者[分别为(0.5±0.2)%和(0.8±0.3)%,P<0.05];12例肝组织G3~4级AIH患者NKp46^(+)ILC3细胞百分比和Th17细胞百分比分别为(0.3±0.2)%和(1.3±0.4)%,显著低于或高于31例G1~2级AIH患者[分别为(0.5±0.2)%和(0.8±0.3)%,P<0.05];以外周血NKp46^(+)ILC3细胞百分比≤0.3%为截断点,判断AIH患者肝组织炎症重度活动的AUC为0.774(95%CI:0.592~0.957),其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7.1%;以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1.1%为截断点,判断AIH患者肝组织炎症重度活动的AUC为0.853(95%CI:0.734~0.973),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0.3%.结论AIH患者外周血NKp46^(+)ILC3细胞水平降低,而Th17细胞水平升高.应用这种变化规律可能有助于判断AIH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对评估AIH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NKp46+ILC3细胞 TH17细胞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的评估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莉 周依林 邢雪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60-1563,共4页
目的探讨尿素氮(BUN)与白蛋白(ALB)比值(B/A)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选取15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n=57)、中度组(n=76)、重度组(n=23)。采用尿素酶-谷氨酰胺脱氢酶法检测血清... 目的探讨尿素氮(BUN)与白蛋白(ALB)比值(B/A)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选取15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n=57)、中度组(n=76)、重度组(n=23)。采用尿素酶-谷氨酰胺脱氢酶法检测血清BUN水平,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ALB水平,并计算B/A。采用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随访4个月预后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B/A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重度组BUN、B/A显著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且中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ALB显著低于中度组、轻度组,且中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预后良好组BUN、B/A低于预后不良组,ALB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01)。B/A评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874(0.801~0.947),截点值为0.41,灵敏度为86.36%,特异度为69.64%。预后良好组吸烟、高血压史、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预后不良组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333,95%CI:1.540~3.534)、入院NIHSS评分≥5分(OR=2.591,95%CI:1.657~4.051)、B/A≥0.41(OR=2.879,95%CI:1.812~4.481)均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B/A随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升高,高水平B/A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有望作为评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氮 白蛋白 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经肾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肾脏病大鼠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影响
7
作者 马逸群 周新军 +4 位作者 许华 赵志友 马永刚 王家平 陈士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5984-5990,共7页
目的探讨经肾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慢性肾脏病(CKD)大鼠程序性坏死的影响。方法选取16只SD大鼠建立CKD模型并随机分为慢性肾脏病(B)组、BMSCs治疗(C)组,另随机选16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N)组、培养基对照(A)组。各组... 目的探讨经肾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慢性肾脏病(CKD)大鼠程序性坏死的影响。方法选取16只SD大鼠建立CKD模型并随机分为慢性肾脏病(B)组、BMSCs治疗(C)组,另随机选16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N)组、培养基对照(A)组。各组接受干预后第1周末收集血、尿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处死大鼠收集肾脏,采用苏木素-伊红(HE)及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脏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表达程度;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A组相比,B、C组肾脏损伤程度、纤维化程度、RIP1与RIP3表达量明显升高,经BMSCs治疗后,C组较B组表达量明显下降(均P<0.05);B组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8表达量明显下降,经BMSCs治疗后明显升高(均P<0.05);B组RIP1、RIP3、p-MLKL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组,经BMSCs治疗后C组各项指标较B组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经肾动脉移植BMSCs可抑制程序性坏死进程从而对慢性肾脏病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慢性肾脏病 程序性坏死 肾动脉途径
下载PDF
miR-24通过PI3K/AKT抑制脑梗死大鼠脑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科儒 李花 +1 位作者 陶黎 杨春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究miR-24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脑梗死大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n=10)、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和试验组(n=10),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大鼠脑梗死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进行手术同样操作,仅不进行中... 目的探究miR-24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脑梗死大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n=10)、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和试验组(n=10),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大鼠脑梗死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进行手术同样操作,仅不进行中动脉闭塞,试验组大鼠在模型脑鼠脑室内立体定向注射miR-24 agomir。HE染色检测大鼠皮质区病理变化,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脑梗死面积,qPCR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miR-24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凋亡蛋白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cl-2-Associated X的蛋白质(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表达情况,并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及(蛋白激酶B)AKT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其磷酸化修饰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及病理评分升高,miR-24组神经损伤降低并且病理评分降低,模型组大鼠的脑梗死面积升高,miR-24组脑梗死面积降低。qPCR结果表明模型组miR24显著降低,试验组显著上升(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大鼠的凋亡蛋白caspase-3和Bax表达显著上升(P<0.05),Bcl-2显著下降;而与模型组相比,试验组caspase-3和Bax表达显著降低,Bcl-2显著上升(P<0.05)。