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近似椭圆公式测量法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秦方辉 张衡 +1 位作者 林林 陈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3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双近似椭圆公式测量法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3年6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接受检查的80例PSA灰区的早期PC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前列腺磁... 目的:探讨双近似椭圆公式测量法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3年6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接受检查的80例PSA灰区的早期PC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前列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基于T2WI横断位及矢状位图像,分别采用椭圆公式测量法和双近似椭圆公式测量法来测量前列腺体积(PV),从而获得两种不同方法测量的PV1和PV2,进而计算两种不同体积下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分别记为PSAD1和PSAD2。根据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将80例患者分为PCa组以及non-PCa组,比较PSAD1和PSAD2对PCa的诊断价值。结果:PCa组的PV2、PSAD1和PSAD2均大于non-PCa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SAD2对PCa的诊断价值高于PSAD1(P<0.05);PSAD2诊断PC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当截断值为0.145时,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74.1%,约登(Youden)指数为0.664。结论:双近似椭圆公式测量法对PSA灰区PCa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更可靠的工具来鉴别PCa和非PCa,有望改善早期PCa的筛查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磁共振成像 双近似椭圆公式测量法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多路敏感编码扩散加权成像直方图鉴别鼻咽癌和鼻咽淋巴瘤的价值
2
作者 秦方辉 张衡 +2 位作者 陈林 蔡炜 汪洋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6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多路敏感编码扩散加权成像(Multiplexed sensitivity encoding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MUSEDWI)直方图鉴别鼻咽癌和鼻咽淋巴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2经病理证实为鼻咽部肿瘤患者82例。所有患者行MUS... 目的探讨多路敏感编码扩散加权成像(Multiplexed sensitivity encoding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MUSEDWI)直方图鉴别鼻咽癌和鼻咽淋巴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2经病理证实为鼻咽部肿瘤患者82例。所有患者行MUSE-DWI检查。依据病理分为鼻咽癌组(51例)和鼻咽淋巴瘤组(31例),在肿瘤最大截面的表观扩散系数(ADC,b=1000mm2/s)图上手动勾画感兴趣区,提取直方图参数,包括均值、标准差、偏度以及峰度。统计比较鼻咽癌组与鼻咽淋巴瘤组在各直方图参数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有差异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以此来评价不同参数对鼻咽癌和鼻咽淋巴瘤的鉴别能力。结果直方图各个参数均有较好的组内及组间一致性,鼻咽癌组的均值以及标准差均明显高于鼻咽淋巴瘤组(P<0.05),其中均值的AUC值最大(AUC=0.805),阈值为754.95×10-3mm2/s,其鉴别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5%和74.2%,两组的偏度及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USE-DWI直方图的均值和标准差具有较好的再现性,可为临床鉴别鼻咽癌和鼻咽淋巴瘤提供新的无创、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鼻咽淋巴瘤 鉴别诊断 高清弥散 直方图
下载PDF
动态增强CT扫描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宏伟 陈林 +2 位作者 王子 谢军舰 许丹凤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 探究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诊断中,动态增强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06月-2023年05月收入的6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数据,全部行动态增强CT扫描,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分布、转移灶动态增强CT影像学表现、结直肠癌原... 目的 探究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诊断中,动态增强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06月-2023年05月收入的6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数据,全部行动态增强CT扫描,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分布、转移灶动态增强CT影像学表现、结直肠癌原发病灶分布以及肠系膜下静脉解剖位置。结果 结直肠癌原发病灶分布情况显示左半结肠分布高于右半结肠,左侧有40例、右侧20例;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为5例、汇入肠系膜上静脉为30例、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25例;共计检出260个转移病灶,经CT诊断,正确病灶为240例(92.31%);左右结直肠癌肝内转移灶数统计学对比结果显示,P<0.05,提示差异对比有意义。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实施价值高,对病灶分布情况、肠系膜上下静脉解剖位置、肝内转移灶的CT影像学特征等检出均具积极临床意义,可以提升疾病检出率,为后续疾病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CT扫描 结直肠癌肝转移 影像学表现 病灶分布 检出率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能谱成像对亚段肺栓塞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勇 胡曙东 +2 位作者 黄虹 刘丽 乔红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有效原子序数(Z-eff)对检测亚段肺栓塞(SSPE)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8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可疑肺栓塞7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专家组阅读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和Z-eff图及碘密度图的结...