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尿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林振中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7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3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血尿酸、NSE指标及特异性、敏感度、阳... 目的探讨血尿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3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血尿酸、NSE指标及特异性、敏感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及抽烟酗酒等比例、血尿酸、NS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性卒中患者受到损害程度越深,血尿酸、NSE越高(P<0.05);NSE的截断值高于血尿酸的评分,血尿酸的评价病情的特异性、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高于NSE的评分,血尿酸的评价阴性预测值低于NSE的评分(P<0.05)。结论血尿酸、NSE用于判定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显著,血尿酸、NSE水平升高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定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余承泽 李登锋 杨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22期3422-3424,共3页
目的 对比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清除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接受经... 目的 对比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清除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接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30例),对照组接受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3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颅内血肿清除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3.4%)高于对照组(3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显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 外侧裂岛叶入路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脑卒中取栓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秀婷 刘碧美 吴冬雨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脑卒中取栓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行介入取栓术后卧床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脑卒中取栓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行介入取栓术后卧床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凝血纤溶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APTT、PT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7、15 d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18.00%(χ^2=8.325,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取栓术后卧床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能够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预防 急性脑卒中 取栓术后卧床患者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动脉内多模式治疗急性脑梗死围手术期血压控制对患者预后影响
4
作者 周金旋 施辉秋 王秀婷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7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究动脉内多模式治疗急性脑梗死围手术期血压控制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动脉内多模式治疗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设定的血压控制值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血压为≥140mmHg,观察组血压为120... 目的探究动脉内多模式治疗急性脑梗死围手术期血压控制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动脉内多模式治疗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设定的血压控制值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血压为≥140mmHg,观察组血压为120mmHg~140mmHg。对比两组脑再灌注损伤指标(中线偏移、术后开颅发生率)、脑卒中量表评分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脑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中线偏移、术后开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周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内多模式治疗急性脑梗死围手术期对患者的血压维持较低的水平,促进预后的改善,降低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多模式治疗 急性脑梗死 围术期 血压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