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明辉 刘洋 +3 位作者 王彩民 游浩 黄亮 孙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3期7654-7660,共7页
背景:盐酸氨基葡萄糖被认为具有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但其是否对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都有效,联合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与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是否存在疗效差别,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比单用盐酸氨基... 背景:盐酸氨基葡萄糖被认为具有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但其是否对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都有效,联合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与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是否存在疗效差别,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比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以及联合应用塞来昔布治疗不同程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Lequesne评分将152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然后随机配比法均分为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组和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用药组,于用药后2,4,6周以及停药8,12周统计患者Lequesne评分,用药前后及组间进行对比并统计盐酸氨基葡萄糖的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在轻度骨性关节炎治疗组中,盐酸氨基葡萄糖组治疗4周、停药12周后Lequesn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联合用药组治疗2周后评分即有改善,两组比较,评分在治疗2,4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联合用药组效果改善更显著;中度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2,4,6周和停药8周时,联合用药患者Lequesne评分均低于单纯使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患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在中度骨性关节炎,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效果好于单独用药;重度骨性关节炎中,两组治疗后Lequesn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善。结果说明对于轻度膝骨性关节炎,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口服即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于中度膝骨关节炎,建议联合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类用药,可以较好改善临床症状,而对于重度膝骨关节炎,两种方法均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性关节炎 葡萄糖 消炎药 非甾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回顾性分析及预防策略 被引量:50
2
作者 刘洋 李明辉 梅红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5-380,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152例187节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患者(PVP或PKP)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7年5月~2012年5月共15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187节椎体)患者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75节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152例187节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患者(PVP或PKP)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7年5月~2012年5月共15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187节椎体)患者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75节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112节,术后对责任椎常规复查CT,统计显示骨水泥渗漏共65节(34.76%),其中PVP术38节(50.66%),PKP术27节(24.11%),渗漏至椎管内15节(8.02%,PVP术9节,PKP术6节)、椎间隙内13节(6.95%,PVP术7节,PKP术6节)、穿刺针道内8节(4.28%,PVP术4节,PKP术4节)、椎间静脉渗漏5节(2.67%,均为PVP节)、椎体周缘(椎体前缘、椎体旁)23节(12.30%,PVP术12节,PKP术11节)、神经根管内1节(0.53%,为PVP术),观察术后疗效,总结造成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出现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患者中,1例渗漏至神经根管内患者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减压术后症状缓解,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神经压迫症状。结论椎体成形术后渗漏发生率较高(34.76%),以椎体周缘渗漏(35.38%)最为常见,但因渗漏而有临床症状者较少(1.53%)。骨水泥渗漏与术前检查是否充分、术前阅片是否仔细、手术操作是否熟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渗漏 回顾性分析 预防策略
下载PDF
高黏度骨水泥与传统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3
作者 彭昊 谭俊峰 +4 位作者 刘洋 李明辉 陈方舟 张觅 郑先念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4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目的比较高黏度骨水泥与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探讨高黏度骨水泥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治疗并获得随访1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 目的比较高黏度骨水泥与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探讨高黏度骨水泥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治疗并获得随访1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96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69.1岁。分高黏度骨水泥组[91例(112个椎体)]和传统骨水泥组[69例(86个椎体)]。高黏度骨水泥组,采用以色列Disc-O-Tech公司Confidence骨水泥,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传统骨水泥组,采用PMMA骨水泥,施行PVP。