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伯乐树群落学特征研究
1
作者 金伟 许济南 +3 位作者 陈卓 余杰 谢文远 余著成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24-34,共11页
为探究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群落的物种成分、种群结构组成和种间联结关系,补充保护区内伯乐树资源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并结合以往的研究资料,选取保护区内伯乐树的典型群落,建立11个2... 为探究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群落的物种成分、种群结构组成和种间联结关系,补充保护区内伯乐树资源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并结合以往的研究资料,选取保护区内伯乐树的典型群落,建立11个20 m×20 m样地,进行群落学调查。结果表明,伯乐树所处的群落类型多样,主要有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阔混交林,群落结构复杂,乔木层分层明显。对伯乐树群落内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进行种间关联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乔木层中伯乐树与云山青冈Cyclobalanopsis sessilifolia、石木姜子Litsea elongata、粉叶柿Diospyros japonica等树种呈显著的正相关;灌木层中伯乐树与长柄山蚂蝗Hylodesmum podocarpum、茶Camellia sinensis等物种呈正相关关系。保护区中伯乐树群落中各树种呈不显著的负关联,群落的结构仍处于演替变化中。伯乐树与云山青冈、石木姜子、粉叶柿、江南越桔Vaccinium mandarinorum、蓝果树Nyssa sinensis、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木荷Schima superba、茶、尖叶长柄山蚂蝗Hylodesmum podocarpium subsp.oxyphyllum、长柄山蚂蝗等喜湿润生境树种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湿润生境对伯乐树群落生存发育具有正向关系。在后期伯乐树野外保育过程中,应采取适当人为抚育措施,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乐树 群落结构 种群结构 种间联结
下载PDF
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童哲 陈卓 +4 位作者 王梅芳 陆毅 余杰 余著成 徐林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93-95,103,共4页
2019年越冬季和2020年繁殖季期间,利用固定距离抽样法、红外相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有鸟类150种,隶属15目46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分别为白颈... 2019年越冬季和2020年繁殖季期间,利用固定距离抽样法、红外相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有鸟类150种,隶属15目46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分别为白颈长尾雉和黄腹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6种,包括黑冠鹃隼、赤腹鹰、蛇雕等。从区系组成来看,保护区鸟类分布型以东洋界种为主(85种,占比56.67%),居留型以留鸟为主(82种,占比54.67%)。保护区鸟类F指数为21.61,G-F指数为0.91,说明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较高且其科、属分布较为合理,但G指数为1.91,说明其属间差异较小,加上保护区范围内人为活动较为频繁,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通过加大对鸟类保护宣传力度、开展鸟类生活习性研究和严格依法处置捕鸟猎鸟违规违法行为等保护策略,显著提升了鸟类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生物多样性 保护策略 仙霞岭保护区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浙江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姬云瑞 余著成 +4 位作者 余杰 陈卓 童哲 李迪强 刘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18,共8页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在浙江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以1 km^(2)的网格为单位放置红外相机,并在重点区域增加相机数量。最终共在89个位点布设了红外相机,累积14 906个相机日,获得独立照片4 ...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在浙江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以1 km^(2)的网格为单位放置红外相机,并在重点区域增加相机数量。最终共在89个位点布设了红外相机,累积14 906个相机日,获得独立照片4 778张。共鉴定出野生动物50种,包括19种兽类(隶属于5目12科)和31种鸟类(隶属于4目12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分别是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种,包括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等。分析结果显示,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兽类依次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猪獾(Arctonyx collaris)、鼬獾(Melogale moschata)、野猪(Sus scrofa)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鸟类依次是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黄腹角雉、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和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本研究首次利用红外相机调查了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的多样性,为保护区后期持续的野生动物资源监测提供基线数据,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设计和保护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特有种 黄腹角雉 黑麂 亚洲黑熊