模型组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PI3K,AKT及p-AKT均有降低趋势,而试验组PI3K、AKT及p-AKT均有上升趋势(P<0.05)。结论miR-24可以抑制脑梗死大鼠脑损伤,其机制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磷酸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4 脑梗死 PI3K/AKT 磷酸化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卒中后患者大脑功能重组及下肢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田苗 许济 +4 位作者 游芳 陈斌 姜照伟 王春阳 李仕林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0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卒中后患者大脑功能重组及下肢功能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卒中后行康复治疗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联合...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卒中后患者大脑功能重组及下肢功能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卒中后行康复治疗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干预前后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评估大脑各向异性(FA)值,采用傅格梅尔运动功能下肢评定量表(FMA-LE)评分、6 min步行距离(6 MWD)和10 m步行时间评估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上述参数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健侧FA值显著高于干预前(t=5.330,P<0.05),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健侧F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4.864,P<0.05)。干预后两组FMA-LE评分均较干预前评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6,t=8.353;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MA-L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5,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6 MWD较干预前显著增加,10 m步行时间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04,t=13.422;P<0.05)。观察组干预后6 MWD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0 m步行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24,t=11.053;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可增加脑部健侧FA值,促进大脑功能的重组,且对瘫痪侧下肢运动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训练 卒中 脑功能重组 下肢功能
下载PDF
不同严重程度脓毒血症患儿血清NT-proBNP、SAA和HBP异常表达对预后不良的预测
10
作者 朱澹然 乔婕 巩一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5期1811-181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严重程度脓毒血症患儿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肝素结合蛋白(HBP)异常表达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脓毒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另选... 目的研究不同严重程度脓毒血症患儿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肝素结合蛋白(HBP)异常表达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脓毒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预后、不同严重程度脓毒血症患儿的血清NT-proBNP、SAA和HBP水平之间的差异,研究血清NT-proBNP、SAA和HBP联合检测对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NT-proBNP、SAA和H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血清NT-proBNP、SAA和H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NT-proBNP、SAA和HBP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NT-proBNP、SAA和HBP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项检测。结论不同严重程度脓毒血症患儿血清NT-proBNP、SAA和HBP异常表达对预后不良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预后 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肝素结合蛋白
下载PDF
PC活性、D-D、PLT与APE病情程度的关系及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
11
作者 刘莉 邢雪梅 +2 位作者 张军 周依林 范志刚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403-405,共3页
目的 探讨蛋白C(PC)活性、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与急性肺栓塞(APE)病情程度的关系及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APE患者160例(APE组),按照病情程度分为低危组58例、中危组59例与高危组43例;按照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28例与... 目的 探讨蛋白C(PC)活性、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与急性肺栓塞(APE)病情程度的关系及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APE患者160例(APE组),按照病情程度分为低危组58例、中危组59例与高危组43例;按照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28例与死亡组32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PC活性、D-D和PLT水平变化;分析PC活性、D-D和PLT与病情程度相关性及诊断APE预后价值。结果 各组PC活性和PLT、D-D水平存在差异(P<0.05)。PC活性和PLT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D-D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PC活性、D-D、PLT三者联合诊断AP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单独诊断。结论 APE患者血浆PC活性和PLT降低而D-D水平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预测预后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C活性 D-二聚体 血小板计数 急性肺栓塞 病情程度 预后
下载PDF
CT评分系统联合血尿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洪英 刘蕃荔 +5 位作者 曹媛媛 张宏 韩升 张宁 王卓 袁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分系统联合血尿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55例)和存活组(245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分系统联合血尿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55例)和存活组(245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CT评分系统联合血尿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改良计算机断层扫描严重指数(MCTSI)评分及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MCTSI评分、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是急性胰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CTSI评分联合血尿淀粉酶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单项指标(P<0.05)。结论CT评分系统联合血尿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系统 急性胰腺炎 血淀粉酶 尿淀粉酶
下载PDF
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彩超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13
