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上消化道隆起病变34例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樊锦河 钱俊波 李玉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46-747,共2页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的34例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患者行MPS检查。结果MPS检查的34例患者中,发现食管平滑肌瘤4例,食管癌1例,食管静脉瘤1例,胃底静脉曲张2例,胃息...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的34例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患者行MPS检查。结果MPS检查的34例患者中,发现食管平滑肌瘤4例,食管癌1例,食管静脉瘤1例,胃底静脉曲张2例,胃息肉5例,胃平滑肌瘤5例,胃癌2例,胃淋巴瘤1例,胃异位胰腺2例,胃外压迫性病变4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例,十二指肠降部囊肿1例,未见明显异常5例。结论MPS检查能够明确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性质、起源层次及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小探头超声 上消化道隆起病变 诊断 组织结构
下载PDF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樊锦河 李玉明 王亚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396,共3页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价值。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300型内镜专用氩气刀对经病理学证实的消化道息肉进行氩离子凝固术。结果24例息肉患者,其中19例为广基、扁平息肉,经内镜氩气刀治疗均治愈,另有5例为有蒂息肉...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价值。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300型内镜专用氩气刀对经病理学证实的消化道息肉进行氩离子凝固术。结果24例息肉患者,其中19例为广基、扁平息肉,经内镜氩气刀治疗均治愈,另有5例为有蒂息肉,经高频电圈套治疗配合氩气刀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疗效佳,并发症少,安全性好,对广基、扁平息肉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氩离子凝固术 息肉
下载PDF
高频电凝结合微波切除消化道息肉 被引量:2
3
作者 钱俊波 陆华生 +1 位作者 李玉明 王亚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47-48,共2页
高频电凝结合微波切除消化道息肉.利用微波止血率达100%的特点,对高频电凝切后息肉残端进行加热凝固,大大地减少了消化道出血,增加了高频电凝切除息肉的安全性。
关键词 高频电凝 微波 消化道息肉 治疗
下载PDF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出血和息肉的疗效及监护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夕蓉 刘春慧 李玉明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5年第4期251-252,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消化道出血及息肉的临床价值及护理体会。方法 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300型氩气刀对消化道出血及息肉进行氩离子凝固术,并对所有病人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 14例上消化道出血病...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消化道出血及息肉的临床价值及护理体会。方法 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300型氩气刀对消化道出血及息肉进行氩离子凝固术,并对所有病人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 14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经治疗后12例未再出血,2例病人再出血。34例消化道息肉病人经APC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APC治疗消化道出血及息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副作用小,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通过加强对病人的护理,可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保证手术顺利,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氩离子凝固术 息肉 消化道出血 护理
下载PDF
经皮胆管内超声诊断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金杰 丁文彬 +1 位作者 袁瑞凡 钱俊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途径穿刺胆道行腔内超声检查对阻塞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6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在X线透视下,应用经皮经肝途径穿刺胆道成功后,将微型超声探头插至胆管病变处,观察其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和临床结果对照。结...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途径穿刺胆道行腔内超声检查对阻塞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6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在X线透视下,应用经皮经肝途径穿刺胆道成功后,将微型超声探头插至胆管病变处,观察其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和临床结果对照。结果:26例阻塞性黄疸中IDUS诊断肝内外胆管癌11例,壶腹癌11例,胆总管囊肿1例,慢性胆囊炎2例,胆总管结石1例。仅有1例胆管癌误诊。结论:经皮经肝途径IDUS有助于对阻塞性黄疸的原因、部位、良恶性及病变浸润程度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经皮胆管内超声检查 诊断
下载PDF
放大肠镜在结直肠平坦型病变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樊锦河 钱俊波 +1 位作者 李玉明 王亚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02-1103,1106,共3页
