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国发酵食醋有机酸含量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51
1
作者 余宁华 陆震鸣 +4 位作者 许伟 李国权 朱胜虎 史劲松 许正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4-148,共5页
以11种不同地域食醋为实验样品,通过HPLC技术对其中10种有机酸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以10种有机酸含量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乳酸和乙酸的含量最高,占总有机酸的80%以上;前4个主成分能代表11种样品中有机酸含量87.022%的... 以11种不同地域食醋为实验样品,通过HPLC技术对其中10种有机酸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以10种有机酸含量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乳酸和乙酸的含量最高,占总有机酸的80%以上;前4个主成分能代表11种样品中有机酸含量87.022%的信息,通过因子得分将11种样品分成4个不同的区域,真实地反映了样品的产地、工艺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地域 食醋 有机酸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樟芝菌丝体中挥发性化合物 被引量:6
2
作者 何喆 陆震鸣 +2 位作者 许泓瑜 史劲松 许正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22-1725,共4页
目的:分析固体平板培养和液体深层培养的樟芝菌丝体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方法:利用顶空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分析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结果:分别在液体培养菌丝体和固体培养菌丝体中分析得到49种和43种化合物... 目的:分析固体平板培养和液体深层培养的樟芝菌丝体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方法:利用顶空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分析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结果:分别在液体培养菌丝体和固体培养菌丝体中分析得到49种和43种化合物。其中,蘑菇醇、3-辛酮、蘑菇醇乙酸酯、乙酸辛酯和乙醇是液体培养樟芝菌丝体中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蘑菇醇、3-辛酮、3-甲基丁醛、γ-十二内酯、甲基-2-糠酸酯和蘑菇醇乙酸酯为固体培养樟芝菌丝体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结论:液体培养樟芝菌丝体和固体培养樟芝菌丝体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相似,但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基于大孔树脂吸附的樟芝胞外总三萜的分离工艺 被引量:1
3
作者 陆震鸣 许泓瑜 +1 位作者 史劲松 许正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8-192,共5页
以总三萜的洗脱效果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的吸附性能及洗脱参数。结果表明,XAD-16大孔树脂适宜樟芝胞外总三萜的富集分离,其再生能力良好,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同时获得了XAD-16大孔树脂对三萜类化合物的动态分离条... 以总三萜的洗脱效果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的吸附性能及洗脱参数。结果表明,XAD-16大孔树脂适宜樟芝胞外总三萜的富集分离,其再生能力良好,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同时获得了XAD-16大孔树脂对三萜类化合物的动态分离条件:上样发酵液的pH为6.0,吸附流速为2 mL/min,解吸附溶剂为乙醇。溶液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初始浓度为0.97 mg/mL,获得了纯度为260.54 mg/g的总三萜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总三萜 樟芝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樟芝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陆震鸣 何喆 +2 位作者 许泓瑜 史劲松 许正宏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73-1779,共7页
采用优化模型对药用丝状真菌樟芝的复杂发酵过程进行建模,并获得最优发酵培养基组成。对樟芝发酵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分别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响应面法(RSM)对樟芝发酵过程进行建模,同时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了发酵... 采用优化模型对药用丝状真菌樟芝的复杂发酵过程进行建模,并获得最优发酵培养基组成。对樟芝发酵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分别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响应面法(RSM)对樟芝发酵过程进行建模,同时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ANN模型比RSM模型具有更好的实验数据拟合能力和预测能力,GA计算得到樟芝生物量理论最大值为6.2 g/L,并获得发酵最佳接种量及培养基组成:孢子浓度1.76×105个/mL,葡萄糖29.1 g/L,蛋白胨9.4 g/L,黄豆粉2.8 g/L。在最佳培养条件下,樟芝生物量为(6.1±0.2)g/L。基于ANN-GA的优化方法可用于优化其他丝状真菌的复杂发酵过程,从而获得生物量或活性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人工神经网络 响应面法 遗传算法
原文传递
桦褐孔菌菌丝体及甾类化合物的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黄伟 陆震鸣 +3 位作者 耿燕 许泓瑜 史劲松 许正宏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9-916,共8页
对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筛选,以菌丝体及甾类化合物产量为目标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30g/L葡萄糖,2.5g/L黄豆粉,2.5g/L蛋白胨,3g/LKH2PO4,0.8g/LMgSO4,0.8g/LCaSO4,初始pH4.0,接种量15%,装液量100mL/500mL,... 对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筛选,以菌丝体及甾类化合物产量为目标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30g/L葡萄糖,2.5g/L黄豆粉,2.5g/L蛋白胨,3g/LKH2PO4,0.8g/LMgSO4,0.8g/LCaSO4,初始pH4.0,接种量15%,装液量100mL/500mL,转速150r/min,28℃恒温培养。此条件下培养11d,菌丝体干重达12.52g/L,甾体类化合物的产量达112.44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最佳发酵培养基 初始pH 接种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