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方 孙秀兰 刘元法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5期17-20,共4页
为了支撑“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该文分析了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监督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以研究生为主体,“研究生导师库”“行业导师... 为了支撑“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该文分析了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监督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以研究生为主体,“研究生导师库”“行业导师库”“督导库”三位一体的智慧化平台;修订“国际化”“多元化”“科学性”“交叉性”新的培养方案;打造以国际学术教育大师、交叉型导师、产业导师为稳定三角结构的导师团,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导师领衔的督导队伍;建立关键环节公示报备制度,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形成多元化闭环评价体系,显著提升了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对其他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化平台 研究生主体 督导制 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多元化评价体系
下载PDF
弹性“4+2”分层模块素质教育体系初探——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苏晓晋 曹瑛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10,共4页
近年来,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呈上升态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关注的焦点,也成为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分析目前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研究现状,立足高校的现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呈上升态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关注的焦点,也成为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分析目前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研究现状,立足高校的现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弹性式"4+2"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实践求证,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4+2” 创新创业 素质教育
下载PDF
全谷物食品的营养与健康--专栏主持:姚惠源教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被引量:2
3
作者 姚惠源 《粮油食品科技》 2022年第2期I0006-I0009,共4页
全谷物食品是当今世界公认能有效预防“富贵病”即慢性病的健康食品,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全谷物食品的基本组成包括谷粒的淀粉质胚乳、胚芽与麸皮,各组成部分的相对比例与完整谷粒一样。从二十... 全谷物食品是当今世界公认能有效预防“富贵病”即慢性病的健康食品,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全谷物食品的基本组成包括谷粒的淀粉质胚乳、胚芽与麸皮,各组成部分的相对比例与完整谷粒一样。从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对全谷物食物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质 慢性呼吸道疾病 健康食品 全谷物食品 心血管疾病 相对比例 富贵病 营养与健康
下载PDF
运用学科竞赛,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为例
4
作者 吴爽 《文教资料》 2020年第1期110-111,25,共3页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使命和职责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内容。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学科,须重点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学科竞赛重要地位、激发创新创业主体。作者从学科竞赛现状及难点、江南...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使命和职责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内容。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学科,须重点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学科竞赛重要地位、激发创新创业主体。作者从学科竞赛现状及难点、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学科竞赛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方面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竞赛 人才培养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六卓越一拔尖”背景下工科院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傅莉莉 《中国轻工教育》 2022年第5期12-18,25,共8页
作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的核心要素,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理念、方法、机制等方面的创新需求。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新工科建设为例,阐述了师资队伍建设在培养卓越工程师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 作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的核心要素,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理念、方法、机制等方面的创新需求。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新工科建设为例,阐述了师资队伍建设在培养卓越工程师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路径和举措,以期为工科院校以卓越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卓越一拔尖” 新工科 卓越工程师 师资队伍建设
下载PDF
师生互动对学习投入度的影响研究——基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NSSE调查的问卷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雨琛 《文教资料》 2017年第28期155-157,共3页
利用“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对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学风建设进行评估,发现“师生互动”是其短板维度。本文在梳理师生互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师生互动的特点与内涵,采用项目设计的方式加强师生互动以促进学风建设。实施一年后的学... 利用“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对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学风建设进行评估,发现“师生互动”是其短板维度。本文在梳理师生互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师生互动的特点与内涵,采用项目设计的方式加强师生互动以促进学风建设。实施一年后的学习投入度结果表明,师生互动维度改善后学习投入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投入度 师生互动 学风建设
下载PDF
砥砺前行深根沃土赋新章——记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发展模式
7
作者 王雯慧 任增亮 《中国农村科技》 2015年第10期50-53,共4页
“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关系国计民生,发展食品工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食品产业及食品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国近年来在食品科学技术领... “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关系国计民生,发展食品工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食品产业及食品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国近年来在食品科学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和研究水平的迅猛发展。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是我国食品工业最著名的学府之一,从成立以来,为我国食品行业培育大批人才,在食品科技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技术 中国食品产业 食品科技 食品学院 人才培养 社会经济 光明食品集团 南京工学院 食品加工 全国知名企业
