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副神经阻滞联合内热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近期疗效
1
作者 张建 丁祥 +2 位作者 杨小龙 柳远 周小军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26-431,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副神经阻滞联合内热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副神经阻滞联合内热针组(联合组,n=24)和内热...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副神经阻滞联合内热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副神经阻滞联合内热针组(联合组,n=24)和内热针组(内热针组,n=24)。联合组的患者在每次副神经阻滞完成后第2日行同侧内热针治疗。内热针组仅采用颈部内热针导热治疗。两组各治疗2次。于治疗前1 d、全部治疗完成后第1 d、2周、1个月时分别记录并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颈痛量表(NPQ)评分,并在全部治疗完成后1个月时,根据VAS评分与NPQ评分,以及患者的主观症状评估疗效。记录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如全脊髓麻醉、局麻药中毒等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全部治疗结束后第1日两项评分均有改善(P<0.05);且副神经阻滞联合内热针组在全部治疗完成后第1日两项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内热针组(P<0.05),两组患者在全部治疗完成后2周、1个月时两项评分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全脊髓麻醉、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副神经阻滞联合内热针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在治疗完成后2周、1个月时,与内热针治疗相比,两者疗效相当,提示副神经阻滞并无优化内热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内热针疗法 颈型颈椎病 超声引导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胸椎旁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6
2
作者 丁祥 李圣洪 +2 位作者 梅敦成 庞艳丽 王云霞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86-191,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胸椎旁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诊治的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45例,年龄50~75岁,性别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胸椎旁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诊治的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45例,年龄50~75岁,性别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肋间神经阻滞组(ICNB组,n=15);胸椎旁阻滞组(TPVB组,n=15);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胸椎旁阻滞组(IT组,n=15)。依据其带状疱疹及疼痛区域神经节段分布范围确定受累肋间神经及椎旁阻滞节段,ICN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肋角处肋间神经阻滞;TPV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IT组则同时行超声引导下肋角处肋间神经阻滞及胸椎旁阻滞,阻滞方式同ICNB组与TPVB组。治疗时间为1次/5d,共治疗3次。记录治疗前1d及全部治疗完成后1周、4周、3个月、6个月时的患者VAS评分及治疗后各时点VAS≤3例数及占比情况;记录全部治疗完成后4周、6个月时患者麻木、痛觉过敏及超敏、睡眠障碍及焦虑改善情况;记录治疗期间患者肋间神经及胸椎旁阻滞不良反应如气胸、局麻药中毒等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相同时点,IT组VAS评分明显低于ICNB组及TPVB组(P<0.05);治疗后1周、4周、3个月及6个月时IT组患者VAS≤3占比情况均明显高于ICNB组及TPVB组(P<0.05)。3组治疗后麻木、痛觉过敏及超敏、睡眠障碍、焦虑均有改善,且IT组效果优于ICNB组及TPVB组(P<0.05)。3组患者均未见与肋间神经及胸椎旁阻滞有关的气胸及局麻药中毒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胸椎旁阻滞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肋间神经阻滞及单纯椎旁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神经传导阻滞 肋间神经 胸椎骨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