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同视域下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践创新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占东 陈文娟 任泽中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2014年第7期39-40,45,共3页
科技创业是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引擎。科技创业的引导扶持合力重在通过高校内部机构高效协同,实施以"机制先导、教学主导、氛围引导"为路径的校内科技创业教育机制;通过校内与校外子系统紧密协同,以大学生科技创... 科技创业是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引擎。科技创业的引导扶持合力重在通过高校内部机构高效协同,实施以"机制先导、教学主导、氛围引导"为路径的校内科技创业教育机制;通过校内与校外子系统紧密协同,以大学生科技创业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实施以"创新驱动、实训试验、孵化转化"为路径的科技创业实践创新机制。集聚政校企多方优质创业资源,助力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与创业团队量质齐升,方能开创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科技创业 实践创新 创业教育
下载PDF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地理师范生多维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2
作者 张明礼 陈仕涛 +1 位作者 汪涛 武丽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6-61,共6页
高素质人才培养依靠教师,为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师范类专业进行认证恰逢其时。本文基于OBE理念的专业认证,以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师范生培养为例,参照认证标准规定的毕业要求,构建了以“毕业要求为核心”的师范生... 高素质人才培养依靠教师,为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师范类专业进行认证恰逢其时。本文基于OBE理念的专业认证,以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师范生培养为例,参照认证标准规定的毕业要求,构建了以“毕业要求为核心”的师范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并结合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和提升培养质量的初衷,提出了“多维协同培养”模式。希冀该模式对完善师范专业建设、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专业认证 地理师范生 协同培养
下载PDF
自动巡航与可变限速协同控制对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效率的改善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烨 王炜 +2 位作者 邢璐 王昊 董长印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20-1425,共6页
为了改善可变限速控制在应用过程中带来的通行效率损失,采用自动巡航与可变限速协同控制来对高速公路车辆进行管控。基于智能驾驶员模型建立了自动巡航控制模型,结合可变限速控制形成了协同控制方法,采用美国NGSIM微观交通流数据对模型... 为了改善可变限速控制在应用过程中带来的通行效率损失,采用自动巡航与可变限速协同控制来对高速公路车辆进行管控。基于智能驾驶员模型建立了自动巡航控制模型,结合可变限速控制形成了协同控制方法,采用美国NGSIM微观交通流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并进行了高速公路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协同控制能在有效降低瓶颈路段上游车辆速度的同时,降低平均每辆车增加的通行时间比例,从而有效改善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自动巡航控制 可变限速控制 通行效率 高速公路
下载PDF
混有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车辆的异质交通流稳定性解析与基本图模型 被引量:33
4
作者 秦严严 王昊 +1 位作者 王炜 万千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7-235,共9页
针对传统车辆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构成的异质交通流,研究其稳定性与基本图模型.应用实车测试验证的CACC模型和智能驾驶员模型(intelligent driver model)分别作为CACC车辆和传统车辆的... 针对传统车辆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构成的异质交通流,研究其稳定性与基本图模型.应用实车测试验证的CACC模型和智能驾驶员模型(intelligent driver model)分别作为CACC车辆和传统车辆的跟驰模型,建立异质流稳定性解析框架,研究不同平衡态速度、不同CACC车辆比例时的异质流稳定性.推导异质流基本图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车辆稳定的速度范围,异质流处于稳定状态.在传统车辆不稳定的速度范围,CACC车辆比例增加以及平衡态速度远离9.6—18.6 m/s速度范围,均能够改善异质流的不稳定性.通行能力随着CACC车辆比例的增加而提高.此外,CACC模型的期望车间时距越大,异质流稳定域越大,但通行能力降低.因此,恒定车间时距CACC控制策略下的期望车间时距取值应权衡异质流稳定域和通行能力两个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交通流 稳定性解析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 基本图
下载PDF
拥堵条件下的快速路出口匝道交叉口与下游交叉口协同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徐建闽 邹祥莉 马莹莹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4,共6页
