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委一核心”的磁力体系构建在三级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艳 马秀琴 +5 位作者 任爱红 刘思婷 雷娟 栾新宇 李华 谯进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委员会共治“五委一核心”的磁力体系构建在三级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汉中某区域性三甲医院开展磁力体系建设前、2020年、实施磁性护理磁力体系建设1年后全院护士执业环境测评量表中相关条目及部分护... 目的探讨基于委员会共治“五委一核心”的磁力体系构建在三级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汉中某区域性三甲医院开展磁力体系建设前、2020年、实施磁性护理磁力体系建设1年后全院护士执业环境测评量表中相关条目及部分护理专业相关医疗质量指标的数据资料。结果实施磁力体系建设1年后,护士执业环境测评总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专业相关医疗质量指标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五委一核心”磁力体系建设能显著提升护士执业环境测评量表总体得分和部分条目得分,从不同层面改善护士执业环境,且能有效降低护理专业相关医疗质量指标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增进患者的就医获得感,改善患者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体系 护理委员会 共治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层级护理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技能与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66
2
作者 雷娟 范光伟 申雪莹 《西部医学》 2016年第7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研究层级护理模式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80例ICU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两组护理人员各64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层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 目的研究层级护理模式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80例ICU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两组护理人员各64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层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工作质量、护理人员心理状态以及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循环功能改善情况和两种护理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能力、专业护理能力以及教学能力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循环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护理质量,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由此可显著促进ICU重症肺炎患者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的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护理 ICU 重症肺炎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稳定期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高亚萍 刘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探究稳定期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疗效及对肺功能修复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稳定期重症COPD患者83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3),分别接受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联合NIPPV... 目的:探究稳定期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疗效及对肺功能修复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稳定期重症COPD患者83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3),分别接受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联合NI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以及炎性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50%,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上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水平明显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指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PaO 2、SaO 2以及PaCO 2等动脉血气指标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H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炎性指标比较,研究组各指标水平较低(P<0.05)。结论:稳定期重症COPD使用NIPPV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稳定期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动脉血气指标 炎性指标
下载PDF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晶晶 王传宝 刘媛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47-248,共2页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继续给予替加环素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治疗前炎症指标变化,评价患者治疗后的细菌清除率、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76.74%,其中治疗组为前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细菌替换率与细菌再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炎症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PCT、WBC和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老年重症肺炎
下载PDF
不同剂量血液过滤对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疾病程度及内皮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刘媛 刘晶晶 +1 位作者 高亚萍 熊磊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血液过滤对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疾病程度及内皮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血液过滤的ICU脓毒症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血液过滤剂量为35...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血液过滤对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疾病程度及内皮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血液过滤的ICU脓毒症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血液过滤剂量为35 ml·kg^(-1)·h^(-1),观察组血液过滤剂量为70 ml·kg^(-1)·h^(-1),比较2组患者血液过滤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国际止血血栓学会(ISTH)有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28 d死亡情况,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浆活化蛋白C(APC)、凝血酶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以及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ISTH DIC评分明显降低,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ISTH DIC评分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MODS发生率、28 d死亡率较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ESM-1、TM、APC、vWF、sICAM-1水平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ESM-1、TM、APC、vWF、sICAM-1水平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TNF-α、CRP、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TNF-α、CRP、肌酐、尿素氮低(P<0.05)。结论70 ml·kg^(-1)·h^(-1)剂量血液过滤可有效缓解ICU脓毒症患者病症,减低炎症介质,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改善肾功能,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脓毒症 内皮细胞 血液过滤
下载PDF
一种用于CRRT/ECMO血路管的多功能可视固定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6
