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X线、CT和MRI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检出率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1期179-181,185,共4页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对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78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最终确诊“金标准”;确诊前患者分别行X线、CT...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对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78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最终确诊“金标准”;确诊前患者分别行X线、CT、MRI检查,并将不同影像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分析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检查方法下影像表现、分级。结果78患者均经过“金标准”检查确诊,X线最终确诊57例,检出率为73.07%;CT最终确诊65例,检出率为83.33%;MRI最终确诊76例,检出率为97.44%,不同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关节面侵蚀、关节面骨质囊变、关节软肿胀、关节间隙变窄,均高于X线、CT(P<0.05);MRI检查Ⅰ级、Ⅱ级检出率,高于X线、CT检查(P<0.05);CT检查Ⅰ级、Ⅱ级检出率,高于X线(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X线、CT和MRI联合测定用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单一X线、CT和MRI(P<0.05)。结论X线、CT和MRI用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各有优缺点,三者联合测定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CT MRI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下载PDF
双能量CT血管造影及单能量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盛杰鑫 黄光建 +3 位作者 薛斌 王萌 赵雪 王波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DECTA)及单能量CT血管造影(SECTA)在颈动脉体瘤(CB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CBT患者,收集其DECTA检查资料;同时选取30名行DECTA、单能量CT血管造影(SECTA)检查的头颈部动脉无病变者,比较两种方法检...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DECTA)及单能量CT血管造影(SECTA)在颈动脉体瘤(CB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CBT患者,收集其DECTA检查资料;同时选取30名行DECTA、单能量CT血管造影(SECTA)检查的头颈部动脉无病变者,比较两种方法检查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结果:30例CBT患者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DECTA检查与术中所示完全吻合;30例CBT患者均位于颈动脉分叉处,呈现典型"抱球状"或"高脚杯"状改变;DECTA检查中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T)可清晰显示瘤体与颈动脉的关系;DECTA检查颈内静脉CT值为(330.41±60.87)HU,明显高于SECTA检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52,P<0.05);DECTA竖脊肌和冈上肌CT值噪声分别为(10.51±3.41)和(20.14±3.54),明显低于SECTA,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8,t=-12.221;P<0.05);DECTA检查的放射剂量为(484.46±54.02)m Gy·cm,明显低于SECTA,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1,P<0.05)。结论:DECTA在CBT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有检查方便、无创等优点;与SECTA检查相比,DECTA检查辐射剂量小,而图像质量总体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血管造影 单能量CT血管造影 颈动脉体瘤 应用价值
下载PDF
3.0T MRI与MSCT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3
作者 秦书敏 刘亚良 +1 位作者 黄光建 王萌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3. 0T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胃癌诊断与原发灶侵犯(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治疗的6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3. 0T MRI及MSCT检查,以手术组织学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3. 0T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胃癌诊断与原发灶侵犯(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治疗的6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3. 0T MRI及MSCT检查,以手术组织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特征及诊断符合率差异。结果 3. 0T MRI及MSCT检查影像显示肿瘤病灶与胃壁病变层相对位置关系明确,且增强扫描时影像变化特征显著。3. 0T MRI对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MSCT(P <0. 05)。结论 3. 0T MRI在胃癌诊断及术前T分期中具备较MSCT更大的应用优势,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指导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胃肿瘤 肿瘤分期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多层螺旋CT及MRI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秦书敏 刘亚良 +2 位作者 黄光建 王萌 应可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6例HCC患者多层螺旋CT和MRI影像资料,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CT共发现101个癌灶,其中58个癌灶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6例HCC患者多层螺旋CT和MRI影像资料,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CT共发现101个癌灶,其中58个癌灶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减退,平衡期呈低密度表现;23个癌灶在动脉期呈低密度,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呈稍高密度;20个癌灶在增强扫描后始终较背景肝呈稍低密度。MRI共发现112个癌灶,增强扫描69个癌灶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29个癌灶在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呈稍高信号;14个癌灶各期均未见明显强化。CT检测直径>3cm癌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3cm癌灶,而MRI各系列对两者的检出率均较高;CT检出85例HCC,准确率为80.19%;MRI检出96例HCC,准确率为90.57%。MRI诊断HCC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χ2=4.57,P<0.05)。结论在HCC诊断中,MRI对HCC及小HCC癌灶的检出率均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3.0T MRI LAVA-Flex序列结合MRCP检查对胆系结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亚良 秦书敏 +1 位作者 黄光建 王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20-322,共3页