在快速路系统中,出入口匝道是联接快速路与地面道路的纽带,同时也是最易发生拥堵的瓶颈路段。针对快速路出口匝道车辆拥堵问题,建立拥堵条件下的快速路出口匝道交叉口与下游交叉口协同控制模型,由两个子模型组成,分别是目标交叉口通行... 在快速路系统中,出入口匝道是联接快速路与地面道路的纽带,同时也是最易发生拥堵的瓶颈路段。针对快速路出口匝道车辆拥堵问题,建立拥堵条件下的快速路出口匝道交叉口与下游交叉口协同控制模型,由两个子模型组成,分别是目标交叉口通行能力最大优化模型和下游交叉口车辆疏散最大优化模型。前者旨在提高出口匝道的通行能力,后者旨在保障目标交叉口方向来车到达下游交叉口后尽快疏散,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快速路出口匝道拥堵疏解路径中,该模型求得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比采用Webster配时模型求得的单点信号配时方案在通过车辆数、车均延误以及平均排队长度方面分别优化了18%、22.3%和71.6%,大大加快了出口匝道拥堵疏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交通 快速路出口匝道 拥堵疏解 协同控制
下载PDF
港口群协同发展中的资源整合机制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叶彩鸿 董新平 庄佩君 《物流技术》 2016年第6期81-85,153,共6页
港口群是区域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港口群的协同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能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与区域资源配置。首先分析了港口群协同的内涵,提出港口群整体效应的实现,要以港口群内各港口间的协同运作... 港口群是区域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港口群的协同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能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与区域资源配置。首先分析了港口群协同的内涵,提出港口群整体效应的实现,要以港口群内各港口间的协同运作为基础。接着分析了港口群的资源系统构成,以及港口群协同发展过程中的替代机制、资源互补机制、资源增进机制与资源冲突机制。最后提出港口群管理的建议,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港口群总体发展规划;设立跨行政区划的官方管理与协调机构;建立港口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机制;明确各港口功能、定位与分工,实施错位发展;建立港口群内信息数据公共平台与信息共享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群 协同发展 资源整合
下载PDF
宁波市中心区停车问题成因及关键对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陆丽丽 吴祖峰 施斌峰 《城市交通》 2019年第4期85-90,16,共7页
中国大中城市中心区停车难、乱停车等问题日益严峻。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基于数据分析,从停车供需和停车管理两个层面进行停车问题成因的系统分析。然后,进一步挖掘导致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停车管理不足的衍生危害。在总... 中国大中城市中心区停车难、乱停车等问题日益严峻。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基于数据分析,从停车供需和停车管理两个层面进行停车问题成因的系统分析。然后,进一步挖掘导致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停车管理不足的衍生危害。在总结停车问题的关键症结基础上,提出以加强整治、有效管理、严控需求为主,适度增加供给为辅的停车问题解决思路。从提高停车成本、加强宣传引导、开展道路违法停车整治、优化停车服务收费管理、调研和推行以库购车政策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停车问题 供需失衡 小区停车 停车管理 宁波市
下载PDF
多船岸桥协同调度研究
8
作者 李建辉 胡燕海 周超 《科技与管理》 2014年第6期57-60,共4页
分析了全岸线多船装卸作业的岸桥调度问题,以缩短船舶停泊时间以及岸桥作业均衡为决策目标,建立了面向多船岸桥协同调度问题的混合整数规划优化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矩阵编码的单亲遗传算法对全岸线装卸任务进行分组求解。通过实验算例... 分析了全岸线多船装卸作业的岸桥调度问题,以缩短船舶停泊时间以及岸桥作业均衡为决策目标,建立了面向多船岸桥协同调度问题的混合整数规划优化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矩阵编码的单亲遗传算法对全岸线装卸任务进行分组求解。通过实验算例来比较所提出的调度方法与传统调度方法得知,多船岸桥协同调度方案更能有效地提高岸桥的装卸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船岸桥分配 岸桥调度 混合整数规划 单亲遗传算法
下载PDF
车路协同下基于速度引导的双周期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14
9
作者 荆彬彬 卢凯 +2 位作者 鄢小文 吴焕 徐建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7-154,共8页
针对传统双周期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方法的不足,建立了一种新的双周期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模型,利用车路协同环境下车-车、车-路实时双向通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加减速引导的双周期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方法,并结合算例对比分析了加减速引导前... 针对传统双周期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方法的不足,建立了一种新的双周期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模型,利用车路协同环境下车-车、车-路实时双向通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加减速引导的双周期干道绿波协调控制方法,并结合算例对比分析了加减速引导前后车辆的通行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加速引导策略能够有效降低车辆的平均行程时间、平均延误时间与平均停车次数;减速引导策略则能够在保证平均行程时间与平均延误时间不增加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车辆的平均停车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控制 车路协同 车速引导 双周期 绿波协调
