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定钢板固定与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晓彬 张根生 +1 位作者 刘坤 孙鹭 《西部医学》 2015年第8期1157-1159,共3页
目的比较PFNA与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2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PFNA组和锁定钢板组,锁定钢板组60例,PFNA组32例,对每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 目的比较PFNA与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2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PFNA组和锁定钢板组,锁定钢板组60例,PFNA组32例,对每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随访12--4个月,平均14.7个月,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PFNA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锁定钢板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髋关节评分,PFNA组显著高于锁定钢板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PFNA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锁定钢板 不稳定性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撬拨与切开复位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明义 史会明 +2 位作者 刘晓波 焦海斌 李钢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9期3023-3024,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闭合撬拨穿针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方式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总结在我科治疗的上述病例,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33足;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26足。评价方式:对比手术前后Bhler角、Gissane角、P... 目的探讨经皮闭合撬拨穿针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方式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总结在我科治疗的上述病例,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33足;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26足。评价方式:对比手术前后Bhler角、Gissane角、Peri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与健侧对比)变化。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两种方法术后效果明显,随访效果稳定。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切口皮缘表浅坏死3足,针道感染1足,腓骨肌腱鞘炎1足。结论经皮闭合撬拨穿针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均疗效满意,克氏针固定操作简便、创伤小且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撬拔 跟骨钢板
下载PDF
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罗晓彬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6.2±5.6)min、手术过程中出血量(60.5±4.8)m L、手术后住院时...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6.2±5.6)min、手术过程中出血量(60.5±4.8)m L、手术后住院时间(8.9±2.7)d,对照组手术时间(91.2±1.9)min、手术过程中出血量(200.6±4.7)m L、手术后住院时间(8.9±2.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临床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四肢骨折患者治疗方法较多,但是微创接骨技术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接骨板技术 四肢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根生 刘瑞宇 +4 位作者 王坤正 李海涛 唐一仑 柏传毅 党晓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95-1499,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患者,其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感染再发的情况。方法回顾2010年6月—2017年5月采用THA治疗的31例(31髋)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患者临床资料。男18例,女1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患者,其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感染再发的情况。方法回顾2010年6月—2017年5月采用THA治疗的31例(31髋)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患者临床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20~71岁,平均46.1岁。化脓性感染17例,结核性感染9例,感染性质不详5例;感染至治愈时间6~25个月,平均13.9个月。明确感染源患者感染治愈至THA时间为6~58年,平均23.4年。根据Kim分型标准:Ⅰ型12例,Ⅱ型9例,Ⅲ型10例。关节发育异常后遗骨关节炎21例,病理性脱位7例,髋关节强直3例。患侧下肢短缩0.5~5.6 cm,平均2.9 cm。术后通过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评估感染情况,摄髋关节X线片评估髋关节骨性结构、是否有感染性病灶及测量下肢长度,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63个月,平均34个月。术中留取组织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例发生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例关节后脱位。随访期间均无感染再发。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参照Harris评分获优8例、良19例、中4例,优良率达87%。X线片复查示无斑片状骨密度降低及点状硬化,无透亮区。与健侧相比,5例患侧肢体短缩,长度为0.4~1.3 cm,平均0.6 cm;患者均未见明显跛行,无肢体不等长主观感觉。结论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患者经评估确定为感染静止期后行THA,可以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感染再发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感染 髋关节畸形 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血清HBd-3、TNFα表达水平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根生 卫永鲲 +3 位作者 刘继超 陈华 崔文宁 陈俊岭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8期792-795,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β-防御素-3(HBd-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感染组纳入自2011-02—2018-11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92例,选取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未感染92例作为... 目的研究血清β-防御素-3(HBd-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感染组纳入自2011-02—2018-11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92例,选取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未感染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血清HBd-3蛋白与TNFα水平,比较组间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血清HBd-3蛋白与TNFα水平,比较组间术后3 d血清CRP、ESR、WBC。结果感染组与对照组术后1 d血清HBd-3蛋白、TNFα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感染组术后3 d、术后7 d持续升高,而对照组术后3 d恢复到术前水平。感染组术后1 d血清HBd-3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术后3 d、术后7 d血清HBd-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组术后3 d血清CRP、ESR、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术后3 d血清HBd-3蛋白、TNFα水平与CRP、ESR、WBC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Bd-3、TNF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且与CRP、ESR、WBC水平呈正相关,可能对早期假体周围感染有一定的预测和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假体周围感染 β-防御素-3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