目的探讨放大肠镜在结直肠平坦型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87例结直肠平坦型病变患者进行黏膜染色后的放大观察,按工藤(KUDO)分型对腺管开口进行分型诊断,同步对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标本送病理检查,将内镜诊断结果与病... 目的探讨放大肠镜在结直肠平坦型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87例结直肠平坦型病变患者进行黏膜染色后的放大观察,按工藤(KUDO)分型对腺管开口进行分型诊断,同步对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标本送病理检查,将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共检出结直肠平坦型病变87例,其中炎性病变27例,增生性病变13例,管状腺瘤13例,绒毛状腺瘤24例,混合型腺瘤6例,结肠癌4例。非肿瘤性病变腺管开口以Ⅰ、Ⅱ型为主,瘤性病变以Ⅲ、Ⅳ、Ⅴ型为主,其中ⅤA常为早期癌,ⅤN为浸润癌。对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未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放大肠镜观察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腺管开口,对于判断瘤性、非瘤性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内镜可以完成对大部分病变的同步、微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肠镜 结直肠平坦型病变 腺管开口类型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改良黏膜切除技术在广基息肉内镜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程进 樊锦河 +1 位作者 许夕蓉 王亚民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5期422-423,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在胃肠道广基息肉内镜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EMR技术的基础上,使用圈套器尖端弧形切开息肉基底部边缘的改良EMR技术切除广基息肉,并与传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 目的:探讨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在胃肠道广基息肉内镜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EMR技术的基础上,使用圈套器尖端弧形切开息肉基底部边缘的改良EMR技术切除广基息肉,并与传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和EMR治疗方法对比分析。结果:在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方面,改良EMR组与EMR组相似,明显低于ESD组;在息肉残余方面,改良EMR组与ESD组相似,明显少于EMR组。结论:改良EMR技术是介于ESD和EMR之间的技术,可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治疗费用,易于操作,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广基息肉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增生性息肉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程海花 许利华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9期6088-6090,共3页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胃增生性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胃增生性息肉(息肉直径3~10 mm)合并Hp感染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及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四联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克拉霉素、拘...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胃增生性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胃增生性息肉(息肉直径3~10 mm)合并Hp感染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及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四联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克拉霉素、拘椽酸铋及替硝唑,疗程2周。对照组仅接受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治疗。受试者在纳入试验前及治疗结束后4~12个月接受定期胃镜检查和Hp测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26例及22例患者完成整个研究。治疗组有23例(88.5%)Hp得到根除,在Hp根除者中14例(60.9%)胃息肉消失。而在试验开始后12个月,对照组中完成整个研究的患者胃息肉和Hp情况没有发生变化(P<0.05)。结论:大多数胃增生性息肉在根除Hp后消失,患者如同时患有胃增生性息肉和Hp感染,在行息肉摘除术前可先尝试Hp根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根除 胃增生性息肉
下载PDF
鼻胰引流联合鼻空肠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顾留根 李玉明 +3 位作者 王亚民 樊锦河 葛振明 朱云松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5年第12期879-881,共3页
目的探讨鼻胰引流联合空肠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5年来收治的3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为研究对象,在施行急诊鼻胰引流术后,随机分为空肠营养组(20例)和静脉营养组(18例),空肠营养组在入院后4872h放置鼻空肠营... 目的探讨鼻胰引流联合空肠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5年来收治的3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为研究对象,在施行急诊鼻胰引流术后,随机分为空肠营养组(20例)和静脉营养组(18例),空肠营养组在入院后4872h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空肠营养,连续使用2周,并与采用静脉营养的病人作比较。结果治疗后空肠营养组和静脉营养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32.3±9.9d及43.2±133d;住院费用分别4.3±1.4万元和6.9±1.5万元。体温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两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检测的淀粉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鼻胰引流加鼻空肠营养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鼻胰引流 空肠营养 全胃肠外营养
下载PDF
胰管支架安置在胰管狭窄中的治疗作用
10