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有效原子序数(Z-eff)对检测亚段肺栓塞(SSPE)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8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可疑肺栓塞7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专家组阅读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和Z-eff图及碘密度图的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年资医师单独借助CTPA以及联合CTPA和Z-eff检出的栓子个数差异。比较栓塞区域和正常区域Z-eff及碘密度的差异。结果与单独通过CTPA图像检测相比,低年资医师依靠CTPA联合Zeff可检测出更多亚段栓塞[25个(67.6%)比33个(89.2%);χ^(2)=5.103,P=0.024]。高年资医师联合Z-eff图、CTPA与单独使用CTPA对亚段栓塞的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SSPE时,栓塞区域的Z-eff和碘密度分别为(7.64±0.57)、(0.28±0.18)mg/ml,明显低于正常区域(11.06±0.47)、(1.61±0.29)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9、-32.48,P均<0.001)。结论Z-eff图对SSPE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反映肺内血流灌注,并提高低年资医师对SSPE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有效原子系数 胸部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远期结局的研究
5
作者 江京洲 郭翔 +6 位作者 左蕊 陈谦 乔红艳 郭邦俊 许棚棚 刘通源 张龙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远期结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收治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1133例,最终纳入3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远期结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收治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1133例,最终纳入3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无MACE组295例和MACE组35例。患者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数据分析所有病变血管的斑块特征并测量CT-FFR值。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ROC曲线分析斑块特征及CT-FFR与MACE之间的关系。结果MACE组冠状动脉狭窄≥50%、CT-FFR≤0.8比例显著高于无MACE组(P<0.01)。单因素Cox分析显示,狭窄程度≥50%及CT-FFR≤0.8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1),经多因素Cox分析校正后,仅CT-FFR≤0.8是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037,95%CI:5.060~57.358,P=0.000)。此外,基于CT-FFR的风险预测模型显著优于基于CCTA狭窄程度的风险预测模型(C指数:0.820vs0.696,P=0.000)。结论CT-FFR≤0.8是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远期MACE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根据CT-FFR值进行临床风险分层,可能优化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预测 危险因素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DBT结合动态增强MRI对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6
作者 朱宏伟 陈林 +2 位作者 葛宇曦 谢军舰 许丹凤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16期16-19,共4页
探讨乳腺数字影像断层摄影(Digital Bredst Tomosynthesis,DBT)结合动态增强MRI扫描对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提高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率。选取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近两年来经DBT及动态增强MRI扫描确诊以及同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乳腺癌... 探讨乳腺数字影像断层摄影(Digital Bredst Tomosynthesis,DBT)结合动态增强MRI扫描对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提高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率。选取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近两年来经DBT及动态增强MRI扫描确诊以及同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DBT及动态增强MRI扫描的影像学征象对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60例不典型乳腺癌患者中35例有明显的不成形肿块影,少部分块影有分叶及毛刺样改变,15例有孤立丛状、小线虫状、泥沙或针尖状、小杆状、粉刺样不定型钙化,其中11例同时伴有腺体纠集、乳头凹陷及局部皮肤牵拉等间接征象。研究发现,DBT及动态增强MRI扫描对不典型乳腺癌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临床触诊阳性的患者来说尤其重要,以上两种乳腺影像学特殊检查更是必不可少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乳腺癌 乳腺数字影像断层摄影 动态增强MRI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对蛛网膜囊肿患儿脑实质灌注特点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孙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9期61-63,共3页
