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围型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采用实体肿瘤靶区推量技术的可行性研究—基于剂量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宝添 林佩贤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72-277,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周围型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提高肿瘤靶区最高剂量对剂量限制参数和正常器官剂量的影响,探讨使用实体肿瘤靶区推量技术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剂量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9例周围型早期肺癌患者的CT图像资料,重新设计... 目的:通过研究周围型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提高肿瘤靶区最高剂量对剂量限制参数和正常器官剂量的影响,探讨使用实体肿瘤靶区推量技术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剂量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9例周围型早期肺癌患者的CT图像资料,重新设计放射治疗计划,初始治疗计划在满足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0915号报告关于剂量限制参数的情况下,以2 Gy的剂量爬升梯度分别对肿瘤靶区进行提量,共得到5组治疗计划。结果:5组计划的剂量限制参数均能满足RTOG0915号报告要求。5组计划的剂量限制参数和正常器官剂量无显著差异,但是肿瘤靶区最高剂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最高和最低剂量组剂量差异可达6.6 Gy。结论:提高肿瘤靶区最高剂量对剂量限制参数和正常器官剂量没有显著影响。由于提高靶区内最高剂量会直接影响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因此在满足剂量限制参数的前提下,建议使用实体肿瘤靶区推量技术以提高肿瘤靶区内的最高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肿瘤靶区推量 可行性 剂量学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江琼芝 曾焕城 张任栋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目的回顾并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从MIMICⅣ数据库(2.1版本)中提取623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首次住院信息,筛选患者住院期间的所有RDW值,首要结局指标为1年全因病死率。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将RDW与患... 目的回顾并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从MIMICⅣ数据库(2.1版本)中提取623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首次住院信息,筛选患者住院期间的所有RDW值,首要结局指标为1年全因病死率。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将RDW与患者1年死亡风险的关系进行可视化。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RDW的临床预测价值。根据RDW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高RDW组(RDW≥15.0%,3287例)和低RDW组(RDW<15.0%,2948例),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组间基线差异,比较不同RDW水平患者的基线资料与结局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评估RDW水平对恶性肿瘤患者1年病死率的影响;使用亚组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健性。结果队列中包含3079例存活患者及3156例死亡患者。存活组的首次RDW、最高RDW、最低RDW、总RDW均明显低于死亡组[首次RDW(%):14.5(13.4,16.0)比15.8(14.4,17.9),最高RDW(%):14.9(13.7,16.6)比16.4(14.7,18.6),最低RDW(%):14.4(13.3,15.8)比15.6(14.2,17.5),总RDW(%):14.7(13.5,16.2)比16.0(14.5,18.0),均P<0.001]。RCS显示,RDW水平与患者1年死亡风险呈正相关,RDW>15.1%与1年死亡风险增加相关(OR>1)。ROC曲线提示RDW在临床鉴别1年全因病死率方面具有中等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60],最佳截断值为14.95%,敏感度为59.7%,特异度为64.8%。高RDW组的1年全因病死率明显高于低RDW组(62.21%比37.69%,P<0.001)。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队列中,与低RDW组比较,高RDW组患者的1年全因病死率明显增高(54.61%比43.3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RDW水平增高1%会导致恶性肿瘤患者1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6%。亚组分析证明研究结果是稳健的,所有亚组中RDW增高均被证明与恶性肿瘤患者1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结论RDW水平的增高与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具有作为恶性肿瘤患者预后指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恶性肿瘤 1年全因病死率
下载PDF
