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首例Rh基因镶嵌体血清学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长奇 王康 +7 位作者 刘莎 桂红云 龚晨辉 饶美英 高宏军 邓小兵 吴怡 陈园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1881-1884,共4页
目的研究Rh基因镶嵌体的血清学特征,输血策略及分子生物学确认方法。方法对一例先证者和其父母亲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毛细管离心分离新鲜红细胞和Rh基因分型,包括基因测序和高分辨荧光PCR定量分析。结果根据血清学和Rh基因分型结果,... 目的研究Rh基因镶嵌体的血清学特征,输血策略及分子生物学确认方法。方法对一例先证者和其父母亲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毛细管离心分离新鲜红细胞和Rh基因分型,包括基因测序和高分辨荧光PCR定量分析。结果根据血清学和Rh基因分型结果,选择以RhD第十外显子以及C的特征突变点为目标,进行荧光PCR定量分析,可测定出基因组DNA内该型别基因含量,检查证实其父亲Rh表型为:CCDee;其母亲Rh表型为:ccDEe;先证者推测为:CcDee+ccdee,为Rh基因镶嵌体。结论临床上进行Rh镶嵌体的研究,优化了部分疾病的治疗方案,对精准医疗和临床上做好科学合理用血都有很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镶嵌体 基因型
下载PDF
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行业标准的研究
2
作者 胡泽斌 孙彬裕 +2 位作者 孙晶 王布强 于婷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2年第5期449-452,共4页
抗人球蛋白试验已成为临床上保障安全输血,诊断预防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溶血性疾病、药物免疫溶血性疾病以及血型学研究工作中最重要的实验技术。抗人球蛋白检测试剂以凝胶柱或玻璃珠柱的柱凝集法为主流,是一个量大面广的产品。从监... 抗人球蛋白试验已成为临床上保障安全输血,诊断预防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溶血性疾病、药物免疫溶血性疾病以及血型学研究工作中最重要的实验技术。抗人球蛋白检测试剂以凝胶柱或玻璃珠柱的柱凝集法为主流,是一个量大面广的产品。从监管角度,属于Ⅲ类高风险体外诊断试剂产品。随着检测技术发展和临床需要的增加,国内外已有多家生产企业开发的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并且仍有不少企业正在申报该类产品的注册。但是该类试剂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产品临床使用上的风险不易把控。因此急需制订针对抗人球蛋白检测卡的行业产品标准来规范统一此类产品的技术评价指标,并对此类试剂质量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人球蛋白 体外诊断试剂 安全输血 新生儿溶血病 行业标准 血型学 试剂质量 行业产品标准
下载PDF
38840例住院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牛佳萌 马婷 +4 位作者 陈欣悦 邢莉莉 王文华 宋耀军 杨江存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36-740,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血小板抗体在住院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探究血小板抗体产生原因,为提高输血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38840例患者,采用Capture-P固相检测体系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统计分析抗体阳性率。结果38840例住院患者中血小板抗体...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血小板抗体在住院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探究血小板抗体产生原因,为提高输血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38840例患者,采用Capture-P固相检测体系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统计分析抗体阳性率。结果38840例住院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者3989例,阳性率为10.27%。男女性患者阳性率分别为8.7%和11.5%,女性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高。年龄<18岁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6.98%,显著低于年龄≥66岁及18~65岁两组。有妊娠史及输血史患者阳性率均显著增高,分别为14.4%和14.7%。血液系统疾病及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疾病阳性率高达20%以上。以血液内科、重症医学科、产科患者阳性率排前三名,阳性率分别为15.17%、14.97%及13.67%。B型和AB型患者的阳性率低于A型及O型。结论临床输注血小板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住院科别等因素对血小板抗体的影响,以减少无效输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抗体 住院患者 血小板输注无效
下载PDF
药物致敏红细胞检测血清中阿莫西林药物抗体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民军 宋胤 +2 位作者 吴明磊 徐丹 范道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51-1653,共3页
目的:使用阿莫西林药物致敏红细胞检测血液样本中的阿莫西林药物抗体。方法:采用药物致敏红细胞与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465例血液样本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及阿莫西林药物抗体筛查。结果:465例血液样本中,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目的:使用阿莫西林药物致敏红细胞检测血液样本中的阿莫西林药物抗体。方法:采用药物致敏红细胞与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465例血液样本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及阿莫西林药物抗体筛查。结果:465例血液样本中,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均为阴性;阿莫西林药物抗体阳性例数为25例,阳性率为5.376%(25/465),抗体效价为2~128。结论:药物致敏红细胞与微柱凝胶检测法相结合,建立了针对阿莫西林药物抗体的检测方法,可有效检测出人体血液样本中的药物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不规则抗体 阿莫西林药物抗体 抗体筛查