下载PDF
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余著成 金伟 +3 位作者 陈卓 童哲 刘宝权 周晓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53-60,共8页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通过网格化配合红外相机调查、铗夜法和网捕法调查,对浙江省江山市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兽类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兽类8目23科63种,其中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 3科5种、翼手目Chiroptera 3科14...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通过网格化配合红外相机调查、铗夜法和网捕法调查,对浙江省江山市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兽类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兽类8目23科63种,其中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 3科5种、翼手目Chiroptera 3科14种、灵长目Primates 1科2种、鳞甲目Pholidota1科1种、兔形目Lagomorpha 1科1种、啮齿目Rodentia 5科17种、食肉目Carnivora 6科18种、偶蹄目Artiodactyla 3科5种;与2016年保护区成立时的记录资料相比较,新增兽类8种,分别是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大菊头蝠Rhinolophus luctus、中菊头蝠Rh.affinis、皮氏菊头蝠Rh.pearsoni、中华菊头蝠Rh.sinicus、大棕蝠Eptesicus serotinus、华南水鼠耳蝠Myotis laniger和斑蝠Scotomanes ornatus,而狼Canis lupus、赤狐Vulpes vulpes、豺Cuon alpinus、金猫Pardofelis temminckii、云豹Neofelis nebulosa、金钱豹Panthera pardus 6种兽类在本地区已近30年不曾记录发现,且红外相机第一次在本地区拍摄到黑熊Ursus thibetanus和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的影像资料;根据不同兽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境,保护区内兽类可分为地栖生态类群、树栖生态类群和飞行生态类群3种生态类群;在动物地理区划上,主要表现出以东洋界物种为主,东洋界和古北界物种相混杂和过渡现象的华中区典型特征;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兽类 多样性 红外相机
下载PDF
1991—2021年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5
作者 金伟 余著成 +4 位作者 徐全 熊胜 王梅芳 陈卓 童哲 《自然保护地》 2024年第4期84-94,共11页
【目的】分析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动态变化,评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方法】以1991、2001和2021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转移矩阵对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动态变化及其转变... 【目的】分析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动态变化,评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方法】以1991、2001和2021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转移矩阵对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动态变化及其转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最大似然法能够较准确地提取保护区土地覆被类型,总体精度在90%以上,阔叶林易被错分为针叶林。保护区土地覆盖类型以阔叶林为主,其次是针叶林和竹林。(2)1991—2021年,无林地和竹林面积显著减少,分别减少了77.74%和55.91%。阔叶林和针叶林面积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9.26%和114.44%。(3)保护区土地覆被转入和转出面积最大的类型分别是阔叶林和竹林,分别为1 916和1 201 hm^(2);阔叶林增加主要来源于竹林和无林地,两者分别占阔叶林转入总面积的53.08%和30.48%。需要对毛竹林入侵针叶林和阔叶林现象加强管控,避免生物多样性退化。【结论】近30年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质量显著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土地覆被 遥感监测 动态变化 转移特点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藏酋猴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余著成 徐林莉 +4 位作者 罗水根 王梅芳 周晓 陈丹娜 金伟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117,共7页
藏酋猴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开展藏酋猴生境适宜性评价对合理科学保护该物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红外相机监测技术获取的位点数据,结合植被、地形和人为干扰等3类环境因子,采用MaxEnt模型对江山市仙霞岭自然保护区中藏酋猴的生境适宜性进行... 藏酋猴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开展藏酋猴生境适宜性评价对合理科学保护该物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红外相机监测技术获取的位点数据,结合植被、地形和人为干扰等3类环境因子,采用MaxEnt模型对江山市仙霞岭自然保护区中藏酋猴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藏酋猴生境适宜性空间分布。通过分析可知:藏酋猴中和高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保护区东南、东北和西北部海拔较高的阔叶林内,面积为3041.10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3.96%;因子变量贡献分析表明,海拔、离林道距离和坡向是影响生境质量的主要因子,贡献率分别为33.30%,29.40%和12.40%。结合保护区植被、地形等栖息地条件及藏酋猴生境适宜性,需要进一步合理规划保护区的功能区,防止毛竹林面积扩张引起阔叶林的退化,提高西北部与西南部适生区的连通性,为藏酋猴种群的迁移提供安全畅通的廊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酋猴 生境 适宜性 MaxEnt模型
