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时间系列沉降颗粒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建芳 徐鲁强 +2 位作者 郑连福 How-KinWong TimJennerjahn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7-56,共10页
通过对南海北部用大孔径沉积物捕获器采集的时间系列沉降颗粒样品中总有机碳、总氮、氨基酸与单糖组分以及叶绿素等有机组分的分析,揭示了南海颗粒物质中有机组分的主要特征。表明沉降颗粒物质中有机质主要来自近期生长的海洋浮游生物... 通过对南海北部用大孔径沉积物捕获器采集的时间系列沉降颗粒样品中总有机碳、总氮、氨基酸与单糖组分以及叶绿素等有机组分的分析,揭示了南海颗粒物质中有机组分的主要特征。表明沉降颗粒物质中有机质主要来自近期生长的海洋浮游生物,并进一步推断季风对南海北部沉降颗粒物质通量及有机组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沉降颗粒 沉积物 南海 海洋沉积
下载PDF
南海水柱微体生物壳体中氨基酸、氨基糖与糖类物质的检出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建芳 陈荣华 +2 位作者 M.G.Wiesner 郑连福 唐运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96-603,共8页
对 1 994— 1 995年南海中部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收集的微体生物壳体进行了氨基酸与糖类分析。结果表明 ,微体生物壳体中含有的氨基酸与糖类物质大致与颗粒物全样相当 ,其氨基酸与糖类组成基本保持了活体浮游生物的特征 ,而与颗粒物全... 对 1 994— 1 995年南海中部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收集的微体生物壳体进行了氨基酸与糖类分析。结果表明 ,微体生物壳体中含有的氨基酸与糖类物质大致与颗粒物全样相当 ,其氨基酸与糖类组成基本保持了活体浮游生物的特征 ,而与颗粒物全样有所不同 ,推测氨基酸与糖类物质一是作为壳体本身的组成部分存在于壳体中 ;二是被包裹在有孔虫房室及放射虫、硅藻壳体纹饰或筛孔中 ,因而可以很好保存。上述结果表明生物壳体本身也是有机质从海洋表层向下输送的良好载体 ,而且生物体内氨基酸与糖类组成的原生信息可以很好地保存于壳体内 ,这对于利用壳体中的生物标志物来追索原生的有机物来源、演化及其它环境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糖类物质 南海 微体生物壳体 氨基糖
下载PDF
海底活动断裂的综合研究——以日本西相模湾断裂为例
3
作者 吴时国 坂本泉 +1 位作者 徐纪人 黄孝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4-324,共1页
为了查明海底活动断裂的几何形态和运动特征,许多方法被广泛地用于这一目的。地震资料通常是研究海底活动断层的最重要方法之一,然而地震剖面一般反映活动断裂有关的褶皱构造,并非反映断裂面本身。多波束水深测量用于探测活动断裂构造... 为了查明海底活动断裂的几何形态和运动特征,许多方法被广泛地用于这一目的。地震资料通常是研究海底活动断层的最重要方法之一,然而地震剖面一般反映活动断裂有关的褶皱构造,并非反映断裂面本身。多波束水深测量用于探测活动断裂构造和生长历史,因为海底地形是活动断裂的最直接证据。深潜器和深拖可以直接观察海底全形过程。上述方法被广泛用于西相模湾活动断裂的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活动断裂 几何形态 地震资料 地形 日本 西相模湾断裂
下载PDF
第四纪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水肥沃化(海水富化)的响应:综述及进展
4
作者 Patrizia Ziveri Kay Emeis +7 位作者 Heather Stoll Luc Beaufort Sebastian Meier Lia Auliaherliaty Ian Probert7 , Juergen Mtibius2 Ian Probert Juergen Mobius 陆红锋(译) 陈弘(校对) 《海洋地质》 2008年第3期75-76,共2页
在MERF研究项目中,欧洲的科学家团队正在研究海洋生产力对第四纪海水肥沃化的响应。我们选择了地中海盆地作为研究对象,该盆地沉积物以具有多个腐殖层序列为特点,这表明该海区经历了周期性的缺氧和肥沃化过程。腐殖层每隔23kyrs出现... 在MERF研究项目中,欧洲的科学家团队正在研究海洋生产力对第四纪海水肥沃化的响应。我们选择了地中海盆地作为研究对象,该盆地沉积物以具有多个腐殖层序列为特点,这表明该海区经历了周期性的缺氧和肥沃化过程。腐殖层每隔23kyrs出现一次,表明其驱动机制主要是受季风的岁差周期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第四纪 水肥 综述 富化 海水 海洋生产力 盆地沉积物
