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1
作者 孙鹏 邱杰文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 1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真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 (33 3% ) ,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 (76 2 % ) ,易感因素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抗...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 1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真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 (33 3% ) ,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 (76 2 % ) ,易感因素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各种侵入性治疗操作。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易发生医院真菌感染且预后差 ,氟康唑治疗真菌感染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医院真菌感染 易感因素 防治
下载PDF
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姚展成 陈明纯 +8 位作者 廖文燕 张艳萍 吴毅 李丽燕 冯晶 林美珊 陈楚昂 郑定纲 庄见齐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LdT)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28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自妊娠28周起口服LdT600mg/d至分娩后4周,30例血清HBV M标记物阳性孕妇不服抗病毒药为对照。在新生儿出生后给予HBIG和乙肝疫苗注射。结果在...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LdT)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28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自妊娠28周起口服LdT600mg/d至分娩后4周,30例血清HBV M标记物阳性孕妇不服抗病毒药为对照。在新生儿出生后给予HBIG和乙肝疫苗注射。结果在分娩前,治疗组孕妇HBV DNA为3.3±1.6lgcopies/ml,比用药前7.5±0.6lgcopies/ml明显下降(t=9.58,P<0.001),对照组孕妇HBV DNA水平无变化;治疗组无,而对照组却有4例(13.3%,x2=4.15,P<0.05)发生新生儿宫内HBV感染;两组孕妇分别有3例和2例血清CK轻度升高。结论慢性HBV感染孕妇在妊娠晚期服用LdT能有效降低宫内HBV感染发生率,且对孕妇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母婴传播 宫内感染
下载PDF
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建军 吴丽萍 +3 位作者 杜瑞清 王建彬 姚展成 于桂琴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分级与临床及血清学指标间的关系,寻找影响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0例入选的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并进行肝组织病理炎症分期(G0~4)和纤维化分期(S0~4),并同时测定临... 目的通过分析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分级与临床及血清学指标间的关系,寻找影响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0例入选的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并进行肝组织病理炎症分期(G0~4)和纤维化分期(S0~4),并同时测定临床和血清学指标。将肝组织学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82例患者,以肝组织炎症分级≥G2和<G2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HBeAg状态、HBV DNA定量、ALT等五项指标进行比较,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0例慢性HBV感染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损伤,其中8例(8.9%)已进展为肝硬化;其余82例CHB患者中,炎症分级≥G2者30例,占36.58%;纤维化分期≥S2者28例,占34.15%;年龄≥40岁者所占比例在肝组织炎症分级≥G2组高于分级<G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40岁后,其肝组织炎症分级增大为G2以上的危险度是40岁以下者的6倍。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损伤,损伤以轻度为主,中重度损伤所占比例在1/3左右;对40岁及以上且肝功能正常的CHB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以防止病变的隐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炎症分级
下载PDF
粤东地区不同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洪楷 陈林兴 +2 位作者 张仁华 姚展成 许平辉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71-473,共3页
目的 :了解粤东地区不同人群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情况 ,探讨HCV感染途径。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FQ -PCR)检测不同人群血清中抗 -HCV及HCV -RNA。结果 :抗 -HCV阳性率在一般人群中为 0 89% ... 目的 :了解粤东地区不同人群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情况 ,探讨HCV感染途径。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FQ -PCR)检测不同人群血清中抗 -HCV及HCV -RNA。结果 :抗 -HCV阳性率在一般人群中为 0 89% (5 8/ 6 4 6 8) ;医护人员 2 93% (5 / 171) ;乙型肝炎病人11 5 % (47/ 4 10 ) ;普通孕妇 0 93% (17/ 1836 ) ,其中 12例HCV -RNA阳性 ,所生 12名婴儿 2名阳性 ,母婴传播率 16 7% ;血液透析病人 5 1 4 % (5 4 / 10 5 ) ,其中有输血史的 5 8% (5 1/ 88) ,无输血史的 17 7% (3/ 17) ,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 (χ2 =7.72 ,P <0 .0 1)。结论 :血途径是HC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及医务人员的被感染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人群 HCV-RNA 输血史 母婴传播 阳性 病人 HCV感染 粤东地区
下载PDF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血糖综合护理干预防治肝源性低血糖的研究
5
作者 刘楚霞 许永华 +1 位作者 陈志华 李洁蓉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5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血糖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HBV-ACLF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病感染科2015年8月25日至2019年5月16日的住院患者数据。入组HBV-ACLF患者共68例,根据...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血糖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HBV-ACLF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病感染科2015年8月25日至2019年5月16日的住院患者数据。入组HBV-ACLF患者共68例,根据是否予重症肝炎血糖综合护理措施分为观察组36例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HBV-ACLF综合治疗及传统护理,观察组则在给予标准综合治疗的情况下给予重症肝炎血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患者住院天数、TBIL、PT、ALB。结果观察组患者未发生低血糖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有改善。结论实施有效的针对性HBV-ACLF血糖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低血糖 血糖综合护理 肝源性低血糖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对手足口病患者血循环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程红球 黄彩华 +2 位作者 刘卫东 姚展成 于桂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6-548,共3页
