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铍针配合经络诊察治疗中风后肩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卢渠 柯晓斌 +1 位作者 林卓鹏 李少芳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 观察中风后肩痛实施经络诊察配合铍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9年5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组30例)。采取扶他林软膏治疗为对比组,采取经络诊察配合铍针治疗为实验组... 目的 观察中风后肩痛实施经络诊察配合铍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9年5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组30例)。采取扶他林软膏治疗为对比组,采取经络诊察配合铍针治疗为实验组。比较两组ROM测量变化、VAS、FMA评分变化、总有效率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对比治疗后ROM测量上举度、外展度、VAS、FMA等评分的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但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两组对比总有效率及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的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结论 中风后肩痛实施经络诊察配合铍针治疗的效果确切,既可对关节活动度和上肢功能予以显著改善,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又可改善生存质量,可做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肩痛 经络诊察 铍针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通元针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短期随访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婕 许秀玫 +2 位作者 梁炜锋 林少贞 赖新生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0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通元针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效果及短期效应。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单纯性肥胖患者及社会招募的志愿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另设健康对照... 目的探讨通元针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效果及短期效应。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单纯性肥胖患者及社会招募的志愿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通元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健康对照组不做治疗。经8次治疗,并观察随访半年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两组治疗结束后体重仍显著下降,BMI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有优势。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半年后随访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元针法8次治疗对患者有改善体重、BMI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元针法 单纯性肥胖 脾虚湿阻型 随访
下载PDF
针刺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87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少芳 马雄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1-42,共2页
运用针刺(头针、体针、跳针)、穴位注射及口服补脑益髓、强筋壮骨、健脾益气中药综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87例。结果痊愈26例,显效39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95%。并观察到5岁以内的患儿在总有效率方面优于5岁以上的患儿,差异有... 运用针刺(头针、体针、跳针)、穴位注射及口服补脑益髓、强筋壮骨、健脾益气中药综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87例。结果痊愈26例,显效39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95%。并观察到5岁以内的患儿在总有效率方面优于5岁以上的患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针刺综合疗法为小儿脑瘫的有效方法之一,且治疗越早疗效越好,配合适当的心理诱导教育及家庭护理,则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针药并用 穴位疗法 儿童 针刺疗法 中医药疗法 疗效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10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少芳 林卓鹏 林浩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3-44,共2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对100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以针刺阳白透鱼腰,太阳,夹阳白分别透攒竹、丝竹空;艾灸局部及百会;T9~T12段华佗夹脊穴位注射北芪注射液及内服补中益气汤为主治疗。结果:痊愈62例,好...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对100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以针刺阳白透鱼腰,太阳,夹阳白分别透攒竹、丝竹空;艾灸局部及百会;T9~T12段华佗夹脊穴位注射北芪注射液及内服补中益气汤为主治疗。结果:痊愈62例,好转3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0%。不同年龄段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疗效肯定。且病程越短、年龄越小则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针灸疗法 穴位疗法 补中益气汤
下载PDF
温针加拔罐治疗颈椎病8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刘若谷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5-16,共2页
温针加拔罐治疗颈椎病83例临床观察刘若谷(广东省汕头市中医医院针灸科,515031)主题词颈椎病/针灸疗法温针疗法拔罐疗法笔者多年来采用温针加拔罐的方法治疗颈椎病83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83... 温针加拔罐治疗颈椎病83例临床观察刘若谷(广东省汕头市中医医院针灸科,515031)主题词颈椎病/针灸疗法温针疗法拔罐疗法笔者多年来采用温针加拔罐的方法治疗颈椎病83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83例中,男38例,女45例;年龄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针灸疗法 拔罐疗法
下载PDF
滞针牵拉和环刺治疗陈旧性面瘫120例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马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67-468,共2页
滞针牵拉和环刺疗法治疗陈旧性面瘫 12 0例 ,与常规针刺法 80例对照 ,结果观察组痊愈率43 3 % ,总有效率 92 5 % ;对照组痊愈率 2 1 4% ,总有效率 77 6%。提示本疗法较常规针刺法治疗陈旧性面瘫效果好。
关键词 滞针牵引 环刺法 陈旧性面瘫 针灸疗法
下载PDF
“悬灸装置”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雄 李少芳 +1 位作者 刘燕珊 林巧儿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29-630,共2页
悬灸装置是由圈架、调节板、吊线钩、艾篮组成。每穴施灸直径 5cm ,同一时间可灸治多个穴位 ,每位医师同时可施灸治疗 5个以上受灸者。通过临床应用观察 ,观察组治愈率 5 6 4 % ,对照组 4 8 7%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 悬灸装置是由圈架、调节板、吊线钩、艾篮组成。每穴施灸直径 5cm ,同一时间可灸治多个穴位 ,每位医师同时可施灸治疗 5个以上受灸者。