下载PDF
南海颗粒物质的通量、组成及其与沉积物积累率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建芳 郑连福 +4 位作者 陈荣华 郑玉龙 陈文斌 M.G.Wiesner H.K.Wong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19,共6页
通过大孔径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的多年测量及对样品的多学科综合分析表明:南海北部与中部深海区1000m左右水深颗粒通量大约为90mg·m-2·d-1,在多数情况下,季风期间的颗粒通量有比较明显的增高。颗粒物主要... 通过大孔径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的多年测量及对样品的多学科综合分析表明:南海北部与中部深海区1000m左右水深颗粒通量大约为90mg·m-2·d-1,在多数情况下,季风期间的颗粒通量有比较明显的增高。颗粒物主要组成为钙质生物来源的CaCO3、生物硅、岩源物质及海洋生物来源的有机质。颗粒通量与组成在水柱中的垂向变化表明,生源组分中CaCO3及有机质随深度具有较为明显的减少。颗粒物侧向运动可能是造成某些时段南海中部深层颗粒通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颗粒物质在进入深海沉积物之前,CaCO3、生物硅均在深层水与沉积物界面之间发生大量的溶解作用。有机质在沉降过程中的减少,一方面是由于硅质与钙质壳体的溶解而使结合在壳体内部的有机质随之溶解造成;另一方面可能与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有关。岩源物质除水柱沉降之外,还可以通过浊流等底层搬运机制进入南海北部及中部海盆,其中在南海北部这种搬运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通量 物质组成 沉积速率 南海 沉积物
下载PDF
南海若干古生产力替代指标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建芳 李宏亮 +3 位作者 金海燕 陈法锦 M G WIESNER 郑连福 《海洋学研究》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沉积记录中的古环境信息,是经过各种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改造后的信号,因而是不完整的,有些甚至可能是被歪曲的。通过表层沉积有机碳、生物硅和色素对上层海洋的响应,对南海古生产力替代指标的可靠性及其影响因素作出初步评估。尽管... 沉积记录中的古环境信息,是经过各种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改造后的信号,因而是不完整的,有些甚至可能是被歪曲的。通过表层沉积有机碳、生物硅和色素对上层海洋的响应,对南海古生产力替代指标的可靠性及其影响因素作出初步评估。尽管南海海洋生产力较低,生源通量以小颗粒为主(沉降速率慢),侧向漂移明显,且不易形成低氧条件,使有机碳的保存效率比较低,影响了沉积有机碳作为古生产力替代指标的可靠性,但南海表层沉积有机碳含量在大的时空尺度上仍然能反映上升流高生产力区状况,说明沉积记录(几十至几百年时间尺度)对小尺度(自季至年)上的"细节"差异可以进行"平滑"。总的来说,沉积有机碳是比较好的古生产力指标,但对于寡营养、生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大、碳酸盐溶解和陆源稀释影响明显的南海,将绿素和生物硅含量作为古生产力替代指标时应该更加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有机碳 生物硅 绿素 古生产力 影响因素 南海
下载PDF
南海颗粒物的氨基酸通量与组成
7
作者 郑士龙 唐运千 黄孝建 《东海海洋》 1994年第4期35-42,共8页
本文对在南海中部布设的两个层次(1191m和3696m)沉积物捕集器的沉降粒子进行了颗粒沉降通量和氨基酸组成的研究。南海的物质通量呈现季节性变化,深层样变动范围在69.6~141.7mg/(m2·d);但火山灰侵... 本文对在南海中部布设的两个层次(1191m和3696m)沉积物捕集器的沉降粒子进行了颗粒沉降通量和氨基酸组成的研究。南海的物质通量呈现季节性变化,深层样变动范围在69.6~141.7mg/(m2·d);但火山灰侵入后,其物质通量(按每月平均)高出1~2个数量级,氨基酸和氨基糖含量亦由原来的10×10-3和0.9×10-3减少为0.09×10-3和0.02×10-3。氨基酸组分中以天门冬氨酸占优势,其次为甘氨酸与谷氨酸。在火山灰影响下,其丰度顺序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颗粒通量 氨基酸 氨基糖 颗粒沉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