下载PDF
江山仙霞岭自然保护区黑麂资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卓 余著成 +4 位作者 周晓 余杰 王梅芳 童哲 徐林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122-126,130,共6页
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根据保护区地形图、植被分布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按公里网格布设了89台红外相机及30条样线,以红外相机法与样线法对仙霞岭自然保护区内黑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14个公里网格相机拍摄到黑麂活动影像,黑麂相对多... 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根据保护区地形图、植被分布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按公里网格布设了89台红外相机及30条样线,以红外相机法与样线法对仙霞岭自然保护区内黑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14个公里网格相机拍摄到黑麂活动影像,黑麂相对多度为3.38,拍摄率为0.34%,其分布范围为红外相机拍摄到各兽类分布范围的第8位;黑麂分布集中区位于保护区内的高峰、大龙岗等核心区,种群密度为(7.25±2.63)只/km^(2),全区密度为(4.77±1.36)只/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麂 红外相机 种群密度 仙霞岭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仙霞岭保护区伯乐树种群结构及遗传多样性
8
作者 周可柔 陈卓 +2 位作者 余著成 钟洋 尚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6-82,共7页
【目的】明确珍稀濒危植物伯乐树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为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仙霞岭自然保护区野生伯乐树全面调查数据,使用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等对伯乐树径级结构进行分析。对16株伯乐树样品... 【目的】明确珍稀濒危植物伯乐树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为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仙霞岭自然保护区野生伯乐树全面调查数据,使用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等对伯乐树径级结构进行分析。对16株伯乐树样品进行全基因重组测序,基于SNP标记计算了仙霞岭伯乐树种群的核苷酸多态性、Tajima’s D值、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结果】(1)根据每木检尺数据对伯乐树种群划分径级,第Ⅰ径级株数最多,种群结构总体呈增长型;(2)仙霞岭伯乐树种群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155±0.000112,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12502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51483,小于其他地区的种群,种群内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3)增长型的种群结构与遗传多样性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仙霞岭自然保护区伯乐树种群径级结构完整,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地区伯乐树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但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今后在珍稀濒危物种伯乐树保护工作中,应该积极开展种质资源保护,避免因遗传多样性丧失造成种群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乐树 种群结构 SN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原来你是这样的仙霞岭
9
作者 祝肖肖 《浙江林业》 2024年第3期46-46,共1页
江山仙霞岭自然保护区地处浙闽赣交界山地,是钱塘江重要源头之一、江山港的发源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保护区内山脉地势高峻,有金衢第一峰大龙岗、飞连排瀑布、苏州岭古道、周村溪、龙井坑、红岩顶6个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开展科... 江山仙霞岭自然保护区地处浙闽赣交界山地,是钱塘江重要源头之一、江山港的发源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保护区内山脉地势高峻,有金衢第一峰大龙岗、飞连排瀑布、苏州岭古道、周村溪、龙井坑、红岩顶6个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开展科普宣传和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大龙岗是金衢第一高峰,海拔1500.3米,位于仙霞岭自然保护区内,西望江西,南接福建。其周边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8座,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98%,有“生态王国”之誉。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多,是中国第三纪植物的“避难所”之一,共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8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孑遗植物 避难所 科普宣传 自然保护区 仙霞岭 人文景观 森林覆盖率