术后对比两组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责任椎Cobb角的恢复情况及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并随访观察。结果高黏度骨水泥组与传统骨水泥组VAS评分(1.5±0.8vs1.4±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黏度骨水泥组Cobb角恢复优于传统骨水泥组(13.6°±3.1°vs 19.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黏度骨水泥组渗漏率远低于传统骨水泥组(19.6%vs 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得3~4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其中3例出现神经根症状,所有患者未出现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高黏度骨水泥与传统PMMA骨水泥相比,在纠正椎体Cobb角及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方面效果更佳,明显提高了PV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度骨水泥 PMMA骨水泥 椎体成形术 安全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转移肿瘤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明辉 刘洋 +1 位作者 张觅 许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4129-4135,共7页
背景: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恶性肿瘤胸腰椎转移的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较为常见,不同填充材料的选择成为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目的:探讨不同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7年10月武... 背景: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恶性肿瘤胸腰椎转移的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较为常见,不同填充材料的选择成为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目的:探讨不同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7年10月武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脊柱骨转移患者101例,年龄52-87岁,采取随机分配的方法分2组进行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观察组(n=49,103椎)应用Confidence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n=52,107椎)应用贺利氏低黏度骨水泥。治疗后48 h内影像学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治疗前、治疗后48 h及治疗末次随访时,对比两组疼痛、临床功能与病椎前缘高度、椎体后凸角变化;统计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研究通过武汉市第五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结果与结论:(1)两组治疗后的疼痛情况、临床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治疗后相同时间点两组间疼痛情况、临床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两组治疗后的病椎前缘高度、椎体后凸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病椎前缘高度、椎体后凸角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16.50%,22.43%,P <0.05),随访期复查无邻近椎体再发骨折、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4)结果表明,高、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转移瘤均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其中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能够更好地恢复椎体前缘高度、降低椎体后凸角、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度骨水泥 低黏度骨水泥 椎体成形 脊柱 转移瘤 疼痛 渗漏 临床功能 病椎前缘高度 椎体后凸角
下载PDF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两种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洋 王冶 +6 位作者 陈方舟 梅红军 游浩 杨青 蔡林 张红喜 刘禹钦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采用传统外固定架和改良外固定架两种外固定方法,研究固定后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7具骨盆标本,其中男性4具,女性3具,年龄17~38岁。制成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模型,对骶髂关节均采用前路钢板固定,再分别用传统... 目的采用传统外固定架和改良外固定架两种外固定方法,研究固定后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7具骨盆标本,其中男性4具,女性3具,年龄17~38岁。制成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模型,对骶髂关节均采用前路钢板固定,再分别用传统外固定架及改良外固定架固定后,于静力位测试生物力学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外固定架固定时:患侧骶髂关节应变为0~(806.5±76.8)με,骶髂关节纵向位移0~(3.9±0.6)mm,耻骨分离移位0~(5.0±1.3)mm,骨盆整体压缩率2.2%±0.5%,骨盆承受极限压力(1920.0±65.5)N;传统外固定架固定时:患侧骶髂关节应变为0~(1015.3±108.0)με,骶髂关节纵向位移0~(5.2±1.0)mm,耻骨分离移位0~(9.8±2.5)mm,骨盆整体压缩率2.9%±0.6%,骨盆承受极限压力(1513.7±165.7)N。结论改良外固定架固定结合内固定术式较传统术式更符合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稳定的要求,为临床提供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生物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外固定架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器固定股骨髁上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青 郭卫春 +4 位作者 刘洋 谭俊峰 张觅 李明辉 张红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52-1456,共5页