血清NY-ESO-1自身抗体和MMP1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伍方财 林逸伟 +1 位作者 陈柳伊 许镒洧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和纽约食管鳞状细胞癌抗原-1(New York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1,NY-ESO-1)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和纽约食管鳞状细胞癌抗原-1(New York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1,NY-ESO-1)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12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MMP1和NY-ESO-1自身抗体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血清MMP1和NY-ESO-1自身抗体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8.070±5.738)ng/mL vs(4.331±3.137)ng/mL,Z=6.214,P<0.001;0.463±0.571 vs 0.156±0.086,Z=5.210,P<0.001]。ROC曲线显示,当血清MMP1为最佳诊断临界值10.586 ng/mL时,其在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732(95%CI:0.671~0.787),敏感度为24.2%,特异度为95.0%。NY-ESO-1自身抗体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AUC为0.695(95%CI:0.632~0.752),敏感度为33.0%,特异度为95.0%。MMP1和NY-ESO-1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AUC为0.800(95%CI:0.744~0.849),敏感度为47.5%,特异度为95.0%。结论:血清MMP1和NY-ESO-1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1 NY-ESO-1自身抗体 食管鳞状细胞癌 诊断标志物
下载PDF
血清MMP1和P53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黄小燕 伍方财 +2 位作者 柳灿烔 黄佳涛 许镒洧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4期305-308,324,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P53自身抗体表达水平及其联合检测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9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93例ESCC患者,并以同期90例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P53自身抗体表达水平及其联合检测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9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93例ESCC患者,并以同期90例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对象血清MMP1和P53自身抗体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血清MMP1含量和P53自身抗体滴度在ESCC组分别为(8.076±5.912)ng/mL和0.291±0.492,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652±3.346)ng/mL和0.055±0.037,ESCC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为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MP1诊断ESC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0(95%CI为0.624~0.776),当取最佳诊断截断值7.248 ng/mL时,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52.7%。P53自身抗体诊断ESCC的AUC为0.713(95%CI为0.638~0.788),诊断截断值为0.080,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49.5%。两者联合检测诊断ESCC的AUC为0.787(95%CI为0.720~0.854),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66.7%,优于单独使用MMP1或P53自身抗体。在早期ESCC中,MMP1和P53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亦能获得较好的诊断效能,AUC为0.760,95%CI为0.663~0.857,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66.7%。结论:ESCC患者血清MMP1和P53自身抗体水平均升高,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ESCC的早期诊断,可作为ESCC的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1 P53自身抗体 食管鳞状细胞癌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45
5
作者 张武哲 陈志坚 +3 位作者 李德锐 林志雄 李东升 陈创珍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27-1131,共5页
背景与目的:胸上段食管癌所处的解剖特点导致其放疗计划的制订难度很大,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有可能克服上述难题。本研究比较分析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conformal radiotherapy,CRT)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 背景与目的:胸上段食管癌所处的解剖特点导致其放疗计划的制订难度很大,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有可能克服上述难题。本研究比较分析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conformal radiotherapy,CRT)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优劣,为IMRT在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胸上段食管癌11例进行研究。在实际治疗采用的CRT计划基础上,每一病例再设计一5野IMRT计划进行对比。对比内容包括相关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结果:肿瘤及相邻组织的计划靶区可见IMRT和CRT计划之间的平均剂量、最大剂量、包含99%和95%靶区的剂量均很接近(P>0.05),但IMRT较CRT的适形指数好(0.68±0.04vs.0.46±0.11,P<0.01)。IMRT对锁骨上区的剂量均匀性较CRT更好,二者的非均匀指数分别为1.17±0.05和1.33±0.15(P=0.01)。IMRT计划中脊髓计划区的最高受量明显较CRT的低(44.4Gy vs.52.5Gy,P<0.05);10Gy以上的肺受照体积为(32±6)%,也明显较CRT计划的(35±9)%低(P<0.05)。结论:对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较适形放疗有更好的剂量适形性,可更有效保护脊髓,并显著降低肺10Gy以上剂量的受照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治疗 调强放疗 放射治疗计划 计算机辅助 剂量学
