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ARP-1裂解引发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蟾酥抗肿瘤机理研究
1
作者 毛佩芝 吴纪恒 +2 位作者 王龙虎 严荧燕 汪志春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784-787,共4页
目的:探究蟾酥有效成分诱导PARP蛋白裂解并引发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理。方法:先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蟾酥有效成分与PARP-1的结合方式,再以体外细胞毒实验证明其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的作用,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沙蟾毒精... 目的:探究蟾酥有效成分诱导PARP蛋白裂解并引发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理。方法:先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蟾酥有效成分与PARP-1的结合方式,再以体外细胞毒实验证明其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的作用,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沙蟾毒精对A549细胞凋亡发生的影响,并检测沙蟾毒精给药后A549细胞中cleaved PARP的表达量。结果:蟾酥有效成分能与PARP-1蛋白活性口袋中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产生氢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表现出较强的与靶点结合的活性。体外细胞毒试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也验证了虚拟分析的推论。结论:蟾酥中的多种活性化合物能靶向诱导PARP裂解,阻断NSCLC细胞中单链DNA损伤的修复通路,并最终引发NSCLC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分子对接 PARP蛋白 抗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中华大蟾蜍毒液中蟾毒配基类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曹月婷 崔可可 +4 位作者 吴纪恒 潘红烨 卢正玉 邵家峰 王龙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50-1856,共7页
众所周知,中药成分复杂,多指标质量评价是今后趋势之一。但是,指标成分的选择及其代表性研究,往往是个棘手的难题。该文探索蟾蜍毒液中多种蟾毒配基含量的内在联系,寻找更加合理的蟾酥质控指标。该研究随机选取全国17个产地的样本,建立... 众所周知,中药成分复杂,多指标质量评价是今后趋势之一。但是,指标成分的选择及其代表性研究,往往是个棘手的难题。该文探索蟾蜍毒液中多种蟾毒配基含量的内在联系,寻找更加合理的蟾酥质控指标。该研究随机选取全国17个产地的样本,建立7种蟾毒配基含量数据库;然后,采用Spearman分析和PCA方法研究成分间的相关性,再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总含量预测模型。研究发现,华蟾酥毒基、蟾毒灵和远华蟾蜍精之和与所测蟾毒配基总含量存在着相关性。据此推测,以这3种成分作为蟾酥质控指标,与现有的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质控指标相比,更能反映蟾毒配基的整体含量。这一发现有助于蟾酥质量标准的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蟾毒灵 远华蟾蜍精 华蟾酥毒基 蟾蜍二烯内酯 多指标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中华大蟾蜍浆液中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毛佩芝 曹月婷 +3 位作者 崔可可 卢正玉 梁立章 王龙虎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调研不同产地中华大蟾蜍浆液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分析蟾酥药材的区域特征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产地的蟾蜍浆液中7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并采用层次聚类分析和雷达图探究样本的产地规律。结果不同产地蟾酥浆液中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 目的调研不同产地中华大蟾蜍浆液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分析蟾酥药材的区域特征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产地的蟾蜍浆液中7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并采用层次聚类分析和雷达图探究样本的产地规律。结果不同产地蟾酥浆液中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为华东地区蟾酥原料的主导成分,2种成分含量之和在6.95%~11.15%,而华中和西南地区2种成分含量之和在0.17%~4.17%;远华蟾蜍精和华蟾毒它灵为华中和西南地区的主导成分,2种成分含量之和在5.66%~11.37%,而华东地区2种成分含量之和在1.22%~2.26%。结论蟾酥原料质量主要受产地因素影响,该调研结果为完善蟾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产地差异 蟾毒配基 层次聚类分析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中华大蟾蜍毒液中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与时空差异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毛佩芝 曹月婷 +2 位作者 汪志春 严荧燕 王龙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839-3843,共5页
目的:考察纬度产地与采样时机对中华大蟾蜍毒液中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探索差异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收集不同纬度产地与不同季节的中华大蟾蜍毒液,定量分析样本的含水量和7种主要蟾毒配基类成分。结果:产地上,纬度越高毒液... 目的:考察纬度产地与采样时机对中华大蟾蜍毒液中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探索差异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收集不同纬度产地与不同季节的中华大蟾蜍毒液,定量分析样本的含水量和7种主要蟾毒配基类成分。结果:产地上,纬度越高毒液中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越高,即越冷地方蟾蜍毒液越好;而季节上,越热的时候蟾蜍毒液越好。显然,冷热对蟾蜍毒液的影响,在空间与时间上表现相反。结论:从蟾蜍生存角度看,蟾蜍毒液成分含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其适应环境的进化结果;蟾酥原料质量下降的主因是全球气温变暖,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蜍毒液 纬度 季节 含量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