背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偏心位固定的钢板类和中心位固定的髓内钉类。由于两者生物力学特性的差异,在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也不同。目的:对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两种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对比,探讨两种固... 背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偏心位固定的钢板类和中心位固定的髓内钉类。由于两者生物力学特性的差异,在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也不同。目的:对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两种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对比,探讨两种固定器固定股骨髁上骨折时的应力分布差异,从而为临床选择理想的内固定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2套成人尸体股骨,将股骨髁上横行锯断,制作股骨髁上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解剖复位后,按照手术操作方法用微创内固定系统和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在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共粘贴6个电阻应变片,然后将骨折模型分别置于Zwick Z100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及扭转试验机(RNJ-500)上,以线性载荷0-400 N、扭转载荷0-20 N·m加载,分析局部应力,测量两种固定器在相同载荷条件下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特点。结果与结论:在实验载荷条件下,逆行交锁髓内钉组和LISS钢板组骨折断端和钉道周围应力均随着轴向载荷和扭转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轴向载荷下,逆行交锁髓内钉组较LISS钢板组在6个测试应变点应变值大(P<0.01);在同一扭转载荷下,LISS钢板组较逆行交锁髓内钉组在6个测试应变点应变值大(P<0.01)。结果显示,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髁上骨折中可明显降低应力遮挡,从而利于应力传导,并具有良好的抗扭转能力,从生物力学角度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生物力学 应力 载荷-位移 应变 内固定器 应力遮挡 股骨髁上骨折
下载PDF
两种不同材料外固定器修复胫骨骨折:新型PEEK复合材料外固定器更有优势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觅 刘洋 +2 位作者 谭俊峰 梅红军 张红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8期6145-6149,共5页
背景:胫骨骨折传统外固定存在明显应力遮挡,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聚醚醚酮树脂(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材料弹性模量接近骨质,将有可能解决这一临床难题。目的:比较胫骨骨折采用新型PEEK复合材料外固定器和传统材料外固定器外固定治... 背景:胫骨骨折传统外固定存在明显应力遮挡,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聚醚醚酮树脂(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材料弹性模量接近骨质,将有可能解决这一临床难题。目的:比较胫骨骨折采用新型PEEK复合材料外固定器和传统材料外固定器外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胫骨骨折86例,男64例,女22例;年龄24-78岁,平均56岁;闭合性骨折30例,开放性骨折56例;平诊手术32例,急诊手术54例。所有患者根据外固定方法不同分为2组,分别采用新型PEEK复合材料外固定器和传统材料外固定器治疗。固定后定期复查X射线片,末次随访时根据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固定后均获5-20个月随访。PEEK组平均8.7周拆除外固定器,4.2个月骨折愈合;传统材料外固定器平均10.6周拆除外固定器,6.1个月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PEEK组优26例,良13例,差4例;传统材料外固定器优19例,良13例,差11例。结果表明,应用PEEK复合材料外固定器治疗不同类型胫骨骨折较传统材料外固定器治疗具有可保持骨折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利于患肢功能恢复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骨折愈合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聚醚醚酮树脂(PEEK) 胫骨骨折 外固定器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脂肪干细胞向成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吴磊 刘洋 +2 位作者 谭俊峰 孙凯 郑先念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4期429-434,共6页
目的通过质粒转染探讨生长分化因子5(GDF-5)诱导大鼠脂肪干细胞向成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采用酶消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脂肪干细胞行体外培养,并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脂肪干细胞分3组,即转... 目的通过质粒转染探讨生长分化因子5(GDF-5)诱导大鼠脂肪干细胞向成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采用酶消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脂肪干细胞行体外培养,并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脂肪干细胞分3组,即转染组、空质粒组和对照组。转染组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进行脂质体pcDNA3.1(+)/GDF-5重组质粒瞬间转染;空质粒组采用空质粒pcDNA3.1(+);对照组只加入等量脂质体。转染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检测培养2周后Ⅱ型胶原表达水平,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检测2周后蛋白聚糖表达水平。结果转染2周后,空质粒组、对照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转染组长梭形的细胞明显向成软骨的多角形方向变化。Ⅱ型胶原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转染组可见棕黄色染色,空质粒组、对照组无明显染色;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转染组细胞呈亮绿色,空质粒组、对照组均未见明显染性着色。蛋白聚糖经甲苯胺蓝染色后转染组细胞呈蓝染,空质粒组、对照组均未见明显染性着色。结论pcDNA3.1(+)/GDF-5转染脂肪干细胞能显著增加Ⅱ型胶原、蛋白聚糖的表达,促进脂肪干细胞向成软骨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5 脂肪干细胞 基因转染 质粒 软骨分化
下载PDF
软骨组织损伤修复的组织工程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凯 彭昊 +4 位作者 刘洋 郑先念 陈方舟 谭俊峰 张觅 《骨科》 CAS 2017年第1期76-80,共5页
关节软骨在损伤和发生退变后难以发生自发的组织再生过程,可导致骨关节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随着细胞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损伤的软骨组织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细胞的... 关节软骨在损伤和发生退变后难以发生自发的组织再生过程,可导致骨关节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随着细胞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损伤的软骨组织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细胞的培养、支架材料和诱导方式的运用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旨在种子细胞、支架、诱导因子三方面对软骨组织工程近年来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损伤 种子细胞 支架 诱导因子 软骨再生