作者 李玉明 王亚民 +4 位作者 葛振明 樊锦河 朱云松 钱俊波 陈天敏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3-704,707,共3页
目的采用胰管支架安置治疗胰管狭窄病例,以缓解胰管梗阻症状,同时对胰管支架的适应证及操作技术进行探讨。方法对诊断明确的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狭窄的病例,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胰管腔内超声检查,确定狭窄长度及距乳头的距... 目的采用胰管支架安置治疗胰管狭窄病例,以缓解胰管梗阻症状,同时对胰管支架的适应证及操作技术进行探讨。方法对诊断明确的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狭窄的病例,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胰管腔内超声检查,确定狭窄长度及距乳头的距离,选择合适的胰管支架,在导丝的引导下,用推送器将支架送到目的部位,然后摄片定位。结果该组18例安置顺利,支架都超过狭窄的远端,吸引后胰液外流,患者症状很快缓解。结论胰管支架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胰管狭窄的有效的姑息治疗措施,对于胰管阻塞的病例能起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尤其是塑料胰管支架安置及取出较方便,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管支架 胰管狭窄 胰腺癌/胰腺炎 并发症
下载PDF
胆管支架治疗疑难胆管结石的疗效评价及随访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玉明 顾留根 +3 位作者 王亚民 葛振明 钱俊波 陈天敏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6年第6期391-393,共3页
目的 评价胆管支架对于疑难胆管结石治疗的疗效,探讨胆管支架治疗胆管结石的指征,并对其疗效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外科及十二指肠镜下切开取石困难的38例病人安置了胆管内涵管支架,对近期及较长期的疗效进行评价及随访。结果 38例疑... 目的 评价胆管支架对于疑难胆管结石治疗的疗效,探讨胆管支架治疗胆管结石的指征,并对其疗效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外科及十二指肠镜下切开取石困难的38例病人安置了胆管内涵管支架,对近期及较长期的疗效进行评价及随访。结果 38例疑难胆管结石病例,在安置胆管支架后胆汁引流通畅,X线下位置良好,经最长40个月的随访,仅1例发生支架移位,1例发生胆管炎,1例干第13个月支架阻塞而需更换支架,1例干术后2个月死干心脏疾病,23例影像学复查结石缩小或消失,其余病例均正在随访中。结论 胆管支架是治疗疑难胆管结石有效、安全和便捷的方法,在解除胆道结石梗阻的同时,通畅的胆汁引流能使结石不再产生,甚至消融,可望成为疑难胆管结石的根本性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支架 疑难胆管结石
下载PDF
超声微探头诊断老年人梗阻性黄疸20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杨敏 钱俊波 丁文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83-484,共2页
关键词 超声微探头诊断 老年人 梗阻性黄疸 临床分析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十二指肠镜 阻塞性黄疸 肝胆管造影 超声检测 引流术
下载PDF
支架及外放疗序贯治疗晚期食管癌性狭窄
13
作者 陈天敏 陆华生 周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985-985,共1页
目的 :探索支架 -外放疗序贯治疗对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2 2例晚期食管癌病人行支架-外放疗序贯治疗 ,并以单纯支架组 2 6例 ,单纯放疗组 2 3例进行比较。结果 :支架 -外放疗组一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支架组与单纯放疗组 ,再阻... 目的 :探索支架 -外放疗序贯治疗对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2 2例晚期食管癌病人行支架-外放疗序贯治疗 ,并以单纯支架组 2 6例 ,单纯放疗组 2 3例进行比较。结果 :支架 -外放疗组一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支架组与单纯放疗组 ,再阻塞发生率低于单纯支架组与单纯放疗组。结论 :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食管肿瘤 晚期食管癌 支架治疗 序贯疗法
下载PDF
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疗效关系的研究
14
作者 王亚民 钱俊波 +6 位作者 葛振明 樊锦河 仇建伟 赵程进 陆飞 施颖琦 刘春慧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索炎症性肠病患者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通过对8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位点rs11209032、rs11805303、rs17375018的检测,结合患者经水杨酸制剂以及激素... 目的:探索炎症性肠病患者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通过对8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位点rs11209032、rs11805303、rs17375018的检测,结合患者经水杨酸制剂以及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IL-23受体单核苷酸rs11209032位点的GG与GA、GG与AA基因型患者的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与A等位基因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1805303位点C与T等位基因患者加用激素后,症状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提示rs1120903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突变,会降低患者对水杨酸制剂的敏感性,而rs11805303等位基因突变的患者,对激素治疗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白细胞介素-23受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病程与CT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葛振明 李玉明 +2 位作者 顾留根 门英 黄胜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3期173-175,17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程治疗过程中CT动态变化,进行CT的综合评分,探讨两者相关性,为临床诊治AP提供一个更为可靠的量化指标。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程治疗过程中CT动态变化,进行CT的综合评分,探讨两者相关性,为临床诊治AP提供一个更为可靠的量化指标。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20例,观察患者病程变化的情况。检测两组患者血淀粉酶(AMS)、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及其变化。对MAP及SAP患者发病后不同时段行CT检查,观察胰腺的CT影像变化,并进行影像学综合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WBC、CRP、IL-6、TNF-α及CT影像学评分在不同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P与SAP在影像及WBC、CRP、IL-6、TNF-α等各项指标上均有明显差异,SAP比MAP表现严重。在AP病程中,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相比,存在时间滞后性,SAP的临床表现早于影像3~4 h;临床表现的高峰早于影像的高峰,影像的高峰变在7 d左右。结果表明CT检查可以作为AP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有时间和临床的局限性,不能作为诊断SAP病情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病程 CT变化