下载PDF
单纯放疗与同期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2
6
作者 周明镇 郭竑 +3 位作者 翟田田 余元祥 李德锐 李东升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比较单纯放疗和同期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7例符合条件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放组(30例,单纯放疗)和同期放化疗组(37例,同期放化疗)。放疗方法采用CT扫描定位,ACQ Planning System计划系统设计治疗计划,直... 目的比较单纯放疗和同期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7例符合条件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放组(30例,单纯放疗)和同期放化疗组(37例,同期放化疗)。放疗方法采用CT扫描定位,ACQ Planning System计划系统设计治疗计划,直线加速器6-MV X线外照射,常规分割,5次/周,2 Gy/次。总剂量:同期放化疗组DT 50 Gy,单放组DT 66-70 Gy。化疗:PF方案,DDP 75 mg/m^2第1天+5-FU 600 mg/m^2第2-5天,于放疗开始第1、4、7和10周应用,共4个周期。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近期疗效和生存率差异。结果同期放化疗组的胃肠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基本相似(P=1.000);治疗结束时的有效率同期放化疗组89.2%比单放组73.3%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5年生存率单放组和同期放化疗组分别为58.8%、20.8%、13.8%和81.1%、45.9%、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单放组和同期放化疗组的局部失败分别为19例(19/30)和12例(1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5,P=0.009)。结论同期放化疗治疗非手术食管癌比单纯放疗好,能提高局部控制及生存率,改善预后;不良反应较轻,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同步放化疗 生存率
下载PDF
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旋转容积调强技术及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丽丽 谢文佳 +3 位作者 张武哲 林珠 翟田田 谢良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17-2620,共4页
目的探讨旋转容积调强技术(VMAT)和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DMLC-IMRT)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及其保护骨盆骨髓的价值。方法选取9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在Eclipse 10.0计划系统上分别对其进行二弧VMAT计划和九野DMLC... 目的探讨旋转容积调强技术(VMAT)和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DMLC-IMRT)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及其保护骨盆骨髓的价值。方法选取9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在Eclipse 10.0计划系统上分别对其进行二弧VMAT计划和九野DMLC-IMRT计划设计,比较两者靶区、骨盆骨髓和其他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加速器跳数和照射时间。结果与DMLC-IMRT计划相比,VMAT计划靶区适形性指数CI略好;两种计划的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骨盆骨髓(V10,V20,V40)无差异,均能很好地满足临床要求;在VMAT计划中,小肠V40,V45和膀胱V45均略低于DMLC-IMRT(P<0.05),在直肠V45的保护上DMLC-IMRT略优于VMAT(P<0.05),而直肠Dmean两者相似。VMAT计划的MU为848.4±58.8,较DMLC-IMRT计划的1 850.3±227.8明显减少(P=0.000),VMAT的治疗时间为(136.2±3.6)s,仅为DMLC-IMRT的1/3(P=0.000)。结论 VMAT计划可以达到或优于DMLC-IMRT D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两者均能很好地降低骨盆骨髓受照剂量,保护其他盆腔脏器,同时明显减少加速器跳数和照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骨髓保护 旋转容积调强 根治性放疗
下载PDF
局部复发鼻咽癌旋转容积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2
8
作者 陆佳扬 张基永 +5 位作者 张武哲 彭逊 李梅 吴丽丽 谢文佳 谢良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75-1878,共4页
目的比较旋转容积调强放疗(VMAT)技术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IMRT)技术在复发鼻咽癌应用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1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分别设计双弧VMAT与七野IMRT两组计划,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PTV)剂量参数、适形指数(CI)和均匀指数... 目的比较旋转容积调强放疗(VMAT)技术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IMRT)技术在复发鼻咽癌应用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1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分别设计双弧VMAT与七野IMRT两组计划,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PTV)剂量参数、适形指数(CI)和均匀指数(HI),以及危及器官(OAR)剂量参数、机器监测跳数(MU)、投照时间。结果 VMAT的PTV D98%略低于IMRT(P<0.05),CI高于IMRT(P<0.05),HI与IMRT无显著差异(P>0.05)。VMAT中双侧颞叶的Dmean与周围正常组织的Dmean均比IMRT低(P<0.05),脑干的Dmean略高于IMRT(P<0.05),在其他危及器官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VMAT的MV(672±112)明显少于IMRT(917±206),幅度约(25±13)%(P<0.05),VMAT投照时间〔(2.3±0.1)min〕比IMRT〔(5.1±0.4)min〕减少(54±3)%。结论局部复发鼻咽癌VMAT计划可以达到或略优于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能更好地保护双侧颞叶,有效减少MU和投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复发鼻咽癌 旋转容积调强 放射治疗 剂量学比较
