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嘱点评对肿瘤患者抗菌药物MCNEI管理模式的成效 被引量:3
1
作者 韩俊 桂玲 +3 位作者 张程亮 贡雪芃 刘东 黄琰菁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87-1391,共5页
目的通过对某院住院肿瘤患者抗菌药物进行医嘱点评,验证抗菌药物“监测(monitoring)-点评(comment)-通报(notification)-宣教(education)-改进(improvement)”(MCNEI)管理模式的短期成效。方法逐月随机抽取该院肿瘤相关科室2021年4—9... 目的通过对某院住院肿瘤患者抗菌药物进行医嘱点评,验证抗菌药物“监测(monitoring)-点评(comment)-通报(notification)-宣教(education)-改进(improvement)”(MCNEI)管理模式的短期成效。方法逐月随机抽取该院肿瘤相关科室2021年4—9月含抗菌药物医嘱的住院肿瘤患者病历共330份,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分析住院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并提供改进措施。结果2021年4—9月该院肿瘤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总体合格率逐月上升,分别为48.00%、56.67%、81.25%、88.33%、83.33%、88.00%(P<0.01)。结论积极开展抗菌药物MCNEI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抗菌药物医嘱点评并干预,可显著提高肿瘤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肿瘤患者 医嘱点评 管理模式 合理用药
下载PDF
2018—2022年湖北地区伊立替康不良反应661例分析
2
作者 包艳春 韩俊 +3 位作者 江莹 黄妍 徐翊 王蓓丽 《药品评价》 CAS 2023年第11期1387-1391,共5页
目的研究伊立替康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伊立替康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湖北省数据库中收集的661例伊立替康ADR报告资料。结果661例伊立替康... 目的研究伊立替康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伊立替康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湖北省数据库中收集的661例伊立替康ADR报告资料。结果661例伊立替康ADR报告中,4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发生ADR居多;ADR主要发生于给药后7 d内;ADR临床表现以胃肠系统(49.31%)为主,血液系统(35.23%)损害次之;绝大部分ADR报告患者转归为痊愈(15.73%)或好转(74.89%),有1例患者因重度骨髓抑制死亡。结论加强对4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特别是肿瘤复发)在给药后7 d内的监护,尽量避免循证医学证据低或不足的超适应证用药,以减少或避免伊立替康所致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安全用药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评估糖皮质激素治疗克罗恩病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刚 杜娟 +5 位作者 夏伶俐 余琼 陈颖 严骏松 蒋丽丽 贾业贵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930-2933,共4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评估糖皮质激素治疗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中-重度活动期CD患者160例,根据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嗜酸性粒细胞组80例(A组)和... 目的分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评估糖皮质激素治疗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中-重度活动期CD患者160例,根据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嗜酸性粒细胞组80例(A组)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非嗜酸性粒细胞组80例(B组)。对比两组患者激素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应答率、诱导缓解率、黏膜愈合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激素治疗2个月后,A组及B组临床应答率、诱导缓解率、黏膜愈合率分别为81.3%(65/80)、67.5%(54/80)、28.8%(25/80)和72.5%(58/80)、51.3%(41/80)、22.5%(18/80);其中,两组患者诱导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ESR、WBC、PCT均有所下降,且A组较B组的CRP、PCT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较高的中-重度CD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时临床缓解率较高,CRP、PCT下降更显著,提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作为糖皮质激素治疗CD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克罗恩病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萍 代天 +3 位作者 庄红 蒋品 赵谦 张苏川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3-107,102,共6页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CFs随机分为A、B、C、D、E、F、G、H、I、J和K组。A组未给予氟伐他汀和AngⅡ处理;B组用0.1μmol·L^(-1)AngⅡ刺激细胞...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CFs随机分为A、B、C、D、E、F、G、H、I、J和K组。A组未给予氟伐他汀和AngⅡ处理;B组用0.1μmol·L^(-1)AngⅡ刺激细胞6 h;C、D、E组在0.1μmol·L^(-1)AngⅡ刺激细胞6 h后,再分别用0.1,1.0和10.0μmol·L^(-1)氟伐他汀处理12 h;F组将miR-NC转染至0.1μmol·L^(-1)AngⅡ处理6 h后的CFs细胞中;G组将miR-590-5p转染至0.1μmol·L^(-1)AngⅡ处理6 h后的CFs细胞中;H、I、J、K组分别将anti-miR-NC、anti-miR-590-5p、pcDNA3.1和pcDNA3.1-STAT3转染至1.0μmol·L^(-1)氟伐他汀和0.1μmol·L^(-1)AngⅡ处理12 h后的CFs细胞中。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590-5p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培养48 h后,B、C、E、F、G、H、I、J、K组的细胞活性分别为0.93±0.05,0.64±0.04,0.35±0.03,0.91±0.05,0.37±0.03,0.46±0.04,0.70±0.06,0.49±0.04和0.77±0.06,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36.00±11.25),(105.00±9.13),(68.00±5.15),(135.00±11.25),(72.00±7.03),(85.00±6.02),(113.00±8.67),(86.00±8.40)和(106.00±8.82)个,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18.00±10.11),(85.00±5.67),(54.00±4.16),(118.00±10.11),(61.00±5.31),(68.00±5.16),(98.00±7.35),(73.00±5.26)和(89.00±6.11)个,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0.04,0.54±0.03,0.28±0.02,0.64±0.06,0.12±0.01,0.35±0.03,0.50±0.04,0.32±0.03和0.55±0.05;B、C、E、F、G、H、I组的miR-590-5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2±0.02,0.30±0.03,0.48±0.02,0.23±0.02,0.68±0.06,0.44±0.04和0.32±0.03。C、E组的上述指标与B组相比,G组的上述指标与F组相比,I组的上述指标与H组相比,K组的上述指标与J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与miR-590-5p/STAT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微小RNA-590-5p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血管紧张素Ⅱ 心肌纤维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