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西孟旦注射液单次与多次注射给药治疗晚期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波 毛晓波 刘敏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6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比较左西孟旦单次与多次注射给药对晚期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左心功能、生物标记物及神经激素活性的影响。方法:39例晚期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单次给予左西孟旦和多次给予左西孟旦治疗2组,所有患者基线时均先静脉给予左西... 目的:比较左西孟旦单次与多次注射给药对晚期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左心功能、生物标记物及神经激素活性的影响。方法:39例晚期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单次给予左西孟旦和多次给予左西孟旦治疗2组,所有患者基线时均先静脉给予左西孟旦6μg·kg^(-1)的负荷剂量,继而以0.1μg·kg^(-1)·min^(-1)持续24h静脉泵入,多次给药组在治疗1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再以上述方法给药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d及治疗6个月时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收缩速度(Sm)、心肌做功指数(MOI)、血脑钠肽(NT-pro 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结果:治疗3d时两组患者的LVESF、LVEF、Sm、MPI、NT-pro BNP、IL-6及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6个月时多次给药组的LVESF、LVEDF、LVEF、Sm、MPI、NT-pro BNP、IL-6及TNF-α等指标分别较本组治疗前和单次给药组同期显著改善(P<0.05)。结论:多次静脉给予左西孟旦在改善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方面等方面优于单次注射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心力衰竭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老年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福禄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3期454-455,458,共3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老年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对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经PCI治疗的确诊为STEMI的10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围手术期是否使用替罗非...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老年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对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经PCI治疗的确诊为STEMI的10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围手术期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将其分为使用替罗非班组即观察组68例,未使用替罗非班组即对照组40例;研究分析两组患者在经PCI治疗后对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PT、a PTT、TT指标均下调,Fbg指标均上升,观察组与其相反(P<0.05);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比较观察组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老年STEMI患者在PCI术后能使凝血功能从高凝转向低凝,血流灌注提升,从而改善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武汉市25~45岁居民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徐福禄 蒋伟 +3 位作者 黄露 尹俊 宰文欣 高田英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592-594,共3页
目的对武汉市25~45岁居民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的流行病学展开调查,为降低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以武汉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方案(MONICA方案)10万监测人群中2014-2016年25~45岁居民中急性冠心病患者1 969例为调查对象,统计分... 目的对武汉市25~45岁居民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的流行病学展开调查,为降低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以武汉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方案(MONICA方案)10万监测人群中2014-2016年25~45岁居民中急性冠心病患者1 969例为调查对象,统计分析院前病死率,并分析在不同人群中分布结果。结果武汉市2014-2016年WHOMONICA方案监测25~45岁人群中共统计急性冠心病1 969例,发病率约1.97%(1 969/100 000),总死亡病例1 240例,病死率62.98%。其中院前病死率40.98%(807/1 969),院内病死率37.26%(433/1 162),急性冠心病院前病死率高于院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院前死亡病例大多分布在年龄25~35岁之间(占65.67%)、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占70.13%)、居住地较偏远(占56.13%)的未婚者(占81.66%)。院外死亡地点,2014年82.10%死于家中,17.90%死于送诊医院途中,2015年78.68%死于家中,21.32%死于送诊医院途中,2016年89.85%死于家中,10.15%死于送诊医院途中。分析院外发病后死亡时间,807例院前死亡病例发病在1 h之内死亡占63.57%;发病1~24 h内死亡占29.12%;发病24 h以上死亡占7.31%。结论武汉市25~45岁居民急性冠心病还存在较高的院前死亡率,且大多集中在25~35岁之间、文化程度偏低、居住地较偏远的未婚者,大多院前死亡病例在发病1 h内,且家中是院前死亡主要地点。提倡加强远郊居民院前急救能力,可在社区或村镇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解;针对独自居住的人群可定期由专员电话或上门访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45岁居民 急性冠心病 院前死亡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鸿波 刘波 刘敏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92-94,105,共4页
目的:观察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和低渗造影剂(碘普罗胺)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糖尿病患者83例随机分为碘克沙醇组与碘普罗胺组,所有患者于造影前1 d,造影后3 d、7 d检测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 目的:观察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和低渗造影剂(碘普罗胺)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糖尿病患者83例随机分为碘克沙醇组与碘普罗胺组,所有患者于造影前1 d,造影后3 d、7 d检测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比较两组的肾功能指标、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与造影前相比,碘普罗胺组造影后3 d的BUN、SCr和尿m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造影后7 d,两组的BUN、SCr和尿mAlb水平与造影前无明显差异(P>0.05)。造影后3 d,碘克沙醇组的SCr、BUN以及尿mAlb水平均明显低于碘普罗胺组(P<0.05);碘克沙醇组药品不良反应及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碘普罗胺组(P<0.05)。结论:与低渗造影剂碘普罗胺相比,糖尿病患者使用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进行冠脉介入诊疗,造影剂肾病和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恢复周期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糖尿病 碘克沙醇 碘普罗胺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苏川 仇克难 +4 位作者 何彭孙 李长运 刘敏 徐亚宁 张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00-404,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77只雌性4周龄wistar大鼠被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形成胰岛素抵抗(IR)模型,随机抽出14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余作为实验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77只雌性4周龄wistar大鼠被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形成胰岛素抵抗(IR)模型,随机抽出14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余作为实验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第28周末,将存活的实验组大鼠(均末次空腹血糖≥16·7mmol/L)和7只对照组大鼠(对照1组)经颈动脉插管行心脏血流动力学检测,将等容舒张期左室内压力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绝对值<5250mmHg/s的实验组大鼠中随机抽取8只(实验A亚组)与对照1组大鼠一起进行心脏重量(HW)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CAI)检测。其余实验组大鼠被随机分为激动剂亚组(实验B亚组,8只)、拮抗剂亚组(实验C亚组,9只)和非干预亚组(实验D亚组,7只),分别腹腔内注射AT2激动剂(CGP42112A)、AT2拮抗剂(PD123319)和等量的双蒸水,均每天1次,连续4周。第32周末,检测实验B、C、D亚组与7只对照组(对照2组)大鼠的HW和CAI,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心肌细胞AT2和Bcl-2mRNA量,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上AT2和Bcl-2蛋白质量。结果:实验A亚组-dp/dtmax绝对值明显低于对照1组(P<0·01);实验A亚组HW和CAI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均P<0·01),且HW和CAI分别与-dp/dtmax绝对值呈正相关(均P<0·01)。实验B、C、D亚组-dp/dtmax绝对值、Bcl-2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2组(均P<0·01),其中实验B亚组均明显低于实验C、D亚组(均P<0·01),实验D亚组明显低于实验C亚组(P<0·01);实验B、C、D亚组HW、CAI、AT2的mRNA量和蛋白质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2组(均P<0·01),其中实验B组均明显高于实验C、D亚组(均P<0·01),实验D亚组明显高于实验C亚组(P<0·01)。结论: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AT的高表达促进心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