下载PDF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动态协同定位算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柯明星 吕晶 +1 位作者 童凯翔 朱明 《导航定位学报》 2016年第1期44-49,共6页
卫星导航系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定位与导航系统,然而在城区、峡谷、森林等复杂条件下其所提供的定位与导航性能会下降甚至无法提供服务。针对该问题,已经有多种卫星导航增强手段被提出,其中,用户间的协同定位由于可以减轻对基础... 卫星导航系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定位与导航系统,然而在城区、峡谷、森林等复杂条件下其所提供的定位与导航性能会下降甚至无法提供服务。针对该问题,已经有多种卫星导航增强手段被提出,其中,用户间的协同定位由于可以减轻对基础设施的依赖,具有很大发展前景。本文提出了基于扩展卡尔曼的协同定位算法,建立了动态条件下用户的位置速度矢量模型的系统方程,利用该算法在动态协同定位系统中实现对用户的位置和速度的估计。文中论述了算法的详细过程,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实时产生卫星的三维位置,构建了一个动态用户协同定位场景。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估计出用户的位置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卡尔曼滤波 协同定位 动态系统 性能估计
下载PDF
从集群智能角度分析协同驾驶:综述和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宇晴 姚丹亚 +3 位作者 张毅 裴欣 李力 李志恒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75-886,共12页
协同驾驶是集群智能技术的典型应用之一.和集群机器人相比,协同驾驶既有集群智能技术的共性问题,也有特性问题.对协同驾驶与集群机器人对比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协同驾驶问题的内在难点,也有助于推动集群智能技术的发展,完善复杂系统科学... 协同驾驶是集群智能技术的典型应用之一.和集群机器人相比,协同驾驶既有集群智能技术的共性问题,也有特性问题.对协同驾驶与集群机器人对比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协同驾驶问题的内在难点,也有助于推动集群智能技术的发展,完善复杂系统科学.本文从集群智能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协同驾驶进行反思综述.本文首先介绍协同驾驶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从集群智能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协同驾驶和集群机器人的区别,接着介绍协同驾驶的关键技术,并着重强调协同规划在协同驾驶中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最后分析了世界各国协同驾驶发展现状,并针对现阶段我国协同驾驶发展的难点提出一些建议,同时对协同驾驶的未来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智能 集群机器人 协同驾驶 协同规划
下载PDF
基于分层递阶结构和S模型预测控制的快速路多匝道协同控制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邹祥莉 徐建闽 +1 位作者 于洁涵 林观荣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109,161,共6页
为缓解快速路匝道拥堵,提出一种基于分层递阶结构和S模型预测控制的快速路多匝道协同控制模型,包括上层主线关联多匝道协同控制模型和下层子系统的模型预测控制,案例分析中以VISSIM为仿真平台,结合MATLAB进行二次开发,结果表明:协同控... 为缓解快速路匝道拥堵,提出一种基于分层递阶结构和S模型预测控制的快速路多匝道协同控制模型,包括上层主线关联多匝道协同控制模型和下层子系统的模型预测控制,案例分析中以VISSIM为仿真平台,结合MATLAB进行二次开发,结果表明:协同控制模型相对于ALINEA控制模型来说,在快速路主线的平均行程时间和车均延误方面没有优化效果,但是在入口匝道的平均行程时间、平均排队长度和车均延误方面都有较大程度的优化,且从整体上来说,协同控制模型相对于ALINEA控制模型在平均行程时间、平均排队长度和车均延误方面分别优化了14.6%、88.9%和71.7%,总体上能够提高快速路系统,尤其是入口匝道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快速路匝道 分层递阶 模型预测控制 协同控制 迭代算法
下载PDF
基于出行行为模型的出行感染风险评估——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江苏省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奇 任刚 +5 位作者 李大韦 朱茂莹 马景峰 宋建华 朱玉霖 何煜洪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70,共8页