下载PDF
江南大学食品学科校外实习基地工作的新实践 被引量:6
8
作者 单良 《科技资讯》 2007年第9期156-157,共2页
发挥自身优势,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统筹安排,拓宽职能,提高校外实习基地运行效率;严格管理制度,保证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性教学水平。本文就江南大学食品学科校外实习基地工作的创新实践进行了简介。
关键词 食品学科 校外实习基地 实践性教学 产学研结合
下载PDF
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以江南大学食品学科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谢云飞 刘元法 傅莉莉 《高教学刊》 2022年第22期15-18,共4页
江南大学食品学科不断探索学科教学科研质量提升,针对国际引领及影响力不足、世界格局及担当能力弱、中外文化交流不够深刻等问题,提出“价值塑造、文化引领、强化基础、注重创新、全球胜任”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并实施“一个目标、两... 江南大学食品学科不断探索学科教学科研质量提升,针对国际引领及影响力不足、世界格局及担当能力弱、中外文化交流不够深刻等问题,提出“价值塑造、文化引领、强化基础、注重创新、全球胜任”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并实施“一个目标、两个融合、五个支撑、六个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国际化为引领,贯穿“创新基础、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创新思维与创新水平提升、人文情怀与创新精神素养”的培养。促进国内外师资以及学生的融合,依托学科引智基地、平台系统、“一带一路”教育科技联盟、思政文化育人体系的五个支撑,重点塑造以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全英文课程、国际评估、互通机制、创新培养六个内涵建设,形成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全链条”国际化培养体系,构建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学科 国际化 人才培养 模式与实践
下载PDF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招生筛选体系回顾性评价
10
作者 成向荣 徐化能 +1 位作者 严瑞芳 孙秀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2期90-91,共2页
文章通过对2017—2019年度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考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食品研究生招生筛选体系的特色和不足,分析影响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因素,明确了食品研究生招生筛选体系的优化方向。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研究生招生 筛选体系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制糖工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探索--以江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剑荣 高敏杰 夏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52-356,共5页
制糖工程属于传统食品与发酵相关的学科,是针对解决生命过程中必需的糖源问题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制糖工程学科与生物技术、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等紧密结合,进一步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糖科学与糖工程... 制糖工程属于传统食品与发酵相关的学科,是针对解决生命过程中必需的糖源问题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制糖工程学科与生物技术、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等紧密结合,进一步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糖科学与糖工程研究领域。我国制糖工程专业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当前,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迭代更新,必然对当前形势下制糖工程创新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文章从培养理念、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学平台等多方面,开展对制糖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研究与探索,期望在实施多学科交叉融合实践下,有助于制糖工程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我国制糖工程学科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人才培养 制糖工程 研究生 培养方式
下载PDF
结合科研课题促进食品专业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洪雁 刘国栋 +3 位作者 田耀旗 顾正彪 程力 李兆丰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8期153-154,156,共3页
食品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输送高质量的生源的关键一环。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淀粉科学与工程研究室采用本科生教育全程导师制的教育模式,使本科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参与到导师的研究课题中来。... 食品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输送高质量的生源的关键一环。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淀粉科学与工程研究室采用本科生教育全程导师制的教育模式,使本科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参与到导师的研究课题中来。采用三个层次的逐级培养模式,使学生可以从课堂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探索、研究发现为基础的主动学习,促进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专业 科研课题 大学生研究计划 科研创新能力
下载PDF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毛丙永 夏雨 +2 位作者 张秋香 李海涛 田丰伟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是食品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考核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教学团队开展了教学改革研究。将食品微生物时事热点案...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是食品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考核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教学团队开展了教学改革研究。将食品微生物时事热点案例引入课堂以更新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微生物专题研讨展示,在“作业提交-评阅打分”后增加反馈、互动环节,实现教学闭环。经过3轮教学改革实践,学生的教学反馈良好,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创新 实践 闭环式教学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传统优势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以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科专业建设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关二旗 李萌萌 +3 位作者 温纪平 朱科学 林江涛 赵仁勇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3期107-110,共4页
行业特色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安全事关人民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责任担当重于山。开展粮食行业“双一流”高校学科创建,高水平建设行业特色高校传统优势专业,实现行业院校传统优势专业由服... 行业特色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安全事关人民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责任担当重于山。开展粮食行业“双一流”高校学科创建,高水平建设行业特色高校传统优势专业,实现行业院校传统优势专业由服务行业发展的“专”转变为迈向世界一流学科专业的“精”,创建粮油食品学科领域的一流传统优势专业,对建设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意义重大。在解读“双一流”建设的内涵、分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基础上,以我国粮食行业知名高校河南工业大学传统优势专业建设为例,探究并阐述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传统优势专业建设的内涵发展路径,以期为相关专业建设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行业特色高校 专业建设