作者 唐中才 李昱 +3 位作者 郑维君 宋丽莎 郭建康 柏艳红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5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彩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89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6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超诊断,对...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彩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89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6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超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进行对比,同时检测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并对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LEVDD、DBP、SBP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LVFS、LVMI、A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峰、E/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LVEF显著高于Ⅲ级患者,LAD、LVEDD、E/Ea显著低于Ⅲ级患者(P<0.05);经分析显示,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诊断灵敏度为95.71%,特异度94.74%,诊断符合率95.50%。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彩超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能够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左室肥厚 左心衰竭 心脏彩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中心超声筛查中国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结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9
14
作者 华扬 陶昀璐 +17 位作者 李梅 勇强 何文 赵晖 罗燕 张艳 彭涛 于德林 潘旭东 吴春霞 牛小媛 胡凤云 何香芹 袁建军 褚文 唐凤珍 艾红 崔进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617-623,共7页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我国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建立中国人群卒中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以早期防治卒中。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41家基地医院首次联合对我国6个省市40个项目区715286人进行...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我国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建立中国人群卒中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以早期防治卒中。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41家基地医院首次联合对我国6个省市40个项目区715286人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对其中6186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CDFI筛查,高危人群(暴露于≥3项危险因素)有49386例。筛查记录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情况、斑块数量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并对颈动脉IMT是否增厚、有无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率0~49%与≥50%)分别与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缺乏体育锻炼是颈动脉 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 =1.17,95%CI:1.12~1.22;心房颤动,OR=1.15,95%CI:1.09~1.21;吸烟,OR=1.13,95%CI:1.08~1.17;缺乏体育锻炼,OR=1.12,95%CI:1.08~1.16)。(2)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糖尿病是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50%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高血压:OR =1.55,95%CI:1.47~1.62;心房颤动:OR =1.13,95%CI:1.06~1.21;吸烟:OR=1.16,95%CI:1.11~1.22;糖尿病:OR=1.30,95%CI:1.24~1.37。颈动脉狭窄率≥50%,高血压:OR=1.78,95%CI:1.55~2.03;心房颤动:OR=1.59,95%CI:1.39~1.81;吸烟:OR=1.33,95%CI:1.20~1.48;糖尿病:OR=1.30,95%CI:1.17~1.45)。单纯肥胖不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OR分别为0.78、0.83,95%CI分别为0.75~0.82、0.75~0.92)。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作为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危险因素检测有价值的手段,对早期诊断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超声 筛查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过程FI的预测评估 被引量:3
15
作者 伏添 王彩凤 +1 位作者 张谞丰 党少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EN)过程喂养不耐受(FI)预测评估的研究资料较少。旨在从SAP患者临床常用评分系统及检验指标中筛选FI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指导提前干预、改善预后。方法从2010年01月至2017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EN)过程喂养不耐受(FI)预测评估的研究资料较少。旨在从SAP患者临床常用评分系统及检验指标中筛选FI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指导提前干预、改善预后。方法从2010年01月至2017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汉中3201医院收治的1 17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取ICU住院时间超过72 h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SAP患者,以发生FI作为主要预后观察指标,评价研究指标是否具有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II评分、SOFA评分、BISAP评分、EPIC评分、CTSI评分、BMI、血糖及血乳酸与FI的发生相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1.436,95%CI:1.217-1.693,P<0.001)、SOFA评分(OR:1.703,95%CI:1.284~2.257,P<0.001)、BISAP评分(OR:8.467,95%CI:2.936~24.412,P<0.001)、EPIC评分(OR:39.042,95%CI:4.538~335.885,P<0.05)、CTSI评分(OR:2.843,95%CI:1.759~4.595,P<0.001)及BMI (在5种评分模型中P<0.001),均为SAP患者EEN过程F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5种评分及BMI对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过程FI均具有预测评估价值,有助于指导提前干预,改善SAP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独立危险因素 预测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浓度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秦彦 马秀琴 杨菁菁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第3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在陕西省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产科确诊的314例GDM患者作为GDM组,随机选取同期健康孕妇347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标准化问卷收集孕妇的...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在陕西省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产科确诊的314例GDM患者作为GDM组,随机选取同期健康孕妇347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标准化问卷收集孕妇的一般资料,血浆Hcy水平检测采用循环酶法,血浆叶酸水平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结果GDM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t=23.301),叶酸水平低于对照组(t=22.