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探《墨辩》之“诺”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新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8-20,共3页
百家争鸣是墨辩产生的基础和作用对象 ,研究《墨辩》的辩论止缪原则和论式 ,有助于理解《墨辩》作为辩论工具的实用价值。文章从分析《墨辩》“诺”的表述含义入手 ,论证了三类“诺”的辩护特征。
关键词 《墨辩》 “诺” 辩护 论试
下载PDF
麦克白与仇虎的谋杀
2
作者 索晓海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麦克白》 谋杀 仇虎 莎士比亚悲剧 《原野》 奥尼尔 无辜者 曹禺
下载PDF
试论古代印度生态审美的基本精神
3
作者 彭松乔 《鄱阳湖学刊》 2009年第2期107-113,共7页
古代印度生态审美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梵我同一"的生态整体觉识、"业报轮回"的生态链环感悟、"达磨正法"的生态平衡智慧、"因缘和合"的生态和谐体察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些生态审美精神千百... 古代印度生态审美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梵我同一"的生态整体觉识、"业报轮回"的生态链环感悟、"达磨正法"的生态平衡智慧、"因缘和合"的生态和谐体察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些生态审美精神千百年来浸润了印度人的情感生活,规范了印度人的行为方式,也为我们今天建构生态审美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印度 生态审美 基本精神
下载PDF
略论《墨辩》之“诺”的功能
4
作者 吴新民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2-34,共3页
研究《墨辩》的辩论止谬原则和论式,有助于理解《墨辩》作为辩论工具的实用价值。文章从分析《墨辨》“诺”的表述含义入手,论证了三类“诺”的辩护特征、功能及作用。
关键词 《墨辩》 "诺" 辩护 论式
下载PDF
正视历史与现实 重视对话与建设——湖北省美学学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万志海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年第5期27-29,共3页
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以人民大众为本位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美学必须走进时代 ,找到自己的使命。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思想的指导下积极从事生态文艺学与美学建设 ,从代表先进文化的高度... 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以人民大众为本位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美学必须走进时代 ,找到自己的使命。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思想的指导下积极从事生态文艺学与美学建设 ,从代表先进文化的高度重视这一建设。我们要用中国美学理论参与全球对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学术研讨会 综述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生态文艺学 实践论美学
下载PDF
奎因的逻辑哲学思想探究
6
作者 吴新民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6,10,共3页
美国逻辑学家奎因 ,作为西方分析哲学运动的代表人物 ,始终如一地依靠现代逻辑成就 ,坚持逻辑实用主义 ,在二十世纪逻辑学与西方哲学领域里 ,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阐述了奎因的逻辑观特色 。
关键词 哲学 逻辑 逻辑观 精确性
下载PDF
黄庭坚书简的艺术美
7
作者 朱晓青 《写作》 2013年第4期42-45,共4页
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的文集中收有一千余封书简,这数量浩繁的文字全面映现了这位文化巨人的精神世界和个人生活.而在艺术创作方面体现出醇厚冲和的艺术美感。
关键词 艺术美感 黄庭坚 书简 北宋文学 艺术创作 个人生活 精神世界 文化巨人
下载PDF
张耒记体文作法论析
8
作者 朱晓青 《写作》 2013年第3期33-36,共4页
张耒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在北宋中后期文坛占有突出地位,其文学苏轼、苏辙,兼法曾巩,博采众家,为文尚气主理,自然平畅,苏轼称其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有子由之风(《答张文潜县丞书》)。张耒文章体... 张耒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在北宋中后期文坛占有突出地位,其文学苏轼、苏辙,兼法曾巩,博采众家,为文尚气主理,自然平畅,苏轼称其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有子由之风(《答张文潜县丞书》)。张耒文章体现了宋文平易自然的主流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耒 苏门四学士 北宋中后期 平易自然 苏轼 文学 苏辙 曾巩
下载PDF
“理发师悖论”探究
9
作者 吴新民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6期21-23,共3页
悖谬常见于日常语言中,而悖论则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与思维现象,但在逻辑领域里,罗素悖论及其通俗版本“理发师悖论”却屡见不鲜。本文认为,消解“理发师悖论”,既不能希望一个与具体主体无关的形式化系统,也不能采取克服语义悖论的方法... 悖谬常见于日常语言中,而悖论则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与思维现象,但在逻辑领域里,罗素悖论及其通俗版本“理发师悖论”却屡见不鲜。本文认为,消解“理发师悖论”,既不能希望一个与具体主体无关的形式化系统,也不能采取克服语义悖论的方法,而应结合具体的背景知识,运用形式逻辑来综合探究,在层层疏析中,理清“理发师悖论”产生的缘由,进而达至消解“理发师悖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发师悖论” 语义悖论 罗素悖论 逻辑学
