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探条扩张术联合局部注射博来霉素治疗顽固性食管良性狭窄1例
1
作者 谢梓彬 章昱 +2 位作者 陈斌鸣 李钰婷 陈素钻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9-50,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34岁,因“双手遇冷变白伴皮肤变硬4年,吞咽困难7个月”于2020年4月3日就诊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患者于2016年出现双手遇冷变白,伴口干、眼干,随后出现前臂及颜面皮肤变硬伴手指末端溃烂,于外院诊断为“系统... 1病例资料患者女,34岁,因“双手遇冷变白伴皮肤变硬4年,吞咽困难7个月”于2020年4月3日就诊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患者于2016年出现双手遇冷变白,伴口干、眼干,随后出现前臂及颜面皮肤变硬伴手指末端溃烂,于外院诊断为“系统性硬化症”,予“甲泼尼龙、羟氯喹”治疗后症状缓解。7个月前患者出现吞咽困难,至外院查胃镜示食管溃疡并狭窄,病理提示黏膜慢性活动性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食管狭窄 内镜治疗 博来霉素
下载PDF
地佐辛与芬太尼分别联合咪达唑仑用于无痛结肠镜镇痛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任春红 王仕莲 +1 位作者 周美艳 张昕 《中国医药》 2014年第7期1027-1031,共5页
目的探讨阿片类镇痛药物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用于无痛结肠镜静脉麻醉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成年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地佐辛组与芬太尼组,每组60例。2组均先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缓慢静脉推注... 目的探讨阿片类镇痛药物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用于无痛结肠镜静脉麻醉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成年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地佐辛组与芬太尼组,每组60例。2组均先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缓慢静脉推注,然后地佐辛组缓慢推注地佐辛5.0~7.5 mg,芬太尼组缓慢推注芬太尼0.05~0.1 mg,在患者麻醉至Ramsay镇静分级4级后行结肠镜检查。在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第10、20、30分钟)进行镇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监测记录检查时间、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均安静顺利完成检查,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未出现呼吸抑制、呼吸停止及心搏骤停等不良反应。患者术后无明显不良记忆,地佐辛组和芬太尼组术后各时间点(术后第10 、20、30 min分钟)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0.6 比1.3±0.5,t=-0.667;1.1±0.3比1.0±0.7,t=0.685,1.0±0.2比1.0±0.3;t=-0.377](均P〉 0.05)。但地佐辛组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1.7%,7/60)明显低于芬太尼组的26.7%(18/60)(P〈0.05),芬太尼组患者发生呛咳1例。结论咪达唑仑联合地佐辛用于无痛结肠镜静脉麻醉,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芬太尼 无痛结肠镜 咪达唑仑
下载PDF
汕头市金浦镇公众麻风病认知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妙娜 《中国校医》 2015年第3期228-228,230,共2页
目的对汕头市金浦镇公众对麻风病的防治信息进行调查,为进一步开展麻风病健康教育提供指导策略。方法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金浦镇的465名社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每人6个答题,了解其对麻风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晓情况。结果金浦镇民众对麻... 目的对汕头市金浦镇公众对麻风病的防治信息进行调查,为进一步开展麻风病健康教育提供指导策略。方法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金浦镇的465名社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每人6个答题,了解其对麻风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晓情况。结果金浦镇民众对麻风病的总知晓率为29.21%(815/2 790),性别及婚姻在公众知晓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公众对麻风病的认知程度不同,年龄在31-40岁的公众对麻风病的知晓率最高,与其他年龄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公众对麻风病的知晓率高于其他文化程度的公众(P〈0.05)。结论汕头市金浦镇公众对麻风病知晓率低,公众对麻风病的知晓率与受教育水平呈正相关性,对公众进行麻风病健康教育的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的水平及其诊断价值
4
作者 柳灿烔 黄欣仪 +3 位作者 陈柳伊 陈浩 彭裕辉 黄旭纯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724-728,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水平及其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住院的10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胃癌患者49例(早期胃癌组),将同时期的94位...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水平及其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住院的10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胃癌患者49例(早期胃癌组),将同时期的94位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GFBP7的水平,同时收集实验室癌胚抗原(CEA)检测结果,分析血清IGFBP7的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IGFBP7水平为(1.595±0.159)ng/ml,正常对照组为(1.850±0.328)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26,P<0.001);其中早期胃癌组患者血清IGFBP7水平为(1.601±0.153)ng/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6,P<0.001)。胃癌组患者血清CEA水平为2.230(2.043)ng/ml,正常对照组为1.805(1.020)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0.45,P=0.004);其中早期胃癌组患者血清CEA水平为2.220(1.780)ng/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53,P=0.002)。IGFBP7与胃癌患者的CEA水平(χ^(2)=0.36,P=0.547)、年龄(χ^(2)=0.16,P=0.688)、性别(χ^(2)=0.97,P=0.326)、浸润深度(χ^(2)=0.30,P=0.585)、淋巴结转移(χ^(2)=0.17,P=0.684)、远处转移(χ^(2)=0.09,P=0.767)及TNM分期(χ^(2)=0.38,P=0.537)均无关。ROC曲线分析显示IGFBP7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5%CI为0.78~0.89;CEA诊断胃癌的AUC为0.62,95%CI为0.54~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3,P<0.001);联合IGFBP7和CEA诊断胃癌的AUC为0.85,95%CI为0.79~0.90,与单纯使用CEA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97,P<0.001);与单纯使用IGFBP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P=0.159)。IGFBP7诊断早期胃癌的AUC为0.84,95%CI为0.78~0.91;CEA诊断早期胃癌的AUC为0.66,95%CI为0.56~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1,P=0.002);联合IGFBP7和CEA诊断早期胃癌的AUC为0.85,95%CI为0.78~0.91,与单纯使用CEA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4,P<0.001);与单纯使用IGFBP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9,P=0.232)。结论胃癌患者血清IGFBP7水平较正常人群低,与CEA相比,血清IGFBP7对胃癌诊断价值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症早期检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