下载PDF
浙江大戟科一新种--仙霞岭大戟
10
作者 张芬耀 陈锋 +3 位作者 谢文远 郑志鑫 毛美红 陈征海 《浙江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82-85,共4页
报导了浙江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大戟科Euphorbiaceae一新种--仙霞岭大戟Euphorbia xianxialingensis F.Y.Zhang,W.Y.Xie et Z.H.Chen。该种形态上接近于钩腺大戟E.sieboldiana C.Morren et Decne.,不同之处在于根状茎纤细,直径1~... 报导了浙江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大戟科Euphorbiaceae一新种--仙霞岭大戟Euphorbia xianxialingensis F.Y.Zhang,W.Y.Xie et Z.H.Chen。该种形态上接近于钩腺大戟E.sieboldiana C.Morren et Decne.,不同之处在于根状茎纤细,直径1~4 mm,茎紫红色,中上部被柔毛,叶片长3~7 cm,宽4~13 mm,背面被长柔毛,叶缘稍反卷,密具不规则的软骨质微齿,总苞叶边缘密具不规则的软骨质微齿,苞叶肾圆形,先端常圆钝,边缘密具不规则的软骨质微齿,腺体两端的角细长,刺状或线状,淡绿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霞岭大戟 大戟属 大戟科 新种 浙江
下载PDF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熊活动监测及其华东地区潜在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伟成 陈智强 +8 位作者 郑子洪 王宇 冯磊 郭坤 马力 丁国骅 余著成 上官海平 郭洪兴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9-521,共13页
2017至2020年,在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网格化布设63台Ltl-6210 MC红外相机,对区内的黑熊(Ursus thibetanus)及其同域物种进行调查。监测期间,5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9张黑熊活动照片和6次黑熊活动视频,提取到7次黑熊有效照... 2017至2020年,在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网格化布设63台Ltl-6210 MC红外相机,对区内的黑熊(Ursus thibetanus)及其同域物种进行调查。监测期间,5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9张黑熊活动照片和6次黑熊活动视频,提取到7次黑熊有效照片。根据本次监测到的黑熊位点与文献记录,共确定华东地区黑熊出现位点14个。基于黑熊栖息地特征选择土地利用和7个生境因子为预测背景,利用物种分布模型预测黑熊在华东地区的潜在分布区。为提高预测的精准度,采用了biomod 2软件包中的10种模型算法,并用真实技能统计值(TSS)和曲线下面积值(AUC)来评估这10种算法,只有当TSS值超过0.8且AUC值大于0.9时,才使用该模型算法预测物种的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1)推测保护区内现存2或3只黑熊;(2)最冷月份最低温(Bio6)和最湿季节降水量(Bio16)是限制黑熊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3)黑熊在华东地区存在3个主要潜在分布区,即浙–赣潜在分布区、浙–赣–皖潜在分布区和浙–皖潜在分布区,适生区面积约为317 km^(2)。综上所述,这些结果可为加强华东地区黑熊的保护提供一定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熊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物种分布模型 潜在分布
原文传递
弃管杉木林杉木数量与群落物种多样性间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雁南 郑英茂 +8 位作者 王莹 韦博良 吴初平 沈爱华 陆小康 郑方东 余著成 倪健 于明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84-894,共11页
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和动态一直是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人工林弃管后演替进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也很值得研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作为我国南方林区人工栽培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用材树种之一,其人工林分布面积很大,通常群落... 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和动态一直是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人工林弃管后演替进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也很值得研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作为我国南方林区人工栽培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用材树种之一,其人工林分布面积很大,通常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然而群落中杉木数量如何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迄今缺乏研究。在浙江省自然保护区内,选择不同疏伐强度和弃管时间的杉木人工林,建立了6个1 hm^(2)长期动态监测样地,在10 m×10 m、20 m×20 m、50 m×50 m和100 m×100 m尺度下,探究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杉木数量(多度和相对多度)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弃管前对杉木林的疏伐强度越高,演替恢复后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越高。相同疏伐程度下,物种多样性随演替时间的延长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取样尺度小于100 m×100 m时,杉木数量与物种多样性呈极显著负相关;100 m×100 m尺度下仅杉木相对多度与3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杉木多度与各物种多样性均无显著相关性。群落中杉木相对多度在30%以内时,通常拥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度 相对多度 物种多样性 取样尺度 空间分布格局 群落演替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伯乐树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浩铭 余著成 +2 位作者 陈卓 柳新红 李因刚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30,共8页