目的: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初步探讨蛛网膜囊肿患儿囊肿邻近脑实质的灌注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拟行手术治疗的单发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另匹配20名基本条件相同的健康... 目的: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初步探讨蛛网膜囊肿患儿囊肿邻近脑实质的灌注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拟行手术治疗的单发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另匹配20名基本条件相同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均采用1.5T MRI平扫及ASL检查。提取囊肿邻近13个脑区灌注量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海马区及楔前叶区灌注量低于对照组,眶下回、三角下回、中央后回及颞极中回区灌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SL能显示蛛网膜囊肿对邻近脑区出现灌注量升高或降低的局部效应,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囊肿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灌注 MRI
下载PDF
臭氧气浴联合激光腔内闭塞泡沫硬化杂交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清华 姜建威 +1 位作者 顾琛 何玉洁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臭氧气浴联合激光腔内闭塞泡沫硬化杂交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5年12月南通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548例(620条患肢)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并发静脉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 目的:探讨应用臭氧气浴联合激光腔内闭塞泡沫硬化杂交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5年12月南通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548例(620条患肢)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并发静脉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260例(302条患肢)为对照组,应用传统外科手术即高位结扎并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联合外科换药;B组288例(318条患肢)为观察组,应用腔内激光消融术、泡沫硬化杂交手术联合臭氧气浴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48个月,对比分析各组患肢生活质量评分、静脉性溃疡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全部患者都成功耐受手术,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与A组相比,B组的单肢平均手术时间、溃疡愈合时间较短,治疗有效率提高,术后出院时及6个月后复查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静脉性溃疡复发减少(均P<0.05)。两组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一般并发症分别为隐神经损伤、软组织感染、皮下血肿、水肿、局部条索状斑块状硬结等。B组一般并发症较A组显著减少(P<0.05),但有8例小腿皮肤灼伤。结论:激光腔内闭塞泡沫硬化杂交手术联合臭氧气浴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具有较高的治愈率,溃疡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激光 泡沫硬化 杂交手术 静脉性溃疡 臭氧
下载PDF
T_(1)、T_(2)值联合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加成 刘群 +1 位作者 管荣平 邢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546-550,556,共6页
目的:探讨T_(1)、T_(2)值联合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对移行带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招募tPSA≥4 ng/mL的病人,采集常规MRI和合成MRI图像,纳入MRI显示为前列腺移行带病灶的病人133例。由两名放射科医生独立评估PI-RADS评... 目的:探讨T_(1)、T_(2)值联合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对移行带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招募tPSA≥4 ng/mL的病人,采集常规MRI和合成MRI图像,纳入MRI显示为前列腺移行带病灶的病人133例。由两名放射科医生独立评估PI-RADS评分,独立勾画感兴趣区测量病变区域的T_(1)、T_(2)值,后根据穿刺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PCa组和非PCa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_(1)值、T_(2)值、PI-RADS评分、t PSA诊断移行带PCa的效能,进一步建立回归树分析T_(1)、T_(2)值联合tPSA以及PI-RADS评分联合t PSA诊断移行带PC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采用二项精确检验比较两组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PCa组64例,非PCa组69例。T_(1)值、T_(2)值、t PSA、PI-RADS评分诊断移行带PC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9(95%CI:0.831~0.946)、0.950(95%CI:0.915~0.986)、0.748(95%CI:0.664~0.833)和0.731(95%CI:0.654~0.809),T_(1)、T_(2)值对应的AUC显著大于tPSA(Z=2.51,P=0.01;Z=4.08,P<0.000 1)和PI-RADS评分(Z=3.55,P<0.001;Z=5.56,P<0.000 01)的AUC。回归树分析显示T_(1)、T_(2)值联合tPSA诊断PCa的最低误差节点为T_(2)值<80.5 ms或T_(2)值为80.5~<85.5 ms且tPSA>16.16 ng/mL,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9%和94.2%。结论:T_(1)、T_(2)值联合血清t PSA能有效提高移行带PC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_(2)值和tPSA对最后诊断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DSA低剂量技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对患者X线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小为 王庆华 吴清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91-994,共4页