作者 雷娟 柯丹 +5 位作者 王垚 闫娇 龙芳 李娜 谷超 马涛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0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用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体外膜肺氧合(CRRT/ECMO)血路管的多功能可视固定装置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4年1月至5月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和(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一种用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体外膜肺氧合(CRRT/ECMO)血路管的多功能可视固定装置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4年1月至5月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和(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和胶布固定体外循环管路,观察组使用多功能可视固定装置对血路管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导管发生移位的例次、患者舒适度和医患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留置导管发生扭曲或移位、置管处有渗出、辅料污染需要更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用于CRRT/ECMO血路管的多功能可视固定装置能提高管路固定效果,有效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护患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 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循环管路 可视固定装置
下载PDF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对真菌感染胃溃疡合并胃穿孔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7
7
作者 李克峰 王静 雷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48-550,共3页
早期胃溃疡的治疗主要采取胃大部分切除术,这种手术方式比较彻底切除溃疡病灶,近期的效果较好,但该手术也存在创伤大、手术进行时间长、后期并发症多等诸多的问题。所以选择一种综合疗效好的手术方法是医学界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最近几年... 早期胃溃疡的治疗主要采取胃大部分切除术,这种手术方式比较彻底切除溃疡病灶,近期的效果较好,但该手术也存在创伤大、手术进行时间长、后期并发症多等诸多的问题。所以选择一种综合疗效好的手术方法是医学界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最近几年,微创手术技术不断发展,逐渐被运用于各个科室[1]。本次研究对真菌感染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探讨其对疾病的疗效,研究如下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穿孔 胃大部分切除 修补术 胃溃疡 真菌感染 腹腔镜下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蒲燕 杨林军 +1 位作者 郭新成 谯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6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猪脑提取物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5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高压氧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 目的研究猪脑提取物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5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高压氧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40 mg qd,10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三个疗程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意识恢复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及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意识恢复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心肌酶谱水平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较单一高压氧治疗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高压氧治疗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ICU危重患者镇静效果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波 郭新成 王铎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32期6708-6709,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ICU危重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首剂量1 μg/kg,以后0.2~0.6 μg/(kg·h)静脉泵注维持;咪达唑仑组首剂量0.05 mg... 目的:探讨研究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ICU危重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首剂量1 μg/kg,以后0.2~0.6 μg/(kg·h)静脉泵注维持;咪达唑仑组首剂量0.05 mg/kg,以后0.04~0.08 mg/(kg·h)静脉泵注维持.结果:右美托咪啶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心动过缓、低血压和谵妄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较咪达唑仑可明显缩短ICU住院时间,有利于重症患者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ICU 镇静效果
下载PDF
补体C3和白细胞介素35(IL-35)在脓毒症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波 刘晶晶 +2 位作者 郭新成 王兰 王新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12期1777-1780,共4页
目的探讨补体C3和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 35,IL-35)在脓毒症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汉中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脓毒症患者103例,非脓毒症患者数120例。采集入选患... 目的探讨补体C3和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 35,IL-35)在脓毒症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汉中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脓毒症患者103例,非脓毒症患者数120例。采集入选患者血液,经离心、静置后,取上层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相关指标(包括IL-6、IL-35、PCT)水平,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补体C3水平。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IL-35、PCT、IL-6、补体C3以及APACHEⅡ评分;比较不同发病程度血清IL-35、PCT、IL-6、补体C3以及APACHEⅡ评分;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状况的相关因素;对脓毒症患者血清IL-35及补体C3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除血清补体C3外,观察组其他指标(包括IL-35、IL-6、PCT及APACHEⅡ评分)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重度脓毒症患者血清IL-35、PCT、IL-6以及APACHEⅡ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轻度患者(P均<0.05),但重度脓毒症患者血清补体C3显著小于轻度患者(P<0.05);(3)死亡组患者血清IL-35、PCT、IL-6以及APACHEⅡ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生存组患者(P均<0.05),但死亡组患者血清补体C3显著小于生存组患者(P<0.05);(4)经分析,血清IL-35及补体C3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C3与IL-35可作为脓毒症病情判断以及预后状况评估指标,但是相关机制尚需进一步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3 白细胞介素35 脓毒症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并机械通气治疗SAP合并ARDS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波 高亚萍 +2 位作者 王兰 刘晶晶 刘媛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892-895,共4页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SAP合并ARDS患者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SAP合并ARDS患者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5)及对照组(n=15),2组均使用机械通气并进行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病情变化及血液相关指标变化,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患者治疗后Murray急性肺损伤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2.053、2.607,<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t=6.304、5.562,P<0.05)。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vs.13.3%,χ~2=4.227,P=0.008)。观察组治疗后的呼吸、心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1.964、12.425,P<0.05),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14.721,P<0.01),而2组治疗后体温、平均动脉压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淀粉酶、内毒素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30.517、23.113、13.607、20.002、18.952,P<0.01)。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能有效提高SAP合并ARDS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氧合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炎性损伤,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酰谷氨酰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机械通气 胰腺炎 重症 急性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腔内修复治疗患者的健康指导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娟 范光伟 刘青春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1期159-161,共3页
