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程护理干预对手指屈肌键断裂修复术后患者肌腱粘连及断裂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邱瑜 姜春来 卢弘栩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9期2383-2384,共2页
手指关节的活动依靠的是肌腱。肌腱断裂后,相应的关节失去活动功能,而肌腱外伤或修复术后,常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形成肌腱粘连。肌腱粘连将手指的功能性恢复将大打折扣,同时标志着肌腱修复的失败[1]。特别是手指屈肌腱,由于结构复杂,其... 手指关节的活动依靠的是肌腱。肌腱断裂后,相应的关节失去活动功能,而肌腱外伤或修复术后,常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形成肌腱粘连。肌腱粘连将手指的功能性恢复将大打折扣,同时标志着肌腱修复的失败[1]。特别是手指屈肌腱,由于结构复杂,其修复术后,粘连发生率高且疗效差。国内外针对手指屈肌腱术后的修复及功能性康复一直都有研究,但是却没有一套合适的康复标准或药物的出现,能够避免修复术后的肌腱粘连,再加上,近年来,医疗资源的紧缺,针对手指修复术后的护理,很难做到全面,很多患者由于地域、资源的差异,得不到好的护理指导,以至于修复术的效果大大降低。本文主要研究远程护理干预对手指屈肌腱断裂术后肌腱粘连及断裂的影响,通过远程干预的治疗方法,探究其对肌腱粘连及断裂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粘连 修复术 手指 指屈肌腱 肌腱断裂 护理干预 肌腱修复 功能性 干预组 屈肌
下载PDF
血流限制训练在膝关节微创手术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林玲 王玉明 +1 位作者 赵燕燕 张明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6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流限制训练在膝关节微创手术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治疗的78例膝关节微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血流限制训... 目的探讨血流限制训练在膝关节微创手术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治疗的78例膝关节微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血流限制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活动舒适度、膝关节Lysholms评分、标准伸膝肌力,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价综合康复效果。结果两组训练后活动舒适度、Lysholms评分、标准伸膝肌力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训练后活动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Lysholms评分、标准伸膝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疼痛、下肢瘀斑/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流限制训练有助于提高膝关节微创手术早期肌力、关节功能以及活动度,能降低性慢性疼痛、下肢瘀斑/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训练 膝关节微创手术 早期康复锻炼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断指再植术后静脉镇痛泵使用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唐松英 胡仁娟 《北方药学》 2012年第10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镇痛泵使用的最佳时机。方法:把100例断指再植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间疼痛、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2011年1~12月,观察组断指再植术后关闭静脉镇痛泵副作用的发生率明...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镇痛泵使用的最佳时机。方法:把100例断指再植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间疼痛、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2011年1~12月,观察组断指再植术后关闭静脉镇痛泵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找出断指再植术后能达到镇痛效果,且副作用降到最低的静脉镇痛泵使用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镇痛泵 副作用 使用时机
下载PDF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护理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陆正荣 《中外医疗》 2011年第29期161-161,共1页
目的探讨研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前期防治护理措施。方法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14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了回溯式分析。结果经过6~12个月的随访,治疗后22例存在肢体功能障碍,6例肢体功能部分丧失,其... 目的探讨研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前期防治护理措施。方法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14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了回溯式分析。结果经过6~12个月的随访,治疗后22例存在肢体功能障碍,6例肢体功能部分丧失,其余114例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治愈率达80.3%。结论对于骨筋膜室和综合征患者,护理人员应注重改善患者血供、保持针对式体位、实施关注护理,对患肢肿胀程度、伤肢变化、生命体征变化等状况进行观察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筋膜室综合征 护理
下载PDF
股骨骨折石膏固定术后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庞红梅 谢仁国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22期97-98,共2页
目的:总结股骨骨折石膏固定术后的腓总神经损伤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调查股骨骨折127例,对其中5例出现骨折石膏固定术后的腓总神经损伤的病例,分析损伤的原因及处理的临床疗效。效果:股骨骨折石膏固定术后腓总神经损伤常常产生于石... 目的:总结股骨骨折石膏固定术后的腓总神经损伤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调查股骨骨折127例,对其中5例出现骨折石膏固定术后的腓总神经损伤的病例,分析损伤的原因及处理的临床疗效。效果:股骨骨折石膏固定术后腓总神经损伤常常产生于石膏固定后对腓总神经的牵拉、压迫。及时处理疗效尚为理想。结论:正确把握石膏固定方法,及时观察处理是解决股骨骨折石膏固定术后的腓总神经损伤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腓总神经