下载PDF
静止站立位正常骨盆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洋 陈方舟 +6 位作者 梅红军 游浩 杨青 王冶 蔡林 张红喜 刘禹钦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6期7-11,共5页
目的通过测试正常骨盆在静止站立位时生物力学指标,在理论上为骨盆骨折的治疗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随机从30具甲醛固定骨盆标本中取出8具(其中男女各4具;年龄27~50岁,平均36.5岁)。将骨盆置于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模拟人体站立姿势,利... 目的通过测试正常骨盆在静止站立位时生物力学指标,在理论上为骨盆骨折的治疗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随机从30具甲醛固定骨盆标本中取出8具(其中男女各4具;年龄27~50岁,平均36.5岁)。将骨盆置于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模拟人体站立姿势,利用应变式测力传感器测试静止站立位时正常骨盆不同部位的的应变、位移、极限载荷、屈服点载荷数值。结果①静止站立位时,在骨盆环结构中,骶髂关节附近承载压应力最大,髂骨翼作用附近承载压应力最小;且骶骨、骶髂关节、弓状线等后环结构主要承载压应力,耻骨上、下支、耻骨联合主要承载张应力。②除去腰椎间盘等软组织结构,骶髂关节下部的应变最大。③骨盆受压时出现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现象,在弹性形变区间范围内,骨盆所受载荷大小与自身变形程度成正比,消除载荷后骨盆能基本复原,且骨盆的力学强度无明显变化。超过骨盆的弹性形变上限(屈服点),骨盆处于塑性形变,则很难复原,力学强度明显下降。④男性标本的屈服点载荷均值为2860N,极限载荷3600N;女性标本的屈服点载荷均值为2473N,极限载荷均值为3175N。⑤所有骨盆标本在连续多次弹性形变区间范围内载荷作用下各点应变值相差较小,说明不同骨盆的整体弹性模量无明显差异。结论骶髂关节等后环结构主要承载压应力,耻骨上、下支及耻骨联合等主要承载张应力,骶髂关节等后环结构对于维持垂直应力下骨盆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骨盆 生物力学 静止站立位
下载PDF
两种不同材料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俊峰 刘洋 +4 位作者 彭昊 张觅 李明辉 孙凯 张红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 通过在实体胫骨上对两种不同弹性模量的外固定材料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探讨两种不同弹性模量的外固定材料对胫骨骨折应力及其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择12套成人尸体胫骨,将胫骨中段横行锯断,制作胫骨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解剖复位后... 目的 通过在实体胫骨上对两种不同弹性模量的外固定材料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探讨两种不同弹性模量的外固定材料对胫骨骨折应力及其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择12套成人尸体胫骨,将胫骨中段横行锯断,制作胫骨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解剖复位后分别以铝合金材料外固定支架(高弹性模量,弹性模量为110 GPa)和PEEK、碳纤维树脂材料外固定支架(低弹性模量,弹性模量为7.0 GPa及11.4 GPa)固定。在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共粘贴13个电阻应变片,然后将模型分别置于Zwick Z100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及扭转试验机(RNJ-500)上,以线性载荷0 ~ 600 N、扭转载荷0 ~ 2.5 N?m加载,分析局部应力,测量两种不同材料外固定系统在相同载荷条件下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特点。结果 在实验载荷条件下,传统外固定支架和高分子外固定支架骨折断端和钉道周围应力均随着轴向载荷或扭转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线性载荷或扭转载荷下,高分子外固定支架组较传统外固定支架组在13个测试应变点应变值应力分布更均匀,应变值大,其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高分子材料外固定器治疗骨折中可明显降低应力遮挡,从而利于应力传导,从生物力学角度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外固定支架 生物力学 应力
下载PDF
Bcl-xL基因在正常皮肤血管组织、增生及退化期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游浩 高劲松 +2 位作者 陈方舟 朱胜文 吴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45-1248,共4页
背景:有文献报道Bcl-xL基因能抑制细胞凋亡,并可能参与血管形成,但目前Bcl-xL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较多,而在血管瘤的研究较少。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增生期和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血管组织中Bcl-xL基因的表达。方法:收... 背景:有文献报道Bcl-xL基因能抑制细胞凋亡,并可能参与血管形成,但目前Bcl-xL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较多,而在血管瘤的研究较少。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增生期和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血管组织中Bcl-xL基因的表达。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40例皮肤血管瘤手术切除标本,包括增生期血管瘤22例,退化期血管瘤18例。另取瘤组织周围正常皮肤组织5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Bcl-xL在各组中的表达,并结合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表达Bcl-xL阳性表达的细胞为血管瘤组织中的内皮细胞,并测定Bcl-xL在各组中的平均吸光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与结论: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胞浆内可见较多的棕黄色颗粒沉积,Bcl-xL表达呈强阳性;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内皮细胞胞浆内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或无棕黄色颗粒,Bcl-xL表达弱或无表达。增生期血管瘤与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相比,Bcl-xL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和阳性面积率明显增高(P<0.01)。结果显示,Bcl-xL为抗凋亡基因,在增生期时呈高表达,其促进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参与了血管瘤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BCL-XL基因 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构建
下载PDF