总结4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行腔内修复治疗患者的围术期健康指导内容和方法,包括术前的行为指导、护理和药物治疗;术中的心理治疗;术后的病情监测,活动、饮食、排便的指导;出院后的活动、休息、营养及复诊的指导。认为健康指导可促进患... 总结4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行腔内修复治疗患者的围术期健康指导内容和方法,包括术前的行为指导、护理和药物治疗;术中的心理治疗;术后的病情监测,活动、饮食、排便的指导;出院后的活动、休息、营养及复诊的指导。认为健康指导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腔内修复术 健康指导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患者心理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娟 张倩 +3 位作者 范光伟 刘娟 金红梅 黄永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9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患者心理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11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导致心...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患者心理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11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导致心理障碍的原因并制定对策实施,活动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在焦虑、敌对、抑郁、躯体化等方面的心理障碍程度。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心理障碍程度明显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心理障碍减轻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有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降低ICU患者心理障碍程度,提升患者入住舒适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并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ICU患者 心理障碍
下载PDF
镇静评分与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铎 刘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2期27-29,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Ramsay评分水平镇静状态下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探讨Ramsay镇静评分系统在指导中重度ARDS患者镇静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需机械通气且接受Ramsay镇静评分指导治疗的... 目的 观察不同Ramsay评分水平镇静状态下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探讨Ramsay镇静评分系统在指导中重度ARDS患者镇静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需机械通气且接受Ramsay镇静评分指导治疗的中重度ARDS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观察患者在不同Ramsay评分水平镇静状态下呼吸循环系统各指标的变化,另选取同期26例未接受Ramsay镇静评分指导镇静治疗的中重度ARDS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镇痛给药剂量、28 d病死率。结果 Ramsay评分不同水平时,SBP、DBP、MAP、心率、SPO2、Pa CO2、Pa O2等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人机对抗、非计划性拔管、低血压、谵妄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丙泊酚给药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重度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Ramsay镇静评分在3~5分时,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最小。治疗期间,给予Ramsay镇静评分指导可减少镇痛给药剂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ARDS RAMSAY镇静评分 预后
下载PDF
血清皮质醇、脂联素、一氧化氮等水平与老年急性创伤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平虎 汤进 +1 位作者 蒲燕 刘波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21-82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脂联素(APN)、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1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老年急性创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5年1—12月陕西省汉中市中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老年急性创伤患者45例为创伤组(其中低危亚组25... 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脂联素(APN)、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1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老年急性创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5年1—12月陕西省汉中市中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老年急性创伤患者45例为创伤组(其中低危亚组25例,高危亚组20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正常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血皮质醇、APN、NO、IL-6、TNF-α水平,观察创伤组入院时及入院后1 d、3 d、5 d、7 d皮质醇、APN、NO、IL-6、TNF-α水平变化。应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皮质醇、APN、NO、IL-6、TNF-α与APACHEⅡ的关系。结果入院时创伤组患者血皮质醇、NO、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APN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外科手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时血皮质醇、NO、IL-6、/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F=15.963、10.452、20.125、12.963,P<0.05),而APN水平显著升高(F=17.222,P<0.05)。与低危亚组相比,高危亚组患者血皮质醇、NO、IL-6、FNF-α水平较高,而APN水平下降(t=15.356、13.287、9.256、32.088、-8.879,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血皮质醇、NO、IL-6、TNF-α与APACHEⅡ呈正相关(r=0.326、0.302、0.348、0.310,P<0.05),而APN与APACHEⅡ呈负相关(r=-0.339,P<0.05)。结论动态监测老年急性创伤性患者血清皮质醇、APN、NO、IL-6、TNF-α水平将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对患者病情及预后作出判断,有助于临床及时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醇 脂联素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创伤 预后
下载PDF
气管切开时机对严重颅脑创伤患者肺部感染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铎 郭强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对肺部感染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36例重型颅脑创伤行气管切开治疗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机分为早期组(具有气管切开指征后10h内予以切开)79例和延迟组(具有气管切开指征后≥10h实施...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对肺部感染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36例重型颅脑创伤行气管切开治疗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机分为早期组(具有气管切开指征后10h内予以切开)79例和延迟组(具有气管切开指征后≥10h实施气管切开)57例,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气管起开前后的血气指标、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结局等指标。【结果】早期组气管切开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值均显著的优于延迟组;早期组气管切开24h后PaO2、PaCO2、SaO2值,切开前与切开24h后的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延迟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组气管切开后d7、d28的CPIS评分均显著低于延迟组(P〈0.05)。早期组的肺部感染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延迟组(P〈0.05);早期组和延迟组患者的28d病死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在具有气管切开指征后应该及时予以气管切开,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降低肺部感染率、缩短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颅脑损伤/并发症 肺炎/病因学 肺炎/外科学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亚群相关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苏丰 孙万里 郭新成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68-471,共4页
