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脑室脉络丛黄色肉芽肿的磁共振DWI与ADC诊断
1
作者 鲁洪 张来安 +2 位作者 刘春岭 廖勇 郭玉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1264-126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结合ADC值对侧脑室脉络丛黄色肉芽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油市人民医院30例侧脑室脉络丛黄色肉芽肿,6例脉络丛囊肿,9例脉络丛肿瘤患者的MRI影像表现,观察病变形态、大小、位置,T1WI、T2WI、T2-FLAIR及DWI(b=0,...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结合ADC值对侧脑室脉络丛黄色肉芽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油市人民医院30例侧脑室脉络丛黄色肉芽肿,6例脉络丛囊肿,9例脉络丛肿瘤患者的MRI影像表现,观察病变形态、大小、位置,T1WI、T2WI、T2-FLAIR及DWI(b=0,1000 s/mm^(2))信号特征,分别测量脉络丛黄色肉芽肿、脉络丛囊肿、脉络丛肿瘤以及侧脑室脑脊液ADC值。结果30例脉络丛黄色肉芽肿发生于60岁及以上年龄组18例(60%),60岁以下组12例(40%)。病灶大小0.4~2.4 cm,29例位于侧脑室三角区,1例位于侧脑室体部;发生于双侧26例,单侧4例,左、右侧各2例。病灶均呈结节状,T1W表现均匀低信号,T2WI表现均匀高信号,T2-FLAIR表现为等、稍高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ADC图呈等、稍低信号,ADC值(1.85±0.38)×10^(-3)mm^(2)/s,同时测得脉络丛囊肿、脉络丛肿瘤及侧脑室脑脊液ADC值分别为(3.06±0.12)×10^(-3)mm^(2)/s、(1.45±0.24)×10^(-3)mm^(2)/s、(3.18±0.35)×10^(-3)mm^(2)/s,脉络丛黄色肉芽肿与其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丛黄色肉芽肿好发于老年人,对称分布于双侧脑室后角,常规T1WI、T2WI与脑脊液信号相似,DWI表现为高信号,结合ADC值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 黄色肉芽肿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ADC值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