为准确评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出行感染风险,在对出行行为进行全出行链建模基础上提出出行风险评估模型.基于江苏省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和线上问卷调查数据,分别对病毒携带者和普通出行者出行行为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对比分析病毒携... 为准确评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出行感染风险,在对出行行为进行全出行链建模基础上提出出行风险评估模型.基于江苏省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和线上问卷调查数据,分别对病毒携带者和普通出行者出行行为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对比分析病毒携带者和普通出行者出行行为的异同.进一步对疫情期间不同出行方式和出行活动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得到结论:交通管制措施可有效降低出行感染风险,就医出行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出行活动,差旅在疫情传播初期风险较高,非机动车出行风险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出行风险评估 出行行为模型 新冠肺炎疫情
下载PDF
基于粒子滤波算法的动态协同定位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童凯翔 田世伟 李广侠 《通信技术》 2016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城市室内、森林峡谷等易对导航信号造成遮蔽、干扰的环境中难以保证其定位的可靠性。提出利用粒子滤波算法完成地面动态节点网络协同定位的新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仿真研究。在缺乏伪距观测量的条件下,单一的终端节点...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城市室内、森林峡谷等易对导航信号造成遮蔽、干扰的环境中难以保证其定位的可靠性。提出利用粒子滤波算法完成地面动态节点网络协同定位的新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仿真研究。在缺乏伪距观测量的条件下,单一的终端节点难以实现精确定位。若多个节点之间通过相互测距,交互位置信息等方式实现协同,结合地面节点与卫星之间的伪距观测信息来实现对于动态节点位置与速度的估计。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新算法能够准确估计节点的位置、速度、伪距测量偏差等状态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定位 粒子滤波算法 动态系统 估计性能
下载PDF
基于路网分层的协同诱导路径搜索算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志林 邱红桐 +1 位作者 封春房 李标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3-148,共6页
针对交通诱导中的分布式诱导和中心式诱导各自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路网分层的协同式诱导算法。首先,根据出行偏好,对路网进行了分层,并对不同形式的路径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对子区域中路径搜索进行动态搜索限定,提出了基于改进A*的跨层... 针对交通诱导中的分布式诱导和中心式诱导各自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路网分层的协同式诱导算法。首先,根据出行偏好,对路网进行了分层,并对不同形式的路径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对子区域中路径搜索进行动态搜索限定,提出了基于改进A*的跨层节点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改进的跨层路径搜索算法。最后,构建了协同式诱导算法模型,此模型运用中心式诱导完成主干道路网层交通流的诱导,而分布式诱导完成子区域小范围次要路网上的车辆的路径搜索,并对协同搜索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模型相比单一诱导模型计算性能好,平均搜索的效率提高了17.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协同诱导路径 协同诱导搜索算法 跨层路径 子区域 动态搜索限定 跨层节点确定
下载PDF
江苏省8个沿海造林树种的耐盐性评价研究
16
作者 郑旭 赵文静 +5 位作者 刘兴满 张康 卞建 闫红民 王晓晓 唐罗忠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61-2270,共10页
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n’)、白榆(Ulmus pumila)、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榔榆(Ulmus parvifolia)、乌桕(Triadica sebifera)、青皮柳(Salix ohsidare)、构树(Broussonetia ... 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n’)、白榆(Ulmus pumila)、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榔榆(Ulmus parvifolia)、乌桕(Triadica sebifera)、青皮柳(Salix ohsidare)、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苦楝(Melia azedarach)8个造林树种,研究不同树种造林地土壤含盐量及其与树木成活率、胸径和树高生长量的关系,并对8个树种的耐盐性进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以进一步研究江苏沿海地区典型树种的耐盐性。结果表明,48个调查样地土壤含盐量为0.4~11.9 mg/g;不同样地之间的土壤含盐量差异较大;土壤含盐量较高的样地具有典型的盐分表聚现象;8个树种的成活率、胸径和树高年生长量与土壤含盐量均呈负相关。8个造林树种的耐盐性评价结果显示,其耐盐能力表现为白榆>苦楝>落羽杉>乌桕>榔榆>中山杉>青皮柳>构树。其中,白榆和苦楝可耐受6 mg/g的土壤含盐量;落羽杉、乌桕、榔榆和中山杉可耐受4 mg/g的土壤含盐量;青皮柳和构树只能耐受3 mg/g的土壤含盐量。白榆和苦楝可在含盐量较高的沿海地区造林,落羽杉、乌桕、榔榆和中山杉可在含盐量中等的沿海地区造林,青皮柳和构树只能在含盐量较低的沿海地区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区 盐碱土 耐盐性综合评价 造林树种
下载PDF
基于协同学的区域综合交通系统客运生成研究
17
作者 周凡 华雪东 谢文杰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CAS 2022年第3期27-34,共8页