目的: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与自然杀伤(NK)细胞、T细胞亚群相关性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90例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发生VAP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感染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致VAP患者为研究... 目的: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与自然杀伤(NK)细胞、T细胞亚群相关性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90例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发生VAP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感染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致VAP患者为研究组,共28例,以未感染ESBLs肠杆菌VAP患者为对照组,共62例。研究ESBLs-VAP与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_(4)^(+)T和CD_(8)^(+)T)相关性,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NK细胞比例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天和第7天均显著降低(P<0.05);相比于干预前的基线值,第2天时两组NK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第7天时两组NK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CD_(4)^(+)T细胞比例在干预前、第2天和第7天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_(8)^(+)T细胞占比在干预前和第2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时显著升高(P<0.05);相比于干预前基线值,两组患者CD_(4)^(+)T细胞占比在第2天和第7天均无明显波动(P>0.05),两组患者CD_(8)^(+)T细胞占比在第2天无明显波动(P>0.05),研究组在CD_(8)^(+)T细胞占比第7天时升高显著(P<0.05)。患者性别、年龄和糖尿病不会使ESBLs-VAP风险增加(均P>0.05);但患有肺部基础疾病、白蛋白水平、患者意识障碍、机械通气时间>5 d、应激性高血糖、抗生素>2种、抗生素天数在两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是引起ESBLs-VAP的危险因素。对这几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肺部基础疾病、白蛋白水平、患者意识障碍、机械通气时间>5 d、应激性高血糖、抗生素>2种可作为ESBLs-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SBLs-VAP的发生与NK细胞、T细胞亚群的改变有关,肺部基础疾病、白蛋白水平等因素是其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 NK细胞 T细胞亚群 相关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胡蜂蛰伤患者伤后1周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肌酐的影响
18
作者 王兰 郭新成 +2 位作者 刘海霞 张冬菊 赵晓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S01期14-16,共3页
目的总结胡蜂蛰伤患者伤后1周内血清肌酸激酶(CK)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肌酐的影响。方法选取汉中市中心医院2014年7月至2021年8月之间收住院的240例胡蜂蜇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伤后1周的CK的变化规律及其对... 目的总结胡蜂蛰伤患者伤后1周内血清肌酸激酶(CK)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肌酐的影响。方法选取汉中市中心医院2014年7月至2021年8月之间收住院的240例胡蜂蜇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伤后1周的CK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肌酐的影响。结果CK峰值水平>1000 U/L的患者共有149例,峰值均出现在前4天内,其中伤后第2天占比44.30%,第3天占比33.56%。240例患者中Cr>110μmol/L共50例(20.83%),CK峰值水平越高,Cr>110μmol/L的比例越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2(95%CI:0.832~0.932,P<0.001)。CK峰值≥6800.5 U/L时,对应的灵敏度为77.6%,特异度为83.8%。结论胡蜂蛰伤患者CK达峰值时间在伤后第1~4天,其中以第2~3天最常见。CK峰值水平对Cr>110μmol/L有较好的预测价值,CK峰值的界值为6800.5 U/L时,对应Cr升高的灵敏度为77.6%,特异度为8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蜂蜇伤 横纹肌溶解 血清肌酸激酶 肾损伤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肠道细菌移位与患者发生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亚萍 苗云凤 刘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3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肠道细菌移位与感染并发症等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1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全血细菌DNA,并进行血培养,同时检测患者D-乳酸、脂多糖(LPS)、二胺氧...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肠道细菌移位与感染并发症等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1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全血细菌DNA,并进行血培养,同时检测患者D-乳酸、脂多糖(LPS)、二胺氧化酶(DAO)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结果】91例患者中血液细菌PCR检测阳性率为61.54%(56/91),仅有14例血培养阳性,其中大肠杆菌8例,鲍曼不动杆菌4例,厌氧类杆菌2例。PCR检测阳性患者有明确感染灶、脓毒症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比例明显高于PCR检测阴性患者,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CR检测阳性患者1>乳酸、LPS、DAO和I-FABP水平明显高于PCR检测阴性患者,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肠道细菌移位与感染、脓毒症等有密切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肠/微生物学 感染/并发症
下载PDF
经膜髓帆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桥出血的效果及其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王传宝 刘晶晶 +2 位作者 李惊涛 陈琪 刘小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7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经膜髓帆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桥出血的效果及其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18年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桥出血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手术组36例和对照组48例;另根据神经功能预后分为预后良... 目的探讨经膜髓帆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桥出血的效果及其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18年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桥出血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手术组36例和对照组48例;另根据神经功能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16例和预后不良组68例。分别比较手术组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资料;高血压性脑桥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优于对照组,治疗30 d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出血量、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发生率和大血肿发生率均低于预后不良组,经膜髓帆入路手术治疗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8分〔OR=1.381,95%CI(1.017,1.875)〕是高血压性脑桥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经膜髓帆入路手术治疗〔OR=0.882,95%CI(0.759,0.932)〕是高血压性脑桥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采用经膜髓帆入路手术治疗可减轻高血压性脑桥出血患者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且经膜髓帆入路手术治疗是高血压性脑桥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桥出血 经膜髓帆入路 神经功能 超敏C反应蛋白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