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转化浮萍资源生产蛋白酶的条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桂英 廖祥儒 蔡宇杰 《生物资源》 CAS 2018年第1期64-69,共6页
利用微生物转化富含蛋白质的浮萍生产蛋白酶,为浮萍的高值化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在摇瓶转化的基础上,探索在5L发酵罐上沙雷氏菌(Serratiasp.)SYBC H转化浮萍生产蛋白酶的最佳转化条件。通过对温度、通风量、搅拌转速、pH等参数的研究... 利用微生物转化富含蛋白质的浮萍生产蛋白酶,为浮萍的高值化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在摇瓶转化的基础上,探索在5L发酵罐上沙雷氏菌(Serratiasp.)SYBC H转化浮萍生产蛋白酶的最佳转化条件。通过对温度、通风量、搅拌转速、pH等参数的研究,发现在5L发酵罐上,沙雷氏菌SYBC H转化浮萍生产蛋白酶的最佳条件为通风量6vvm,搅拌转速400r/min,发酵温度30℃。转化过程中,采用全自动控制pH值(9.0),蛋白酶的产量比不控制pH的对照组提高了23.3%。进一步研究发现,利用微生物沙雷氏菌SYBC H转化浮萍生产的蛋白酶具有耐有机溶剂的特性,在某些亲水性有机溶剂中保留90%以上的活性,是一种稀少珍贵的极端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生产 浮萍 沙雷氏菌 5L发酵罐
原文传递
基于pH调节和有机氮源流加调控补料分批发酵过程提高ε-聚赖氨酸产量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启星 陈旭升 +2 位作者 任喜东 郑根成 毛忠贵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2-756,共5页
为了解决ε-聚赖氨酸(ε-PL)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中后期ε-PL产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在补料阶段利用调节p H值和流加有机氮源(酵母粉)两种手段来提高ε-PL产率。利用上述两种策略,实现ε-PL平均产率分别达到4.62 g/(L·d)和5.16 g/(L... 为了解决ε-聚赖氨酸(ε-PL)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中后期ε-PL产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在补料阶段利用调节p H值和流加有机氮源(酵母粉)两种手段来提高ε-PL产率。利用上述两种策略,实现ε-PL平均产率分别达到4.62 g/(L·d)和5.16 g/(L·d),较未调控补料分批发酵(典型补料分批发酵)分别提高了27.3%和42.15%;同时,实现ε-PL产量分别达到36.95 g/L和41.32 g/L,较未调控补料分批发酵分别提高了27.4%和42.48%。进一步细胞活性染色和关键酶活性分析发现,两种策略均能显著提高细胞活力和关键酶活性。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发酵中后期通过调节p H值和流加酵母粉两种措施能够显著增强细胞活性和产生菌代谢能力,从而达到提高ε-PL产率和产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细胞活力 链霉菌M-Z18 补料分批发酵
原文传递
ε-聚赖氨酸高产菌选育与发酵性能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郑根成 王靓 +3 位作者 高阳 向金鑫 陈旭升 毛忠贵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50-1458,共9页
【目的】选育ε-聚赖氨酸(ε-PL)高产菌,并探究不同碳源对其发酵性能的影响。【方法】借助基因组重排和核糖体工程两种育种手段强化ε-PL产生菌的合成能力,并利用p H冲击工艺评价不同碳源对ε-PL发酵的影响。【结果】经过4轮基因组重排... 【目的】选育ε-聚赖氨酸(ε-PL)高产菌,并探究不同碳源对其发酵性能的影响。【方法】借助基因组重排和核糖体工程两种育种手段强化ε-PL产生菌的合成能力,并利用p H冲击工艺评价不同碳源对ε-PL发酵的影响。【结果】经过4轮基因组重排和4轮核糖体工程连续选育,获得1株高产突变株Streptomyces albulus GS114,其摇瓶ε-PL产量达到3.0 g/L,较出发菌提高了1.7倍。该改造菌株在5 L发酵罐中分别以葡萄糖和甘油为碳源进行192 h的补料-分批发酵时,ε-PL发酵产量分别达到了43.4 g/L和45.7 g/L,较出发菌提高了11.0%和14.9%,而菌体量分别减少了24.0%和33.2%,ε-PL得率提高了34.2%和30.7%。【结论】基因组重排结合核糖体工程育种是一种有效的ε-PL高产菌选育手段,研究结果将为ε-PL高产菌改造和工业生产碳源选择提供直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链霉菌 基因组重排 核糖体工程 聚合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