下载PDF
食品发酵剂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浅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程程 翟齐啸 +2 位作者 孙志宏 顾青 陈卫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102,共14页
食品发酵剂能够通过多种代谢途径影响发酵食品的感官特性、营养价值和益生功能,是发酵食品生产制造的核心。优良性能食品发酵剂的挖掘与制造,对发酵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合文献调研和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 食品发酵剂能够通过多种代谢途径影响发酵食品的感官特性、营养价值和益生功能,是发酵食品生产制造的核心。优良性能食品发酵剂的挖掘与制造,对发酵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合文献调研和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当前国内外食品发酵剂研究进展及产业现状,总结食品发酵剂产业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优良性能食品发酵剂的研发及产业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发酵剂 优良性能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适应食品学科需求的《大学物理》及实验的教学分析和探索
16
作者 杨国锋 樊田利 +4 位作者 刘朗 唐雪 陈晨 陆乃彦 朱纯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6期375-376,共2页
食品行业的飞快发展对食品本科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基于目前非物理学专业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以及食品学科本科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的教学现状和不足的分析,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经验,充分利用江南大... 食品行业的飞快发展对食品本科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基于目前非物理学专业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以及食品学科本科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的教学现状和不足的分析,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经验,充分利用江南大学食品学科的优势教育资源,立足食品学科特色,探索适合国内食品学科发展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为食品学科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 食品学科 复合型人才 教学探索
下载PDF
基于食品学院科-工-贸的跨学科新型创新团队的构想及实践
17
作者 王金鹏 焦爱权 +2 位作者 吴凤凤 张莉 刘海英 《中外食品工业(下)》 2014年第7期71-72,共2页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大学的主要责任。根据目前关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一工一贸三者紧密结合的创新培养模式,吸纳包括食品、国贸、工商管理等专业学科的学生构成新的创新团队,将...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大学的主要责任。根据目前关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一工一贸三者紧密结合的创新培养模式,吸纳包括食品、国贸、工商管理等专业学科的学生构成新的创新团队,将专业核心技术一工业工程加工一市场营销贸易相结合,形成跨学科食品创业创新团队的具体构想,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促进产学研模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跨学科 创新团队 产学研 环糊精
下载PDF
品质导向的粮油食品精准加工分子基础与调控
18
作者 金征宇 江连洲 +4 位作者 王兴国 谭斌 顾正彪 孙秀兰 李晓玺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共18页
粮油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粮油食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基础作用,深度关系着国计民生和国民健康。粮食和油料中营养组分丰富及其多尺度结构复杂,且加工方式多变,进而影响粮油食品的感官、安全特性和消化吸收、营养健康效应。本文通... 粮油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粮油食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基础作用,深度关系着国计民生和国民健康。粮食和油料中营养组分丰富及其多尺度结构复杂,且加工方式多变,进而影响粮油食品的感官、安全特性和消化吸收、营养健康效应。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粮油食品发展现状及产业战略意义,品质导向的粮油食品加工与制造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从粮油食品的加工过程控制,营养组分多尺度结构变化与结构重构,多维度品质特性调控3个角度,系统解析基于品质导向的粮油食品精准加工的结构基础与调控机制,重点探讨粮油食品中主要营养组分的加工适应性、互作机制,粮油食品加工对感官品质、健康品质和安全品质等品质特性的影响,多维品质与加工过程构效关系与关联调控机制等制约粮油食品未来发展的研究方向,以期建立品质导向的粮油食品精准加工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和新型绿色加工策略,为创制感官、安全和健康品质协同提升的营养健康粮油食品提供理论支撑,推动我国粮油食品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油食品 营养组分 相互作用 精准加工 多维品质调控
下载PDF
优质食品酶的催化机制及在高端配料创制方面的应用基础
19
作者 李兆丰 陈福生 +3 位作者 江正强 王永华 路福平 黄和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8,共14页
优质食品酶是食品生物加工的核心,是食品制造产业的“芯片”。我国食品酶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薄弱,70%以上的酶制剂市场被国际公司垄断,优质食品酶长期受制于人,难以支撑目前食品行业提质升级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新型食品酶... 优质食品酶是食品生物加工的核心,是食品制造产业的“芯片”。我国食品酶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薄弱,70%以上的酶制剂市场被国际公司垄断,优质食品酶长期受制于人,难以支撑目前食品行业提质升级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新型食品酶高效筛选和分泌表达的生物学基础,高端高值食品酶的催化机制,食品酶催化性能改造的结构基础,食品酶创制高端配料的内在规律及作用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综述优质食品酶的催化机制及在高端配料创制方面的应用基础,旨在为食品高端配料的酶法创制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食品酶 催化机制 结构基础 高端配料
下载PDF
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毛丙永 郭伟灵 +3 位作者 钱平 宋景新 赵建新 刘晋 《现代食品》 2024年第5期114-117,124,共5页
为了给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研制低血糖生成指数餐谱,本研究招募了100名BMI为18.5~23.9 kg·m^(-2)和无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的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每个食物原料和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为餐谱组配提供理论依据,并... 为了给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研制低血糖生成指数餐谱,本研究招募了100名BMI为18.5~23.9 kg·m^(-2)和无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的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每个食物原料和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为餐谱组配提供理论依据,并测定每个餐谱食用后2 h血糖的变化量。结果发现燕麦、苦荞麦、荞麦、黑米、魔芋、红小豆、黑麦、菊粉、抗性糊精和白芸豆的GI值分别为54.6、53.4、54.7、42.4、17.5、26.2、34.2、43.3、37.4和52.2,以其作为主要原料制备的燕麦饼干、快熟杂粮米、红豆饭、即食杂粮麦片、即食黑荞麦片和即食苦荞片均属于低GI食品,而坚果棒和谷物棒属于中GI食品;以这些食品为主要食品组配成9个餐谱,志愿者食用餐谱2 h后,其血糖变化值较小。因此,本研究设计的9套餐谱适合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日常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生成指数 血糖 餐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