经典客运生成理论由于不考虑交通出行方式间的协同竞争关系,导致其并不适用于区域综合交通系统生成分析;加之与区域综合交通系统客运生成相关的历史数据积累较少,基于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的新方法也无法适用。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区域综... 经典客运生成理论由于不考虑交通出行方式间的协同竞争关系,导致其并不适用于区域综合交通系统生成分析;加之与区域综合交通系统客运生成相关的历史数据积累较少,基于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的新方法也无法适用。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区域综合交通系统客运生成研究。通过引入经典协同学理论,提出了基于协同学的客运生成预测方法,建立了区域多方式客运系统自演化发展模型与协同竞争模型,最后对整个江苏省区域的综合交通系统客运生成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区域多方式协同竞争模型可以更高精度的预测区域多方式客运系统生成量与周转量:两者预测的平均误差为9.4%和12.6%,相比多项式模型预测的误差降低了63%和51%。此研究为交通决策者提供更精准的区域综合客运生成预测结果,可为区域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设施建设、交通政策制定等工作的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交通系统 客运生成 协同学 协同竞争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指挥调度协同应用分析
18
作者 许成涛 陈信超 +1 位作者 张远 张健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18年第2期86-87,109,共3页
区域高速公路指挥调度是实现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智能化控制,保证区域间高速公路安全、舒适、快捷,提高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区域高速公路指挥调度协同应用方案,以期实现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的跨区域协同指挥... 区域高速公路指挥调度是实现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智能化控制,保证区域间高速公路安全、舒适、快捷,提高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区域高速公路指挥调度协同应用方案,以期实现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的跨区域协同指挥,提供一套可行的业务联动和管理机制,为全国其他区域高速公路联合指挥调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高速公路 指挥调度 协同应用
下载PDF
面向山区铁路工程物流基地选址的分布鲁棒优化模型
19
作者 王浩 甘蜜 +3 位作者 魏力飞 何庆 王平 彭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山区铁路传统工程建设运输物流基地选址模型较少将未来可能需求纳入考量范畴,忽视了此类临时工程在社会效益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潜力。针对此问题,在传统工程建设运输物流基地选址模型考虑影响因素及假设基础上,加入永临结合决策变量,构建... 山区铁路传统工程建设运输物流基地选址模型较少将未来可能需求纳入考量范畴,忽视了此类临时工程在社会效益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潜力。针对此问题,在传统工程建设运输物流基地选址模型考虑影响因素及假设基础上,加入永临结合决策变量,构建同时考虑未来社会需求分布的不确定性的工程选址模型。以工程地质条件、建设施工成本、道路情况等多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预测未来社会需求并引入波动变量构建非精确机会约束的方式,提出适用于永临结合模式设施选址的“多面体-DRO”二阶段分布鲁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服务水平是选址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高海拔施工点,选择附近的高海拔设施更加可靠;为尽可能服务高海拔地区,永久设施点更倾向于在高海拔地区修建。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抵抗不确定性带来的代价,从而避免决策失误,在山区铁路工程永临结合设施修建方面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设施选址 永临结合 分布鲁棒优化
下载PDF
基于CPS的单交叉口信号滚动优化控制模型
20
作者 卢凯 陈恒宇 +3 位作者 江书妍 李余 樊舒颖 李林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9-388,共10页
为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单交叉口的通行效率,综合考虑信息物理系统(CPS)的特性和功能,构建了基于CPS的单交叉口信号滚动优化控制架构;提出了交叉口信号优化控制的分层建模思路与框架,实现了对交叉口不同层级的状态描述;针对不同流量环... 为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单交叉口的通行效率,综合考虑信息物理系统(CPS)的特性和功能,构建了基于CPS的单交叉口信号滚动优化控制架构;提出了交叉口信号优化控制的分层建模思路与框架,实现了对交叉口不同层级的状态描述;针对不同流量环境,分别以单位时间车均预计延误和加权排队长度比作为优化目标,进行实时信号优化,构建了基于CPS的分层滚动优化模型;搭建了基于SUMO与Python的实时交互仿真环境,针对未饱和、过饱和以及饱和状态变化3种流量场景进行案例分析.算例结果表明,与Transyt、Synchro、Webster、感应控制、承载力方法相比,所提模型均取得了更优的控制效果,车均延误和平均排队长度最多分别可减少43.75%和16.05%,溢流时间最多可延长37.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信息物理系统 信号交叉口 滚动优化 分层建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