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预设遭遇生成 用“有效”引导教学
1
作者 杨万东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第11期47-48,共2页
教师通常会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设计教学预案,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但是在实施教学预案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与预期不一样的想法,和不一样的做法,这样的生成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变数。教师是顺应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预案呢,还是将... 教师通常会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设计教学预案,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但是在实施教学预案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与预期不一样的想法,和不一样的做法,这样的生成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变数。教师是顺应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预案呢,还是将学生"引诱"到自己的"包围圈中"呢?不同的理念会导致不同的做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当预设遭遇生成时,"有效"应成为调整课堂教学走向的标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教学 预设 引导学生 课堂教学 设计教学 生活经验 知识基础 课堂学习
下载PDF
教师解读不能绑架学生思维——与韩军老师商榷
2
作者 杨玉栋 《语文知识》 2016年第3期75-78,共4页
《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10期发表了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华平老师的文章《谜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一文,从而激起了语文教学界韩李之争的轩然大波,李教授用“偏离了语文教学正道,失却了语文教学的味道”等充满激情的文字对著名... 《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10期发表了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华平老师的文章《谜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一文,从而激起了语文教学界韩李之争的轩然大波,李教授用“偏离了语文教学正道,失却了语文教学的味道”等充满激情的文字对著名特级教师韩军的名课《背影》进行了几乎全盘否定式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级教师 学生思维 老师 韩军 语文教学 绑架 解读 四川师范大学
下载PDF
紧扣文题,于层层追问中品读意蕴——《吆喝》创意设计之二
3
作者 吴寿健 杨玉栋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5年第4期34-36,共3页
【设计突破】《吆喝》选自萧乾先生的《北京城杂忆》。这是一组回忆性散文,一篇篇文章像一个个镜头般透视了老北京的特色风味,展现了当时当地的民俗风情。就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吆喝”这样的民俗文化知识只要了解即可,我们应该更... 【设计突破】《吆喝》选自萧乾先生的《北京城杂忆》。这是一组回忆性散文,一篇篇文章像一个个镜头般透视了老北京的特色风味,展现了当时当地的民俗风情。就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吆喝”这样的民俗文化知识只要了解即可,我们应该更多研究“吆喝”所包含的语言、人生、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意蕴。鉴于这样的思考,我便围绕“吆喝”这一主题词,进行层层深入的追问和探究,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设计 《吆喝》 追问 文题 品读 民俗风情 学生体会 回忆性散文
原文传递
基于“主问题”设计的小说教学
4
作者 王保兵 杨玉栋 杨富志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5年第1期98-104,2,共7页
一、文学常识与情节概括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课文《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请一位同学简要说说对书名的理解。 生1:“儒林”指读书人这个阶层,“外史”指正史之外的逸闻故事。《儒林外史》写的是一群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 一、文学常识与情节概括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课文《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请一位同学简要说说对书名的理解。 生1:“儒林”指读书人这个阶层,“外史”指正史之外的逸闻故事。《儒林外史》写的是一群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问题” 小说教学 《儒林外史》 设计 《范进中举》 封建知识分子 文学常识 精神状态
原文传递
“趣教”:享受“教”的快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玉栋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1,共3页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经常到学校听“推门课…‘随堂课”。褪去了公开、评优、观摩的外衣,在这些本真的课堂上,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教师上课,首先习惯性地检查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未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照例批评、训斥。被批...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经常到学校听“推门课…‘随堂课”。褪去了公开、评优、观摩的外衣,在这些本真的课堂上,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教师上课,首先习惯性地检查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未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照例批评、训斥。被批评的学生无不情绪低落、沮丧,班级气氛极其沉闷、压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原文传递
此诗再推敲,此“扣”真不好
6
作者 杨玉栋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7-157,共1页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2013年第9期中刊发了特级教师袁源老师的名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学实录,该课从有名的“推敲”故事入手,导入新课——
关键词 “推敲”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 教学参考 中学语文 导入新课
原文传递
换个角度挑战出新意——《窗》创新教学设计
7
作者 杨玉栋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5年第5期36-37,60,共3页
《窗》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小说单元的一篇课文,作为一篇自读课文,一篇构思、立意非常精美、深刻的微型小说,如果我们的课堂囿于传统而又程式化、照本宣科式地解读,很容易把这犹如“美人”一般的“美文”上成基于文章构思、写法、人... 《窗》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小说单元的一篇课文,作为一篇自读课文,一篇构思、立意非常精美、深刻的微型小说,如果我们的课堂囿于传统而又程式化、照本宣科式地解读,很容易把这犹如“美人”一般的“美文”上成基于文章构思、写法、人物思想与性格等分析理解为主的“尸体解剖”课。因此,笔者决定尝试带领学生更换阅读文本的视角,看能否让他们读出新意,读出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 教学设计 新意 创新 自读课文 微型小说 八年级下册 文章构思
原文传递
《窗》前多三问,浅文出深意
8
作者 杨玉栋 《语文月刊》 2014年第4期70-71,共2页
《窗》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小说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为一篇传统而又经典的微型小说,其结构精巧,构思巧妙,文中的对比手法、两个病人的思想以及标题“窗”的含义和文章的主题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为老师们所津津乐道的东西。... 《窗》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小说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为一篇传统而又经典的微型小说,其结构精巧,构思巧妙,文中的对比手法、两个病人的思想以及标题“窗”的含义和文章的主题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为老师们所津津乐道的东西。由于这几个方面的特点在文中非常浅显、直白、明了,加上无论是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绝大多数学生手头都有一两本自备的教学参考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 微型小说 农村学生 八年级下册 教学参考书 略读课文 构思巧妙 对比手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