下载PDF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有无均整器模式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丽丽 张基永 +2 位作者 陆佳扬 马长春 张武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098-2101,共4页
目的比较6MV-X射线非均整模式(flattening filter-free,FFF)和均整模式(with flattening filter,WFF)在早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计划(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0例左侧乳腺... 目的比较6MV-X射线非均整模式(flattening filter-free,FFF)和均整模式(with flattening filter,WFF)在早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计划(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分别设计FFF-IMRT和WFF-IMRT计划。在满足临床要求的情况下,比较2组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适形度(CI)和均匀性(HI)、计划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 FFF和WFF模式IMRT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和危及器官剂量限值。两者靶区剂量分布相似,CI和HI无统计学差异。与WFF-IMRT相比,FFF-IMRT提高皮肤剂量(P<0.001),降低靶区外正常组织、健侧乳腺与患侧肺的受量(P<0.05),增加25%MU(P<0.001),减少50%单次治疗时间(P<0.001)。结论 2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FFF-IMRT计划更利于保护危及器官和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治疗 剂量比较 非均整模式
下载PDF
调强放疗同期联合5-FU+顺铂或奥沙利铂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明镇 余元祥 +4 位作者 伍方才 郭隆佳 郭宏 李东升 李德锐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8-311,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IMRT分别同期联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5-FU)和顺铂+5-FU两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毒性反应。方法将初诊的局部晚期鼻咽癌(Ⅲ~Ⅳ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顺铂+5-FU组(A组)和奥沙利铂+5-FU组(B组),均行根治性... 目的对比观察IMRT分别同期联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5-FU)和顺铂+5-FU两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毒性反应。方法将初诊的局部晚期鼻咽癌(Ⅲ~Ⅳ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顺铂+5-FU组(A组)和奥沙利铂+5-FU组(B组),均行根治性同期放化疗。放疗采用IMRT技术,GTVnx为鼻咽肿瘤病灶,GTVln为区域肿大淋巴结,PTVnx剂量70.4 Gy/32次/6.5周,PTVln剂量68 Gy/32次/6.5周。化疗:共2~4周期,A组:顺铂75 mg/m2,第1天或分成2 d静脉滴注;B组:奥沙利铂120 mg/m2,第1天;两组均联合5-FU 0.5 g/m2,第1~5天静脉滴注。结果全部病例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全组的1、3年总生存率为96.4%和90.2%,中位生存时间51个月。A组和B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4.9%、91.6%、97.4%和87.5%,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3、4级急性胃肠反应明显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口腔黏膜反应、血液毒性和皮肤反应大致相同。结论 IMRT同期联合奥沙利铂+5-FU与联合顺铂+5-FU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相似,而奥沙利铂+5-FU的毒性更低,患者耐受性更好。治疗失败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调强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奥沙利铂 顺铂 预后
下载PDF
不同放疗剂量同期化疗治疗不能手术食管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明镇 余元祥 +1 位作者 郭竑 李东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0-94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放疗剂量同期化疗治疗不能手术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1日至2007年6月31日,我科收治的可分析的初治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结果,全组共78例,根据不同放疗剂量分为高剂量组(DT〉50 Gy,平均64 Gy)和低剂... 目的:观察不同放疗剂量同期化疗治疗不能手术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1日至2007年6月31日,我科收治的可分析的初治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结果,全组共78例,根据不同放疗剂量分为高剂量组(DT〉50 Gy,平均64 Gy)和低剂量组(DT 50 Gy),其中低剂量组43例,高剂量组35例。化疗主要采用PF方案,DDP 75 mg/m2 d1+5-FU 500~600 mg/m2 d2~5,于放疗开始第1、28、49、70天应用,共2~4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以及生存率情况。结果 :高剂量组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与低剂量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861)。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4.3%、25.7%和76.7%、41.9%、30.2%,中位生存期分别是19个月和22个月,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1)。高剂量组3、4度骨髓抑制较低剂量组发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级放射性食管炎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放疗合并同期化疗治疗食管癌时,低剂量(50 Gy)放疗可以达到与高剂量(50 Gy以上)放疗近似的临床效果,而低剂量组毒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同期放化疗