目的观察DSA低剂量技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X线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研... 目的观察DSA低剂量技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X线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研究组以低剂量DSA模式采集血管图像,对照组以常规剂量DSA模式采集血管图像。对比两组图像质量及X线辐射累积剂量值、剂量面积乘积值。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0.09±0.83)分、(20.39±0.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5,P=0.066)。研究组累积剂量值、剂量面积乘积值分别为(211.9±40.7)mGy、(1902.3±312.5)cGy/cm^(2),低于对照组的(374.2±68.9)mGy、(2941.5±438.6)cGy/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低剂量DSA技术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行,可获取满意的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X线辐射剂量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FFRCT在可疑冠心病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红艳 李海成 +5 位作者 冶晓红 吴勇 徐淑颖 张龙江 胡曙东 姜建威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2-63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CT血流储备分数(FFR_(CT))在可疑冠心病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缺血性病变(FFR_(CT)≤0.80)的预测因素及对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病人292例,其中男187例,女10...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CT血流储备分数(FFR_(CT))在可疑冠心病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缺血性病变(FFR_(CT)≤0.80)的预测因素及对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病人292例,其中男187例,女105例,平均年龄(65.8±10.3)岁。利用CCTA影像将狭窄程度分为轻度(≥25%且<50%)、中度(≥50%且<70%)和重度(≥70%且<99%)。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FFR_(CT)软件对病人的CCTA数据进行测量。根据FFR_(CT)数值范围将病人分为阳性组(FFR_(CT)≤0.80,102例)和阴性组(FFR_(CT)>0.80,190例)。2组病人的一般资料、CCTA上的血管特征及血运重建,以及基于FFR_(CT)与CCTA制定的治疗策略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t检验及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FFR_(CT)≤0.8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阳性组病人的年龄更大,男性更多,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的比例均高于阴性组(均P<0.05)。阳性组较阴性组病人更多的表现为中重度狭窄(分别为80.4%和28.4%),更多的病人行血运重建术(分别为56.8%和11.1%),均P<0.05。74例病人(25.3%)基于FFR_(CT)的结果治疗决策发生改变。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245)、糖尿病(OR=2.238)及中重度狭窄(OR=8.837)是FFR_(CT)≤0.80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FFR_(CT)技术在可疑冠心病病人中的应用是可行的,高血压、糖尿病及中重度狭窄是FFR_(CT)≤0.80的独立预测因素,FFR_(CT)可能影响病人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储备分数 深度学习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双低”技术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艳红 侯海燕 乔红艳 《医疗装备》 2022年第3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双低”(低管电压和低对比剂剂量)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4—8月于医院行CCTA检查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行低管电压(100 kV)扫描...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双低”(低管电压和低对比剂剂量)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4—8月于医院行CCTA检查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行低管电压(100 kV)扫描并采用低对比剂剂量(40 ml),对照组行常规扫描(120 kV)并采用常规对比剂剂量(60 ml),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包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三大分支的近段、中段、远段的CT值和椎旁肌肉组织CT值,以及主动脉的CT值,并计算两组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价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诊断医师进行]和辐射剂量[采用CT剂量指数(CTDI)、CT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评价]。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检查,且两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两名高年资放射科诊断医师的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1);两组图像均满足诊断需求;试验组的CTDI、DLP、E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低”技术行CCTA扫描,可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同时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影像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管血压 辐射剂量 对比剂
下载PDF
