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姚丽娥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4期611-613,共3页
目的提高诊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准确性。方法对急诊184例患者首次发现CLBBB患者,并可疑有AMI。运用Sgarbossa法和改良新近研究所得的方法对这184例CLBBB患者的心电图做对比分析。结果Sgarbossa... 目的提高诊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准确性。方法对急诊184例患者首次发现CLBBB患者,并可疑有AMI。运用Sgarbossa法和改良新近研究所得的方法对这184例CLBBB患者的心电图做对比分析。结果Sgarbossa法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的特点,而改良新近研究所得的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亦较高的特点。结论在心电图快速诊断CLBBB合并AMI中,改良新近研究所得的方法较Sgarbossa法更准确而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学分析 Sgarbossa法
下载PDF
不同ST段改变的早复极波人群的动态心电图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姚丽娥 王东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1期46-48,共3页
目的研究早复极波伴有不同ST段形态人群的动态心电图,探讨不同ST段改变的早复极波人群发作心律失常的特点、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方法 156例常规心电图提示有早复极波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ST段不同... 目的研究早复极波伴有不同ST段形态人群的动态心电图,探讨不同ST段改变的早复极波人群发作心律失常的特点、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方法 156例常规心电图提示有早复极波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ST段不同改变分为观察组1(ST段快速上斜型改变,94例)和观察组2(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改变,6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观察组1、观察组2、对照组一般资料、血生化各项指标及心率变异性指标;观察组1和观察组2心律失常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2收缩压(SBP)、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室性早搏(室早)二联律/三联律、成对室早、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单纯室早、夜间室早发作>50%所占比例高于观察组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的24 h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分钟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平方根(RMSSD)、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50 ms的心跳数占分析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的SDNN、SDANN、RMSSD、PNN50分别为(121.84±34.70)ms、(110.16±28.30)ms、(28.81±10.01)ms、(8.32±8.47)%,均低于对照组的(129.58±38.32)ms、(117.75±35.61)ms、(31.42±15.45)ms、(10.18±10.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复极波伴有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改变患者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存在较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发作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做更多的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或非器质性因素的改变,进而预防更多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复极波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早复极波伴有不同ST段形态改变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3
作者 姚丽娥 王东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7期121-124,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早复极患者J波后ST段的不同形态改变进行分组,分别对其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分析其自主神经系统的改变,研究心率变异性分析是否可作为一种指标来评价早复极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方法实验选取具有早复极波的患...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早复极患者J波后ST段的不同形态改变进行分组,分别对其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分析其自主神经系统的改变,研究心率变异性分析是否可作为一种指标来评价早复极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方法实验选取具有早复极波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分为早复极波后ST段抬高作为早复极1组,早复极波后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作为早复极2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三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的特点。结果早复极1组与对照组比较,SDNN、RMSSD、PNN50增高;早复极2组与对照组比较,SDNN、RMSSD、PNN50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复极2组与早复极1组比较,SDNN、SDANN、RMSSD、PNN50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率变异性分析检测对早复极患者是否具有发作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复极波 ST段心率 变异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