目的:分析3.0T MRI的LAVA-Flex结合MRCP在诊断胆系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胆系结石患者254例,采用合MRCP检查及3.0T MRI的LAVA-Flex序列结合MRCP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分析LAVA-Flex结合MRCP在诊断胆系结石的应用价值。结果:LAVA-Flex... 目的:分析3.0T MRI的LAVA-Flex结合MRCP在诊断胆系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胆系结石患者254例,采用合MRCP检查及3.0T MRI的LAVA-Flex序列结合MRCP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分析LAVA-Flex结合MRCP在诊断胆系结石的应用价值。结果:LAVA-Flex联合MRCP序列检测254例患者中,20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病,30例肝内胆管结石,40例肝内胆管合并胆总管结石,72例胆总管结石,92例胆囊结石;采用LAVA-Flex联合MRCP序列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独MRCP序列扫描检查结果,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0T MRI的LAVA-Flex序列结合MRCP检查对胆系结石进行评价时,可有效获取高信噪比的影像学图像,提高结石病灶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诊断 @内插扰相快速梯度回波T1WI序列 胰胆管 造影 磁共振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序列对原发性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6
作者 许欣 全志成 陈亮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对原发性直肠癌术前原发灶侵犯(T)分期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3月84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组织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术前MRI平扫及DCE-MRI... 目的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对原发性直肠癌术前原发灶侵犯(T)分期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3月84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组织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术前MRI平扫及DCE-MRI对T分期诊断准确率差异,并分析组织学T分期与肿瘤区域DCE-MRI灌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MRI平扫对直肠癌T分期诊断总体准确率低于DCE-MRI(P<0.05)。不同组织学T分期肿瘤间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容积分数(V_e)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trans)、K_(ep)、V_e水平均与组织学T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DCE-MRI能有效提高原发性直肠癌术前T分期准确率,肿瘤区域灌注参数与T分期的诊断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直肠癌 肿瘤分期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CT影像学特征与MRI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许欣 陈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2期20-2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脑出血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200例脑出血患者术前CT与MRI检查资料,比较CT与MRI影像特征,病灶部位与病灶形态及其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本研究共200例脑出血患者,... 目的对比分析脑出血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200例脑出血患者术前CT与MRI检查资料,比较CT与MRI影像特征,病灶部位与病灶形态及其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本研究共200例脑出血患者,MRI检出壳核出血86.00%、脑叶出血94.54%、丘脑出血92.00%,均高于CT检出率(脑壳核出血64.00%、脑叶出血80.00%、丘脑出血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可明确区分脑出血的时期,超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期脑出血与残腔期信号特征各异,CT扫描可对出血期、血肿吸收期、血肿完全吸收期进行明确区分。结论 MRI在脑出血的诊断敏感度优于CT扫描,二者均能明确脑出血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影像学特征 病灶部位 手术病理
下载PDF
MRI与MSCT对术前胃癌淋巴结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6
8
作者 许欣 全志成 陈亮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10期94-98,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3.0TMRI与多排螺旋CT(MSCT)对术前胃癌淋巴结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6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75例胃癌患者,术前完全配合MRI、MSCT检查,且影像学资料完善。以术后病理N分期为依据,比较MSCT、MRI对胃癌术... 目的对比分析3.0TMRI与多排螺旋CT(MSCT)对术前胃癌淋巴结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6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75例胃癌患者,术前完全配合MRI、MSCT检查,且影像学资料完善。以术后病理N分期为依据,比较MSCT、MRI对胃癌术前N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75例胃癌共切除569枚淋巴结,病理确诊N0期8例、N1期13例、N2期29例、N3a期16例、N3b期9例。MRI显示转移淋巴结T1WI呈等信号、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中或重度等强化。MRI术前N0期、N1期、N2期、N3a期、N3b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2.50%、69.23%、86.21%、87.50%、77.78%,术前N分期总诊断准确率为80.00%,Kappa值为0.56(P<0.01)。MSCT术前N0期、N1期、N2期、N3a期、N3b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00%、69.23%、89.66%、93.75%、88.89%,术前N分期总诊断准确率为85.33%,Kappa值为0.63(P<0.01)。3.0TMRI与MSCT对术前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0,P=0.169)。结论3.0TMRI、MSCT对胃癌淋巴结的显示各有优点,术前胃癌淋巴结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均具有较高的术前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磁共振成像 MSCT 淋巴结 临床分期