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王庆华 殷允娟 +1 位作者 王鹏 吴清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中所用预扩张球囊直径分为研究组(5 mm×30...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中所用预扩张球囊直径分为研究组(5 mm×30 mm球囊,n=51)、对照组(4 mm×30 mm球囊,n=51).记录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狭窄率、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和相对达峰时间.术后1个月随访手术前后狭窄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术后收缩压、心率低于术前(均P<0.05),但手术前后收缩压、心率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相对达峰时间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达峰时间、相对达峰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个月狭窄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狭窄率、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4 mm、5 mm直径球囊应用于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但5 mm球囊预扩张改善重度狭窄的血液流动学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 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技术用于早期乳腺癌诊断意义比较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邢炯 唐健 +1 位作者 周益 钱丽霞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24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究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多模态影像技术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20年1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接收早期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病例,对入选患者均采用常规彩超、钼靶以及磁共振检测,并以病理检测为金标准,对各诊断... 目的:探究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多模态影像技术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20年1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接收早期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病例,对入选患者均采用常规彩超、钼靶以及磁共振检测,并以病理检测为金标准,对各诊断方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种检测方式中,常规彩超、磁共振以及三种方式联合检测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高于钼靶检测(P<0.05);常规彩超、磁共振检测以及三种检测方式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均略高于钼靶,但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各影像学诊断均有不同优劣点,将常规彩超、钼靶、磁共振等多模态影像技术联合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病症诊断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影像技术 早期 乳腺癌 诊断 意义 比较
下载PDF
左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左髂总静脉受压的CT影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晋 于婷 +3 位作者 郭晶晶 殷允娟 吴清华 姜建威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目的探讨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左侧髂总静脉受压迫情况,以及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9年2月在南通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下肢静脉CT造影(CTV)的263例左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CTV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左侧髂总静脉受压迫情况,以及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9年2月在南通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下肢静脉CT造影(CTV)的263例左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CTV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44例、女119例,年龄18~88(61.9±11.9)岁。将患者按年龄分为18~45、46~55、56~65、66~75和≥76岁组。在CTV矢状位重建图像上,分别测量左髂总静脉受压点及受压点近心端、远心端各1 cm处的前后径D1、D2、D3,并计算左侧髂总静脉狭窄率(Dsr)。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左侧Dsr。依据左侧Dsr值将狭窄程度分为Dsr<25%、25%≤Dsr<50%、Dsr≥50%,评估不同狭窄程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263例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Dsr为22.0%(13.5%,31.8%),其中Dsr≥50%21例(8.0%),25%≤Dsr<50%77例(29.3%),Dsr<25%165例(62.7%)。男性18~45、46~55、56~65、66~75、≥76岁组Dsr分别为34.6%±16.7%、25.8%±14.8%、20.0%±11.6%、16.6%±10.9%、17.2%(13.8%,21.1%),女性分别为24.6%(21.7%,41.8%)、24.4%(19.9%,33.0%)、27.6%±18.2%、22.7%±18.6%、16.9%±13.5%。总体女性患者Dsr大于男性患者(Z=-2.165,P<0.05)。相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比较,仅56~65岁组女性患者Dsr大于男性患者(t=-2.199,P<0.05),其余各年龄组Dsr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性不同年龄组间比较:Dsr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18,P<0.01);两两比较显示,18~45岁组的Dsr明显大于其余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年龄组间Ds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患者不同年龄组间D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42,P>0.05)。男性、女性及总体Dsr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男性=-0.305、r女性=-0.244、r总体=-0.272,P<0.01)。左侧髂总静脉狭窄程度与不同年龄组间存在线性趋势关系,且为负相关(χ2=13.215,R=-0.225,P值均<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大,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左侧髂总静脉狭窄严重程度逐渐降低;年轻男性患者Dsr最大。对左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检查左髂总静脉受压情况,狭窄率≥50%时应同时行左侧髂总静脉血管腔内治疗,解除左侧髂总静脉压迫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左髂总静脉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静脉造影术