目的:从炎症反应综合征角度阐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手足口病的作用机制。方法:64例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IVIG+病毒唑治疗组及病毒唑治疗组,病毒唑治疗组32例给予病毒唑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IVIG+病毒唑治疗组32例在... 目的:从炎症反应综合征角度阐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手足口病的作用机制。方法:64例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IVIG+病毒唑治疗组及病毒唑治疗组,病毒唑治疗组32例给予病毒唑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IVIG+病毒唑治疗组32例在病毒唑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IVIG,连续应用3 d,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另选32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结果:(1)IVIG+病毒唑治疗组和病毒唑治疗组患儿与正常儿童组比较,血中TNF-α、CRP和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治疗前IVIG+病毒唑治疗组与病毒唑治疗组患儿体内TNF-α、CRP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治疗后IVIG+病毒唑治疗组比病毒唑治疗组患儿体内TNF-α、CRP和IL-6水平下降明显,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之一,IVIG可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其机制可能与减少TNF-α和IL-6等细胞因子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细胞因子类
下载PDF
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晓勤 姚展成 +3 位作者 吴丽萍 陈明纯 张艳萍 吴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282-1284,共3页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V垂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妊娠晚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其中25例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对照组不给予抗病毒药物。新生儿均予主被动联合免疫,出生后0、6、12个月检测HBsAg、HBV DNA...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V垂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妊娠晚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其中25例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对照组不给予抗病毒药物。新生儿均予主被动联合免疫,出生后0、6、12个月检测HBsAg、HBV DNA等乙型肝炎标志物,进行Apgar评分和行为神经评分(NABA),观察其生长发育指标。治疗组婴儿进行Gesell新生儿智能发育评估。结果婴儿出生后6个月及12个月时,治疗组血清HBsAg及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35,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NAB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和智能发育商均在正常婴儿范围内。结论替比夫定可以较安全有效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且不影响婴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疾病传播 替比夫定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于桂琴 周小辉 +1 位作者 时晓桦 林佩纯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593-594,共2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对43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氧化苦参碱600mg,肌肉注射,1次/d,对照组给予维生素类一般护肝药物,疗程为3个月。...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对43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氧化苦参碱600mg,肌肉注射,1次/d,对照组给予维生素类一般护肝药物,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可统计病例17例中血清HCV RNA转阴8例(47.1%)、对照组可统计病例18例中血清HCV RNA转阴1例(5.6%),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2个月末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但治疗结束时两组复常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血浆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和血清IV型胶原(IV-C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分别为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IL-2R和IV-C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血浆SIL-2R水平和血清IV-CL水平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有抑制HCV增殖,抗肝纤维化及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的作用,可能成为治疗慢性HCV感染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氧化苦参碱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Ⅳ型胶原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血小板计数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建军 吴丽萍 +3 位作者 杜瑞清 王建彬 姚展成 于桂琴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与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的关系,寻找能较好反映肝脏组织学损伤的无创检查指标。方法对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及Ⅲ型前胶原(PC-...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与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的关系,寻找能较好反映肝脏组织学损伤的无创检查指标。方法对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及Ⅲ型前胶原(PC-III)、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分别对以上5项指标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均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370和-0.356,P值分别为0.02和0.0003);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与PC-Ⅲ、C-Ⅳ、HA和LN均存在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14、0.390、0.419、0.393及0.426、0.375、0.548、0.343,P值均小于0.05)。结论血小板计数、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损伤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组织学 血小板计数 肝纤维化指标