下载PDF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预防与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意义探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梁晓琴 施平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6年第10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预防与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本院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的断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血管危象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预防与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本院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的断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血管危象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血管危象11例(36.7%),观察组患者出现血管危象2例(6.7%),两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及时规避血管危象的影响因素,能够降低了断指再植患者血管危象的发生率,降低了伤残率,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 血管危象 预见性护理
下载PDF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大体解剖和腕关节镜对比观察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谢仁国 汤锦波 +4 位作者 唐天驷 刘国峰 王古衡 张昌军 刑树国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腕尺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大体结构和腕关节镜下相对应部位的结构的表现,为腕关节镜下组织结构辨认提供解剖学上的依据。方法 采用正常新鲜冷冻人尸体上肢标本5只,先在腕关节镜下,分别通过"桡腕关节入路"和"... 目的观察腕尺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大体结构和腕关节镜下相对应部位的结构的表现,为腕关节镜下组织结构辨认提供解剖学上的依据。方法 采用正常新鲜冷冻人尸体上肢标本5只,先在腕关节镜下,分别通过"桡腕关节入路"和"远侧桡尺关节表面直接入路",观察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远侧和近侧组成结构(三角纤维软骨,掌侧和背侧桡尺韧带)的外观、起止点和走行。然后,切开腕关节囊,肉眼大体观察以上各个组成的形态;并在开放状态下,再次用关节镜观察,对比辨认相应位置的组织结构。最后,将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从尺桡骨远端切下,测量、记录。结果 大体解剖测量表明,三角纤维软骨延续于桡骨远端关节面月骨窝的尺侧部分,覆盖于尺骨小头的表面,中间菲薄,呈三角形,其掌侧和背侧部分增厚,形成远侧桡尺韧带。该韧带的桡侧起点处融为一体,向尺侧走行,逐渐分开形成浅部和深部,浅部包绕止于在尺骨茎突根部,深部汇聚止于尺骨茎突基底的小凹处。通过和大体观察的对比,腕关节镜经常规的"桡腕关节入路",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平滑地起于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尺侧月骨窝的尺侧缘,三角纤维软骨与月骨窝的关节软骨没有明显的界限,三角纤维软骨的掌侧和背侧部分增厚,形成掌侧和背侧桡尺韧带的浅部,与尺侧关节囊融为一体。通过"远侧桡尺关节表面直接入路",可以较为"自由"地观察到三角纤维软骨的近侧面、远侧桡尺韧带的深部、尺骨小头和桡骨的乙状切迹,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呈"穹窿状"从桡侧走向尺侧。结论 腕关节镜是观察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有效工具,"远侧桡尺关节表面直接入路"可以用作观察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近侧组成结构。镜下结构的表现和大体相应部位的对比观察,可以提高关节镜下组织结构辨认的准确性,为进一步的病理诊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纤维软骨 复合体 关节镜检查 解剖学
原文传递
腕关节镜技术在腕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谢仁国 汤锦波 +1 位作者 茅天 徐静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技术在腕部损伤中的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腕关节镜技术治疗89例腕部损伤患者,男51例,女38例;年龄11~78岁,平均45.8岁。术中根据病损情况,在关节镜下进行清理、桡骨远端骨折和舟骨...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技术在腕部损伤中的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腕关节镜技术治疗89例腕部损伤患者,男51例,女38例;年龄11~78岁,平均45.8岁。术中根据病损情况,在关节镜下进行清理、桡骨远端骨折和舟骨骨折复位内固定、腕骨间韧带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修复等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疗效,了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肩、臂、手功能丧失量表(DASH)进行评分。结果术后5例患者出现小指尺侧麻木,其中4例观察3周恢复至正常,另1例3个月才得以恢复。所有患者对腕背小创口愈合外观非常满意。83例患者术后获13个月至3年(平均1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了腕关节镜检查,桡骨远端骨折的关节面骨折台阶复位到1mm以下,间隙明显变小;舟状骨骨折,关节镜通过腕中关节观察,新鲜骨折达到完全复位。DASH评分平均为(12.5±18.4)分。结论在腕部创伤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采用腕关节镜技术比较可行,微创、直观,可以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创伤和损伤 治疗
原文传递
腕关节镜掌侧和背侧联合入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谢仁国 汤锦波 +4 位作者 唐天驷 茅天 徐静 张昌军 邢树国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2-486,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腕关节镜掌侧入路建立的新方法,报道使用掌侧和背侧联合入路对腕部疾患诊断和治疗的体会。方法采用“由内向外的交换棒技术”和“由外向内的浅切开深分离”相结合技术建立腕关节镜掌侧入路。自2004年起,通过掌侧和背侧联... 目的介绍一种腕关节镜掌侧入路建立的新方法,报道使用掌侧和背侧联合入路对腕部疾患诊断和治疗的体会。方法采用“由内向外的交换棒技术”和“由外向内的浅切开深分离”相结合技术建立腕关节镜掌侧入路。自2004年起,通过掌侧和背侧联合入路,进行11例腕部疾患的腕关节镜手术;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3例(根据Palmer分型,2A型2例,2C型1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韧带损伤5例(根据AO分型,B1型2例,C3型3例),痛风性关节炎3例。男5例,女6例;年龄30-82岁,平均52岁。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手术的并发症和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掌侧入路,成功地观察到腕关节的背侧结构,诊断损伤,并能在镜下施行清理和骨折复位手术。所有病例腕关节活动度得以恢复,疼痛有明显缓解,术后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评分为28.6±9.3。