下载PDF
RhD阴性无偿献血人群的RHD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龚宏伟 张皓钧 +7 位作者 赵海平 孙玲 王布强 吴明 吴怡 鄂青 高明 陈玉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分析RhD阴性献血者的基因型,为建立RhD阴性献血者数据库提供科学完备的依据。方法从江阴市无偿献血者中,选择60名RhD阴性献血者,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做血清学分型,采用RHD基因分型试剂盒做基因分型,通过测序分析RHD基因编码的外... 目的分析RhD阴性献血者的基因型,为建立RhD阴性献血者数据库提供科学完备的依据。方法从江阴市无偿献血者中,选择60名RhD阴性献血者,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做血清学分型,采用RHD基因分型试剂盒做基因分型,通过测序分析RHD基因编码的外显子多态性,确定基因突变的位点或类型,通过分析Rhesus box确定合子型。结果本组RhD阴性献血者中,血清学检测:Rh血型比例依次为ccee 65.00%(39/60),Ccee 26.70%(16/60),CCee及ccEe各占3.33%(2/60),CcEe 1.67%(1/60);基因分型:71.67%(43/60)为RHD基因缺失型RhD阴性(RHD deleted),余下的28.33%(17/60)为RHD基因突变产生的部分D、DEL及无效基因导致的RhD阴性,其中部分D占1.67%[基因型RHD-CE(5)-D/RHD deleted),DEL占18.33%(11/60)[基因型RHD(K409K)/RHD deleted 10例、RHD(K409K)/RHD(K409K)1例]);无效基因导致的RhD阴性为8.33%[基因型RHD-CE(3-9)D/RHD deleted 3例)、RHD(711delC)/RHD deleted 1例、RHD-CE(3-10)/RHD deleted1例]。结论对初次献血的RhD阴性献血者做基因分型,可避免血清学方法难以检出的部分D、DEL血型献血者进入RhD阴性供者库,保护临床上RhD阴性受血者免于受D抗原的同种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献血者 RH血型 RHD基因 基因型 基因多态性 血清型 RhD阴性供者库
下载PDF
肿瘤患者头孢哌酮和美罗培南药物抗体阳性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邵树军 祁欣 +3 位作者 桂佳林 高明 陈玉平 王兰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8-982,共5页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和美罗培南在肿瘤患者中药物抗体产生情况及与患者疾病、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关系,为抗生素合理用药和精准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501例肿瘤患者使用头孢哌酮和美罗培南后药物抗体的产生情况,并分析其...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和美罗培南在肿瘤患者中药物抗体产生情况及与患者疾病、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关系,为抗生素合理用药和精准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501例肿瘤患者使用头孢哌酮和美罗培南后药物抗体的产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肿瘤患者头孢哌酮药物抗体阳性率为30.54%(124/406),美罗培南药物抗体阳性率为40.00%(38/95);头孢哌酮和美罗培南药物抗体阳性患者以血液系统肿瘤为主,阳性率分别为36.43%和40.96%;不同年龄分组的检测结果表明,31~40岁组的头孢哌酮药物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70.37%,41~50岁组美罗培南药物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86.67%。结论:肿瘤患者使用头孢哌酮及美罗培南后可诱导机体产生药物抗体,药物抗体的产生与疾病、性别、年龄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头孢哌酮 美罗培南 药物抗体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弱D61标本基因分析
7
作者 王芳 卞梦瑶 +9 位作者 俞秋蓉 吴明磊 赵海萍 孙玲 王布强 高宏军 石海灿 吴怡 高明 陈玉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701-704,共4页
目的 对本市献血者中筛查到的1例D^(el)标本进行基因检测,分析造成其血清学表型的分子基础。方法 献血者EDTA抗凝血分离白膜层提取核酸用于基因分型和外显子编码序列分析,红细胞用于血清学检测,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做血清学分型,采... 目的 对本市献血者中筛查到的1例D^(el)标本进行基因检测,分析造成其血清学表型的分子基础。方法 献血者EDTA抗凝血分离白膜层提取核酸用于基因分型和外显子编码序列分析,红细胞用于血清学检测,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做血清学分型,采用基因分型试剂盒做基因分型,通过测序分析基因编码的外显子多态性,确定基因突变的位点或类型。结果 血清学检测结果本例标本RhD表型为D^(el),RhCE表型为CCEe,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本例标本RHD编码基因外显子均为阳性,排除弱D15和RHD~*DEL1[RHD(1227G>A)],RHD编码基因外显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标本在外显子编码序列的第28位发生点突变,为弱D61,基因型为RHD~*01 W.61[RHD(28C>T)]。结论 在本市无偿献血者中发现1例弱D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EL 弱D61 基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