下载PDF
双源CT在急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盛杰鑫 王西宾 +5 位作者 王萌 黄光建 薛斌 郑超 赵雪 王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2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在急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5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双源CT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将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双源CT在急性... 目的探讨双源CT在急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5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双源CT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将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双源CT在急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65例患者共检查393个节段,双源CT检查中370个节段数符合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4.15%(370/393);双源CT检查的灵敏度为100.00%(62/62),特异度为66.67%(2/3),阳性预测值为98.41%(62/63),阴性预测值为0.00%(0/2),准确度为98.46%(64/65)。结论双源CT在急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 CT 急性胸痛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CT引导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在上腹部顽固性癌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宇峰 周维纲 全志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腹腔神经丛阻滞术(NCPB)在上腹部顽固性癌痛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55例腹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存在顽固性上腹部疼痛,经药物止痛效果不佳,于我院行CT引... 目的探讨CT引导腹腔神经丛阻滞术(NCPB)在上腹部顽固性癌痛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55例腹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存在顽固性上腹部疼痛,经药物止痛效果不佳,于我院行CT引导下NCPB。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和止痛效果,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生活质量,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55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无1例死亡,在术后24h、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6.36%、94.55%、90.91%、83.64%;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7d、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KP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围术期有轻度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对腹部晚期恶性肿瘤伴有顽固性癌痛者采取CT引导下NCPB,可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且能改善生活质量,术中CT引导则能保证手术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上腹部顽固性癌痛 VAS KPS
下载PDF
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对3D-MRCP成像质量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小龙 范天建 蔡勇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2期70-71,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分析使用肌肉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对行MRCP检查的患者检查结果和成像质量有无影响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时间于2018年3月—10月期间67例行MRCP的患者,其中33例检查前已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观察组),另3... 目的:初步探讨分析使用肌肉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对行MRCP检查的患者检查结果和成像质量有无影响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时间于2018年3月—10月期间67例行MRCP的患者,其中33例检查前已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观察组),另34例患者检查前未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的成像质量进行分析,并按显示细节的过少给予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图像得分均数较对照组患者图像有明显优势,可见行MRCP检查前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有利于提升检查成像质量,进一步分析数据,单侧t检验结果提示P<0.05,即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行MRCP检查前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有利于提升检查成像质量,使胆道系统解剖结构显示的更清楚,对于明确没有用药相关禁忌症的情况下,推荐行MRCP检查前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可以改善成像质量,减少因胆管及胃肠道蠕动造成的伪影,减少误诊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CP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
下载PDF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应用双源CT与MRI检查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盛杰鑫 王萌 +3 位作者 黄光建 王波 薛斌 郑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7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应用双源CT与MRI检查评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病情严重程度的效果。方法 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确诊的240例HIE患儿,轻度98例、中度75例,重度67例,住院期间均完善头部CT与MRI检查,确定CT、MRI分度标准,分... 目的分析应用双源CT与MRI检查评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病情严重程度的效果。方法 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确诊的240例HIE患儿,轻度98例、中度75例,重度67例,住院期间均完善头部CT与MRI检查,确定CT、MRI分度标准,分析与HIE临床分度相关性,明确CT与MRI评估HIE严重程度与临床分度一致性。