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华 赵朋 +3 位作者 孙丹 武星 袁琴芳 王克伟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70-1178,共9页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探寻烧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以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6年5月—2019年12月,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3 475例符合入选标...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探寻烧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以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6年5月—2019年12月,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3 47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患者, 其中男2 290例、女1 185例, 年龄1~94岁, 统计其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检出部位与具体构成。将患者按照大约7∶3的比例在R 4.1.3统计软件中随机分为训练组(2 434例)和验证组(1 041例), 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合并Ⅲ度烧伤/吸入性损伤/休克/糖尿病情况以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情况、行中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手术情况、医院感染情况、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天数。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 将患者分为医院感染组(102例)和未医院感染组(3 373例), 统计2组患者前述除医院感染情况外的资料以及入院季节、抗生素使用种类。对前述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U检验等单因素分析, 将医院感染组与未医院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筛选3 475例烧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独立危险因素与重要临床特征基础上, 构建训练组烧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 绘制预测模型预测医院感染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 计算曲线下面积;绘制校准曲线, 评估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的符合度;绘制临床决策曲线, 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该研究纳入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94%(102/3 475);共从212个标本中检出病原菌, 以创面(78例, 占36.79%)和血液(64例, 占30.19%)标本为主;共检出病原菌250株, 以革兰阴性菌(153株, 占61.20%)为主。训练组和验证组患者所有临床特征情况均相近(P>0.05)。医院感染组与未医院感染组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抗生素使用天数、抗生素使用种类、住院天数与合并Ⅲ度烧伤情况、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合并休克情况、入住ICU情况、中心静脉置管情况、气管插管情况、留置导尿管情况、手术情况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41、14.95、15.70、650.32、13.73, χ^(2)值分别为151.09、508.30、771.20、955.79、522.67、967.40、732.11、225.35, P<0.01)。入住ICU、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与住院天数均为3 475例烧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5.99、3.39、9.32、6.21, 95%置信区间分别为2.25~15.99、1.56~7.39、2.77~31.31、2.48~15.92, P<0.01)。在训练组和验证组患者中, 以独立危险因素与烧伤总面积和中心静脉置管为基础构建的医院感染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97(95%置信区间均为0.95~0.99);校准曲线分析显示, 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的符合度很好;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显示, 预测模型有较好的临床效用。结论烧伤患者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感染部位主要是创面, 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入住ICU、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住院天数。基于独立危险因素与重要临床特征构建的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对烧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交叉感染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列线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