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本 新阅读——2012年宁波卷“混合文本”阅读题的评析与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同友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55,共3页
“混合文本”是PISA2009阅读素养测评框架中对文本类型进行分类的形式之一,它包含了连续文本和非连续文本等多种类型的阅读材料。我们平时以阅读连续性文本为主,如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非连续文本包括图表、表格、清单等。
关键词 文本类型 阅读题 混合 宁波 测评框架 阅读素养 阅读材料 连续性
下载PDF
“记”“诗”并选才能完整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同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4-45,共2页
在陶渊明的两篇作品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归去来辞并序》让人们读了“辞”而忘了“序”,许多读本只选“辞”而没有“序”;《桃花源诗并记》让人们读了“记”而忘了“诗”,许多读本只选“记”而没有“诗”。当然,后者因为“记... 在陶渊明的两篇作品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归去来辞并序》让人们读了“辞”而忘了“序”,许多读本只选“辞”而没有“序”;《桃花源诗并记》让人们读了“记”而忘了“诗”,许多读本只选“记”而没有“诗”。当然,后者因为“记”的影响更大,而且叙事完整,有故事情节,完全可以独立。但从阅读理解的角度看,这样做又有商榷之处,特别是作为教材,更有思考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 “诗” 《桃花源诗并记》 解读 才能 “序” 故事情节 阅读理解
下载PDF
中考“非连续文本”的解读与命题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同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67,共3页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的语文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是课程标准根据新时期阅读出现的新特点而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与...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的语文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是课程标准根据新时期阅读出现的新特点而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与国外阅读新趋势的一种接轨。“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目前在语文课本中,仅仅是作为“综合性学习”材料出现的。还没有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课文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文本 语文阅读 命题 解读 中考 材料组合 非连续性
下载PDF
山势·水势·山景——《三峡》分段与思路新探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同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49,共2页
《三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背诵的篇目,自然也就是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入选的课文。打开课文,我们发现,除苏教版不分段外,人教版、语文版、北师大版都分为四段,即"自三峡七百里中……不见曦月";"夏水襄陵……不以疾也";"春冬之时……... 《三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背诵的篇目,自然也就是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入选的课文。打开课文,我们发现,除苏教版不分段外,人教版、语文版、北师大版都分为四段,即"自三峡七百里中……不见曦月";"夏水襄陵……不以疾也";"春冬之时……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猿鸣三声泪沾裳"。苏教版教材虽然没有分段,但教参也是这样分为四个层次。正是由于这种分层,也就把课文内容分析为这样四个方面:写三峡两岸的山,写夏水的迅猛,写三峡春冬景色,写三峡的秋天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分段 水势 课文内容 课程标准 北师大版 苏教版 人教版
下载PDF
诗意的栖居——《陋室铭》解读的新视角兼问题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同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49,共3页
“诗意的栖居”,这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他的诗歌里最早提出的,即“人,虽满有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诗人的诗句作了诠释,并提出“人应当诗意地栖息”的观点①。“诗意的栖息”是一种精神诉求,更... “诗意的栖居”,这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他的诗歌里最早提出的,即“人,虽满有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诗人的诗句作了诠释,并提出“人应当诗意地栖息”的观点①。“诗意的栖息”是一种精神诉求,更是一种生活理想。而纵观我国古人的一些人生追求,其中最彰显的就是这种“诗意的栖居”。因此,这就为我们重新解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提供了一种视角,或者说,他的“陋室”为我们提供了“诗意的栖居”的一种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的栖居 《陋室铭》 问题探究 解读 诗意地栖居 荷尔德林 海德格尔 精神诉求
下载PDF
“黔之驴”何罪之有?——《黔之驴》本意蠡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同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2-53,共2页
柳宗元《三戒》中的“黔之驴”,最终被老虎吃掉。作者在《三戒》的前言中说:“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已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从前言... 柳宗元《三戒》中的“黔之驴”,最终被老虎吃掉。作者在《三戒》的前言中说:“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已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从前言中可以看出,作者要人们引以为戒的是,不能像驴子那样,明明自己是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之驴》 蠡测 本意 《三戒》 柳宗元 前言 作者
下载PDF
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明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10期188-188,共1页
以教学中发现的农村初中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薄弱的基础积累,恐惧的心理为研究对象,从时代的角度,学生认知的角度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角度对这一心理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渗透人文思想、培养学习兴趣、加强读诵指导。
关键词 文言文 教学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下载PDF