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组孕24~26^(+6)周、孕27~29^(+6)周、孕30~32^(+6)周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4.123、16.039、9.277),叶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650、15.842、10.6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GDM孕妇血浆Hcy水平与叶酸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431,P<0.05)。结论血浆Hcy和叶酸水平可能与GDM密切相关,并且Hcy水平和叶酸水平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妊娠期糖尿病 血浆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毅 张燕 +3 位作者 赵明 翟英 沈海燕 李向东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4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浓度水平,初步探讨CRP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4... 目的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浓度水平,初步探讨CRP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45例及对照者45例,通过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浓度,利用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2003版对所有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进行评分。利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评估血清CRP水平与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54.8±19.7)mg/L比(20.4±11.1)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血清CRP水平较缓解组明显升高[(61.1±17.2)mg/L比(35.5±13。3)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中,血清CRP浓度与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呈正相关(r=0.727,P〈0.05)。结论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活动期血清CRP水平高于缓解期,并与其活动性密切相关,可作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潜在临床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胆碱酯酶和甲胎蛋白评估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皇甫彤 王伟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1232-1234,共3页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ChE)和甲胎蛋白(AFP)对亚急性肝衰竭(SA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112例SALF患者按临床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65例)和预后不良组(47)。比较两组ChE和AFP的变化情况,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测评入院2周时...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ChE)和甲胎蛋白(AFP)对亚急性肝衰竭(SA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112例SALF患者按临床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65例)和预后不良组(47)。比较两组ChE和AFP的变化情况,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测评入院2周时ChE和AFP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在治疗2、4、8周时,ChE和AFP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hE、AFP对预后的最佳预测界值分别为3.16kU/L、40.57μg/L,对应时敏感度分别为0.708,0.877,特异度分别为0.681、1.000.ChE≥3.16kU/L串联AFP≥40.57μg/L预测预后的准确率为76.79%,ChE≥3.16kU/L并联AFPA40.57μg/L预测预后的准确率为85.71%。入院2周时ChE≥3.16kU/L、AFPN40.57μg/L均是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ChE和AFP能够有效评估SALE患者预后,入院2周时ChE≥3.16kU/L且AFP≥40.57Mg/L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胆碱酯酶类 甲胎蛋白类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对脑梗死患者的脑保护机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胡骁 代永庆 +1 位作者 陈士新 周林裕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4817-4819,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5例,常规治疗组45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时两组患者血清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5例,常规治疗组45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时两组患者血清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1)常规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治疗前hs-CRP、NSE、IL-1β、IL-6、IL-10、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常规治疗组与亚低温治疗组治疗前hs-CRP、NSE、IL-1β、IL-6、IL-10、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经治疗后,血清NSE、IL-1β、IL-6、TNF-α水平呈下降趋势;hs-CRP、IL-10水平先上升后下降。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NSE、IL-1β、IL-6、TNF-α水平在治疗7、14d后显著降低(P<0.05);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在治疗3、7d后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显著减轻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细胞因子类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类 亚低温
下载PDF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及分段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20
作者 方芳 吕丹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及分段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子宫检查方法分为A组54例和B组109例。A组采用宫腔镜下活检及分...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及分段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子宫检查方法分为A组54例和B组109例。A组采用宫腔镜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B组采用单纯的分段诊刮术。比较2组术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术前宫颈受累情况诊断可靠性及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分析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的相关因素。结果A组术前病理诊断准确率、术后病理类型符合率、宫颈受累诊断准确度均明显高于B组(P<0.05)。2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与附件转移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类型、脉管瘤栓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及分段诊刮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可有效提高术前病理诊断准确率,准确了解宫颈是否受累,且不会增加癌细胞腹腔播散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宫腔镜检查 分段诊刮术 诊断 癌症早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