术后3-6个月随访显示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通过新技术进行腕关节镜掌侧和背侧联合入路手术,安全可行,是腕部疾患诊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关节镜检查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PFNA-Ⅱ微创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建伟 谢仁国 +3 位作者 李玉前 王晓东 李宏斌 张建华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460-1461,共2页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性骨折或脆性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心、肺、脑血管等疾病,长期卧床往往会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尽早手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性骨折或脆性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心、肺、脑血管等疾病,长期卧床往往会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尽早手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我科室自2010年8月‐2013年8月采用闭合复位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 A‐Ⅱ)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患者 临床疗效 微创治疗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龄化社会 脆性骨折
原文传递
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术后功能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军 汤锦波 +1 位作者 仓海斌 祝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917-922,共6页
目的 评价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术后功能,并探讨可能影响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8年8月间39例(40指)行微型钢板内固定并取出且获得随访的指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随访患者进行满意度测评... 目的 评价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术后功能,并探讨可能影响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8年8月间39例(40指)行微型钢板内固定并取出且获得随访的指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随访患者进行满意度测评,采用Tang提出的手功能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价,并分析年龄、指别、钢板类型、骨折类型等与功能评级的关系。结果术后随访3~63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满意度评价:23.1%(9/39)的患者满意,23.1%(9/39)的患者基本满意,35.9%(14/39)的患者欠满意,17.9%(7/39)的患者不满意。患指术后功能按Tang手功能标准评定:优+5指,优-1指,良+4指,良-5指,中14指,差7指,失败4指。无骨不愈合、骨不连、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低龄组(≤45岁)的功能评级明显优于高龄组(〉45岁)(P〈0.01)。拇指与其他四指功能级别有明显差异,拇指功能恢复要比其他四指差。软组织或关节面损伤、开放或粉碎性骨折以及骨折类型等风险因素对功能评级在统计学上没有影响。结论微型钢板可以为不稳定的、复杂的指骨骨折提供稳定可靠的内固定。低龄患者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高龄患者,拇指功能恢复明显低于其他四指。指骨骨折术后指关节容易发生僵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骨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活动范围 关节 肌僵硬
原文传递
损伤后肌腱及粘连组织中信号通路因子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柯尊山 汤锦波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研究损伤后肌腱及粘连组织中信号通路因子基因表达的差别。方法取20只Leghorn鸡,制作肌腱损伤粘连模型,术后8周分别取损伤部位肌腱、粘连组织,提取mRNA,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电泳。将电泳上的基因表达条带做密度测定,并进行统... 目的研究损伤后肌腱及粘连组织中信号通路因子基因表达的差别。方法取20只Leghorn鸡,制作肌腱损伤粘连模型,术后8周分别取损伤部位肌腱、粘连组织,提取mRNA,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电泳。将电泳上的基因表达条带做密度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核因子-κB(NF-κB)、细胞外信号激酶2(Erk2)、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子3(STAT3)、STAT5和Smad2基因在粘连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2±0.03、1.65±0.09、1.05±0.12、0.95±0.07和0.84±0.03;在肌腱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2±0.06、1.30±0.12、1.44±0.12、1.48±0.11和1.76±0.13。NF-κB、STAT3、STAT5和Smad2基因在修复肌腱组织中的表达量均大于粘连组织中的表达量,Erk2基因在修复肌腱组织中的表达量小于粘连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NF-κB、STAT3、STAT5和Smad2基因在损伤后的肌腱组织中表达强于粘连组织。Erk2基因在损伤后的肌腱组织中表达弱于粘连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 粘连组织 信号通路因子 基因表达 Leghorn鸡
原文传递
损伤后肌腱及粘连组织中五种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柯尊山 汤锦波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PDGF-β)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五种生长因子在肌腱及粘连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差别。方法取20只Legh...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PDGF-β)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五种生长因子在肌腱及粘连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差别。方法取20只Leghorn鸡,制作肌腱损伤粘连模型,术后8周分别取损伤部位肌腱及粘连组织,提取mRNA,进行RT-PCR反应和电泳。对电泳上基因表达条带做密度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FGF、IGF-1和TGF-β基因在粘连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9±0.06,0.51±0.14和0.27±0.04,在肌腱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6±0.13,3.14±0.86和9.02±0.68。此三种生长因子基因在修复肌腱组织中的表达量均大于粘连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β和VEGF基因仅在粘连组织中有部分样本表达,且表达量很少。结论bFGF、IGF-1和TGF-β基因在损伤后的肌腱组织中的表达强于粘连组织,PDGF-β和VEGF基因仅在粘连组织中有微弱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组织 生长调节素类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