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山水画教学中的诗情画意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园 《大舞台》 2011年第11期212-213,共2页
中国文化和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对于中国画的教学要从小开始,不仅要了解中国绘画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素养。对于山水画的教学,可以将其与孩子在语文课上所学的古诗词进行整合,在孩子们理解诗词的... 中国文化和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对于中国画的教学要从小开始,不仅要了解中国绘画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素养。对于山水画的教学,可以将其与孩子在语文课上所学的古诗词进行整合,在孩子们理解诗词的基础上进行绘画,这样会让孩子感受颇深,也变传统临摹的教学模式为自我创造为主。以此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文化 诗歌意境 想象力 创造力
下载PDF
让数学课堂亲近孩子的生活——《千克与克的认识》案例评析
2
作者 徐连川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第3期83-83,共1页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生活是学习数学取之不尽的源泉。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设计的数学活动也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让数学课堂越来越亲近孩子们的生活。
关键词 数学 亲近 生活
下载PDF
发掘数学美感 激发学习兴趣
3
作者 张芝忠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09年第2期52-52,共1页
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作出精彩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能使人获得智慧,科技能改善物质生活,而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能有效地发掘数学教材... 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作出精彩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能使人获得智慧,科技能改善物质生活,而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能有效地发掘数学教材和教学中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莱因 小学数学教材 使人 加法交换律 轴对称图形 对称美 数量关系 小数的 高度抽象 运算符号
下载PDF
亲近孩子的生活——《千克与克的认识》案例评价与反思
4
作者 徐连川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0年第9期81-83,共3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习数学取之不尽的源泉。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充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习数学取之不尽的源泉。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设计的数学活动也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让数学课堂越来越亲近孩子们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 案例评价 孩子 亲近 反思 认知发展水平 小学数学教师
下载PDF
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
5
作者 邓超(执教) 张芝忠(点评)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0年第10期108-110,共3页
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时:一课时场景观察:这是该校一个较大的阶梯教室(说明:专门用来教学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的教室)。学生人数52人.分小组围坐.学生的前方是一大块空地.偏北靠墙的地方安放着一台电脑投影仪和一个实物... 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时:一课时场景观察:这是该校一个较大的阶梯教室(说明:专门用来教学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的教室)。学生人数52人.分小组围坐.学生的前方是一大块空地.偏北靠墙的地方安放着一台电脑投影仪和一个实物投影仪(已经打开).空地的中央偏南一点有一个三角形的花圃.摆放了很多盆菊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课 三角形面积 电脑投影仪 阶梯教室 学生人数 公开课 示范课 观摩课
下载PDF
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策略探讨
6
作者 徐连川 《教师》 2010年第28期85-87,共3页
数学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获得数学知识经验而引起的持久行为,是学生能力和倾向变化的过程。它既是生活中的概念,也是一个心理上的概念。本文试图通过一定的方法与策略来缓解学生心理困惑和压力,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体现,... 数学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获得数学知识经验而引起的持久行为,是学生能力和倾向变化的过程。它既是生活中的概念,也是一个心理上的概念。本文试图通过一定的方法与策略来缓解学生心理困惑和压力,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学习 主动性 情育 美育 智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