腕背伸肌支持带筋膜瓣在桡骨远端骨折背侧入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俊峰 刘洋 +1 位作者 李明辉 杨青 《骨科》 CAS 2017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腕背伸肌支持带筋膜瓣在桡骨远端骨折背侧入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需行背侧入路固定病人120例。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筋膜瓣组52例病人骨折复位固... 目的探讨腕背伸肌支持带筋膜瓣在桡骨远端骨折背侧入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需行背侧入路固定病人120例。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筋膜瓣组52例病人骨折复位固定后采用腕背伸肌支持带筋膜瓣对拇长伸肌腱进行转位,常规手术组68例病人仅采用常规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术后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拇长伸肌腱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120例病人均手术成功,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0个月(平均为16.2个月)。筋膜瓣组未出现肌腱并发症;常规手术组发生3例拇长伸肌腱炎,1例拇长伸肌腱断裂,肌腱并发症发生率为5.88%。筋膜瓣组的肌腱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75)。结论与掌侧入路钢板置入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相比,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后的肌腱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腕背伸肌支持带筋膜瓣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并发症,并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瓣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入路 骨折固定术 伸肌支持带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方舟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8年第3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3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联合组(n=43)。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放疗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3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联合组(n=43)。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放疗治疗,联合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比较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SF-36量表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JOA评分为(14.3±2.5)分,明显高于常规组(11.2±2.1)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SF-36评分为(59.8±7.3)分,明显低于联合组的(73.3±7.6)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放疗 脊柱转移瘤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静态应力作用下骨盆侧方撞击的生物力学研究
15
作者 李明辉 刘洋 +4 位作者 张觅 杨青 陈方舟 张红旗 刘禹钦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517-522,共6页
目的构建侧方静态应力作用下骨盆骨的尸体模型,运用生物力学试验技术在垂直应力试验机上对单纯侧方受力导致的旋转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其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取正常成人骨盆试验标本12具,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 目的构建侧方静态应力作用下骨盆骨的尸体模型,运用生物力学试验技术在垂直应力试验机上对单纯侧方受力导致的旋转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其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取正常成人骨盆试验标本12具,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7.32岁。分为2组,每组6具。构建侧方撞击的生物力学模型,测量单纯静态侧方应力作用于髂嵴或股骨大粗隆时,不同工况下骶髂关节、髋臼、耻骨支等骨盆常见骨折部位的受力状况,用应变仪获得各试验点的主应变、主方向、垂直位移,以及测量静态应力下骨盆骨折阈值,并构建应变-时间曲线。结果①500 N静态侧方应力作用于髂嵴时,骨盆环结构中固定侧髂骨翼,对侧耻骨上支承载压(397±43)、拉应变(113.2±11.4)最大,受力侧坐骨支应变最小(23±7);髂骨翼位移最大(4.6 mm),髂嵴在静态侧方应力作用下的极限载荷(3 752±425)N;②股骨大粗隆在500 N静态侧方应力作用下,在骨盆环结构中,对侧耻骨上支承载压(277±31)、拉应变(401±53)最大,受力侧髂骨应变值最小(35±11);左耻骨支位移最大(2.3 mm)。股骨大粗隆在侧方应力作用下的极限载荷(4 207±617)N;③静态侧方应力作用于股骨大粗隆时产生的骨盆各点位移均小于作用于骨盆髂嵴时产生的位移。结论①耻骨支及耻骨联合等骨盆前环结构对于维持侧方应力下骨盆环旋转稳定性至关重要。②生物力学试验能较好地反映静态侧方应力撞击下骨盆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静态应力 侧方应力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足跟内侧神经切断术治疗跟痛症
16
作者 游浩 陈方舟 朱胜文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51-51,共1页
跟痛症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骨科疾病,同时它又是治疗学上的疑难症。2003年6月~2005年6月,笔者选择性的采用足跟内侧神经切断术治疗跟痛症45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神经切断术 跟痛症 治疗学 内侧 足跟 骨科疾病 多发性 疑难症
下载PDF
空心拉力钉锁定板与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蓉蓉 谭俊峰 +2 位作者 刘洋 杨青 张红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通过对空心拉力钉锁定板与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模型生物力学测试,探讨两种内固定器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选择16具新鲜冰冻股骨标本,其中男性8具,女性8具;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1岁。经股骨颈截骨制作经颈型股骨颈骨... 目的通过对空心拉力钉锁定板与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模型生物力学测试,探讨两种内固定器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选择16具新鲜冰冻股骨标本,其中男性8具,女性8具;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1岁。经股骨颈截骨制作经颈型股骨颈骨折模型。随机分为2组,即空心拉力钉锁定板组和空心钉组。解剖复位后分别以空心拉力钉锁定板(n=8)和空心钉(n=8)固定。将骨折模型置于疲劳试验机上,每组标本分别给予800 N循环轴向载荷和16 N·m循环扭转载荷3 000次,最后给予每组模型极限载荷。观察两组模型极限载荷大小。