下载PDF
不同调强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放疗计划的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武哲 黄宝添 +2 位作者 吴丽丽 陈志坚 陈创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44-1446,共3页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RapidArc)与固定野动态调强(dIMRT)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1例胸上段食管癌放疗患者,分别制定双弧RA与5野dIMRT 2组放疗计划,比较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TT)...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RapidArc)与固定野动态调强(dIMRT)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1例胸上段食管癌放疗患者,分别制定双弧RA与5野dIMRT 2组放疗计划,比较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TT)。结果:PTV1(64):RA与d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无明显差异,除了其CI明显优于dIMRT(P<0.05)。PTV2(54):RA的V93、V95比dIMRT覆盖更好,V105亦明显高于dIMRT(P<0.05)。脊髓计划区和脊髓的Dmax RA与dIMRT无明显差异,RA的肺V5、V10、V13高于dIMRT(P<0.05),V20、V30、MLD则明显比dIMRT低(P<0.05)。MU:RA(345±16)较dIMRT(663±71)减少48%(P<0.05)。TT:RA(137±0.5)s较dIMRT(174±20.4)s减少21%(P<0.05)。结论 :2组计划均能满足计划要求,RA在很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能有效保护脊髓及脊髓计划区的同时降低肺V20、V30、MLD,MU减少,TT缩短,可减轻患者不适感,同时器官运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对放疗的影响亦减小。因此,RapidArc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 动态调强 剂量学
下载PDF
不同能量非均整射束在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宝添 陆佳扬 陈创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00-2402,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能量的非均整射束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治疗(SBRT)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0例NSCLC病人的SBRT计划,分别使用两种能量非均整射束6MV(6XFFF)和10MV(10XFFF),使用相同射野角度和优化条件分别进行计划...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能量的非均整射束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治疗(SBRT)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0例NSCLC病人的SBRT计划,分别使用两种能量非均整射束6MV(6XFFF)和10MV(10XFFF),使用相同射野角度和优化条件分别进行计划设计并比较剂量学差异。比较的具体参数包括靶区的D2%、D98%、Dmean、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剂量下降梯度指数(GI),危险器官剂量和治疗时间。结果 10XFFF计划组靶区的D2%,Dmean均高于6XFFF计划组,6XFFF计划组具有较好的均匀性指数(HI),而两组计划的适形度指数(CI)无统计学意义;6XFFF计划组的GI,包括GI80%,GI60%和GI50%均优于10XFFF计划组;在危险器官剂量方面,6XFFF组的主动脉、气管树、脊髓、心脏、胸壁、患侧肺、间侧肺剂量均低于10XFFF计划组(P<0.05),而食管和上腔静脉的剂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10XFFF组的治疗时间明显少于6XFFF组(P<0.05)。结论肺癌SBRT治疗中,采用6XFFF和10XFFF两种能量射束治疗各有优劣。6XFFF能量射束能得到较优的靶区均匀性和危险器官受量,而采用10XFFF能量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立体定向治疗 非均整射束 能量 剂量学
下载PDF
出院后延续护理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吴晓玲 刘海华 +1 位作者 詹瑞君 吴碧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105-1107,共3页