下载PDF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桂琴 周小辉 +3 位作者 时晓桦 孙鹏 杨玉云 刘楚霞 《中华全科医学》 2008年第8期774-775,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与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免疫法、放免法和酶联免疫法对4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了红细胞免疫...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与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免疫法、放免法和酶联免疫法对4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及相关的细胞因子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支组比正常组RBC-C3bRR、血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血IL-4、IL-5、IL-8水平显著升高(P<0.01)。RBC-C3bRR水平与血IL-4、IL-5、IL-8呈明显的负相关(r=-0.3112,-0.3415,-0.3718,P<0.05),RBC-ICRRR水平明显地高于正常人组(P<0.05),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r=0.3715,P<0.05)。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存在有红细胞免疫调节的紊乱、免疫功能的低下,与细胞因子的水平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红细胞免疫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5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佩纯 杨玉云 秦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9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进行院内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对36例肝硬化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测定患者住院前后的生存质量(QOL)。结果该组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与住院前相比明显提高(P<...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进行院内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对36例肝硬化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测定患者住院前后的生存质量(QOL)。结果该组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与住院前相比明显提高(P<0.01)。结论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生存质量 健康教育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毒素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桂琴 秦宏 +1 位作者 周小辉 林佩纯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683-684,68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对101例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采用偶氮基质显色法检测血清内毒素,放免和固相酶免疫法测定肝纤维化标志物HA、PCⅢ、LN、IV-C水平。结果肝硬化患... 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对101例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采用偶氮基质显色法检测血清内毒素,放免和固相酶免疫法测定肝纤维化标志物HA、PCⅢ、LN、IV-C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Ⅲ、LN、IV-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内毒素水平随着Child-pugh分级的逐渐升高明显递增,血清HA、PCⅢ、LN、IV-C水平也显著增加,二者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呈正相关,防治内毒素血症有利于缓减肝纤维化进程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内毒素 纤维化标志物 CHILD-PUGH分级
下载PDF
早期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变的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春暖 林小荣 邱杰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478-479,共2页
目的初步评价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酯酶在早期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化中的意义。方法对近几年我科部分住院乙型肝炎病人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及胆固醇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酯酶在早期慢性重症肝炎及肝... 目的初步评价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酯酶在早期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化中的意义。方法对近几年我科部分住院乙型肝炎病人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及胆固醇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酯酶在早期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均有明显改变(P<0.01),是早期诊断重症肝炎的良好指标;早期诊治的重症肝炎与中晚期诊治的重症肝炎,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凝血酶原活动度联合胆碱酯酶是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早诊的良好指标,监测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酯酶,及早诊治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是提高重症肝炎存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 乙肝后肝硬化 凝血酶原活动度 胆碱酯酶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74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桂琴 周小辉 +1 位作者 时晓华 林佩纯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808-1809,共2页
关键词 肝性脑病/并发症 肝硬化/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流行情况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小辉 王莹 +4 位作者 温小丽 曾荔苹 张凌凌 黄恬 于桂琴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14-215,共2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父亲的新生儿群体中,HB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对230例慢性HBV感染的父亲和母亲HBV标志物(HBVM)阴性的新生儿进行HBVM测定,另一组无HBV感染的父亲和母亲的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44名新生儿HBV DNA阳性...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父亲的新生儿群体中,HB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对230例慢性HBV感染的父亲和母亲HBV标志物(HBVM)阴性的新生儿进行HBVM测定,另一组无HBV感染的父亲和母亲的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44名新生儿HBV DNA阳性(阳性率19.1%),对照组阴性。结论:HBV感染的男性其子代中有较高的HBV感染率,HBV可通过父婴垂直传播给新生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父婴传播 流行