以浙江江山种源的伯乐树容器苗为研究材料,在苗木的整个生长季设置4种不同强度的自然光照处理,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伯乐树幼苗的生长与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特性参数等生理指标,探讨伯乐树幼苗生长适宜的光照条件。结果表明:在幼... 以浙江江山种源的伯乐树容器苗为研究材料,在苗木的整个生长季设置4种不同强度的自然光照处理,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伯乐树幼苗的生长与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特性参数等生理指标,探讨伯乐树幼苗生长适宜的光照条件。结果表明:在幼苗生长期中,3种低光照强度处理的苗木高径增长量、生物量均高于100%光照处理,其中,30%光照处理的高径增长量分别为100%光照处理的1.65、1.44倍,总生物量为100%光照处理的2.67倍,两者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幼苗叶片厚度持续增加,在试验后期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比叶质量始终以30%光照处理最低,100%光照处理始终高于其他3个处理。8—10月叶绿素含量发生明显的变化,由低光照处理显著高于100%光照处理转变为100%光照处理显著高于低光照处理。100%光照处理下蒸腾速率最高,但其水分利用效率较低;而30%光照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长势最好。因此,伯乐树幼苗生长不耐强光,幼苗夏季需进行适当的遮光处理,以30%光照强度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乐树 光照强度 生长 叶绿素含量 光合参数
下载PDF
不同基质配比对伯乐树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浩铭 何庆海 +4 位作者 余著成 石从广 诸葛菲 王梅芳 李因刚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87-93,共7页
2020年6—8月,以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 2年生容器苗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5种不同基质配比对伯乐树容器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选择出适宜伯乐树容器苗生长的基质。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段,伯乐树幼苗的苗高、地径净生长量在... 2020年6—8月,以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 2年生容器苗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5种不同基质配比对伯乐树容器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选择出适宜伯乐树容器苗生长的基质。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段,伯乐树幼苗的苗高、地径净生长量在不同处理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至试验结束时,HS(黄壤∶沙石体积比为9∶1)和HS(黄壤∶沙石体积比为8∶2)处理的幼苗苗高生长量显著高于CK的(P<0.05),叶厚在5个处理间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地径和生物量虽未呈现显著差异,但HS、HS处理的较高。不同时间段,叶片的叶绿素a+b、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同处理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整体变化趋势多样。随着HS处理试验的持续,叶片的MDA含量、SOD酶活性在5种基质处理的变化相似,均表现为在处理60 d、90 d时分别显著低于HZ、CK的(P<0.05),表明HS处理较适宜于伯乐树幼苗的生长。综合比较后发现,伯乐树幼苗在饱和持水量为20.7%、非毛管孔隙度为4.17%的HS处理中的生长情况优于其他4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乐树 基质配比 苗高 地径 生物量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浙江省苔藓植物新记录
15
作者 盛威 黄文专 +2 位作者 张芬耀 余著成 吴玉环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31-39,87,共10页
通过对浙江省3567份苔藓植物标本的鉴定,共发现:1个浙江省新记录科裸蒴苔科Haplomitriaceae;4个省级新记录属,分别是裸蒴苔属Haplomitrium、银藓属Anomobryum、疣胞藓属Clastobryum和细柳藓属Platydictya;14个省级新记录种,2种苔类植物... 通过对浙江省3567份苔藓植物标本的鉴定,共发现:1个浙江省新记录科裸蒴苔科Haplomitriaceae;4个省级新记录属,分别是裸蒴苔属Haplomitrium、银藓属Anomobryum、疣胞藓属Clastobryum和细柳藓属Platydictya;14个省级新记录种,2种苔类植物分别是暗色蛇苔Conocephalum salebrosum和爪哇裸蒴苔Haplomitrium blumii,12种藓类植物分别是芽孢银藓Anomobryum gemmigerum、芽胞扭口藓Barbula propagulifera、宽叶短月藓Brachymenium capitulatum、近高山真藓Bryum paradoxum、三列疣胞藓Clastobryum glabrescens、平叶梳藓Ctenidium homalophyllum、小凤尾藓厄氏变种Fissidens bryoides var.esquirolii、具喙匐灯藓Plagiomnium rhynchophorum、细柳藓Platydictya jungermannioides、美丽拟鳞叶藓钝尖变种Pseudotaxiphyllum distichaceum var.obtusifolium、扇叶毛灯藓Rhizomnium hattorii和凸尖鳞叶藓Taxiphyllum cuspidifol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新记录 苔藓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