目的探讨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对根治性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组68例患者均为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放疗科完成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出院时使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估生活质量作为基线... 目的探讨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对根治性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组68例患者均为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放疗科完成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出院时使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估生活质量作为基线。所有患者出院时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试验组(34例)分别接受常规出院宣教和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6个月后分别重新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与基线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出院后6个月,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与基线比较无明显差别;试验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较基线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高幅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千伏级锥形束CT计算宫颈癌放疗剂量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基永 张武哲 +1 位作者 陆佳扬 吴丽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92-1595,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中采用加速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影像进行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分别于CT模拟机和kV-CBCT上扫描CIRS-062电子密度模体,获得电子密度模体影像及计划CT(pCT)和kV-CBCT的CT值-相对电子密度曲线,...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中采用加速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影像进行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分别于CT模拟机和kV-CBCT上扫描CIRS-062电子密度模体,获得电子密度模体影像及计划CT(pCT)和kV-CBCT的CT值-相对电子密度曲线,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剂量。选取9例宫颈癌患者的调强治疗计划,并将计划移植至模体和患者的pCT和kV-CBCT影像进行剂量计算,比较剂量差异及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kV-CBCT的CT值经多次重复测量最大变化≤3%;kV-CBCT的CT值-相对电子密度曲线与pCT相比,低密度组织的差异较小,高密度者差异相对较大。在对模体的剂量计算中,pCT和kV-CBCT的剂量差异为0.7%-2.5%,平均(1.23±0.55)%;而在对宫颈癌患者的剂量计算中,剂量差异为0.5%-1.8%,平均(0.84±0.44)%;剂量分布的一致性均较好。结论宫颈癌放疗中采用kV-CBCT影像进行剂量计算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治疗剂量 宫颈癌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同期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 被引量:6
16
作者 余元祥 李东升 +3 位作者 郭隆佳 郭竑 李德锐 周明镇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40-1742,1746,共4页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方案同期使用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生存率及安全性。方法 7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Ⅲ~Ⅳb AJCC 7th分期)接受奥沙利铂120 mg/m^2,第1天;联合5-氟尿嘧啶0.5 g/m^2,第1~5天。化疗于...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方案同期使用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生存率及安全性。方法 7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Ⅲ~Ⅳb AJCC 7th分期)接受奥沙利铂120 mg/m^2,第1天;联合5-氟尿嘧啶0.5 g/m^2,第1~5天。化疗于放疗的第1天开始,每28 d 1次,总共2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量调强放疗:IMRT 7~9野,PTVnx/70.4 Gy/32次/6.5周,PTV-Ln/68 Gy/32次/6.5周。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计划剂量放疗及化疗。中位随访36个月后,全组的1、3年生存率为96.1%和91.2%,中位生存时间51个月。1、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5%和88.5%。1、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4.9%和85%。结论含奥沙利铂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局部控制、生存率令人满意,胃肠及血液毒性低,患者有很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肿瘤 同期放化疗 奥沙利铂
下载PDF
晚期鼻咽癌RapidArc与固定野调强放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庄名赞 张拓丹 +3 位作者 彭逊 陈志坚 林志雄 李德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近年RapidArc的临床应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比较RapidArc与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两种放疗技术在晚期鼻咽癌治疗计划中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RapidArc与IMRT两种技术进行计划设计与剂量验证,... 目的:近年RapidArc的临床应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比较RapidArc与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两种放疗技术在晚期鼻咽癌治疗计划中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RapidArc与IMRT两种技术进行计划设计与剂量验证,比较计划的靶区剂量、危及器官与正常组织剂量、机器跳数、治疗时间与剂量验证结果。结果:两种计划的剂量分布基本一致,均能提供足够的靶区剂量。RapidArc的PTVnx最小剂量,PTVnd、PTV60、喉、腮腺的平均剂量低于IMRT,PTV60的HI值高于IMRT,机器跳数比IMRT减少约58%,治疗时间减少约70%。以3%/3mm为界,RapidArc验证的γ指数通过率为(98.75±0.50)%,IMRT的通过率为(98.86±0.67)%。结论:两种放疗技术均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要,剂量验证结果能够较好的符合计划计算结果。RapidArc比IMRT有着更多的优势,不仅可以减少机器跳数,缩短治疗时间,而且可以减少喉、腮腺的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RAPIDARC 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 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下载PDF