让作业有可操作性
8
作者 陈同友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作业要求 可操作性 学生实际 能力训练 能力发展 新课程 练习 教材
下载PDF
三线并进演绎传奇——《陈涉世家》解读
9
作者 陈同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2-53,共2页
《陈涉世家》叙述陈胜发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过程。并成功地表现出这位草根英雄的成长历程。课文的叙述描写,可以梳理出i条不同的线索,即思想发展线、机遇把握线、谋略策划线。这三条线索同时推进.演绎出陈胜的传奇故事与... 《陈涉世家》叙述陈胜发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过程。并成功地表现出这位草根英雄的成长历程。课文的叙述描写,可以梳理出i条不同的线索,即思想发展线、机遇把握线、谋略策划线。这三条线索同时推进.演绎出陈胜的传奇故事与个性本色。1.思想发展线。语言是思想的载体,陈胜的思想是通过他的语言呈现出来的。课文首先叙述陈胜年轻时被雇佣耕地时表现的心理活动与理想抱负。“怅恨久之”,是对自己窘迫处境表达的深深不满之情。而“苟富贵,无相忘”,则表现了要摆脱现实的被奴役的地位.过上富贵生活的梦想。当然,一个“苟”表现出他说话比较含蓄,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涉世家》 传奇故事 演绎 解读 思想发展 农民起义 成长历程 理想抱负
下载PDF
重新审视蔡老师
10
作者 陈同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4,共2页
近读课文《我的老师》,再次感受蔡老师,走进她教育教学的精彩世界。联系实施新课程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感到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位前辈,也许会对我们有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 《我的老师》 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 课文 教师
下载PDF
一道中考阅读题的评析
11
作者 陈同友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7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初中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阅读理解 中考
下载PDF
化浅为深 变直为曲——中考阅读新亮点摭谈
12
作者 陈同友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1年第12期58-59,共2页
2011年的中考阅读题,无论阅读材料还是阅读方法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突破,呈现出一些新的亮点。而这些突破和亮点,对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 阅读题 中考 阅读方法 阅读材料 学具
下载PDF
新课改下初中思品教学存在问题及思考
13
作者 孔小娟 《中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7期72-72,共1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思品教学一方面呈现出许多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谈一些尝试和体会。
关键词 新课程 思品教学 问题 思考
下载PDF
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农村语文教学服务
14
作者 张海荣 《新课程学习》 2009年第9期15-15,共1页
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了多媒体手段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巨大魅力。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农村家庭现在还极少拥有家庭电脑,即使已经购买的,联通网络的也不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实践 多媒体技术 语文课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 农村家庭 语文教师 学生学习 多媒体手段 联通网络
下载PDF
关注人的命运——《故乡》研读
15
作者 陈同友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4年第10期57-58,共2页
鲁迅先生的作品,在关注人物尊严的同时,也在关注人物的命运。《故乡》就是这样,“我”、闰土、杨二嫂等人,都从表现人物命运出发,揭示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故乡》 人的命运 研读 人物命运 社会意义 “我” 杨二嫂 闰土
下载PDF
孝亲书写传奇——《木兰诗》的三重道德选择
16
作者 陈同友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2年第4期41-42,共2页
康德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中说:“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这句话后来也成为他的墓碑的铭文。
关键词 《木兰诗》 道德选择 《实践理性批判》 传奇 书写 孝亲 道德法则
下载PDF
关注人的命运——《故乡》新读
17
作者 陈同友 《语文知识》 2014年第8期30-32,共3页
曹文轩在谈到文本阅读时说:“这个世界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从而使他们(笔者注:指读者)能选择不同的角度进入作品。”在对经典重读时,我们则需要选择新的角度,才能有新的认识与发现。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也是这样,每篇选择一个角度,... 曹文轩在谈到文本阅读时说:“这个世界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从而使他们(笔者注:指读者)能选择不同的角度进入作品。”在对经典重读时,我们则需要选择新的角度,才能有新的认识与发现。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也是这样,每篇选择一个角度,从中细致观察就能够有新的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乡》 人的命运 文本阅读 经典重读 可能性 曹文轩 作品
下载PDF
关注人的尊严——《孔乙己》新读
18
作者 陈同友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3年第1期58-60,共3页
鲁迅先生最喜欢的自己的作品是《孔乙己》。他创作《孔乙己》的目的是“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见《鲁迅回忆录》)。孔乙己是一个读书人,但鲁迅先生却把他定位于“苦人”。孔乙己“苦”在Uj]l~里呢?社会又为何“凉薄”呢?
关键词 《孔乙己》 人的尊严 《鲁迅回忆录》 读书人 社会 描写
下载PDF
从一类题看一种趋势
19
作者 陈同友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1年第1期57-58,共2页
从2010年的中考“积累运用”部分,我们看到基础知识考查题型的嬗变。请看试题: 例一(江苏盐城):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5分)
关键词 “积累运用” 2010年 基础知识 江苏盐城 中考
下载PDF
农村学校实施美术新课程标准研究
20
作者 张建萍 《成才之路》 2016年第13期100-100,共1页
从加大农村基础美术教学资金投入;转变教师与学生观念,重视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改变教学方法,有效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几个方面,阐述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农村学校 美术 新课程标准 观念 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