下载PDF
MRCP和ERCP联合应用诊治胰胆疾病价值探讨
16
作者 李玉明 陆华生 +5 位作者 钱俊波 王亚民 葛振明 陈天敏 黄胜 巴奇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2年第6期506-508,共3页
目的 MRCP和ERCP在诊治胰胆疾病时都有局限性,前者对十二指肠及总胆管下端、乳头的病变的诊断不如ERCP,尤其是不能进行治疗干预,而ERCP则受到病人、设备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将两者联合应用可起到互补作用,通过48例的实践探讨其提高... 目的 MRCP和ERCP在诊治胰胆疾病时都有局限性,前者对十二指肠及总胆管下端、乳头的病变的诊断不如ERCP,尤其是不能进行治疗干预,而ERCP则受到病人、设备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将两者联合应用可起到互补作用,通过48例的实践探讨其提高诊疗水平的价值。方法 将病例分为危重病例及非危重病例两组,并制订诊疗程序,危重组先行急诊ENBD,再行ER-CP和(或)介入治疗,病程中行MRCP,以明确诊断。而非危重组先行MRCP,根据病情行ERCP和(或)介入治疗。结果 MRCP成功率100%,ERCP为93.8%,不成功的3例改行MRCP均成功,两者诊断符合率83.8%。根据制定的程序诊治胆胰疾病住院时间缩短,费用节省。两者联合应用明显地提高胆胰疾病的诊治水平,尤其对乳头癌、下段胆管癌、十二指肠乳头部憩室的诊断更为准确。MRCP明确了诊断后,可以使十二指肠镜的介入治疗一步到位。结论 ERCP在病人、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可由MRCP来替代,而MRCP已达到ERCP的单纯诊断水平,MRCP对十二指肠、乳头部病变及不能干预治疗的局限性可由ERCP所互补,两者联合应用诊治胆胰疾病是目前最有效、最先进的手段,如按诊治程序执行可减少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CP ERCP 诊断 联合应用 胆胰疾病 胰胆疾病 十二指肠 技术水平 结论 局限性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个体化治疗近期疗效的探讨
17
作者 程海花 王亚民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4期306-307,共2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个体化治疗方案对IBD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分别进行分级,结合病史和检查情况选择性抗感染治疗,观察近期...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个体化治疗方案对IBD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分别进行分级,结合病史和检查情况选择性抗感染治疗,观察近期疗效。结果:18例(20.9%)UC患者和51例(59.3%)CD患者的症状近期得到缓解,分级治疗后,51例(59.3%)UC患者和22例(64.7%)CD患者近期症状得到缓解。结论:IBD的个体化治疗对患者症状的近期缓解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个体化治疗 近期疗效
下载PDF
胃镜自我检查体会
18
作者 王亚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09-409,共1页
关键词 胃镜 自我检查 体会
下载PDF
超声微探头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葛振明 钱俊波 李玉明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3年第9期666-667,共2页
胃癌的可切除性主要取决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及周围脏器的转移情况,术前较准确地判断分期,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而超声内镜是目前判断肿瘤浸润深度最准确的检查,本文就超声微探头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作... 胃癌的可切除性主要取决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及周围脏器的转移情况,术前较准确地判断分期,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而超声内镜是目前判断肿瘤浸润深度最准确的检查,本文就超声微探头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作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探头 胃癌 术前分期 肿瘤诊断 浸润深度 淋巴结 胃镜检查 病例分析
下载PDF
环氧化酶-2、bcl-2在68例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相关性
20
作者 许利华 陈天敏 +1 位作者 钱俊波 陆华生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6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和bcl-2在68例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各68例标本中cox-2、bcl-2的表达,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胃...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和bcl-2在68例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各68例标本中cox-2、bcl-2的表达,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的凋亡率。结果胃癌组织的cox-2、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cox-2阳性组胃癌组织的凋亡率显著低干阴性组;cox-2的表达与bcl-2呈正相关。结论cox-2、bcl-2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细胞凋亡抑制有关;cox-2、bcl-2能够使胃癌细胞凋亡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环氧合酶-2 BCL-2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