结果以HIE临床分度为标准,CT、MRI检查评估HIE严重程度符合率分别为91.25%、93.33%(均>90%),且二者符合率较为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分度评估HIE严重程度与临床分度诊断一致性极佳,Kappa值为0.772、0.790;且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T、MRI分度与HIE临床分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当蛛网膜下腔出血时,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当基底节区出血时,CT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结论双源CT与MRI检查对于评估HIE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二者对于颅内出血的显示各有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皮质脊髓束行三维重建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盛杰鑫 黄光建 +2 位作者 王波 杨超 王萌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10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皮质脊髓束(CST)进行三维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DTI检查,对CST进行三维重建,评价CST受累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治疗后日...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皮质脊髓束(CST)进行三维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DTI检查,对CST进行三维重建,评价CST受累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患侧白质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系数(FA)、相对各向异性系数(RA)和容积比(I-VR)分别为(0.350±0.112)×10^(-3)mm^2/s、(0.412±0.124)、(0.230±0.064)和(0.125±0.024),明显低于健侧白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65,t=-4.270,t=-19.630,t=-42.518;P<0.05);CST受累分级3级患者患侧白质DCavg、FA、RA和I-VR分别为(0.303±0.105)×10^(-3)mm^2/s、(0.364±0.112)、(0.201±0.070)和(0.114±0.031),明显低于CST受累分级1级和2级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34,F=11.816,F=9.146,F=7.224;P<0.05);CST受累分级3级患者治疗后4周ADL评分明显低于CST受累分级1级和2级患者评分,3个不同CST受累分级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164,P<0.05);CST受累分级与ADL评分呈负相关(r=-0.304,P<0.05)。结论:DT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ST进行三维重建,可清晰观察梗死病灶对CST损害,同时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三维重建 皮质脊髓束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IVIM技术对T2DM肾病患者肾功能的评价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梁维 赵静 +2 位作者 冯玲 何志婷 秦书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2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技术对2型糖尿病(T2DM)肾病(DKD)患者肾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36例DKD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同时招募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MRI检查测得肾脏皮、髓质I... 目的观察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技术对2型糖尿病(T2DM)肾病(DKD)患者肾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36例DKD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同时招募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MRI检查测得肾脏皮、髓质IVIM参数(单纯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比较2组受试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差异,评价肾脏皮、髓质IVIM参数对DKD的诊断价值,分析肾脏皮、髓质IVIM参数与eGFR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肾脏皮、髓质D、f值及eGFR均小于对照组(P<0.05)。皮质D、f值及髓质D、f值ROC曲线显示AUC分别为0.777、0.933、0.869、0.895(P<0.05),敏感性分别为0.806、0.833、0.833、0.722,特异性分别为0.806、0.950、0.800、0.900。肾脏皮、髓质D、f值与eGFR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IVIM可反映DKD肾脏灌注及弥散的变化,对DKD诊断及肾功能评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光 刘亚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1期97-100,共4页
目的研究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X射线计算机体层扫描(18F-FDGPET/CT)在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26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均行18F-FDGPET/CT及增强CT扫描,①... 目的研究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X射线计算机体层扫描(18F-FDGPET/CT)在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26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均行18F-FDGPET/CT及增强CT扫描,①根据患者病理检查与随访结果作出诊断;②分析18F-FDGPET/CT与增强CT在宫颈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③确诊患者均行放射治疗,比较18F-FDGPET/CT及CT引导下的放疗计划对勾画靶区的影响;④比较18F-FDGPET/CT及CT引导下的放疗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①病理学检查及随访结果提示,126例检查者中共确诊56例宫颈癌,检出率为44.44%;②PET/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6.43%、90.00%、91.41%,均高于增强CT的82.14%、88.57%与80.00%;③确诊的56例患者中23例在CT引导下行放射治疗,33例在PET/CT引导下行放射治疗;④GTVPET/CT显著小于GTV-CT,且PET/CT引导下的放射治疗对患者小肠、膀胱及直肠照射剂量均显著低于CT;⑤两组放疗效果及毒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8FFDGPET/CT在诊断宫颈癌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且18F-FDGPET/CT引导下的放射治疗肿瘤靶区定位更为精确,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PET/CT 宫颈癌 放射治疗 疗效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