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学改变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9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魏红亚 杨冬英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7期3540-3541,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方法:现对我院2002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以血液系统改变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血液系统疾病治疗后,短期内反复发作,病情不易控制,或治疗后病情...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方法:现对我院2002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以血液系统改变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血液系统疾病治疗后,短期内反复发作,病情不易控制,或治疗后病情改善不理想,进一步行自身抗体检查提示抗-Sm(+),抗ds-DNA(+)6例,3例经行肾穿刺活检后提示狼疮性肾炎,结合其他临床症状,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予以泼尼松及环磷酰胺等综合治疗后,病情有所改善。结论: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学改变,有助于临床诊断,减少误诊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学改变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雷婷 梁影 李存杰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6期3009-3011,共3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因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收集汉中市人民医院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ITP患者48例,其中35例初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组(18例)和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组... 目的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因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收集汉中市人民医院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ITP患者48例,其中35例初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组(18例)和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组(17例),12例复发难治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抗体封闭治疗,1例病程长达5年且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三次均有效,但不能长期维持疗效的患者最终选择脾脏切除治疗。观察两组初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情况,分析四种治疗方案中ITP的临床表现、诱发原因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组(88.23%vs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单纯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对难治复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依然有效。结论对于ITP患者的治疗,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可显著促进血小板的早期恢复,应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糖皮质激素 丙种球蛋白 脾切除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巨幼细胞性贫血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梁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的临床特征,加深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M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及治疗反应。结果:MA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中位年龄67.5岁),农村居民多见,病因主要为不良饮食习惯及胃肠...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的临床特征,加深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M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及治疗反应。结果:MA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中位年龄67.5岁),农村居民多见,病因主要为不良饮食习惯及胃肠道疾患,52.6%呈三系细胞减少,仅13.1%表现为单纯贫血。所有患者均存在贫血,以中重度贫血为主。生化检查示78.9%TBiL增高,且以IBiL增高为主(66.7%),78.9%出现LDH升高。治疗后,胃肠道症状最先得到改善,三系细胞中WBC恢复最快,其次为PLT,Hb一般于1-2个月恢复正常。结论:中老年MA以Vit B_(12)缺乏为主,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胆红素、乳酸脱氢酶为MA简便实用的临床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巨幼细胞性 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类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存杰 雷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8期95-96,99,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患有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西药治疗组(...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患有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西药治疗组(对照组),各49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9例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1.63%,高于对照组的59.18%,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进行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HOME-IR、TSH、TT3、TT4四项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OME-IR、TSH、TT3、TT4四项指标分别为(2.53±1.09)、(3.03±0.54)m IU/L、(1.24±0.80)nmol/L、(156.38±27.01)nmol/L,对照组HOME-IR、TSH、TT3、TT4分别为(3.34±1.43)、(2.21±0.47)m IU/L、(2.33±1.16)nmol/L、(200.35±25.49)nmol/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合并糖尿病较常规西药治疗临床疗效更佳,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糖尿病
下载PDF
18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临床分析
5
作者 梁影 雷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09X期124-124,共1页
通过对2006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8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病因及疗法,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下载PDF
VC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梁影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1期3169-3170,共2页
目的:研究VC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汉中市人民医院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VCMP方案,化疗1~12无变化,总有效率为7... 目的:研究VC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汉中市人民医院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VCMP方案,化疗1~12无变化,总有效率为71.2%。结论:以VC-MP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能够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各亚型间有效率无明显差别,对于不适合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老年患者亦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VCMP 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培门冬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进展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探讨
7
作者 雷婷 李存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53-53,55,共2页
探讨老年进展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培门冬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8年3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进展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9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CHOPL方案治疗,而观察组则给予地塞米松联合培门... 探讨老年进展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培门冬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8年3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进展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9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CHOPL方案治疗,而观察组则给予地塞米松联合培门冬酶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缓解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消化道反应、高血糖以及过敏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的肝功能降低、血小板水平下降以及粒细胞数量减少比较无差异(P>0.05);同时,随访1-3年,两组的生存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地塞米松和培门冬酶对老年进展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缓解率,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地塞米松 培门冬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