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儿童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周肖燕 吴硕雄 裘学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4年第9期61-63,67,共4页
目的 探讨对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儿童实施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无锡市儿童医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儿童1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 目的 探讨对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儿童实施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无锡市儿童医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儿童1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观察组予以艾司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即刻、入镜后3 min及检查结束后10 min检测两组儿童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并评估麻醉效果,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麻醉后即刻、入镜后3 min及检查结束后10 min观察组HR、MAP及SpO_(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入胃肠镜用时及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追加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儿童实施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麻醉不仅能够维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促进麻醉后苏醒,同时还能减少丙泊酚用量,进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围术期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无痛胃肠镜检查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复合麻醉 麻醉效果 苏醒质量
原文传递
艾司氯胺酮对采用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苏醒期躁动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2
作者 缪陶林 韩晓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3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艾司氯胺酮对采用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无锡市儿童医院采用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的82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 目的分析艾司氯胺酮对采用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无锡市儿童医院采用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的82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行麻醉诱导。对比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手术情况、疼痛程度、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T2时刻,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min、术后30 min,观察组儿童疼痛行为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应用于采用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可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风险,缓解术后疼痛,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 低温等离子手术 艾司氯胺酮 不良反应
下载PDF
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患者颈内动脉血流超声参数与区域脑氧饱和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韩瑛 李宛霖 +5 位作者 赵雅梅 魏海燕 尹加林 苏中宏 葛亚力 史宏伟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19,共6页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患者颈内动脉血流超声参数与区域脑氧饱和度(rScO2)的相关性。方法择期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患者64例,年龄60~80岁,性别不限,BMI 18.1~28.9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分级Ⅱ或Ⅲ...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患者颈内动脉血流超声参数与区域脑氧饱和度(rScO2)的相关性。方法择期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患者64例,年龄60~80岁,性别不限,BMI 18.1~28.9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分级Ⅱ或Ⅲ级,LVEF≥50%。于麻醉诱导前(T_(0))、外科切皮(T_(1))、CPB 30和60 min (取平均值,T_(2))、停CPB 30和60 min(取平均值,T_(3))时记录rScO_(2)和颈内动脉血流超声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ICA)、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ICA)、直径(D-ICA)和血流量(Q-ICA),计算单侧颈内动脉血流量与心输出量的比值(Q/CO)。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内动脉血流超声参数预测rScO_(2)<60%的准确性。结果 PSV-ICA和rScO_(2) T_(0)、T_(1)和T_(3)时呈正相关(P<0.05),T_(2)时无相关性(P>0.05);EDV-ICA与rScO_(2)各时点无相关性(P>0.05);Q-ICA与rScO_(2)各时点呈正相关(P<0.05);Q/CO与rScO_(2) T_(1)时无相关性(P>0.05),T_(2)和T_(3)时呈正相关(P<0.05)。非CPB期间(T_(0)、T_(1)、T_(3)),PSV-ICA和Q-ICA预测rScO_(2)<60%的截断值分别为51.35 cm/s和283.5 ml/min,灵敏度分别为0.900和0.900,特异度分别为0.610和0.857(AUC=0.761,P=0.006;AUC=0.903,P<0.001);CPB期间,Q-ICA和Q/CO预测rScO_(2)<60%的截断值分别为296.5 ml/min和5.84%,灵敏度分别为0.900和0.800,特异度分别为0.545和0.659(AUC=0.764,P=0.001;AUC=0.748,P=0.002)。结论冠状动脉管路移植术患者非CPB期间,PSV-ICA和Q-ICA与rScO_(2)呈正相关;CPB期间,Q-ICA和Q/CO与rScO_(2)呈正相关。PSV-ICA、Q-ICA和Q/CO可准确预测rScO_(2)<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颈内动脉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