下载PDF
法国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黑色电影风格品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寅松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95-97,共3页
梅尔维尔开创了法国电影独立制作的先河。他的拍摄方式与那些"优质电影"导演大相径庭,他坚持作者论方式和独立作业方式,使其影片中蕴含着一贯的个人风格,并开启了全新的电影观念和摄制手法,所以梅尔维尔被视为新浪潮电影运动... 梅尔维尔开创了法国电影独立制作的先河。他的拍摄方式与那些"优质电影"导演大相径庭,他坚持作者论方式和独立作业方式,使其影片中蕴含着一贯的个人风格,并开启了全新的电影观念和摄制手法,所以梅尔维尔被视为新浪潮电影运动间接的先驱者,有"新浪潮之父"的美誉。本文将从母题研究,电影符号,典型人物等方面来探讨梅尔维尔黑色电影的作者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埃尔·梅尔维尔 黑色电影 风格
下载PDF
没有镜框的图像——当下观视现象的困惑及人文的反思
11
作者 张新平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64-66,共3页
本文从视像与镜框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图像与意义、图像与欲望的关系,揭示了当下观视现象中颠覆镜框专制而又进入镜像专制的种种困惑及产生的根源。认为图像不应是吃的哲学,而应是品的美学。
关键词 镜框 宴饮 淫秽 色情 品味
下载PDF
别开生面 自成一体——新世纪以来武汉文学再瞥
12
作者 肖敏 《武汉宣传》 2018年第9期50-51,共2页
代际轮替、流派多样:武汉文学的总体态势 2018年8月,武汉作家李修文的散文集《山河袈裟》获得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武汉诗人张执浩的诗歌集《高原上的野花》获得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引起全国关注。这并非武汉作家... 代际轮替、流派多样:武汉文学的总体态势 2018年8月,武汉作家李修文的散文集《山河袈裟》获得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武汉诗人张执浩的诗歌集《高原上的野花》获得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引起全国关注。这并非武汉作家首次获奖,乃是我们本土作家一以贯之努力创作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学 成一 一以贯之 文学奖 散文集 李修文 作家 武汉
原文传递
“汉话胡说”——近百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反思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松乔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反思近百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程,“汉话胡说”无疑是最为人诟病的理论现象, 但作为一种历史存在,它自有其合理性,是不可能轻易从文论话语到知识谱系发生整体切换的。然而,这 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不可更易的理论范式。只要... 反思近百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程,“汉话胡说”无疑是最为人诟病的理论现象, 但作为一种历史存在,它自有其合理性,是不可能轻易从文论话语到知识谱系发生整体切换的。然而,这 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不可更易的理论范式。只要我们理清“汉话胡说”的来龙去脉,把握其内在的张力结 构,从中国当下的文艺问题和审美需要出发,就有可能走出这一理论困境,找到属于中国自己的话语资源, 并最终以本土话语形态去参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全球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论话语 张力结构 话语形态 知识谱系 本土 审美需要 中国 资源 全球
原文传递
论杂剧《西游记》崇俗与尚趣的艺术特点
14
作者 邓斯博 《中华戏曲》 CSSCI 2010年第2期285-293,共9页
中国戏曲自诞生之初,就带有强烈的民俗色彩。有学者指出:"中国戏曲确为民间产物,为民间所爱好,也在民间自我成长,其精神和传统长存在民间。"可以说,中国戏曲与民俗文化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杂剧《西游记》作为一部鸿篇巨制的... 中国戏曲自诞生之初,就带有强烈的民俗色彩。有学者指出:"中国戏曲确为民间产物,为民间所爱好,也在民间自我成长,其精神和传统长存在民间。"可以说,中国戏曲与民俗文化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杂剧《西游记》作为一部鸿篇巨制的神魔剧,无论在故事本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鬼子母 杂剧 艺术特点 玄奘 中国戏曲 孙悟空 尚趣 民间 故事
原文传递
70后作家笔下的爱与美——以《李修文研究资料汇编》为例
15
作者 肖敏 李璐璐 《人文论谭》 201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在中国当代文坛的'70后'作家群体中,李修文具有更为显在的个人化创作特征。李修文关注着普通人的生死爱欲,他擅长从凄厉绝美的故事中描绘爱情的种种特质。在李修文笔下,爱情通常是与生命的困境、人性的极端联系在一起。李修文... 在中国当代文坛的'70后'作家群体中,李修文具有更为显在的个人化创作特征。李修文关注着普通人的生死爱欲,他擅长从凄厉绝美的故事中描绘爱情的种种特质。在李修文笔下,爱情通常是与生命的困境、人性的极端联系在一起。李修文也格外青睐于对历史、民间传说进行改写,采取游戏的方式颠覆了很多中国人习以为常的故事书写模式。从艺术特征来说,李修文的创作充满了一种特异的美感,这一点,几乎贯穿着李修文创作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修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