原文传递
CT-FFR及斑块定量分析预测非阻塞性冠心病不良结局的价值
16
作者 刘军 吴勇 +3 位作者 黄虹 王鹏 吴清华 乔红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5-61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和斑块定量分析预测非阻塞性冠心病(CAD)患者不良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CCTA检查的非阻塞性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和斑块定量分析预测非阻塞性冠心病(CAD)患者不良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CCTA检查的非阻塞性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根据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CCTA斑块定量分析指标,即斑块长度、狭窄程度、最小管腔面积、斑块总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钙化斑块体积、斑块负荷(PB)和重塑指数(RI)及CT-FFR。利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因素、CCTA各参数与MACE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基于CCTA不同参数建立的不良结局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最终纳入217例患者,其中43例(19.8%)发生MACE,174例(80.2%)未发生MACE;中位随访间隔为24(16,30)个月。CCTA显示,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的狭窄程度更重〔(44.3±3.8)%比(39.5±2.5)%〕,斑块总体积和非钙化斑块体积更大〔斑块总体积(mm^(3)):275.1(197.1,376.9),非钙化斑块体积(mm^(3)):161.5(114.5,307.8)比117.9(77.7,185.5)〕,PB和RI更大〔PB:50.2%(42.1%,54.8%)比45.1%(38.2%,51.7%),RI:1.19(0.93,1.29)比1.03(0.90,1.22)〕,CT-FFR值更低〔0.85(0.80,0.88)比0.92(0.87,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非钙化斑块体积〔风险比(HR)=1.005,95%可信区间(95%CI)为1.025~4.866〕、PB≥50%(HR=3.146,95%CI为1.443~6.906)、RI≥1.10(HR=2.223,95%CI为1.002~1.009)和CT-FFR≤0.87(HR=2.615,95%CI为1.016~6.732)是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基于CCTA狭窄程度+CT-FFR+定量斑块特征(非钙化斑块体积、RI、PB)建立的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0.91,95%CI为0.87~0.95〕对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明显优于基于CCTA狭窄程度建立的模型(AUC=0.63,95%CI为0.54~0.71)和基于CCTA狭窄程度+CT-FFR建立的模型(AUC=0.71,95%CI为0.63~0.79;均P<0.01)。结论基于CT-FFR和斑块定量分析有助于预测非阻塞性CAD患者的不良结局。非钙化斑块体积、RI、PB及CT-FFR是MACE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与依靠狭窄程度及CT-FFR的预测模型相比,联合斑块定量分析指标可显著提高非阻塞性CAD患者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斑块定量分析 血流储备分数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双能CT低能级虚拟单能图像对下咽鳞状细胞癌病灶显示及T分期的评估价值
17
作者 洪汝建 潘宇澄 +1 位作者 王鹏 唐作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CT 45 keV低能级虚拟单能图像(VMI)对下咽鳞状细胞癌病灶显示及T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治疗前行双能CT检查的58例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增... 目的探讨双能CT 45 keV低能级虚拟单能图像(VMI)对下咽鳞状细胞癌病灶显示及T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治疗前行双能CT检查的58例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增强静脉期图像, 经双能后处理软件获得2组图像, 分别为45 keV VMI和标准混合图像(30% 80 kV+70% 140 kV)。由1名高年资和1名低年资放射科医师分别以5分Likert法独立评估2组图像对下咽鳞状细胞癌病灶的总体显示评分。高年资医师进一步对各解剖亚区(梨状窝、咽后壁、环后区)下咽癌病灶的显示以及判断深部侵犯(食管入口、带状肌、椎前肌)进行评分, 并以盲法分别利用这2组图像对所有病灶进行T分期。以病理T分期(手术病例)或临床T分期(非手术病例)为金标准, 计算2组图像T分期的准确度。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2组图像评分的差异, 采用McNemar-Bowker检验比较2组图像T分期准确度的差异。结果高年资医师对45 keV VMI及标准混合图像总体显示评分为3.5(3, 4)分和3(2, 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3, P<0.001);低年资医师的评分为3(3, 4)分和2(2, 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3, P<0.001)。45 keV VMI对梨状窝、咽后壁及环后区病灶显示评分和侵犯带状肌的评分均高于标准混合图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图像对侵犯食管入口和椎前肌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45 keV VMI和标准混合图像对下咽癌T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7.9%(51/58)和81.0%(47/5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 P=0.189)。结论 45 keV VMI对下咽鳞状细胞癌的病灶显示和评价侵犯带状肌优于标准混合图像, 对T分期的准确度有限提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于判断食管入口和椎前肌是否受侵犯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虚拟单能图像 T分期
原文传递
153Sm-DTPA-c(CGRRAGGSC)对人MHCC97-H肝癌裸鼠模型的抑瘤作用
18