下载PDF
肝病治疗仪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佩纯 秦宏 《河北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肝病治疗仪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36例使用肝病治疗仪病人的护理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病例的选择、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舒适护理、消毒隔离、其它方面的配合护理是护理的重点。结论:良... 目的:探讨肝病治疗仪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36例使用肝病治疗仪病人的护理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病例的选择、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舒适护理、消毒隔离、其它方面的配合护理是护理的重点。结论:良好的护理能提高病人对治疗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疗法 电刺激 慢乙肝 护理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在HBsAg阳性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中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鹏 李娥 +1 位作者 邱杰文 蔡妙龄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00-101,112,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在HBsAg阳性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中的防治作用。方法:56例HBsAg阳性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在抗结核病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80mL,静滴1次/d]和对照组[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肝泰乐注射...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在HBsAg阳性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中的防治作用。方法:56例HBsAg阳性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在抗结核病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80mL,静滴1次/d]和对照组[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肝泰乐注射液4 mL,静滴1次/d]。对两组发生肝损害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药物性肝损害5例(17.9%),对照组15例(53.6%);治疗组肝损害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显著降低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害 结核 复方甘草酸苷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春暖 邱杰文 李慈妹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96-97,共2页
目的:了解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分为复方甘草酸苷组(治疗组50例。静滴复方甘草酸苷80 mL/d,连续60 d)和肝安组(对照组50例。静滴肝安250 mL/d,连续60 d);60d后检测两组肝功能... 目的:了解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分为复方甘草酸苷组(治疗组50例。静滴复方甘草酸苷80 mL/d,连续60 d)和肝安组(对照组50例。静滴肝安250 mL/d,连续60 d);60d后检测两组肝功能指标及肝脏储备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肝脏储备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显著减轻肝脏损伤程度,提高其储备功能,且耐受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症肝炎 复方甘草酸苷 肝脏储备功能
下载PDF
黄萱益肝散抗肝损伤及肝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红球 黄彩华 +2 位作者 邱杰文 李华成 张赤志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20-222,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黄萱益肝散抗肝损伤及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武汉麻鸭(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为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30只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的武汉麻鸭随机分为模型组、拉米夫定组和黄萱益肝散组(又分大、中、小剂量组);分别在给药第14 d及... 目的:研究黄萱益肝散抗肝损伤及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武汉麻鸭(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为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30只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的武汉麻鸭随机分为模型组、拉米夫定组和黄萱益肝散组(又分大、中、小剂量组);分别在给药第14 d及停药后第3 d采血,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LT/AST);在停药后第3 d处死各组麻鸭后,取小块肝脏组织,光镜观察肝脏病理情况;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黄萱益肝散组在给药第14 d、停药后第3 d的ALT/AST较模型组有所下降(P<0.05,P<0.01),其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炎症等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有好转,肝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也有所下降(P<0.05,P<0.01)。结论:黄萱益肝散有保护肝细胞和抑制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萱益肝散 鸭乙型肝炎 细胞凋亡
下载PDF
HBV DNA水平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发作的相关性(附22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桂琴 周小辉 李涛 《世界感染杂志》 2003年第2期152-153,共2页
目的 探讨HBV复制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急性发作的相关性。方法 随访观察22例急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用荧光标记定量PCR方法,测定其病情发作前、中和后的血清HBV DNA水平的变化。结果 22例患者血清HBV DNA平均水平在ALT高峰... 目的 探讨HBV复制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急性发作的相关性。方法 随访观察22例急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用荧光标记定量PCR方法,测定其病情发作前、中和后的血清HBV DNA水平的变化。结果 22例患者血清HBV DNA平均水平在ALT高峰期前为(6.476±1.332)对数值;至ALT高峰期ALT为(5.862±2.361)对数值:在2~5mo之后,随着ALT下降而迅速降至(3.609±1.238)对数值。其中,12例血清HBV DNA水平在发作前最高;5例在发作中达高峰;3例在发作前、中和后没有显著变化;2例在发作后达到高峰。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是乙肝相关肝硬化病情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是肝炎后肝硬化肝脏损伤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DNA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急性发作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