肿瘤患者放化疗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碧娟 王妙君 陈秀莹 《西部医学》 2013年第7期1103-1104,1107,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的负性情绪状况及影响因素,旨在能有针对性地对放化疗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支持及有效护理干预,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方法对82例住院行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行设...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的负性情绪状况及影响因素,旨在能有针对性地对放化疗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支持及有效护理干预,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方法对82例住院行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抑郁、焦虑状况调查和分析。结果放化疗肿瘤患者SDS、SAS标准分显著高于常模(P<0.001);影响放化疗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原因较多,但以担心医疗费用、家庭因素影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治疗不良反应、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和害怕疼痛(86.6%,82.9%,75.6%,68.3%,65.8%和63.4%)最为显著。结论肿瘤患者放化疗负性情绪的发生是较严重的,临床治疗中配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及有效护理干预,对促进放化疗肿瘤患者身心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负性情绪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ABAS软件胸部放疗危及器官自动勾画图像集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余元祥 林柏翰 +1 位作者 陈创珍 李东升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698-1700,共3页
目的旨在创建一个带有整套胸部正常器官的图像集,评估ABAS软件对胸部肿瘤自适应放疗患者基于CT图像自动勾画危及器官轮廓的吻合度。方法收集放疗科51例胸部肿瘤患者的放疗计划的CT扫描图像资料,导入ABAS软件(MIM5.6.1)系统,在该系统上... 目的旨在创建一个带有整套胸部正常器官的图像集,评估ABAS软件对胸部肿瘤自适应放疗患者基于CT图像自动勾画危及器官轮廓的吻合度。方法收集放疗科51例胸部肿瘤患者的放疗计划的CT扫描图像资料,导入ABAS软件(MIM5.6.1)系统,在该系统上创建胸部正常器官图像集。逐一选取图像集中的1例作为目标图像,利用余下包含50例患者的图像集在MIM系统上对该图像进行基于图像集的自动勾画,产生该患者13个胸部正常器官自动勾画的结果。再对自动勾画的结果进行人工修正,产生该患者13个胸部正常器官自动勾画后人工修正的结果。结果在图像集自身比较阶段,自动勾画与手工勾画形状相似度(Dice、Jaccard指数)在0.80以上的有左/右肺、心脏、主动脉、脊髓;经手工修正后,大多数器官可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左/右肺、心脏、主动脉、脊髓、气管、皮肤、上腔静脉形状相似度均在0.80以上,其中皮肤、气管、上腔静脉经修正后具有更好的一致性,而左/右臂丛、食管、支气管树仍无法令人满意。结论基于ABAS软件图像集的自动勾画能准确生成左/右肺、心脏、主动脉、气管和上腔静脉。个别重要的器官如食管、脊髓和支气管树经过一定的手工修正后才能满足临床需要。在临床应用中可以大量节约时间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图像集的自动勾画 胸部肿瘤 危及器官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同步推量加速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利生 伍方财 +3 位作者 林柏翰 许镒洧 李东升 陈洁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评估同步推量加速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同步推量加速调强放疗技术联合紫杉醇和卡铂同步化疗对48例新诊断Ⅲ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处方剂量包括肺部原发灶PTV1为69 Gy(... 目的:评估同步推量加速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同步推量加速调强放疗技术联合紫杉醇和卡铂同步化疗对48例新诊断Ⅲ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处方剂量包括肺部原发灶PTV1为69 Gy(2.3 Gy/F),转移淋巴结PTV2为64 Gy(2.13 Gy/F),亚临床病灶PTV3为60 Gy(2.0 Gy/F)。对放疗计划进行剂量学分析,并观察分析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客观缓解率和急性毒性反应。结果:48例患者均完成放化疗,PTV1、PTV2、PTV3的D_(mean)分别为(70.3±2.4)、(66.5±2.1)、(64.5±3.1)Gy。中位生存期为22.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7.0个月,客观缓解率为72.9%,1年生存率为78.7%,2年生存率为45.8%;未发现严重食管炎、肺炎和心脏毒性。结论:同步推量加速调强放疗技术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可行的,急性毒性反应可控,但仍需要进一步的随访评估远期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同步推量加速调强放疗 同步放化疗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