结果轴向载荷实验中,空心拉力钉锁定板组、空心钉组股骨头下沉位移分别为(0.94±0.11)mm、(1.26±0.18)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空心拉力钉锁定板组、空心钉组极限轴向载荷分别为(3 320.00±40.23)N·m、(2 840.00±72.56)N·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扭转载荷试验中,空心拉力钉锁定板组、空心钉组股骨头扭转位移分别为(4.01±0.11)°、(6.44±0.1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空心拉力钉锁定板抗侧压及抗扭转能力明显高于空心钉,在生物力学上空心拉力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 空心拉力钉锁定板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和髋臼假体的选择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亮 彭昊 +1 位作者 刘洋 谭俊峰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6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及髋臼假体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处理的髋臼骨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左髋18例,右髋14例;翻修时年龄63~86岁,平均年龄68.8岁。32例患者髋臼行翻修...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及髋臼假体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处理的髋臼骨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左髋18例,右髋14例;翻修时年龄63~86岁,平均年龄68.8岁。32例患者髋臼行翻修的原因:髋臼假体无菌性松动28例,髋关节习惯性脱位3例,低毒性感染1例。32例患者髋臼均有不同程度骨缺损,按Paprosky分型法:ⅡA型11例,ⅡB型10例,ⅡC型7例,ⅢA型4例。髋臼骨缺损采用不同方式修复,术后通过电话或门诊定期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采用可视疼痛量表(VAS)评分系统进行疼痛评估。复查X射线了解假体的位置及移植骨愈合情况。结果 32例髋臼翻修中,11例ⅡA型骨缺损采用更换生物型大臼杯髋臼假体,10例ⅡB型及7例ⅡC型骨缺损采用颗粒性植骨结合大臼杯生物型髋臼假体,4例ⅢA型骨缺损采用结构性植骨+颗粒性植骨结合生物型大臼杯髋臼假体进行翻修。对全部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术后随访时间为4~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12个月平均Harris评分为86.55分,较术前提高41.20分。复查X射线均无假体松动下沉。结论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生物型假体有独特优势;充分的术前准备及髋臼侧骨缺损的合理处理和假体的合理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翻修术 髋臼骨缺损 假体选择
下载PDF
高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在股骨颈骨折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游浩 刘洋 +3 位作者 李明辉 朱胜文 陈方舟 吴磊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DSA)对股骨颈骨折预后的影响,以期更加准确地预测顶后。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治的45例单侧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26-60岁,平均45.4岁,采用高选择性高DSA,根据高...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DSA)对股骨颈骨折预后的影响,以期更加准确地预测顶后。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治的45例单侧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26-60岁,平均45.4岁,采用高选择性高DSA,根据高选择性DSA结果进行分型:造影显爪越过骨折线3-6支支持带血符影为Ⅰ型,本组15例;显示1-2支血管影为Ⅱ型,本组14型;没有越过骨折线血管支显影为Ⅲ型,本组16例。所有患者均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行闭合空心钉内固定。术后根据症状歧影像学(如X线片、CT、MRI或高选择性DSA技术)来判断股骨头坏死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45例患者术后获24-60个月(平均36.7个月)随访。DSAI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头坏死率为0,骨折不愈合率为13.3%(2/15);Ⅱ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头坏死率为7.1%(1/14),骨折小愈合牢为7.I%(1/14);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头坏死率为100%(16/16),骨折不愈合率为0,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与DsA娃示的血管数量成负相关,与年龄成反比;骨折不愈合的发生与年龄成正比,与DSA显示的血管数量无关联。结论商选择性DSA分型对预测股骨颈骨折的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血管造影术 预测
原文传递
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Danis-Weber B型外踝骨折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方舟 刘洋 +1 位作者 谭俊峰 张觅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816-817,共2页
目的比较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Danis-Weber B型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4月至2017年5月武汉市第五医院骨科收治的86例Danis-Weber B型外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分为A组(n=55,解剖锁定钢板组)与... 目的比较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Danis-Weber B型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4月至2017年5月武汉市第五医院骨科收治的86例Danis-Weber B型外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分为A组(n=55,解剖锁定钢板组)与B组(n=31,髓内钉内固定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评估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记录肿胀消退时间,评估患肢踝关节功能,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高于B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愈合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均长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骨折愈合率、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术均可治疗Danis-Weber B型外踝骨折,其疗效相似,但后者更适用于软组织损伤者,对机体影响较小,患者恢复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锁定钢板 髓内钉 内固定术 外踝骨折 Danis-Weber B型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