通过临床应用观察 ,观察组治愈率 5 6 4 % ,对照组 4 8 7%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该装置安装简易 ,操作灵活随意 ,施灸温热面广 ,热力渗透均匀 ,温热持续时间长 ,提高温灸疗效 ,节省人力 ,方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灸器灸 温灸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三伏贴治疗哮病60例临床观察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国胜 李少芳 +4 位作者 陈悦珍 黄宝如 李永龙 池锐忠 林卓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9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三伏贴治疗哮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60例哮喘患者的完整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 目的探讨采用三伏贴治疗哮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60例哮喘患者的完整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再给予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的AQLQ评分、PEF%最佳值以及FEV1%pre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30例患者在治疗后外周血IL-13与IFN-γ水平的变化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三伏贴治疗哮病,可以有效的预防哮喘发作,比以往的传统治疗方法有更高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伏贴 哮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发作期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沈淋源 陈国胜 +2 位作者 林烁辉 张敬灿 李少芳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7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发作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急性发作期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卧床休息、甘露醇、甲强龙、神经妥乐平注射液等药物治疗和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发作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急性发作期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卧床休息、甘露醇、甲强龙、神经妥乐平注射液等药物治疗和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和推拿治疗。记录比较2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4.2%、91.7%,对照组分别为31.3%、77.1%,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发作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急性发作期
下载PDF
传统体针、腹罐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卓鹏 李立元 谢佩璇 《光明中医》 2021年第9期1461-1463,共3页
目的观察传统体针、腹罐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效果。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传统体针、腹罐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腹罐配合运动疗法。在治疗2周、4周、6周测量2组患者的体质量,并观... 目的观察传统体针、腹罐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效果。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传统体针、腹罐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腹罐配合运动疗法。在治疗2周、4周、6周测量2组患者的体质量,并观察体质量指数变化情况,从而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传统体针、腹罐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效果佳,是一种减肥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传统体针 运动疗法 腹罐
下载PDF
耳穴贴压治疗黄褐斑35例
11
作者 李少芳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55-55,共1页
黄褐斑是发生在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发于青春期女性、孕妇及更年期妇女。其发生与性激素失调和卵巢功能不全有关。黄褐斑虽然极少有自觉症状,但有碍美容,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痛苦。我们在临床上采用耳穴贴压法治疗黄褐斑35例... 黄褐斑是发生在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发于青春期女性、孕妇及更年期妇女。其发生与性激素失调和卵巢功能不全有关。黄褐斑虽然极少有自觉症状,但有碍美容,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痛苦。我们在临床上采用耳穴贴压法治疗黄褐斑35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5例中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3岁,最大53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17年;其中19例曾间断用药物外擦及内服(用药不详)无显著效果或有逐渐加深趋势而放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贴压治疗 耳穴贴压法 褐斑 卵巢功能不全 王不留行籽 更年期妇女 皮肤病 色素沉着 治疗结果 放弃治疗
下载PDF
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渠 黄漫华 +1 位作者 李少芳 林卓鹏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第12期18-20,32,共4页
目的: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CSP)应用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以CSP患者为主,抽取数量为60例,纳入均在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分组对照按干预方法不同平均划分为两组。采取单纯针刺治疗对比组,采取小针刀联合温针灸... 目的: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CSP)应用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以CSP患者为主,抽取数量为60例,纳入均在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分组对照按干预方法不同平均划分为两组。采取单纯针刺治疗对比组,采取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实验组。比较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量表(JOA)、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症候积分等变化、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数据处理后对比治疗后JOA、VAS评分、症候积分等指标,结论显示最优的为实验组,可见结果达统计分析要求(P<0.05)。两组对比总有效率的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可见结果达统计分析要求(P<0.05)。两组对比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可见结果达统计分析要求(P<0.05)。结论:CSP应用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的疗效确切,即可有效改善患者各症候及颈椎功能,可改善生活质量,有效缓解疼痛,所以需加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小针刀 温针灸 临床疗
下载PDF
枕下缘针刀松解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39
13
作者 李少芳 黄漫华 +4 位作者 林卓鹏 陈欣泽 林冬娜 卢蓬 卢渠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比较枕下缘针刀松解与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36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刀松解组(186例)和推拿手法组(180例)。排除脱落病例,最后针刀松解组183例、推拿手法组176例纳入统计。针刀松解组采用针刀松解风池... 目的:比较枕下缘针刀松解与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36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刀松解组(186例)和推拿手法组(180例)。排除脱落病例,最后针刀松解组183例、推拿手法组176例纳入统计。针刀松解组采用针刀松解风池、枕下缘的阿是穴及枕下项线中外1/3的枕下缘处,每3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推拿手法组采用揉、捏、按、弹拨等传统的推拿手法,每2天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6、12个月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变化,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针刀松解组总有效率为92.3%(169/183),优于推拿手法组的85.2%(150/17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观察时点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后及治疗后3、6个月的改善指数针刀松解组均优于推拿手法组(均P<0.05),治疗后12个月DHI改善指数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随访针刀松解组复发率为10.3%(12/117),推拿手法组复发率为10.7%(11/1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枕下缘针刀松解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短期疗效优于推拿手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针刀 推拿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