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凌云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9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处理,观察组98例,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DNS)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处理,观察组98例,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DNS)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DNS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加用依达拉奉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更好,神经损伤程度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内动脉系统 依达拉奉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不同化学致癎剂对大鼠癫癎发作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2
作者 徐元 包士尧 +2 位作者 李根华 张志琳 李文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6期32-33,共2页
目的 观察几种不同癫癎持续状态模型发作的特点和海马区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采用匹罗卡品、锂-匹罗 卡品和戊四氮腹腔注射制成大鼠癫癎持续状态模型,以TUNEL方法标记DNA片段,原住检测海马CA1和CA3区的凋亡神经细 胞。结果 海马CA1和... 目的 观察几种不同癫癎持续状态模型发作的特点和海马区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采用匹罗卡品、锂-匹罗 卡品和戊四氮腹腔注射制成大鼠癫癎持续状态模型,以TUNEL方法标记DNA片段,原住检测海马CA1和CA3区的凋亡神经细 胞。结果 海马CA1和CA3区神经细胞凋亡数,RILO组多于Li-PILO组和PIZ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匹罗卡品、 锂-匹罗卡品和戊四氮均可诱发大鼠癫癎持续状态,并导致海马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大鼠 发作 持续状态 锂-匹罗卡品 CA3区 神经元凋亡 戊四氮 海马 TUNEL
下载PDF
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凌云翱 徐元 胡兰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36期7667-7667,共1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96例,分成糖尿病性脑梗死组及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情况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患者病情要比非糖尿病性...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96例,分成糖尿病性脑梗死组及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情况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患者病情要比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严重(P<0.05),经过治疗后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比血糖正常组要差(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应在扩血管、抗凝、脱水等脑梗死原则治疗的基础上,尽早采取措施降低血糖水平,尤其在急性期时要严密监测血糖,同时认真控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病情和脑缺血损害程度,而且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也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治疗 脑梗死 糖尿病 预后
下载PDF
混合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志宏 徐元 李根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混合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方法联合应用Epley手法和Barbecue翻滚法对6例患者进行诊治,2次治疗间隔1d。结果 6例患者经1~7次治疗后症状均消失。结论混合性BPPV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及体位试验可明确诊断,联合应用Epley手... 目的探讨混合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方法联合应用Epley手法和Barbecue翻滚法对6例患者进行诊治,2次治疗间隔1d。结果 6例患者经1~7次治疗后症状均消失。结论混合性BPPV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及体位试验可明确诊断,联合应用Epley手法和Barbecue翻滚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EPLEY手法 BARBECUE翻滚法
下载PDF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盛习华 佘正明 《右江医学》 2011年第1期54-5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多以意识障碍、神经眼征、不同程度的瘫痪等为临床特征,CT或MRI可以发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范围...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多以意识障碍、神经眼征、不同程度的瘫痪等为临床特征,CT或MRI可以发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范围内的多发梗死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预后较差。结论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神经眼征 意识障碍
下载PDF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7例分析
6
作者 包国华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5-375,共1页
关键词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诊断标准 眩晕 呕吐 头颅CT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VEGF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元 厉青 +1 位作者 徐志宏 凌云翱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1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发病后不同时程的含量进行监测,研究其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脑出血后脑损伤和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5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发病后1,2,3,7,14d各采血1次,收集血清.正常对照组12...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发病后不同时程的含量进行监测,研究其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脑出血后脑损伤和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5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发病后1,2,3,7,14d各采血1次,收集血清.正常对照组12例亦取静脉血.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血清VEGF含量检测.结果 脑出血组不同时程VEGF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EGF浓度于发病1 d内开始升高,2,3 d继续升高,7 d达高峰,随后下降,14 d仍高于正常.结论 脑出血组不同时程VEGF平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呈动态变化.提示VEGF在脑出血后脑组织继发性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翟国杰 邵国富 徐元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50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总动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50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颅外段及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IMT)。评定标准:颈动脉IMT〉0.9mm或(和)颈动脉斑块定义为CAS。入院后24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送检,测定Fg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记录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等病史,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大小。结果按Fg水平分组(Fg≤3g/L组、Fg〉3g/L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g〉3g/L组的危险度为2.04,年龄、Fg水平、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对CAS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g与CAS的相关性最强。结论Fg水平与脑梗死患者CAS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作用可能强于其他的传统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