作者 吴清华 何玉洁 +1 位作者 顾琛 姜建威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 探讨153 Sm-DTPA-c(CGRRAGGSC)对人MHCC97-H肝癌裸鼠模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间接法合成153 Sm-DTPA-c(CGRRAGGSC)放射性药物.对8种不同细胞系IL-11受体表达,进行Western blot分析,选择肿瘤接种.20只MHCC97-H皮下... 目的 探讨153 Sm-DTPA-c(CGRRAGGSC)对人MHCC97-H肝癌裸鼠模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间接法合成153 Sm-DTPA-c(CGRRAGGSC)放射性药物.对8种不同细胞系IL-11受体表达,进行Western blot分析,选择肿瘤接种.20只MHCC97-H皮下荷瘤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5只.低、中、高剂量组尾静脉分别注入153 Sm-DTPA-c(CGRRAGGSC),剂量依序为5.5、11.0和22.0 MBq/0.2 ml,对照组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2 ml.观察16 d后处死,比较肿瘤的体积,计算抑瘤率;观测标本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5 MBq低剂量组瘤体组织治疗后Ki-67、Bcl-2和IL-11受体表达改变;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剂量组IL-11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选择IL-11受体表达最高的MHCC97-H细胞接种.尾静脉内注射153Sm-DTPA-c(CGRRAGGSC)后,早期瘤体中央可出现坏死、干瘪、结痂,后期又出现坏死周围瘤组织继续增长.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22.72±2.76)%、(34.65土2.36)%和(85.13±5.78)%(F=89.32,P <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对照组及低剂量组瘤内IL-11受体阳性率分别为(84.13±5.71)%和(61.57±5.98)%(=13.62,P<0.05),低剂量组瘤细胞排列相对疏松,细胞内染色数量明显减少.低剂量组Ki-67、Bcl-2阳性率均较对照组下降(t=20.91、6.68,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抑瘤作用增加,IL-11受体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153Sm-DTPA-c(CGRRAGGSC)能够有效抑制人MHCC97-H肝癌裸鼠模型移植瘤的生长,促进IL-11受体表达下调及诱导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白细胞介素11类似物
原文传递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斑块定量分析及血流储备分数预测斑块进展的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乔红艳 许棚棚 +3 位作者 卢佳庆 吴清华 姜建威 张龙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4-940,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斑块定量分析和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两次CCTA检查的118例患者,分为斑块进展组37例,斑块无进展组8...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斑块定量分析和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两次CCTA检查的118例患者,分为斑块进展组37例,斑块无进展组81例。将所有患者的CCTA图像进行斑块定量分析,定量指标包括狭窄程度、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最小管腔面积,重塑指数(RI)、斑块负荷。斑块进展定义为斑块负荷变化率>1%。采用cFFR软件对所有患者的CCTA数据进行测量,测量位置选取在斑块远端2~4 cm的位置。斑块进展组与斑块无进展组基线参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U检验和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CTA各参数与斑块进展的关系,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计算不同CCTA参数建立的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与斑块无进展组患者相比,斑块进展组患者年龄更大、高血脂发病率更高、服用他汀药物比例更小。斑块进展组在基线CCTA上表现出更重的狭窄程度、更小的最小管腔面积、更大的斑块体积和非钙化斑块体积、更大的重塑指数和更低的CT-FFR值(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I(OR=2.714,95%CI 1.078~6.836)和CT-FFR(OR=2.940,95%CI 1.215~7.116)是斑块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CCTA狭窄程度+定量斑块特征+CT-FFR的预测模型(AUC=0.83,95%CI 0.75~0.90;P<0.001)明显优于基于CCTA狭窄程度的模型(AUC为0.62,95%CI 0.52~0.70,P=0.049)和基于CCTA狭窄程度+定量斑块特征的模型(AUC为0.77,95%CI 0.68~0.84,P<0.001)。结论与基于CCTA狭窄程度相比,基于CCTA的斑块定量分析和CT-FFR有助于在基线水平识别出斑块进展。重塑指数和CT-FFR是斑块进展的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储备分数 斑块进展
原文传递
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庆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14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6月,74例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于本院就诊治疗。随机分组,37例常规组患者治疗方案为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植入,37例研究组... 目的:探究分析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6月,74例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于本院就诊治疗。随机分组,37例常规组患者治疗方案为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植入,37例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直接冠脉支架植入,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状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及X射线照射时间短于常规组,造影剂使用剂量少于常规组,支架植入成功率高于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长,缩短X射线的照射时间,能够明显降低造影剂使用剂量,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小,手术安全性更高,支架植入成功率也明显高于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